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
(此件公开发布)
石嘴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9—2030年)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近年来,我国渔业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等领域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但是,我国渔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渔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二是传统渔业水域不断减少,渔业发展空间受限;三是水域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四是渔业基础设施落后,保险制度建设滞后,安全保障能力仍显不足;五是渔业法规体系仍不健全,渔政执法力量薄弱,“依法治渔”还需强化。
宁夏渔业按照“突出特色促发展,调整结构转方式,科技支撑强动力,产业经营提效益”的发展思路,有力的促进全区渔业生产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渔业基础性投入严重不足,养殖池塘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渔业病害频发;良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水产良种自繁供应能力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新技术转化普及率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池塘养殖模式和湖泊养殖技术落后,制约现代渔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匮乏,人才结构老化断层,推广新技术应用服务能力不足;现有渔业企业、专业经济组织、养殖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较弱,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现代渔业发展需求。
石嘴山市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改善渔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全市渔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渔业经济规模和总量偏小,在大农业中比重偏低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态渔业效益较低,休闲渔业起步较迟,以传统渔业为主的发展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渔业流通体系薄弱、知名品牌较少,市场开拓能力弱;水产品加工滞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渔业保险、农民社会保障等政策体系亟待完善。
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从追求产量、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形式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养殖产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化发展上来,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道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科学编制石嘴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设定发展底线,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设施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提高现代渔业发展水平,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一)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
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保护合法养殖水域,优化养殖发展布局,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合理安排养殖生产。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养殖区内的渔业养殖生产,控制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方式。
(二)提升水产养殖业水平
以“提质、增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渔业高产高效健康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技术,开展设施渔业建设工程;发展集餐饮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全面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按照水域滩涂的区位、资源和环境等自然属性,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科学布局水产养殖生产,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按照新时代、新思想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以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为根本指导方针,改善环境质量,提升水域滩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生态养殖。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由零星分散养殖向集中连片规模养殖转变,由单一养殖生产经营向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石嘴山市地表水水源充足,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水域类型划分,市域内水域滩涂可分为河流、湖泊湿地、池塘、沟渠等四大类。
(一)河流
(二)湖泊湿地
(三)池塘
(四)沟渠
石嘴山市域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主要有引黄灌溉渠道、排水沟及大小湖泊等,引黄干渠有唐徕渠、惠农渠两大干渠和第二农场渠、昌渠、滂渠、官泗渠四条支渠。
境内排水沟主要为第三排水沟、第五排水沟、三二支沟、十二分沟、大风沟、大武口沟、汝箕沟、北武当河等。
石嘴山市灾害性天气主要是霜冻、暴雨、冰雹、山洪、大风、沙暴及寒潮,给农业生产尤其是渔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石嘴山市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野生鱼类有黄河鲶、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雅罗鱼、赤眼鳟、大鼻吻鮈、黄河鮈、麦穗鱼、棒花鱼、泥鳅等;养殖品种有乌克兰鳞鲤、建鲤、彭泽鲫、异育银鲫、团头鲂、大口鲶、革胡子鲶、乌鳢、鳜鱼、黄河鲶、鲢鱼、鳙鱼、草鱼等。
甲壳类主要有青虾(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河蟹等;两栖类主要有蛙等;爬行类有龟、中华鳖等;软体动物有螺、蚌等。
黄河石嘴山段部分监测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2—12017—2018年黄河石嘴山段部分监测项目结果表
断面
年度
pH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黄河石嘴山入境
黄河宁夏出境
石嘴山市地质、地貌、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生境多样性,孕育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浮游生物是水生生物食物链的基础,浮游植物的组成以硅藻类、绿藻类为主,浮游动物的组成以枝角类和轮虫为主,给鱼、虾幼体的发育、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基础。
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湖、水库水质稳定,水质状况较好,保证了池塘等养殖用水,随着水域生态环保力度的加强,逐步稳定趋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为石嘴山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养殖区域分布
石嘴山市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平罗县,其次是大武口区和惠农区。
大武口区渔业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星海镇、明水湖农场等区域。
惠农区渔业养殖区主要分为六个区域:简泉农场水域养殖区,包括简泉农场附近所有水域;燕子墩乡水域养殖区,包括高庙湖、惠泽湖附近水域;红果子镇及尾闸镇水域养殖区,包括下营子渔场、西沟滩渔场附近水域;黄河金岸水域养殖区,包括滨河大道两侧所有水域;礼和乡水域养殖区,包括星火渔场附近水域;惠农城区水域养殖区。
(二)养殖方式
石嘴山市渔业养殖模式可划分为池塘养殖、大水面精养、大水面生态养殖、设施温棚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五种。其中池塘养殖是指利用人工开挖或天然的池塘进行水产经济动物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大水面精养是根据湖泊条件和水源状况,采取人工投饵的方式进行渔业生产的模式;大水面生态养殖是向湖泊投放鱼种,利用水体天然饵料为主的养鱼方式;设施温棚养殖是通过建造暖房,人工控制养鱼环境,以科学的精养技术,实现鱼类养殖春提前、秋延后,达到稳产高产;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
全市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河蟹、异育银鲫、彭泽鲫、南美白对虾等。
(一)养殖行业管理相对滞后
苗种、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质量参差不齐,投入品的经管、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亟待完善,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二)资金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水产养殖业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水产苗种、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与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不相适应。由于企业缺乏固定资产担保抵押,银行融资困难,改造基础设施、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支持,生产经营困难。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全市渔业生产规模较小,养殖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渔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相对滞后,养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高
渔业养殖与加工、餐饮、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度较差,产、加、销深度融合不足,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大多数渔业养殖户、养殖企业多采用开放式养殖模式,养殖技术不规范,养殖池塘周边农田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以及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对养殖水域滩涂造成面源污染,影响水产品生产质量。同时大量养殖尾水不经处理即排入周围环境,对养殖池塘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围绕原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结合市域经济发展要求,水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为:一是抓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二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做好市域内各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和完善水产良种繁育场;三是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苗种、饲料、药物、水质、运输加工等多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四是推广先进科技应用,推广最新养殖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在保质的前提下合理增量;五是加强渔业政策支持,积极完善渔业保险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六是突出特色品牌打造,注重品牌塑造与宣传,提升产业附加值。
(一)政策潜力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渔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支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并把加快渔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二)资源潜力
(三)市场潜力
(一)水产品产量增速趋缓,水产品质量快速提升
以池塘养殖为主体的水产养殖业,大幅增产潜力不大;今后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装备的更新换代将成为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成为主流
(三)养殖理念变革更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绿色产品认证、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深入实施,养殖理念不断更新,养殖方式不断创新,现代水产养殖模式将成为助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
(四)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水产业前景广阔
随着水产品加工工艺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市场需求逐步越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三、养殖水域滩涂需求
当前全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需求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思路,对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和水库公共资源水域等实行禁限养,使水域滩涂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有机结合。
以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石嘴山市实际,因地制宜,依法划定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产养殖体系,通过改善养殖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池塘循环水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等,逐步改单一品种养殖为搭配品种养殖、改粗投饵为精投饵、改放养小规格为放养大规格、改重治轻防为防治结合,推广从水产种苗到成鱼养殖一整套标准化生产。完善水产品标准检测手段,提高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健康养殖,加快新型渔业经济发展,拓展渔业产业功能,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延长渔业产业链。
按照“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档次调高、品种调好”的原则,引进推广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全面提升特色养殖、特种养殖在渔业生产中的比重,形成规模效益。强化水产良种理念,提高水产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良种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水产苗种管理制度,加强水产苗种生产管理,保障水产良种有效供给,促进渔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集约化养殖、环保养殖,开展集成创新。加强科技合作,引进或柔性引进创新人才。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在重点水产养殖区域设立水产病害测报点,发布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信息,分析病害情况及流行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降低养殖风险。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以水定产,发展节水渔业。加大水产养殖水体修复技术和排放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力度,逐步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控制水产养殖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科学规划发展保水生态渔业、稻鱼、稻蟹养殖模式及微流水生态养殖等,实现水产智能化、生态化健康养殖,水资源高效利用。
尽快把“放心鱼工程”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持续强化监管,主动排查风险,及时破解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水产养殖药物的安全管理和投入品管理,从源头控制水产品禁用药的使用,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用药、生态用药,严格控制药品使用量。落实休药期制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的使用,督促渔药经营单位建立经营台帐,完善产品溯源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渔药流通领域的监管。
规划中的水域滩涂指石嘴山市域内已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所有水域滩涂。
(一)禁止养殖区边界划定办法
已划定排水沟道、行洪区、滞洪区保护范围。
已划定城镇控制区范围。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边界划定办法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边界划定办法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渔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重点开发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适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规划控制区等区域进行重点保护。
禁止养殖区是依法设立的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
表3—1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养殖区面积统计表
序号
功能区名称
区域面积
水域面积
备注
面积(公顷)
面积(万亩)
一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第一水源地
—
第二水源地
第三水源地
第四水源地
第五水源地
平罗县大水沟水源地
备用水源地
镇朔水源地
头闸水源地
高仁水源地
通伏水源地
罗家园子水源地
燕子墩乡水源地
各自然保护区情况见下表:
表3—2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面积统计表
自然保护区禁止养殖区
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
沟口生态林地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表3—3河流禁止养殖区面积统计表
河流禁止养殖区
(石嘴山段)
平罗段
惠农段
表3—4湖泊禁止养殖区面积统计表
湖泊禁止养殖区
饮马湖及周边水系
饮马湖
瀚泉海
表3—5湿地禁止养殖区面积统计表
湿地禁止养殖区
宁夏简泉湖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平罗县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镇朔湖国家湿地公园
石嘴子滨河湿地公园
星海湖及周边水系
行洪河道区包括境内黄河以西滨河大道以东区域,西河桥拦洪库(银善湖)。
滞洪区域包括雁窝池拦洪库、大武口拦洪库、高庙湖拦洪库等。
灌溉渠主要为唐徕渠、惠农渠两大干渠和第二农场渠、昌渠、滂渠、官泗渠等支渠。
城镇规划控制区禁止养殖区
大武口区城市中心禁养区
隆湖一站居民集中居住区
隆湖四站居民集中居住区
隆湖六站居民集中居住区及城市规划区
表3—6禁养区城镇规划控制区面积统计表
(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及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对境内水域范围内养殖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底数,并列出禁养区内需限期搬迁或关停的水产养殖清单,制定详细工作方案。
(三)禁止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若存在已有养殖行为,则首先要解除承包养殖合同,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限期搬迁、关停或拆除;对因搬迁、关停或拆除导致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本土养殖渔民的生产生活。
限制养殖区是指环境和资源承载力较弱,并关系到较大范围内生态安全,或环境污染、损害、破坏较严重并急需修复与恢复,不适合进行集中高强度开发的水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表3—7湖泊限养区地面积统计表
湖泊限制养殖区
惠泽湖
高庙湖
西大湖(姚西水库)
(一)规范限制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程序,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内,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
(二)按照水产养殖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局,限制养殖区内已有的水产养殖,若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须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县(区)人民政府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
(三)确定适宜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可开展增殖放流养殖,禁止一切设施养殖。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维护、恢复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高保护水平。
结合石嘴山市水产资源禀赋和水体功能状况,划定石嘴山市养殖区主要为: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
对连片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现有设施装备水平,建立渔业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发展生态渔业和节水渔业,加强渔用药物的管理,建立苗种检疫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健康、节水型渔业,严控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池塘养殖水域,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审核水产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加强渔政执法,严禁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
(二)强化饲料、渔药管理,加强养殖全过程监管。
(四)养殖区规划新增的稻渔综合种养,不得破坏农田耕作层。
(五)市农业农村局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模式、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管理水平。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石嘴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实施领导小组,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并向社会、公众公开。
建立政府统一协调机制,规划实施工作需要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市人民政府审核并发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并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监督指导养殖功能区划的落实、制定年度和中长期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污染治理计划,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市自然资源局对水产养殖业选址合规性进行审核;财政、发改、水务、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市农业农村局实施本规划。
加强用途管制,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市农业农村局应定期对全市范围内养殖水域滩涂用途变更情况进行排查,严厉打击不按规定程序擅自改变水域滩涂用途的行为。
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制度,辖区范围内的水域滩涂,凡是在规划为养殖水域的滩涂区域内从事养殖的均实行发放养殖证制度,养殖户向县(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后,由县(区)人民政府核准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切实维护渔业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促进我市渔业可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加强水产养殖生产安全执法力度,防止和减少渔业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渔区社会稳定,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定期分析辖区内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和解决渔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渔业安全生产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度,按各自职责,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渔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
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
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水产企业和生产者投入为主导,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渔业,调动社会投入水产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水产投资格局。加大渔业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渔业服务体系、水产品加工、渔业科技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等建设。鼓励金融行业支持渔业小额信贷担保,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对渔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支持。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和自觉行动,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五章附则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划是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养殖水域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一般性修改或重大修改的建议。养殖区水域类型的调整可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禁、限养区水域类型调整应报上一级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1
石嘴山市重点河湖沟渠统计表(部分)
重点河湖名称
长度或面积(㎞、㎞2)
重点河湖沟渠名称
黄河石嘴山段
第三排水沟(石嘴山段)
沙湖
第四排水沟
星海湖
第五排水沟(石嘴山段)
第六排水沟
威镇湖
第七排水沟
明月湖
十二分沟(石嘴山段)
三二支沟(石嘴山段)
镇朔湖
三三支沟
大风沟
汝箕沟
盐湖
大武口沟
简泉湖
归韭沟
银善湖(西河桥拦洪库)
五一支沟
西大湖
五二支沟
西沟滩
五四支沟
唐徕渠
官泗渠
惠农渠
滂渠
第二农场渠
昌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网站标识码:64020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