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的和牛”!贵州省肉牛产业发展方案出台2019-09-0617:12记者在今天举行的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肉牛产业的总体思路是,围绕打造“中国的和牛”——贵州黄牛的总目标,聚焦肉牛和牧草品种培育、适度规模养殖、饲草料建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屠宰分割和延伸产业发展等全产业链,努力把贵州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全国优质牛肉供应基地,力争在5至10年把肉牛产业链打造成千亿级的贵州特色产业,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态畜牧业实现增加值241.55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25.8%。其中,肉牛存栏502.11万头、出栏72.87万头,共有龙头企业36家、规模以上养殖场239个、合作社425个。
对于今后我省肉牛产业的发展,会上发布了“贵州肉牛产业‘六个重点’实施方案”。方案大致内容如下:
一、聚焦肉生与牧草品种
开展贵州地方牛品种选育提纯,建成贵州地方牛育种平台,利用多年来的选育工作基础,力争利用3至5年完成贵州优质肉用肉牛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明显提高贵州地方良种牛推广应用覆盖面,明确主导牧草品种并示范推广。
1.明确育种技术路线和标准。
2建立贵州地方牛育种平台。
3.提高良种牛冻精供给能力。
4.强化技术支撑。
5.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6.严格种牛管理。
7.确定主导牧草品种。
二、聚焦适度规模养殖
持续坚定实施“小规模大群体”养殖路径,进一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总结提炼并推广典型养殖模式3个以上,肉牛高效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依托龙头企业,利用现有组织模式,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逐步在重点县和辐射县推广;依托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开展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财政补贴。
三、聚焦饲草料建设
集成完善青贮饲料加工、农副产品饲料化应用、全混合日粮(TMR)技术及标准:建立草料配送中心、干草料加工中心、青贮间料加工中心;依托遵义铁投物流网络体系,解决饲草饲料供应制约瓶须,制定草料价格联动机制。
各县要对集中供应草料和青贮的饲草料中心价格形成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公开饲草料和青贮成本构成,凡价格发生变化必须说明原因,既保障广大农民知情权,又提高饲草料中心竞争力。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饲草配送中心、干草集散中心和青贮饲料加工中心。
四、聚焦标准化建设
在现有肉牛养殖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肉牛养殖系列地方标准,完善肉牛牛场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料生产、繁殖技术、屠宰检疫、育肥出栏等标准,实现全省肉牛生产标准化有章可循。建立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开展出栏肉牛信息登记,实现出栏肉牛和牛肉产品可追溯。
五、聚焦屠宰分割
在完善现有屠宰加工企业的基础上,按照肉牛养殖产能进一步科学布局肉牛屠宰场,建立和推广“屠宰企业+养殖企业+农户”模式,实现订单生产,改变各自为阵卖活牛或搞低级屠宰的销售方式,逐步实现活牛不出省,全部由本省屠宰场宰杀上市。
六、聚焦延伸产业链
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省牛羊产业协会统一规范我省大型牛肉生产、销售企业,统一打造贵州肉牛产业品牌,聚力市场开拓、强化市场营销、完善市场布局,推行“行业治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通过行业协会带动、政策资金扶持,完善冷鲜销售、冷链运输、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催化建立集群化、组织化、规模化的肉牛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促进贵州牛肉产品走出去,并成为百姓餐桌的优选品种。
具体做法是:支持省牛羊产业协会发展;鼓励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网络,加强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餐饮连锁对接,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连锁、直销、专柜、体验店等实体经营,促进线下销售;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建立特色牛肉和牛肉制品网店,发展网上营销;支持实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