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环境水务研究中心民生智库收录于合集#智库报告86个
2022年初,民生智库联合《半月谈》杂志社对农村生态环境开展了问卷调查,聚焦农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本次调查展现了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质量、生活垃圾日常清运、污水治理、农膜使用与丢弃等情况。近日,半月谈以《从问卷看农村环境六大短板》为题发布《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更好地助力提升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今日特推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
一、调研发现
(一)近八成被访者认为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本次调查中有75.84%的被访者表示当地农村地区生活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仅有17.17%的被访者表示当地生活污水污染情况无污染。从区域分布来看,中部地区生活用水污染严重或较严重的比例较高,为24.48%。
图1:生活用水污染情况图2:生活用水污染严重或较严重比例
(二)农村污水治理效果待提高,四成村民认为水体干净
本次调查中不足三成的被访者表示污水治理效果好或较好,有8.08%的被访者表示水体非常干净,32.83%的被访者表示当地水体比较干净。从区域分布来看,中部地区选择污水治理效果差或水体不干净的比例较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污水治理效果情况图4:污水治理效果差或很差比例
图5:水体干净程度情况图6:水体不太干净或不干净比例
(三)生活污水排放较为分散,村里集中收集仅占一成
本次调查中农村地区缺乏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仅有不到10%的被访者表示村里会集中收集生活污水,村民更多的是选择排入明沟暗渠或水体(占比49.60%)与直接泼洒在院落周边(38.62%)的方式。
图7:村民处理生活污水方式
(四)农膜丢弃污染环境认知度不高,回收利用较少
在使用过农膜的被访者中,有56.60%的被访者表示无人回收农膜。75.32%的被访者会“直接丢弃在地里”或“扔到垃圾箱里”。33.15%的被访者表示农膜对于环境影响较大或很大,其他人还未充分认识到废弃农膜对土壤的污染危害。
图8:农膜处理方式情况图9:农膜对于环境的影响情况
(五)秸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但焚烧现象仍存在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与空气质量的重视,农村地区焚烧秸秆的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多数村民会选择饲养牲畜或还田做肥料的处理方式。32.04%的被访者表示从未见到焚烧秸秆的情况,52.79%的被访者偶尔见到焚烧秸秆,15.17%的被访者经常见到焚烧秸秆。
图10:秸秆处理方式情况图11:焚烧秸秆现象
(六)部分村民反馈禽畜养殖粪污产生较大环境影响
本次调查中有34.13%的被访者表示本村内禽畜养殖粪污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或者很大。39.13%的被访者表示禽畜粪污对本村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
图12:禽畜粪污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七)生活垃圾日常清运及时,但垃圾乱丢现象较为频繁
51.80%的被访者表示村内生活垃圾存放点垃圾清理比较及时或很及时,东部地区垃圾清运及时度较高。
图13:垃圾清运及时度情况图14:垃圾清运及时或较为及时比例
57.09%的被访者表示在村内偶尔见到生活垃圾随意丢弃,33.83%的被访者表示在村内经常见到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西部地区10.71%的村民反馈没有统一垃圾堆放点。
图15:村内生活垃圾丢弃情况图16:无统一垃圾存放点比例
二、政策建议
(一)强化部署,建立农村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生活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干净程度较低,仅三成农村居民认为污水治理效果较好,建议一是科学划定水源保护区,建立健全水源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制止威胁供水安全的行为;二是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科学实施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实现“标本兼治”;三是对村中的生活垃圾、种植业和养殖业产生的垃圾应集中管理,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严控地下水资源污染。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分配以及利用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二)抓实抓细,持续巩固农田秸秆焚烧治理
农村地区焚烧秸秆情况虽然得到有效改善,但仍有20.46%的农村居民选择以焚烧的方式处理农田秸秆,部分村民未能认识到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破坏土壤结构,甚至引发火灾。建议一是各行政村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对每一阶段禁烧工作早部署,早动员,周密安排,及时调度,确保责任到位;二是对违法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加大处罚力度并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动员开展清运出田、拓宽秸秆利用方式,努力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三)多措并举,提升秸秆农膜回收利用水平
本次调查中,部分村民选择将农膜就地焚烧或扔在田间地头,环境脏乱,并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水平,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站点回收、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引导和鼓励农膜生产、销售企业和其他组织、个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理,支持废旧农用薄膜再利用企业按照规定,享受优惠政策;针对无人回收秸秆,进一步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落实秸秆回收政策,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运输和供应能力。
(四)源头推进,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污水处理作为我国打造农村美丽村庄的一大关键环节,在“十四五”开年之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要稳步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但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缺乏能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的方式,仅有不到10%的被访者表示村里会集中收集生活污水。我国农村形式错综复杂,建设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关键,生活污水处理须与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治理进行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步推进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治理,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五)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六)完善机制,以监督考核为抓手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样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1002份有效样本。从地域分布来看,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4.39%,女性占比45.61%。从年龄来看,18-29岁最多占比39.12%。
图:性别分布图:年龄分布
作者:民生智库环境水务研究中心
编辑:民生智库连雪红
——END——
★民生智库|【建言献策】建立农村人居环境设施信息化台账系统
★民生智库联合半月谈发布《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民生智库|从林长制到“林长治”的实践意义探析
★民生智库|【建言献策】关于发展社区商业的建议
★民生智库|【建言献策】多元共治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生活小贴士
北京市明日(06月06日)
出行提醒——限行尾号3和8
天气预报——多云,28℃/16℃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关于我们
民生智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也是国内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合作智库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退出评估唯一社会智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委托单位,拥有国内唯一专注于民生领域的大数据研究院。
点亮「在看」,大家都知道↓↓↓
原标题:《民生智库|《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全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