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涉农产值趋势及分布现状简析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1.从长期趋势来看,2010~2023年间,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如上几类涉农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态势。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长了1.60%、2.03%、1.56%、3.12%、2.72%、4.19%,“牧业总产值”同比则下降了4.15%——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河北、内蒙古、广东、福建、甘肃、山西、宁夏、西藏、上海”9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较2022年有所增长。

2.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来看,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河南、广东、湖北、湖南、河北、广西、安徽、辽宁、江西、宁夏、天津”12个省域均表现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四川、云南、黑龙江、新疆、贵州、陕西、内蒙古、重庆、吉林、甘肃、山西”1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江苏、浙江、海南、福建、上海”5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渔业>牧业>林业”;“青海、西藏”2个省域表现为“牧业>农业>林业>渔业”;只有“北京”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3.从产值分布来看,各省域产值规模两级分化明显。在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以上为“农业总产值”、25%左右为“牧业总产值”的大背景下,“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农业(种植业)与牧业协同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常年稳居全国前3位,产值规模合计均占全国的1/5以上;2023年,“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了0.99%、8.34%、7.50%——对全国“牧业总产值”的下降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的放缓影响相对较大。受资源禀赋、收获周期等综合因素影响,“林业总产值”则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福建”;“渔业总产值”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湖北”。

前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持续正增长——2023年同比增幅在1.56%~4.19%之间不等,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9万亿元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牧业总产值”则波动明显、整体呈先增后降趋势,2023年同比下降了4.15%。

从分布来看,全国主要涉农产值Top3省域整体集中在“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此外,“广东省”得益于渔业与林业生产优势——常年位列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Top3;“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林业总产值”第2~3位,其余年度常年位列全国前5位;“江苏省”常年位列全国“渔业总产值”前3位。

图表1:全国主要涉农产值最新数据及Top3省域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等数据对全国涉农产值趋势及分布现状进行简析,为从事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特别说明:本文分析数据地域范围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农业统计范围包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农、林、牧、渔场;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矿企业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不包括军马场及农业科研机构。

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业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价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统计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用产品产量乘以生产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一般采用两种价格——现行价格和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的农产品不变价格。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不变价格改变为可比价格。

农业总产值:包括本期收获的粮食、油料、棉花、生麻、糖料、烟草、蔬菜、瓜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盆景园艺作物、药材等农作物的产值。

林业总产值:包括育种育苗、造林、森林抚育、木材采伐、竹材采伐以及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等林业产品和活动的产值。

牧业总产值:包括年内出栏的猪、牛、羊、马、驴、骡等主要牲畜、出笼的鸡、鸭、鹅等家禽、蛋、奶、毛绒、狩猎和捕捉动物等畜牧产品的产值。

渔业总产值:包括捕捞的天然海水产品和海水养殖的水生动物、捕捞的天然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等水产品的产值。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包括种子种苗培育、畜牧良种繁殖、鱼苗及鱼种场活动、农业机械活动、灌溉活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活动、畜禽粪污处理活动、农产品初加工活动等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产值。

1.第一产业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2年以来,除1957年、1959年、1960年、1976年、1977年、1999年外,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呈正增长态势,到2023年已连增24年。

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89755.2亿元、944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10.1亿元、1880.2亿元,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1亿元,约合126.06万亿元)中的比重分别为7.12%、7.49%——较2022年所占比重(7.3%、7.65%)分别下降了0.18和0.16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规模与增速虽不占优势,但在全国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表2: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变化趋势

从分布来看,2023年,全国共有“山东省、四川省”2个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在6000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6506.2亿元、6056.6亿元,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加了3.33%、1.53%,在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5%、6.75%。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除“牧业总产值”外,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2018年受猪周期以及非洲猪瘟影响、2021和2023年受猪肉价格下跌以及畜产品进口冲击而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其余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但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1.56%)较2022年放缓了4.5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3.12%)较2022年放缓了4.67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2.72%)较2022年放缓了2.1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4.19%)较2022年放缓了2.43个百分点。

图表3: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细分产值变化趋势

2.2.产值结构

2.2.1.全国: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呈现“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的结构。其中,“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25%以上;“渔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10%左右波动;“林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4%左右波动。

图表4:2022~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

2.2.2.分省域:11个省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

结合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产值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辽宁省、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12个省级行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均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四川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吉林省、甘肃省、山西省”1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江苏省、浙江省、海南省、福建省、上海市”5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青海省、西藏自治区”2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牧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只有“北京市”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

图表5:2023年全国以及各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对比(总产值单位:亿元)

2.3.空间分布:山东、河南、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以山东省居首、河南省居第2位,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全国第5位逐渐跃居全国第4位(2011~2017年间)、第3位,2018~2023年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3位。

图表6:2010~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8507.17亿元(约合15.85万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省域仅有“山东省、河南省”两个,具体数据分别为12531.9亿元(约合1.25万亿元)、10304.58亿元(约合1.03万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7.91%、6.5%。

共有“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13个省域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处于5000~10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3~15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3.32%~6.29%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60.69%。

图表7:2022~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共有“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吉林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8个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647.66亿元、225.73亿元、30.09亿元、24.88亿元、89.89亿元、10.18亿元、3.93亿元、15.56亿元,降幅分别为5.91%、3.36%、0.48%、0.59%、2.79%、1.95%、1.44%、5.80%;其余的“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23个省域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48%~14.9%之间不等,增量在9.39~401.19亿元之间不等,其中,“湖南省”增幅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青海省”增量相对最小、“山东省”增量相对最大。

THE END
1.深度解析:中国养猪产业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走向如此庞大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占比,不仅保障了国内居民的猪肉供应,也对全球猪肉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这背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中国养猪产业 1、产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养猪产业呈现出复杂的发展态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TM2MTE4NA==&mid=2247518924&idx=2&sn=67b0a8ac1b049d274e45b67e11e938c6&chksm=ff098ec4e9ab7768e5ab388ad642f654d02366856d9180f269407e2665a15c9208128e616c47&scene=27
2.中国养殖业现状与挑战问题何在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养殖业目前的情况。截至202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生产国之一,其畜牧产业规模庞大,对国内外市场具有显著影响。但尽管如此,这一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饲料成本上升、疾病控制难度加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饲料成本上升,是当前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种https://www.atqlinnvf.cn/nong-ye-zong-he/325122.html
3.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我来告诉你一场变革的盛宴中国养殖业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养殖业现状。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在肉类、蛋品、奶制品等农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猪肉产量达到了3.4亿吨,而鸡蛋产量超过1.7万亿个。这些数字背后,是数百万农民辛勤耕作,以及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 但同时,这种高效率、高产能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问题。一是资源消https://www.tndhlikuz.cn/tu-pian-zi-xun/541175.html
4.中国养殖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路径二、当前中国养殖业现状 1.1 概述 目前,中国养殖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蛋类和 aquatic products 生产国之一,其规模庞大,种类繁多。 1.2 经济贡献 据统计,2019年,我国畜牧水产品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为我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农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 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42917.html
5.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未来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养殖业主要集中在猪肉、禽类、牛羊肉以及水产等几大类产品上,其中猪肉占据了总体生产量的近三分之二。尽管如此,这一行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规模化经营普遍缺乏标准化管理,有机肥和合理饲料配比使用不足,对农户利益空间有限。 三、新技术与设施对提升效率的作用 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498557.html
6.中国现代养殖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生态可持续中国养殖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养殖业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养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到现在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中国养殖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什么是推动中国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289306.html
7.2020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全文公布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稻渔综合种养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http://www.prfri.ac.cn/info/1145/5010.htm
8.2000年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工作报告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后,经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办[2000]112号文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于2000年11月初在上海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部署调查方案并进行调查软件的培训工作。同时对此次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https://www.mee.gov.cn/ywgz/trsthjbh/nchjgl/201604/t20160424_335976.shtml
9.虾中印钞机!官方报告:中国去年小龙虾总产值1466亿产量世界第一据第一财经网6月12日报道,近日,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全面介绍了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现状。 资料图 一、养殖规模: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 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13_413065_s.shtml
10.2024年饲料出海之印尼专题报告:养殖产业链高集约化,一体化龙头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水产养殖国家,养殖规模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水产养殖业快 速发展。2000年后,印尼水产养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FAO数据,2021年印 尼水产养殖产量达1460万吨,剔除藻类后为572万吨,捕捞水产产量为721万吨,2011-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剔除藻类后)、2.3%。 印尼地处热带,横跨赤道,水产养殖历史https://m.vzkoo.com/read/20240823c837a108f34d5501308a62a2.html
11.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产经企业食品资讯核心提示:中国沿海地区分布着种类多样的牡蛎种群。其中,商业化利用程度最高的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福建牡蛎(C. gigas angulata)和香港牡蛎(C. hongkongensis),而近江牡蛎(C.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 sikmea)也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图1显示了5种牡蛎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情况。 https://news.foodmate.net/2021/02/58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