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大国产业升级空间大,一文梳理中国水产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历程

图1:我国水产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在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我国水产业市场总产值近1.3万亿,其中淡水产值(淡水捕捞及淡水养殖)总产值约达6791亿元,海水产值(海水捕捞及海水养殖)总产值约达6033亿元。总体来看,2011至2020年,水产业市场总产值逐年增长,增速达8%;其中,淡水产值规模略大于海水产值规模。

图2: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单位:万吨)

在水产品总产量方面,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549万吨,其中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达3235万吨,海水水产品总产量达3314万吨。自1980年至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在40年间增长了14%。具体而言,海水水产品总产量略高于淡水水产品总产量。

图3: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分省分布

在海水养殖方面,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利用海上和滩涂进行养殖。其中,辽宁和山东是海上养殖大省,养殖面积占比最大。

图4:我国淡水养殖面积分省分布

在淡水养殖方面,我国淡水养殖以池塘、稻田、水库三大水体养殖为主,在养殖面积占比方面,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省份养殖面积占比最大。

图5:我国水产品供需量差异地图(单位:万吨)

根据水产品供需量划分,我国北上广深及川渝地区水产品供不应求,而沿海省份及湖北省的水产品供大于求。根据供需量地图显示,我国水产产销地区分布不均,水产品需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从产地到达销地。然而,由于水产品离开水就会死亡,相比其他农业产业,水产业对运输的要求极高,对冷链配送的运输要求远高于其他行业,从而导致物流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偏高。

图6:全球分国家水产品2019年总产量(单位:万吨)

我们根据水产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其按照饲料、捕捞、海水淡水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和运输进行分类。

图7:水产业饲料上市公司及捕捞上市公司经营概况

在水产业饲料端,上市公司主要以通威股份和海大集团为代表。其中通威股份的市值约1900亿,海大集团的市值约1100亿元。两公司的营收情况良好,毛利率,净利率及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在水产业捕捞方面,上市公司主要以中水渔业和好当家为代表,两者的市值相比饲料公司差距较大。中水渔业的市值约为21亿元,好当家的市值约为36亿元。其中,好当家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6%与5%,而中水渔业则处于亏损状态。

图8:水产业养殖上市公司及加工、运输上市公司经营概况

在养殖端,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国联水产、獐子岛、大湖股份、东方海洋等。在市值和营收方面,国联水产处于领先地位。在毛利率与净利率方面,国联水产和东方海洋在2020年处于亏损状态,而獐子岛和大湖股份则处于盈利状态。在水产品加工,运输方面,代表企业主要有佳沃食品与开创国际。在主营产品方面,佳沃食品的营收主要来自三文鱼,而开创国际的营收主要来自金枪鱼。

图9:日本水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概况

图10:海外其他国家水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概况

通过对比日本及其他海外国家水产品上市公司经营概况可以得出,我国水产业上市公司相比日本、挪威、泰国、英国等国家的水产业上市公司,在市值、营收、毛利率、净利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挪威的MoviASA公司以及泰国的正大集团毛利率均达38%,远超我国同类型上市公司。我国水产业上市企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图11:全球水产产值TOP50品种

在全球水产品产值TOP50的品种中,中国占据29个品种。而在前10大产值品种中,中国具有其中的9个品种。由此说明,我国的水产资源丰富,产能优势明显,未来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图12:中国与海外经济水产品对比(单位:万美元)

在图12中,绿色的线表示我国主要的经济水产品,以小龙虾、草鱼、大闸蟹/毛蟹为主。灰色的线代表海外主要的经济水产品,大西洋三文鱼为主。在经济水产品方面,我国的经济水产品品种与海外存在较大的差异,未来我国水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国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水产道路。

中国渔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国家成立初期,包括水产品在内的各种农产品产量都极低,食品极度短缺。1950年,水产品人年均占有量仅1.65千克,远低于7.7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这时渔业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1950年2月,首届全国渔业会议确定了“恢复渔业生产”的工作方针。“一五”期间,渔业资源相对丰富,渔民互助合作和社会主义改造得以开展,生产恢复迅速。1957年底,水产品总量已经增长到346.9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56.5万吨,是1954年的2倍。人均占有量也上升到4.82千克。

1958年开始,特殊历史时期的政策也影响到水产业,水产部门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生产高指标。盲目增加捕捞强度破坏了渔业资源,粮食紧张引发的围湖造田等行为阻碍了养殖生产,渔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渔业养殖和捕捞产量全面下降,1962年跌入1954年以来的谷底,水产品年产量仅255.1万吨,人均占有量仅3.39公斤。为稳定生产,1962年底的全国水产工作会议明确“海淡并举,养捕并举,国营和集体并举,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渔业生产进入三年调整期。1965年产量回升到331.8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淡水捕捞,人均占有量上升到4.11公斤。

1970年,社会略趋稳定,各级水产机构陆续恢复。在周恩来总理对加强渔汛领导问题作出指示后,各渔区也恢复或建立了渔业渔区指挥部。1975年3月,农林部第一次全国群众渔港建设会议明确提出“民办公助,自力更生”的渔港建设原则,群众渔港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基建计划项目。1977年3月,全国林业、水产工作会议对水产生产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合理安排近海作业,积极开辟外海渔场,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的生产方针,全国渔业生产逐渐回升。这一时期,水产品年产量从1970年的358.5万吨增长到1977年的539.5万吨,人均占有量增长到4.94千克。其中捕捞业产品占72%,依然是主导,但水产资源破坏问题已经显现。

1981年,为解决“吃鱼难”和水产行业管理体制过于死板等问题,1981年国家提出将淡水养殖作为农村多种经营的方式。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放宽政策、加速水产业发展的指示》,明确了养殖生产可以承包到户和放开水产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等重大政策,为中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体制环境和激励机制。同期,一些基本的资源管理制度也开始形成。1979年出台《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和《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1983年颁布《海洋捕捞渔船管理暂行条例》等,对资源管护和渔船控制起到积极作用。1978—1985年间,水产品产量从536.6万吨上升到801.7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也达到6.7千克,捕捞产品所占比例从71%下降到55%。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37.9万吨,占淡水产品产量的82%,成为淡水产品供给的绝对主体。

近海渔业资源利用过度与市场需求剧增之间的矛盾,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再次提上日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正式确立了“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标志着中国渔业“以养为主”政策的正式确定,推动了中国水产养殖业此后10多年年均两位数左右的快速增长。根据新产量标准,1988年中国渔业养殖产量达到639万吨,占总产量的52.2%,首次超过捕捞量。其中,海水养殖产量是1977年的3.4倍,也获得较快发展。这在实践意义上实现了“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也发生根本性变化,1992年达到13.4千克,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捕捞技术的发展促使海洋捕捞产量迅速增长。1985年水产品市场的率先放开,极大地激发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其后的各项改革措施也都是应渔业发展形势而作出的及时调整,适应了不同时期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1998年,中国海洋捕捞产量高达1201.25万吨,是1950年的19.8倍。这种高强度的海洋捕捞使得中国近海常见经济鱼类的产量急剧下降,部分资源濒临灭绝。

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在1998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上,农业部首次提出1999年开始实行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的指导性目标,2000年将“零增长”目标扩展到内陆捕捞业,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进一步提出“负增长”的目标。为此,政府对海洋捕捞强度实行严格的控制,自1995年起在黄海和东海实行伏季休渔制度,并于1999年起推广到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四个海域。

2002年,农业部提出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保护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2010年10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实行珠江禁渔期制度的通知》。2016年,淮河干流被首次纳入禁渔范围。2018年4月,黄河禁渔期制度正式启动实施。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海河、辽河、松花江和钱塘江等四个流域禁渔期制度,从而实现中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全覆盖和中国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全覆盖。

为缓解水和鱼类资源的压力,“十二五”渔业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环境友好的增殖渔业、可持续的捕捞业、多元的休闲渔业等要求。2015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达到489.27亿元,占渔业第三产值的8.75%。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对水产健康养殖要大力推广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2016年,中国渔业首次提出“减量”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19年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制度”,这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THE END
1.中国生猪养殖公司排名(排行榜)中国生猪养殖公司有哪些?中国生猪养殖公司排行榜:通威集团、牧原股份、双胞胎集团、温氏股份、牧原集团、正大集团、神农集团、扬翔股份、上蔡牧原、卧龙牧原等。同时还可以了解中国生猪养殖公司最新招聘,高薪企业,上市公司,人气产品,最新融资,最新快讯等https://m.jobui.com/rank/company/view/quanguo/shengzhuyangzhi/
2.2024十大畜牧养殖品牌排行榜畜牧养殖排行榜前十名→Maigoo品牌网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制品及金融投资、商贸等领域,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及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斯里兰卡、新加坡、埃及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 正大集团(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创办于1921年的跨国企业,别称卜蜂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较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正大https://m.maigoo.com/best/25952.html
3.中国养殖业排行榜十强的公司中国养殖业排行榜十强的公司中国养殖业排行榜十强的公司中国养殖业排行榜十强的公司 中国养猪上市公司前十名? 1、以下是2023年该企业的排名:牧原食品:中国,281万头母猪。史密斯菲尔德/万洲国际:美国,111万头母猪。正大食品:中国,112万头母猪。温氏集团:中国,110万头母猪。 2、罗牛山:猪肉龙头股。基础产业的形成,使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https://www.9lb79xu0.cn/miao-mu-zhong-zhi/520944.html
4.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信息 经营异常名录 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查询 热搜榜: 三只羊(合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更多 信息公告 企业信息填报 全国个体私营 经济发展服务网 重点领域信息 公示专区 微信小程序 支付宝小程序 主办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东路八https://www.gsxt.gov.cn/
5.养猪产业2023全球养猪公司排行榜在今年榜单的发布词中,加裕总裁Jim Long表示,在过去的5年里,上榜公司数量和母猪存栏数量一直在起伏波动。养猪业有其周期。在过去的5月亚洲(中国)和北美的养猪企业经历了重大财务损失;但是在欧洲,在经历了2021-2022年度的重大损失和母猪缩群之后猪价创下新高。他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亚洲(中国)和北美养猪业的经济http://www.chuhe.com/e/wap/show.php?classid=229&id=104871
6.中国十大禽业集团排名6. 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7.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 8. 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9. 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0. 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二、中国养殖业利润?利润不高,一,市场价格不稳定。 二,风险高,疾病因素太多。 三,饲料成本每年在上升。 四,中间环节捞取利润太高。三、中国养殖业排名?鸵鸟养殖、梅花鹿https://www.deoyjxkbs.com/ke-pu-wen-zhang/414045.html
7.全国十大饲养基地排名,梅花鹿养殖基地上榜,第五是中国大黄鱼之都导语:养殖基地值得是利用养殖场被人类驯化和饲养动物的场地,以肉、蛋、奶、羊毛、山羊绒、蚕丝、药材等畜产品为主要生产项目,那国内畜牧业发展至今,国内都有哪些较为出名的饲养基地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十大著名饲养基地,一起了解一下吧。 全国十大饲养基地排名 https://www.phb123.com/shenghuo/pinpai/55409.html
8.秦英林秦英林,1965年出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共党员,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畜牧师。 秦英林是1999年第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获得者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秦英林、钱瑛夫妇以1350亿元人民币排名第92位[1]。4月,福布斯发布《2024福布https://baike.sogou.com/v52448892.htm
9.光期研究:国内肉鸡养殖行业介绍我国肉鸡产业经过40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基本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年出栏100万以上规模养殖1792户,较2015年增加1003家;年出栏10万以下养殖229793户,较2015年减少16万多户。但与美国、日本等成熟国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https://t.10jqka.com.cn/pid_333987363.shtml
10.2024年饲料出海之印尼专题报告:养殖产业链高集约化,一体化龙头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水产养殖国家,养殖规模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水产养殖业快 速发展。2000年后,印尼水产养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FAO数据,2021年印 尼水产养殖产量达1460万吨,剔除藻类后为572万吨,捕捞水产产量为721万吨,2011-2021年期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剔除藻类后)、2.3%。 印尼地处热带,横跨赤道,水产养殖历史https://m.vzkoo.com/read/20240823c837a108f34d5501308a62a2.html
11.饲料品牌排行榜前十名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国品牌网旗下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页面为您推荐十大饲料品牌榜单,经过统计有10家品牌成功入选饲料十大品牌排行榜。排名前十名分别是:新希望六和、正大、双胞胎、Haid海大、DBN大北农、TONGWEI通威、正邦、LUOTUO骆驼、Wellhope禾丰、恒兴饲料https://www.chinapp.com/brand/1831
12.首届泛金三角川鲁粤动保发展论坛圆满举行!——郭亮董事长与会并作11月16日,以“科技引领、协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泛金三角川鲁粤动保发展论坛在广州圆满举办。论坛聚焦当前非洲猪瘟形势下动保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行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广东、山东和四川分别拥有兽药GMP生产企业107、297和117家,在全国排名前列,均是兽药生产大省,也是养殖大省。而三省地理位置在我国版图上形成三角http://www.schtdb.com/vip_doc/1556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