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为何频现大整合?

58与赶集网合并、阿里收购优酷土豆、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BAT们一面停止社招一面大规模收购、暴风科技们大裁员………中国互联网这一连串热点事件,该如何解读?

微观面原因多多。但更深层次地观察,我的答案是,在21年波澜壮阔的旅程后,中国互联网业终于出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瓶颈,面临价值重估。它的未来,将取决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程的顺利与否。

互联网瓶颈为何出现?

中国互联网企业已获全球瞩目。它们的规模与声名,主要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中国经济的土壤,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实体经济基础。这是最根本但易被忽视的力量;

二、中国整个信息化进程与丰厚的人口红利;

三、CopyToChina的模式与海外资本的作用。中国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能在海外找到原型,并且最初喜欢标榜“中国的某某”。它们最初大都依托海外资本而生。

而如今中国互联网瓶颈的出现,恰恰也与这几个方面有关:

宏观面原因有目共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企业看去日子不错,但其中有“虚假繁荣”成分,资本远离实业而蜂拥逐网,互联网概念丛生,但虚热不少。当实体经济步入持续的调整周期,中国互联网反而持续上演种种疯狂。

7年过去,实体经济依然没有反转。资本终于明白它的诉求必须建立在实体荣景之上,它对互联网开始表达谨慎。一些本来估值很高的互联网企业,半年多来,伸手要钱时,忽然不那么受欢迎了。此前备受追捧的中概股,继2009年“信任危机”后,也再度面临海外机构的做空与质疑。

两大红利面临暂时冷却

过去21年,中国互联网业狂飙突进,主要建立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与人口红利基础上。

阿里就是这两种红利的最大享受者。1997年,它起步于B2B,服务于中国制造业,后者急需渠道出海口。到了2004年,阿里开始强化C端布局,触达最终消费者。淘宝的崛起,正是阿里迈向规模化的重要原因。

更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体现为规模与数量的扩张,呈现为疯狂烧钱换取流量与GMV。包括后来崛起的大众点评、美团,以及滴滴快的们。从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流量、导流、引流、GMV——就能看出它们的基本诉求。而那些为了不停融资或IPO的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维度、方式就更直白了。它们确实建立在过去20多年中国信息化进程中企业与大众的庞大数量的基础上。

但这两种红利都面临暂时的冷却。

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面向C端的企业,在ERP、管理手段、销售层面早已互联网化,尤其网上渠道布局早已很普及。阿里等电商平台上的商户数量不可能再有过去那种成倍的年增幅。当前,制造业的难题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里面涉及到整个工业体系的原始创新。而互联网本质是种工具,在制造业原始创新上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举例说,英特尔可借互联网工具推动研发,但微观芯片的工艺,还是要深入微观的原子世界去。中国制造业也是如此。许多互联网企业家看不到这些,认为是“互联网化”不够,革命与颠覆论调层出不穷,甚至发出过“去制造业化”的无知言论。

人口红利更是面临枯竭。中国网民已近7亿,看去只占总人口50%,但如分析结构与分布,几乎接近城市人口的90%,后续网民增量难度加大。

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波大规模的信息化进程已近尾声。新一轮信息化将走向深入,它面临的都是硬骨头:工业互联网、服务业信息化、互联网与农业、中老年社会与互联网等等。“互联网”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能将互联网提高到万能的地步。实际上,新一轮信息化应该也有“互联网”姿态。

危机与合并

两种红利的枯竭,已导致互联网企业出现危机征兆。顺便提一下发生在2015年春天的两件事——应该算做一件事:阿里与百度,分别与福建制造业、医疗行业发生了交火。阿里主要涉及假货难题,百度涉及虚假医疗。源头虽在线下,但话题都与互联网业的流量幻影有关。许多不良商户,依靠流量打法,获得许多非法收入,而危机最后依然在平台引爆。

当一波O2O热潮兴起后,阿里们的危机感更是加重了。过去电商主要卖商品,O2O本质却是服务业信息化,必须落到区域、本地化、商圈去运营。阿里们过去的标准化线上打法,全国一统,不适合这一新趋势。

烧钱不可怕,但烧过之后,沉淀、留存、转化成什么东西才最关键。千团大战烧掉几百亿,只剩下两三家团购企业,还没盈利,美团与点评合并是一种无奈;新兴的移动出行,近百亿补贴烧下去,也只是烧出一个合并案。估值再高,也不过是资本制造的幻影世界,它不可持续。当资本市场遭遇困境时,泡沫当然会破灭。

实体经济水涨,互联网才能船高

目前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面前,仿佛有一面厚重的玻璃墙,看得到美好的世界,却暂时撞不透,穿不过。

在我看来,中国互联网业危机感加重的原因之一在于,单纯的互联网打法已无法奏效,互联网业必须改变过去透支实体经济土壤、透支人口红利的路径,降低姿态,落地运营,参与到实体经济的变革进程中去。那些固守、等待的互联网企业,除了纯粹的技术型公司,其他即便暂时不会死亡,也不会有多大的未来。

我始终坚持这种观点:互联网不是本体,它是一种工具,一种新文化运动的凝结,一种开放、自由的精神。互联网的发展始终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往21年,中国互联网之所以成为全球互联网业中耀眼的风景,主要还是中国经济的烘托,实体经济水涨,互联网才能船高。

在我看来,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业需要交的学费。过去21年,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CopytoChina,复制美国模式,资本与中国活蹦乱跳的现实经济、各种红利结合,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但借助资本过度、急速、激烈的燃烧,一定会出现虚脱,最后失血。唯有走出割裂,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互联网才能获得内生性的成长。对具体企业来说,谁能尽快拥抱实体,谁就会在下一轮周期获得先机。

“生态化反”新空间

期望一夜之间,中国实体经济、中国互联网业桃花千树不现实。但我对于一个大融合时代的中国新经济模式,始终充满信心。我觉得,多元的文化、依旧庞大的人口基数、幅员的辽阔、产业的复杂度、结构差异、线下生活场景之丰富,当然还有相当长周期的改革红利,一定会给互联网的力量创造更多融入的机会。

事实上,这也是全球很多国家与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看到,Facebook、IBM们都在大规模裁员,德国、美国、日本都开始重新反思制造业的未来,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被视为新的路径,它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的融合模式。中国也出台了类似的10年规划,虽在过去一波互联网热潮面前似乎声量不济,但是于危机之下,大融合的趋势已经无可回避。

最后让我做个大胆的预言: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互联网业内部以及传统行业内部各自的整合案,未来一定会出现互联网业与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的大规模整合案。互联网业要想真正成为整个经济生活里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必须放低姿态,主动打破与实体之间这种割裂的二元结构,重塑新的商业模式。我认为,这个过程才蕴含着真正伟大的力量,它一定也是我们中国经济真正实现超越的机会。

就各种市场要素而言,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丰富,有更大的“生态化反”(乐视创造的名词,指通过跨界融合形成的整个生态的化学反应)的空间呢?互联网业整合案频发,不但是中国互联网业自我修复的行动,也是整个中国经济自我平衡、寻求未来的先导。

THE END
1.“互联网+”重新定义信息化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从另一http://lyj.hunan.gov.cn/xxgk_71167/gzdt/gndt/201510/t20151019_2749825.html
2.“互联网+”,即产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即互联网的产业化。“互联网+”,即产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即互联网的产业化。 “互联网+”,即产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即互联网的产业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 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编华图题 库微信公众号。 ②关注回复“刷题”获取更多试题和资料。https://m.hb.huatu.com/changshi/1688081.html
3.对互联网的反思与国有化改革探索赵燕菁教授旗帜鲜明提出国有化问题,属于“主动干预”派的代表。他认为对平台经济的讨论,除了垄断,更要关注产权。对平台垄断只采用被动监管是一种方向性错误。他从数据产权归属和服务公共性等角度对互联网平台的新“公私合营”进行论证(7.1-2)。我们认为,对互联网平台私人垄断性质及负面影响的判定与评价是有充分根据http://www.wyzxwk.com/Article/chanye/2021/10/442792.html
4.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突围与破局2022年8月13日,在第一届中国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论坛上,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内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围绕互联网医疗主题发表演讲。 陈金雄认为: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完成互联网医疗的突围与破局,是当今医院数字化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为演讲内容整理。 http://www.schia.cn/show.jspx?id=2527
5.盘点:如何读懂“互联网+”必备的145个名词解释通过互联网化的产品展示方式与平板综合应用,渠道全网点的布局优势,结合短信及全国统一400电话的手段,推进门店形象、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标准化,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B2T: 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即为一个团队向商家采购。团购B2T,本来是“团体采购”的定义,而今,网络的普及让团购成为了https://www.jianshu.com/p/be3397f3d38b
6.互联网是什么意思(解读互联网的全新概念)过去十年,这一过程呈现“逆向”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从另一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4758-1.html
7.传统企业走向互联网化的三个步骤到了2012 年底、2013 年初, 整个服装行业的传统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像李宁这些大企业开始大规模关店,存货积压非常厉害,开始大规模亏损。所以从2013年开始,至少在服装、鞋帽这些行业,所有企业都在讲互联网化。这些企业进行互联网化就是逐步走在线、互动、联网这条路。http://www.klgjp.com/h-nd-599.html
8.连载企业“互联网+”四大趋势三大战役和六大价值同样也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鼓励线下经销商上网开店分销,一方面是巩固与线下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推动其互联网化有助于其更好地接受与品牌商在互联网环境下合作形式等方面的改变。其二是线上引流到线下成交,这更适合一些网购适配度相对不那么高的品类,也适合已经开始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全渠道的企业。http://www.100ec.cn/detail--6275098.html
9.解读互联网思维和思维模式所谓互联网思维模式,就是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冲击下对人们思维模式、思考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平台化、草根化、社区化,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任何一个想立足于社会的企业和个人都要有这样的思考方式。关键是三点,一是对平台的理解,二是对草根的尊重,三是社区化。以前很多人都是自上而下地考虑问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202/23/14075207_445837233.shtml
10.网络空间法治化省网信办召开座谈会 10月28日,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全省网信办主任座谈会,传达学习10月26日全国网信办主任座谈会精神,对全省网信系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四 <详细> 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全国网信办主任26日在京座谈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如何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中宣部副https://www.dzwww.com/2014/wlkjfzh/
11.互联网的市场营销(精选5篇)正是在这种发展契机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多发展机遇,而且这也是全球化社会市场发展对于市场营销方法的一种需求,即网络营销。 第二,在互联网背背景下,市场营销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因在网络技术推动之下,电子商务的到较好地发展,即企业经消费者直接和网络经销商完成各项产品交易,但在产评价交易的过程中,https://www.1mishu.com/haowen/200070.html
12.2016中国互联网大会新华网2016-06-21 王文京:科技+金融,企业进入两轮驱动时期 金融化和互联网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21日,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在2016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分享了上述观点。 新华网2016-06-21 大会新闻 2016(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大会6月21日在北京开幕 http://www.xinhuanet.com/info/zt2/2016hlwdh/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