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生模式——虾稻田水稻管理的意义和建议

小龙虾池塘养殖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初以河塘养殖为主,但是人们在生产中发现,尺寸小的低等级小龙虾占比最大,商业价值低下。有鉴于此,1991年开始,WR.Odson进行了小龙虾稻田“间作”试验,经过连续5年的研究发现:在不额外投放饲料的条件下,一个月左右小龙虾重量增加了93%-153%,高价值商品虾的比例大幅提高。试验的成功为后来的稻虾共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水稻在稻虾共生体系中的意义

稻田提供养殖平台

不同于淡水鱼类等水产,小龙虾属于底栖生物。决定产量的不是水体容积,而是平台面积和坡面面积。当食物资源匮乏、养殖密度过大时,小龙虾可能产生同类相食现象,特别是当小龙虾蜕壳时,由于身体柔软,难以抵御来自同类和外界的攻击,若管理不善,会出现很高的死亡率。这也是很多养殖户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池塘养殖不同,虾稻田在建设和改造时,会在水稻田周围开沟筑埂,虾沟和水稻种植区域为小龙虾栖息提供了大面积的坡面和平台,能够为小龙虾提供较充分的生长空间,从而有效的提高小龙虾的单体重量和高价值商品虾的比例。

水稻种植季提供饵料和越夏环境

同时,稻田生态系统还为小龙虾提供越夏栖息环境。当气温高于32℃时,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就会下降。温度过高,小龙虾常常会选择潜伏在虾沟或者稻田深处,7~9月份往往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日平均气温最高可达37℃以上。茂密的水稻,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条件,降低田间温度,在炎炎夏日为小龙虾提供遮阴条件。此外,茂密的水稻还是小龙虾躲避鸟类等天敌的场所,可有效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和产出。

水稻收割后稻茬的降解可改善小龙虾的越冬条件,提高虾苗的产出

秋、冬季是亲虾抱籽和幼虾生长的重要时期,稻茬的自然降解过程中滋生的轮虫、枝角类和摇蚊幼虫等浮游生物,可为虾苗提供大量的饵料,配合适当投食(一般每月投放一次水草,每周投放一次动物性饲料,每天投放一次混合人工饲料,结合小龙虾密度调节投放数量和频率),多样化的饵料不仅可有效降低养殖户的投料成本,而且为小龙虾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均衡的营养,从而提高小龙虾的体质和抗逆能力。

与此同时,稻田中大量的秸秆(一般20-40cm)为幼虾提供了遮蔽条件,一方面可以遮风保温,另一方面,稻茬降解在肥水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配合水层深度管理可提高水体的温度2~3℃。相对于池塘养殖,温度的提高,可有效地改善小龙虾的越冬条件,从而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这也是为什么虾稻田的小龙虾上市早,虾苗产出高的重要因素。

基本收益保障和核心竞争力

根据曹凑贵等在潜江的研究发现,稻虾共作模式中小龙虾的排泄物和残存的虾饵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比传统水稻种植模式增加4.63%~14.01%),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由于虾稻田产出的大米自带生态大米属性,通过地区品牌的运营,虾稻米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从而给农户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时水稻上的稳定收益和产出,也能降低小龙虾因价格波动为种养户带来的风险。

稻虾共生条件下,

如何做好稻田病虫害管理

(图片引自ADAMAGlobal)

鉴于水稻对于虾稻共养体系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水稻的栽培和管理是虾稻田综合管理、获得理想收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选择抗病虫、抗倒伏且耐肥的紧穗水稻品种、合理晒田复水等操作以外,合理使用植物保护产品仍是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和稳定产出的关键。但是,在虾稻田中如何选择和使用安全的植保产品,仍是困扰虾稻种养户的难题。为探讨虾稻田的安全用药,笔者在搜集详实研究数据,并在湖北虾稻产区调研后发现,当前虾稻田市场上可用的产品以下列这些品种为主。

病害治理

当前用于虾稻田病害防治的化学杀菌剂主要为三唑类,如戊唑醇,三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此外,稻瘟灵和生物源的井冈霉素对小龙虾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实践中,考虑到每个药剂防治靶标的差异性,我们可以考虑井冈霉素+三环唑或稻瘟灵的组合,以实现对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综合治理。在制剂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优先选择大品牌的产品,以避免劣质产品中的有害溶剂、助剂对小龙虾造成影响。此外,一些常规稻田中常用的杀菌剂(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对小龙虾的毒性较高,应当避免在虾稻田中使用。

害虫防控

尽管上述的品种目前已经在主要虾稻田区域广泛使用,对小龙虾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合理的用药技术,仍是在提高防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要素:

稻虾共生是近年来发展的新的种养模式,在乡村振兴、稳量增收、绿色发展方面拥有巨大潜力。作为从业者,在参与、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我们更理性地去思考当前虾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优化技术模式,从而使虾稻产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地发展。

...................................................................

THE END
1.“镇”再出发丨江西这些小镇“好来势”!该地采用“稻虾共作”的模式 “火辣”的辣椒产业 这说的是鄱阳湖特产——藜蒿 在江西九江江洲镇的湖滩上 已成为江西赣州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宜春辽市镇的油茶种植基地 最具优势和特色的林业产业 是国家命名的首批…https://m.sohu.com/a/843443391_202181
2.孔繁彬:稻虾综合种养,生态经济双丰收江南时报讯怀着带动农民致富的梦想,孔繁彬先后流转600亩农田,创办兴化市香湖家庭农场,实践稻田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当他遇到资金难题时,兴化农商银行为他提供了100万元纯信用、免担保、利率低的“苏农贷”鼎力支持,助其实现基础设施改造。 经过反复试验,孔繁彬利用大棚进行温度控制,成功实现立体养殖,即下层利用水面养殖小http://www.jntimes.cn/jsdt/tz/202412/t20241230_8443407.shtml
3.稻虾共养在黄麓乡村振兴赵九梅是黄麓镇最年轻的农场负责人,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着周边一百多位村民养殖小龙虾。稻虾捕捞上市时节,却遭遇困难重重,归乡九妹该如何带领乡亲们突围?https://xczx.cctv.cn/2024/12/27/ARTISHIoJXHcUfXRudchSqMC241227.shtml
4.名优团队在渔农综合种养模式融合发展方面研究进展名优团队在渔农综合种养模式融合发展方面研究进展 安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水产品、油料等农产品重要产区。稻虾综合种养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构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高效生态农业格局。油菜作为我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具有用地养地、助力秋种任务完成、油蔬旅多功能利用等优势。因此,深入http://scs.aaas.org.cn/4308700/39887354.html
5.合肥探索“稻+”绿色种养模式实现农田效益倍增这一模式不仅让稻田焕发新生机,更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双赢”,使农田效益倍增,铺就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了解,截至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约125万亩。 稻+虾生态大米销路广 走进位于长丰县朱巷镇陈庄村稻虾养殖基地,安徽民川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风成正带领工人们熟练地https://www.hf365.com/2024/1014/1586325.shtml
6.《差差差很疼的视频无掩盖》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差差差很疼的视频无掩盖8.0 类型:港台动漫 海外动漫 地区:台湾 年份:2025 主演:劳拉·邓恩,荒井美惠子,McGregor伊娃·格林,切基·卡尤 导演:Tomoda 更新:2025-01-03 简介: 你自己去查 详情 立即播放 无需安装任何插件 在线观看 第0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集 第7集 第8集 第9集 第10https://liumingwang.com/113522.html
7.“稻+虾”连作模式综合种养的生态虾端上市民餐桌五项技术保农田保生态 据记者了解,湖北、湖南和安徽三个省是我国稻田养殖小龙虾大省,产值已经超过了当地养殖的大闸蟹。上海崇明区、金山区等地先后尝试过“小龙虾+水稻”连作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持续发展下去。虽然是先养虾,再种稻,但因崇明有自己的“小气候”。既然定位“生态岛”,对生态有一定的要求,如尾水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272056232077839003
8.琼海博鳌镇莫村:“稻油虾轮作”生态种养新模式探出新路子博鳌镇莫村以整治基本农田为契机整合土地,依托农民互助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和技术,探索“稻油虾轮作”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绿色、低碳、生态、高效农业。 莫村农民互助合作社将整合的300余亩低洼土地出租给海南兴诚农业公司经营种植和养殖业。该公司利用莫村毗邻万泉河的优势,引入湖南环洞庭湖稻虾产业成熟技术,实施“211稻https://www.agri.cn/sc/scdt/202406/t20240618_8643371.htm
9.这几种对虾养殖模式可能你还没听过,但以后就该这样养稻虾共作生态养虾模式 朱长波介绍,这是一种全新的对虾养殖模式,池塘中种稻,可降低氮磷、促进底泥氧化、夏季降低水温、提供隐蔽区提高成活率,且水稻秸秆粉碎后可作为农田基肥,无次生污染。 选择耐水浸、耐盐品种水稻在虾塘中栽种,通过对虾与海水稻、罗氏沼虾与常规稻的互利共生,实现稳水、减排、节能和增收的效果。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13871
10.杨林尾镇大力发展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今年在镇政府的号召下,兰洲村决定转型发展稻虾鳝综合种养,村里将愿意发展稻虾鳝综合种养的村民集中起来,一起学习养殖技术。”兰洲村党支部书记杜艳红说,兰洲村通过流转土地,扩大养殖规模,打造3000亩连片“稻虾鳝综养”基地。 杨林尾镇依托东荆河水资源环境和成片稻田,大力推广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三http://www.cnxiantao.com/mobile/xtxw/202404/t20240416_425679.htm
11.稻虾轮作共生种养技术(洞庭湖区)农技学堂导读:稻虾轮作种养结合模式相信很多农友都不陌生了,现在这种共作的双赢局面很多农村地区都很普遍了。稻虾轮作共生就是水稻和小龙虾共生互利的模式,下面咱们一起学习洞庭湖区的稻虾轮作共生种养技术要领,以作参考。 稻虾轮作种养结合模式相信很多农友都不陌生了,现在这种共作的双赢局面很多农村地区都很普遍了。稻虾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56054.html
12.乡村振兴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稻虾共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金湖县为例.docx,第第 1页 摘要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对稻田进行挖沟、固堤、加宽的工程改造,种水稻的同时综合种养小龙虾的生态发展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升了水产品产量,增加了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26/6210154111005233.shtm
13.决胜2020河南更出彩虾稻共作模式!桐柏县农民“一田两用”走桐柏县“虾稻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http://hm.hnr.cn/news/202007/29/136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