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的推广情况来看,作为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和基础,水产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非常重要,可以使推广工作更加快速高效。但实际上,由于推广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而且很多人员的营销经验缺乏,然而水产养殖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销售,而且销售方式非常重要。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大部分水产养殖人员缺乏营销经验,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2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2.1推广最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
在实际推广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时,需要讲究因地制宜,注重新品种的孕育,将原养殖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此确保水产养殖户获得更多的收益。首先,在推广时需要注意结合资源的优势,将养殖管理模式与养殖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需要充分利用水产资源,例如虾、草、蟹等,以此提升推广速度,使水产养殖更加具有特色。再者,在推广过程中,必要时可向有关机构进行技术咨询,包括设备的配套、推广平台以及良种育种方案等。
2.2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培训
2.3加强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管理力度
一、理论教学课程建设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除了能够做到生动、形象地讲授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外,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1、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按照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积极补充水产养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能,充分体现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层次的办学特色。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4、实验条件不断完善
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生产实习教学是水产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生产实习是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它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中心课题。学校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学生生产实践实习的需求。
水产养殖行业实践性和季节性很强,作业条件相对艰苦,而且管理非常严格。学生进企业实训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稚嫩走向成熟。经过在企业艰苦的磨炼,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消除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尤其是刺参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学生们参与育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对从事水产行业充满信心,为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职业岗位上顶岗训练,接受企业化管理,绝大部分表现优秀,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企业的首肯,为学院赢得了声誉,扩大了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影响,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对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要求、工资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专业人才规格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校水产养殖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对教师教学及实践做出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一方面鼓励教师不断增强专业理论学习,一名教师已考取了全国水产执业兽医师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大家积极深入生产实践。由于教研室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跟班下企业蹲点,必须对学生实习方案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同时在生产车间收集教学案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用以指导课堂教学。
关键词:水产品养殖技术无公害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消费者追求新鲜,鲜美,营养丰富,经济实惠的水产品,同时对于他们的安全和质量指标也是非常关心的。要想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就将这种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进行全面的推进。
1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
2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
2.1高品质的种子生产和引进健康
水产苗种的生产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引进以满足渔业法以及水产苗种管理的办法对于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优良的亲本培育技术,标准化的良种繁育方法和养殖品种的养殖方法等。
2.1.1优良的亲本培育技术
选择来自于安全、非疫区的水产原的亲本作为培育的主体,保证良种场的清洁卫生,这样一来亲本的遗传的质量就会有很大的梯高,产品质量就会符合的标准,在养殖亲本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饲料,确保营养全面,在不同的池塘对不同的亲本进行饲养和管理,亲本繁殖后将种苗迅速圈养,对种苗建立亲鱼管理文件,从而能够为来年的培育提供参考资料。
2.1.2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2.1.3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技术
2.1.4进口种子技术
只有在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以及水产养殖备案后才能够将从国外引进的水产品进行饲养和销售,通过市级考查委员会的调查后方可投入生产。对于引进的水产品的苗种要保证减少污染,对于生态环境没有破坏等。在种苗引进之前,寻求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查,进行质量检疫,对于通过疫区引入的有感染的种苗要严格杜绝。在鱼放养之前对种苗进行严格消毒,这样就保证了池塘中部被不带入细菌或寄生虫。
2.2运输暂养加工技术
水产应该来自优质的新鲜水产生产基地,水产品污染的物理和化学指标严格遵守质量要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保鲜,保活措施的处理,在运输过程的储存容器,贮存场要及时清扫、保持干净。活的产品的运输和中继水应符合水质标准,活的水产品运输应该提前两天喂食,鱼应该进行合理的锻炼,对于运输的载体材料的选择必须保证无毒无害。严格杜绝品的使用,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产品无污染。对于运输转运的场所,选取的设备必须要安全,无污染和符合国家其他方面的规定。在暂养水体增加增氧设备在养殖区要及时的开启。
根据饮用水标准(GB5749-1985)的规定选择水产品加工用水,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要杜绝,对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要根据卫生标准(GB2760-1996)要求选取,国家明令禁止色素,防腐剂,改良剂等在加工过程中要禁止。包装材料的选择要严格,选取经国家批准的食品原料进行包装。选择清洁的材料进行包装。
2.3质量控制监测检测技术
对于养殖区的环境条件要选择有资质的监督检验机构进行认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养殖和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关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的规范,对于投入的渔用品的控制等要严格根据国家标准进行选取,对质量进行监控测试,以确保测试程序的科学有效性,对于测试数据要保持公平,严肃以及权威性。
2.4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亚琴.实施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推进渔业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水产,2011.
【关键词】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渔业经营
从资源储备来看,我国水域面积辽阔,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水产养殖行业的先天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探索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方式,是水产养殖从业者与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引进名优品种养殖
在我国现代水产行业中,明显存在着结构化分化的问题,低端水产养殖品种供大于求,价格很低,但是高端水产养殖品种价格却一路水涨创高。在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引进名优品种,实现精品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品种来看,要以名贵水生生物为主,包括甲鱼、河蟹、鲈鱼、淡水白鲳等品种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引进名优品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文条件,根据当地气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引进。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品牌的塑造,打造全产业链,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在名优品种引进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销售辐射圈,要根据自身销售范围,确定养殖品种,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选择最优化品种,很多水产品种虽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但是在本地没有市场,在引进时候就要慎重选择。
二、全面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
三、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想提升经济效益,要大力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举例来说,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要尽到科学化喂养,引进现代喂养技术,通过混养等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约化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节省相应开支,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管是在种苗引进与饲料采购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多样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实现养殖资金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要充分重视科技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产养殖品种的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养殖方法的运用。
四、大力开展互联网营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产品不容易保存,因此销售环节至关重要。要想提升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就要打造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给水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的水产品销售模式一般都依托于集市和市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水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影响,运用“B2C”营销模式,减小水产营销的中间环节,通过网络打造自身水产品经营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借鉴现代互联网营销理念,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多媒体社交平台开展营销,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注重水产养殖的层次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在由劳务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升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养殖理念,运用现代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产养殖附加值,实现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邢丽荣,徐翔.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池塘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的比较[J].生态经济,2016,32(7):143-147.
[2]王欢.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J].小作家选刊,2015(15):22-23.
关键词:淡水渔业;现状;策略
引言
淡水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基础产业,对农业整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渔业发展因为受到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渔业发展缓慢。正因为如此,渔业养殖才应该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积极寻找问题,并提出有效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对策。
1淡水渔业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淡水渔业养殖技术不先进当前渔业停留在传统养殖模式之下,技术简单落后,一些养殖技术运用不当,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无法满足生态化渔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渔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消费者对渔业产品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市场占有率无法得到提升。因为养殖技术的落后,养殖品种无法繁衍,养殖品种老化单一成了当下养殖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淡水产品主要还是以鲫鱼、鲤鱼等为主,而且还停留在粗养状态,没有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在固定的淡水区域中产量无法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2淡水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是完善养殖种类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实现养殖产品种类的完善,政府可以出台一些良种补贴政策,通过经济利益的刺激影响渔民加快对水产品种类的改良,促进优良品种的养殖,提高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良种繁育的方式,可以在原有固定的水域资源条件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通过良种覆盖率实现对传统品种的取代,实现渔业养殖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采用生物、物理的方法改善水质,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水循环系统的自然和谐,淘汰传统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养殖模式,保证渔业养殖生态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各种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渔民养殖风险,为创收创汇打下基础。
2.2完善水产养殖防疫体系各级政府应该在水产养殖防疫和病害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并逐步稳定投资渠道,建设鱼病防治中心等防治中心。这些防治中心要与当地渔民紧密联系,不定期走访各大渔业养殖基地,对各品种渔业水产品以及水域质量抽样调查了解,并开展各种流行疾病监测,及时掌握渔业病害发生的规律情况,采取有效的病害治理措施,提高养殖水域治理和养殖病害防治效果,最终保证水产质量。
2.3支持养殖加工和运输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科技水产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扶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养殖加工和运输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渔业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对渔业的科学利用,实现渔业产品的利用率。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扶持或者政府补贴引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配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让更多科研工作者能够有良好的研究、工作环境。政府通过着力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技术优良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渔业养殖加工和运输的发展,将渔业水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增加渔业养殖的市场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从而吸引更多渔民能够主动参与养殖,促进渔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积极寻求各种办法突破传统渔业的养殖问题,通过技术提升、风险防范等措施实现渔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侯智伟.湖泊渔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