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方法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技术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058

2结果

目前盐城市水产养殖场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和水产养殖者缺乏营销经验。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后,各养殖场逐渐开始应用水产养殖技术,并且产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3讨论

3.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投入了许多的财力、物力来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并且有了一定的效果,或多或少地改进了传统的养殖模式,但是由于水产养殖者本身的知识、技术水平较低,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技术推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

因为大部分水产养殖者文化程度偏低,不了解养殖专业知识,且技术应用意识差,所以只是单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养殖,缺乏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存在严重的浪费与污染现象。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的导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2]。

3.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

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推广效果有直接影响。大部分技术推广人员都并不专业,而且年级偏高,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其对于科学、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了解的并不全面,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除此之外,其没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薄弱,导致技术推广工作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1.3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

缺少技术推广资金是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工作中的难题之一,并且使技术推广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因为研发与推广水产养殖技术需使用大量经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缺乏经费的情况。

3.1.4水产养殖者缺少营销经验

对于水产养殖者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销售问题,然而其缺乏营销经验的现状导致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养殖水产品的目的是销售水产品并盈利,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许多水产养殖者并无丰富的营销经验,采用的销售手段比较传统、陈旧,难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单一的消费渠道无法有效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导致养殖者收入不高,也无心引入新的养殖技术。

3.2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的对策

3.2.1加大力度培训水产养殖技术

3.2.2大力推广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的调整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就需要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不断的推广,并且保证水产养殖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增加水产养殖者的财富。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对水产养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发展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例如,毕节市的冷水资源非常的丰富,当地人们利用这一条件进行了鲟鱼的养殖,并探索出冷流水养殖技术;对当地现有的研究成果与鱼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不断的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水产养殖的推广力度也应该不断的加大,形成一种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融为一体的养殖体系。

3.2.3加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3.2.4采取有效的水产养殖营销战略

水产养殖者要注重水产品竞争实力的提升,结合市场需求生产与销售水产品,为达到该目的,就要制定营销战略,有效开展营销工作。水产养殖者除了要掌握附近城市水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信息,还要及时了解部分中大城市的的销售情况,把握机遇,在水产品批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提高市场份额。通过网络途径销售,要将水产品的保健功效、质量与营养等充分展现出来,使消费者认知提高,降低销售成本。每年定期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增加消费量。

参考文献

[1]沈水娥.浙江省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3):153-155.

关键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

水产养殖业仅年来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但传统水产养殖业限于对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水质的破坏。传统水产养殖中不注重对环境可循环利用的理念,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物不合理处理,导致一些有害细菌的繁殖,从而对水体产生破坏,同时也对水产动物本身健康状况构成了危害,最终采用药物作用来改善状况,这些都使得水产动物本身的安全问题。而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它是一种更加合理,更为环保,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法。

1水产养殖的技术特点

2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分析

3结语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门养殖技术,同时也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门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既能满足现在对环境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加健康的养殖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社会也具有好的影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推进水产养殖行业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环境也能起到好的方面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光彬.探析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

[2]李文凯,陈利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5,(2):70-70.

[关键词]发展渔业经济措施

1概况

1.1基本情况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辖四镇四乡,102个村民委会,5个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8万人。2013年农村人均有粮409公斤,农民人均所得3789元,远远低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山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4386.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2.9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35万亩。全县水域总面积3.8万亩,人均占有水面0.19亩,其中自然水面3.7万亩,养殖水面0.03万亩,占水域总面积的0.66%。

1.2渔业资源情况

兰坪县全境均属澜沧江水系,县内有通甸河、a江河、碧玉河等大小支流93条都流入澜沧江,总长度为458.9公里。有丰坪水库、黄梅水库、白羊水库、东坞水库和正在建设的黄木水库五个水库。兰坪县境内有鱼类25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其中土著鱼19种,占土著鱼种数的63.1%。鲇形目6种,占31.58%,合鳃目1种,占5.26%。兰坪县境内养殖的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虹鳟鱼、鲢鳙鱼等,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全县共有82户养殖户,已办理养殖证的有43户。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21亩,水产品产量170吨。

1.3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兰坪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由于是山区,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兰坪县水产养殖处于养殖面积小、规模小的状况,到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只达到321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4亩。水产养殖方式以池塘养殖为主,水源为冷水(山泉水)水源。由于兰坪县渔业生产起步较晚,池塘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注排水不方便),养殖管理手段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形成粗放粗养,产量低(亩产600千克/亩)、经济收入低。兰坪县境内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要从外地购买,因长途运输,鱼种投放后成活率不高,造成养殖成本高。

从近年来对兰坪县水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分析来看,全县鲜鱼销售量平均为400吨/年,而自产的水产品总量每年只有170吨/年,远远不能满足兰坪县水产品销售市场需求,水产品销售市场缺口仍然很大。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大多都是从外地调入,价格昂贵,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很大。

2造成水产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2.1养殖基础设施脆弱、养殖条件差。全县池塘规范化程度低,池塘老化,池埂垮塌时有发生。进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能保证定时注水和排水;池塘塘深普遍偏低,有的平均水深不足1m,池底淤泥过厚,有机物沉积过多,造成富营养化,形成氧气供应不足,鱼类时常出现浮头现象和发生鱼病。给水产养殖生产者造成损失。

2.2规模化化程度低。兰坪县水产养殖总面积为294亩,分散在全县的八个乡镇。多为一家一户式经营,是典型的家庭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单一,只有鲤鱼、草鱼;连片程度极低,面积最大的养殖户只有18亩,很难形成规模。养殖方为粗放粗养,没有定时定量投放饲料,鱼苗生长缓慢,产量低。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了解,县内已在使用的自动饲料投喂机仅有一台,增氧机不足10台。

2.3苗种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兰坪县没有水产苗种繁殖培育基地,水产养殖所需的鱼苗,养殖户自己到外地购买。各养殖户由于缺少资金或节省资金,购进苗种的渠道不同,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苗种质量。从外地购进的鱼苗,经长途运输后造成苗种损伤,投放后成活率低,增加养殖户经济成本。大多数养殖户因苗种质量差,品种不纯,形成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难以得到提高。

2.5渔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兰坪县水产养殖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工池塘养殖和水产品品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养殖业的发展除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县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弱有很大的关系。兰坪县是一个民族自治县,水产技术技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水产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资金,不能有效的组织、开展水产新技术科技培训,养殖户没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导致兰坪县水产养殖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影响兰坪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市场信息不畅。兰坪县水产养殖户对水产品市场信息缺乏了解,没有充分掌握水产品养殖、销售渠道的信息。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未能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仍以常规品种和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水产品养殖和生产。水产品产出单产较低,且品质差,缺乏价格竞争力,水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2.7开拓市场的能力差。名优水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经济效益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兰坪县水产品新品种难以打开市场销售局面。因为名优水产品养殖因养殖成本较常规品种高,养殖技术要求高,市场销售价格高。而水产品消费者对名优水产品价值了解甚少,高价格的销售很难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名优水产品没有被投入到更大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自产自销或者销售到高消费的餐厅,市场空间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者对新品种的引进、开发的积极性。

2.8病害防治手段简单。由于池塘老化,多年未清塘,池底淤泥大量沉积,池塘水质质量下降产生富营养化,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有害物质富集,病菌滋生,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恶化,鱼病频发。由于养殖户缺乏鱼病防治知识,不能正确的判断鱼病和及时预防、治疗,一旦发生鱼病,就没有办法控制病害,直接产生鱼苗或成鱼直接死亡的现象,给水产养殖户造具大的危害和损失。

3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措施的几点思考

3.1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要根据兰坪县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科学谋划渔业发展战略措施,制定水产养殖规划,报行政主管部门,将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增长点,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渔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将水产养殖业纳入兰坪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加大对兰坪县对渔业资金投入的力度,稳步推进兰坪渔业可持续发展。

3.2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改造养殖池塘,提高养殖技术和鱼苗鱼种质量。近几年来,国家开始对地方渔业发展予以重视,对有利于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项目都给予立项。为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兰坪县水产站要以渔业项目为依托,,组织技术力量,以养殖大户为重点,积极申报渔业项目。利用成功申报的资金对养殖户的池塘进行规范化改造,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引进优质鱼苗种,形成规范化养殖,达到以养殖大户带动周围养殖户共同致富的目的。以渔业项目为依托是促进兰坪县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3.3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要改变传统的养殖方法,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兰坪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要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和加大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力度。在渔业新技术推广和培训过程中,利用项目资金,以条件好的养殖大户为培训基地开展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推广和培训的目的。通过现场培训养殖户,让他们掌握养殖实用技术,并在水产养殖实践中加以利用,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带动兰坪县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3.4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新产品被市场接受要有一个过程,养殖者应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逐渐将以引导和制定养殖品种,以达到增强市场开拓的能力。但是养殖过程中养殖者不能为了高价格而盲目扩大,最好是养殖本地适应能力强的土著鱼类或试验养殖成功的冷水鱼类。如兰坪县高坪龙泉生态园养殖成功的虹鳟鱼,由于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和成功的养殖技术,到目前养殖达到一定规模,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但消费渠道只是餐厅消费,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因此水产品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市场,也要不断开拓扩大新市场。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域;影响;措施

Abstract:Theeffectofaquacultureonwaterenvironmentisenormous,sowemustadopteffectivemeasurestocontrol.Governanceenvironmentnotonlyhasthefollowingmeasures,moreisweneedtostepchangeconstantlyinpractice.

Keywords:aquaculture;waters;impact;measures

一、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

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主要采用以基塘系统为代表的环境友好养殖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水产养殖逐渐向特种水产品和高密度精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转变,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废物也随之改变,产生的废物主要是未被摄食的残饵、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化学药品和治疗剂。

(1)残饵、排泄物和分泌物

(2)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在现代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用以清除敌害生物,防治病害发生,促进养殖生物生长,起到维持水体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但由于化学农药和抗生素使用管理上的不完善,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滥用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现象,各种饲料添加剂不合理搭配和使用,也可能会在水产品中残留和蓄积。

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三者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化学农药和抗生素在杀灭病源生物的同时,会使水体环境中的有益生物群落受到抑制,造成水体环境微生态失衡;2)频繁使用化学农药或抗生素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天敌数量剧减;3)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残留,可能会在一些水生生物体内产生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危害;4)进入水体中一些难降解的化学农药,以及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会以原形化合物或代谢产物的方式从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环境并可能构成二次污染源,在水体环境中反复循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因此化学药品、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地威胁着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防治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影响的对策

发展水产养殖与保护水域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水产养殖过程中各种因素产生的自身污染和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水产养殖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会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和周边水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加剧水域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水域环境受到污染而不断恶化,又会对水产养殖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因此,发展水产养殖不但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控,尽力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的产生,更要注意周边水域环境的保护,寻求水产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2)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但养殖技术较低,而且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欠缺,导致渔民养殖收益低,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政府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如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讲座,及时将各种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传授给渔民,不但从一定程度提高了渔民的养殖收益,而且也有利于渔民认识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渔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

(3)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三、治理措施

(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2)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3)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

四、结束语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病害的防治是关系着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防止或解决病害发生或扩散,保证水生动物的水环境,保证水的温度,实现健康养殖。

[1]段学华,何立红,李春燕.水产养殖对水质影响及防治措施.能源与环境,2010(04):53-58.

传统表层增氧技术(如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具)虽然对表层增氧效果较好,但存在增氧能力有限、底层增氧量低、增氧不均匀、能耗大、噪声大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水质改善的效果不明显,底层水体由于残余饵料和排泄物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使水质变坏,水中的固体沉淀形成了一层沉淀物,沉淀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并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混合在水中,增加水产养殖品发病的几率,降低其品质。

耕水机健康养殖技术是通过机器桨轮翼的旋转,生成围绕机器中心上升的循环水流和扩展到水面的水流,将水体底部的水引导提升到水面,经吸收氧气和阳光后再循环回水底。使水体充分暴晒于紫外线下,消除多种有害菌类和气体,通过水体的循环使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颜色明显变浅,水体溶氧总含量增多,上、中、下各层溶氧均匀度显著提高,鱼群浮头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形成完善的食物链,降低了饵料投放量,提高了饵料利用率,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要求。

底层微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尤其是下层水体的溶氧量,溶氧均匀、噪声低、能耗小,通过气泡上升还带动水体循环,明显改善底层水质,解决目前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与传统表层增氧方式之间不适应的问题。

生态耕水健康养殖和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对目前通常使用的机械式表层增氧方式的一次技术突破,它提高了增氧区范围,使水体溶氧分布均匀,并具有以下特点。

(1)有效改善水底底层缺氧、产量提高显著: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种苗,使养殖物种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提高。可使养殖密度提高30%,平均产量提高30%~40%。

(2)缩短养殖周期:在同等规格条件下,可以明显缩短养殖周期,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使天然饵料增加,可以节约10%左右的饵料,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促进池塘生态良性循环:生态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技术可以使水体流动和底部氧气充足,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对亚硝酸盐和大肠杆菌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可以大大减少鱼类因水质不良引发的疾病,减少渔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水体形成立体循环的水流,从而消除水体中溶解氧、温度、盐度和藻类的分层,降低气温、气压、雨水对池塘水质稳定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以使大部分池塘底部无底泥堆积,与传统养殖方法比较,底泥的平均厚度减少5厘米以上,且养殖品种的“霉味”、“土腥味”明显降低。

(4)节能:传统增氧机械的功率一般为750~3000瓦,微孔管增氧设施每亩均配置的动力功率仅需150瓦,为传统增氧机的三分之一,而耕水机的功率仅为25~60瓦,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5)安全:耕水机为无噪声低速运转,微孔曝气增氧,主机在岸上工作,没有像水车、叶轮那样的运转部件在水中搅动,不会对人和鱼、虾、蟹产生危害,同时也避免了噪声和震动对鱼虾保护膜的损伤和易造成疲惫厌食等养殖问题。

【关键词】职校罗非鱼高效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部重点发展的优势水产品种,广西罗非鱼产业位列全国第三。罗非鱼产业高速发展,急需大量具有熟练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职校水产专业教学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创新教学实训模式,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及其他教学资源,既做好养殖技术研究,又将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充分体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业教育新要求。研究过程中注重采用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罗非鱼品质,减少病害,提高养殖效益,保证学生全程参与,培养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系统认知罗非鱼高效养殖技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池塘

试验池塘为校内实训池塘1#、2#、3#、4#,面e均为2亩,共8亩,平均水深2.5米,通风向阳,光照充足;塘基为平坦泥底,无植物种植,底泥约20厘米;进排水方便,养殖用水采用地下深井水源,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每个池塘配备2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6个纳米管增氧曝气盘,增氧能力充足。

试验鱼种主要来自产学研合作科研、事业单位,企业及市场采购。罗非鱼苗为海南正大集团吉富罗非鱼苗7000尾(10朝);配养鲫鱼、鲢鱼、鳙鱼、斑点叉尾t,采自广西引育种中心良种场,数量规格依次为2500尾(10朝)、300尾(20-30尾/斤)、200尾(20-30尾/斤)、300尾(12朝);土鲮、鲤鱼苗种采自市场,分别为2000尾(10朝)、300尾(10朝)。鱼苗采购回来后要经过暂养、标粗、消毒、筛选后,按比例分塘放养。

(三)清塘消毒

年底干燥少雨季节,干塘清淤,堵漏修边,晒塘20天。3月份开学后,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进行清塘,清除野杂鱼和敌害生物。3天后进水,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水深控制在1.2米。放苗前一周,使用畜牧实训基地的有机肥肥塘,使轮虫生物量达到每毫升20个以上,水色呈黄褐色,透明度30厘米。

(四)鱼种投放

根据实训教学要求划分四个池塘的养殖项目,并配比鱼苗投放数量。1#、4#塘进行罗非鱼成鱼养殖实训,主养罗非鱼(70%),配养鲢鱼、鳙鱼、斑点叉尾t、土鲮。2#塘进行鱼鸭混养试验,主养罗非鱼(70%),配养鲢鱼、鳙鱼、斑点叉尾t、土鲮,并放养绿头鸭300羽。3#塘做竞技钓场,主养鲫鱼(50%)、鲤鱼(20%),配养罗非鱼、鲢鱼、鳙鱼、土鲮,并利用四个网箱进行罗非鱼网箱养殖模拟教学实训。选择气温、水温稳定时,上风处放苗。放苗前严格进行药浴消毒,可用2%-4%食盐溶液浸浴10分钟。

(五)养殖管理

1.投饵

2.建立养殖日志制度

3.采用红糖培水、培菌

使用方法:放苗前两天开始,每天全池泼洒一次。每次用1.25公斤/亩,温水稀释,充分溶解后放凉泼洒,加速肥水培菌、培育饵料生物和提高饲料适口性,调理罗非鱼消化道微生态环境。

在采取了红糖水泼洒来改善水体环境各要素的措施后,池塘中能够快速培育浮游生物、益生菌,增加饵料生物量;调节鱼类消化系统,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饲料用量及养殖成本,增强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这样养出的罗非鱼体色自然、体质强健、肉质鲜美,受到市场的欢迎和好评。

二、养殖结果

各实训池塘2015年9月中旬开始陆续捕捞,至2016年1月中旬全部捕捞完毕。这一养殖周期共捕获吉富罗非鱼5600斤,鲫鱼1260斤,其他配养鱼1300斤,共计8160斤。罗非鱼平均体重500克以上,其中600克以上规格的占87%,饵料系数1.4。按照当时行情估算,总产值为75000元,总成本46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三、讨论与分析

(一)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节流增效

本次养殖实训,充分发挥了校内各种资源优势。硬件方面,有淡水养殖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池塘等完备的基础设施设备。软件方面,有本校多名资深水产高级讲师、水产养殖专家,以及学校在建设水产养殖专业的所有积累。本次养殖实训通过软硬件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养殖方案,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既保证了养殖实训教学的需求,也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职业教育新要求,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养殖成本。

另外,在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与校内(畜牧专业、机电专业)、校外(水产科学研究院、良种场等科研企事业单位)单位联合共建,达到节流增效的目标。实训中的有机肥由畜牧基地提供,鱼鸭混养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合作,既节约了畜牧养殖废弃物排放费用和污染,也节约了水产养殖肥水费用;部分养殖机械如水泵、鼓风机等可以与机电专业共用;网箱也由水产专业设计、机电专业制作。与校外单位合作,主要是利用他们的科研项目优势、技术优势,从他们那里获得苗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许多时候他们还是给予成本价甚至免费服务。这些都起到了节流增效的作用。

(二)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合理安排养殖实训

实训指导老师为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水产养殖单位生产流程和要求,并与之保持长期密切联系,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项目的选择、内容、实施等各个环节做到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做到合理安排。

在对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的引入上,实训指导老师事先做了充分研究,统筹把控养殖各个环节,结合养殖实训教学需求,合理安排各池塘主养、配养鱼类,形成以罗非鱼池塘养殖为主体,兼顾其他鱼种及养殖方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一个养殖周期,给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全面、专业的实践平台,全程观摩、学习、参与,使他们得以对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有了一个系统化的实践认知,为将来的对应岗位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罗非鱼产业发展培养了“来之能战”的技术人才。

(三)师生角色明确,教学相长

(四)产学研结合,建立淡水养殖专业实训新模式

整个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是参照生产单位对应工作具体要求,紧紧围绕水产养殖专业实训教学要求,依托科研机构提供的最新技术和优良种苗,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也实现了符合产业高速发展需求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贺艳辉,袁永明,张红燕,龚,王红卫.高效生B罗非鱼养殖模式探讨[C]//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水产学会,2011

[2]莫振明,林东年.吉富罗非鱼高效养殖试验[J].现代渔业信息,2011(4)

[3]管清华.罗非鱼节粮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J].内陆水产,2008(8)

【关键词】淡水养殖;环保问题;应对措施

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湖泊、江河、水库、池塘及其他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动物(鱼、虾、蟹、贝类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行为。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已有2000多年的淡水养殖历史,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内陆的广大农村地区。目前,我国淡水养殖面积、产量都居于世界首位。

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及前景

近几十年来,我国淡水养殖业迅猛发展。一是养殖面积快速扩大,二是养殖投入快速增长,三是投入劳动力的增长。[1]伴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工繁育技术不断突破、水产育种技术不断创新、水产养殖种类日益丰富,养殖饲料配方技术日益提高,病害防治技术日益成熟,高产、科学养殖体系逐步形成,我国的淡水养殖科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环保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如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从而破环生态平衡,养殖过程中因为技术、经验等原因造成病害爆发破坏水体健康等。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是我国的淡水养殖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如今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动力只能是依靠科技进步,在发展淡水养殖业的同时注重对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1、养殖过程中对自身养殖水体造成伤害

2、养殖过程中对水体底质的影响

3、养殖过程中对周边自然水环境造成损害

水产养殖废水是对周边自然水环境造成损害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造成了养殖水体的迅速恶化,而严重污染的养殖水体往往不经过处理或经过初步处理后就会排入周边自然水体造成周边水体环境的污染从而引发蓝藻和赤潮。水产养殖污水含有大量的病菌、细菌、药物残留及大量其他有害物质,养殖污水进入自然环境不仅对周边自然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引起水产动物的疾病暴发造成大面积死亡,破环生态平衡。

4、养殖过程中化学品残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淡水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针对淡水养殖对水体环境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务必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得力的手段来消除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以确保淡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养殖业执法队伍建设

(1)制定淡水养殖用水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水产养殖管理上,我国有关部门应制定淡水养殖用水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各类排放物、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说明。要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为出发点,高起点、高要求制定适合国内、国际淡水养殖的标准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惩。

2、加强养殖厂的生态管理,引导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养殖从业人员环保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作为养殖户来说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不是特别重视,这也是导致淡水养殖业环境恶化的原因,因此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已经刻不容缓。一方面,国家要加大环保教育投入力度,实施教育均衡化,尤其要加强对落后地区淡水养殖区域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养殖户中开展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

(2)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要使淡水养殖业能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规范养殖人员的养殖行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饲料不仅要营养配比合理,还要根据所养水产物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水体特征来添加不同的微量元素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在饲养过程中要避免过量、过度喂养,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添加剂。要及时清理残余饵料减少饵料沉积对水体底质的影响;合理确定休药期,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残留的危害。[5]

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健康、科学的养殖技术

(1)改造养殖地生产条件。鱼池等水域是淡水养殖业的主要场所,养殖水域环境的好坏也决定着周边生态环境的好坏。淡水养殖需要投喂大量的饲料、需要施肥,再加上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及投喂的残饵在水底沉积容易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6]因此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养殖地达到稳定高产、环保的要求。坚持每年冬季清淤、平整底部、清洁环境,这样做既可以清除底质的有机物减少其对养殖环境的污染还能消灭病原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养殖水域配套改造机制,提高养殖水域的产出效率、有效保护环境。

(2)严格做好饲养管理。淡水养殖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来生长发育,若喂养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产量,还会对自身水体和周边生态造成破环,因此在投饵、施肥上要做到科学投喂,严防病从口入。要选择好的饵料,看水施肥,变质腐败的饵料坚决不用;要及时清除残余饵料防止陈积水体底部;要根据天气、水质以及养殖水生物的特性适时调整,既不多投喂也不少喂。

(3)科学预防病害。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病害呈蔓延趋势,水产动物病害加剧不仅会造成养殖户损失更会对养殖水域造成巨大破坏。因此,要积极、科学预防病害。在病害的预防上要注重科学性,加强针对性。一是对养殖水体、饵料、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二是加强对水质的调控,保证水环境主要分子相对稳定,有效抑制病原体,创造有利于水生物生长的环境;三是及时更换新水或及时冲水,始终保持水体的良好状态。[7]

(4)提高养殖水排放处理技术。养殖排放水处理不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对养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养殖产品、不同的养殖阶段、不同的养殖条件下所排放的养殖污水的指标也各不一样。要利用多种生态技术,将现有排水沟渠改造为生态沟渠,避免养殖废水直接排放,优化养殖水域环境。

[1]董双林.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水产学报,2011(10).

[2]聂湘平,王翔,陈菊芳.水产养殖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4).

[3]边蔚,王路光,胡晓波,田在锋,李艳华,陈新永.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6).

[4]魏友海.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对策[J].科学看点,2005(12).

[5]周怀东.保护与改善我国水环境的战略思考[J].水利水电技术,1998(10).

[6]石华中.完善我国养殖业污染管理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0(02).

[7]马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8(08).

关键词:“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微生物制剂;苗种饲料

“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利用苗种饲料和微生物制剂等进行饲养,推广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利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等,克服了以往山塘、水库水深草密暗沟多危险多带来的捕捞困难的缺点,是一种低碳、环保、循环利用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有利于提高水产品质量及产品竞争力,增加养殖产量。

蕉岭县地处粤东北,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境内山多地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鱼类及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存、栖息的理想区域。但由于我县地域面积狭小,水产养殖面积更为缺乏、分散,不利于规模化一体化大型养殖的发展,必须走“精、专、细”的发展道路,多出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长寿健康水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了顺应我市建设“客都草鱼”地理标志性品牌和我县开发长寿食品“长寿鱼”的发展战略的需要,笔者选择在蕉岭县文福镇顺进鱼类养殖合作社的水库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基地作为试点,在我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多次进行试验,开展生态环保养殖试验及示范,制定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摸索出健康高效的养殖新模式,总结出适合粤东北山区推广的“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并进行推广。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猪-沼-果(草)-鱼-鸭”养殖模式

以草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养鱼,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鱼种搭配比例:草鱼淡水白鲳60%、鲢鳙30%、鲫鱼及其他鱼10%。鱼种规格:草鱼10尾/kg以下、淡水白鲳8~10尾/kg、鲢鳙鱼10~20尾/kg。用草料(或部分苗种饲料)喂养草鱼,排出的粪便可以肥水,有利于培养浮游生物,鲢鱼、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降低了水质肥度,而鲤鱼、鲫鱼又以草鱼吃剩的残饵、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减少有机物的残留,降低了水质污染。经过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的共同作用,既净化了水域环境,又促进了主养品种草鱼(部分淡水白鲳)的生长。利用淡水白鲳吃掉养殖水体中的野杂鱼和体质较差或生病的鱼虾,不仅可以防止主养品种的发病以及疾病蔓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3]。

2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在本方案中主要起到降解水中的硝酸铵等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环境的作用,根据鱼类生长的不同阶段、水质不好的时期,按照使用说明按需投放。试验表明: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鱼塘鱼类健康活泼,全年少患病,少浮头,溶氧量较高,化学需氧量低,水中氮、磷含量降低(表1),使用微生物制剂的池塘,水质明显改善,透明度提高10%~15%,氨氮降低70%左右,亚硝酸盐降低80%左右,饵料系数降低8%左右,溶氧提高20%左右,鱼类发病率明显降低,尤其对一些年久失修的老化池塘,定期使用后效果更加明显,而不用微生态制剂死水塘,鱼类常年患病不断,气温闷热或气压较低天气,鱼类浮头死亡严重[4-5]。

3加强水源管理

每年生产前要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养殖季节对水库水质进行检测,每15~20d用生石灰{节水质,对水源不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源坚决放弃,清理养殖场周围环境,不留卫生死角,避免外源污染和人为污染水库养殖场。

4机械化环保养殖模式

养殖过程中,使用增氧机、投料机和吊网,有利于鱼类生存和繁衍,提高产量,有利于群鱼定时定点喂食,也利于捕捞。

5推广普及“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

6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推广了”猪-沼-果(草)-鱼-鸭”立体养殖模式,推广使用了微生态制剂、普及“猪-沼-果(草)-鱼-鸭”山塘水库立体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并总结出1套适用于本地区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带动我县山塘、水库生态环保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主要污染负荷10%,提高养殖效益10%~15%。

[1]戴春山.猪沼果鱼鸭生态模式技术[J].福建农业,2001(4):24.

[2]修金生,吴顺意,周伦江,等.福建省猪-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与应用[J].福建畜牧兽医,2010,5(32):49-51.

[3]贺斌,廖泽龙.山塘水库高产养鱼的技术推广[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68.

中职学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办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成为必然。

水产养殖专业主要是为水产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鱼、虾、贝蟹等水产动物的育苗、养殖操作工人,为水产行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水产养殖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实行有效教学,可以加快教学改革的进程,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更快地进行生产、服务于社会。

一、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计划制订的保证

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占100%,专业教师都参加过多年的生产实习,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都能给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出合适的学时,特别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使教学计划与生产实际零距离。保证了计划制订的合理性。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通过对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其结果表明男生就业率高,女生就业率较低,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女生对这一行业的就业工作几年后改行的较普遍,但是我们根据这一行业的饵料培养工作较适合女生的特点,由于大量大规模海参苗种培育与养殖场的建立,场方需求大量的技术工人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市场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各地区建起来的海洋世界和极地馆需要水产行业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把课程进行了模块化的调整,把水产养殖专业计划分成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即水环境检测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三大模块,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把专业课模块分成四个方向,即养殖技术方向、观光渔业方向、生物饵料培养方向、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方向。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市场的需求选择学习方向,使教学计划与就业市场零距离。

三、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学校学生初中时基础就不好,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成绩不良,厌烦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表现消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被动。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了学生顺利就业,本着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学生要在“做中学”,教师要在“做中教”,把水生动物养殖实训室当作课堂,把水生动物育苗室、养殖场当作课堂,根据生产的流程进行教学,实际生产怎么进行,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指导,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所以水产养殖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水生动物养殖技术,饵料培养技术,水环境检测技术。其中水生动物的养殖技术主要进行鱼、虾、贝、参等动物的苗种繁育技术、幼体培育技术、成体养殖技术的实训。苗种繁育技术中又分成亲体培育技术、催产与孵化技术等项目的实训,幼体培育技术又分成浮游幼体的培育、附着幼体的培育及饵料准备、附着基的准备项目实训,成体养殖技术又分成池塘的准备、苗种的选择与运输、放苗技术、养成管理、成体的收获与运输项目的实训。突出了水产养殖专业的职业特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

五、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重要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以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学期都开设此课程,在教学中摆事实、讲道理,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之中,融入生产实践中。教会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协作学习,诚实守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七、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有效教学

要实行有效地教学,不仅从宏观上设置好课程,安排好实践教学,而且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多种,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等。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能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胡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产实习实践

通过实习,使学生既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又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生产技能,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并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根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要求,东北农业大学动方案的基本精神,《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99~O1级学生(每年)进行为期28周(4月12日至10月10日)生产(14周)和毕业(14周)相结合的实习,取得了可喜效果。

一、生产实习基本思路

根据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时展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结合东北农业大学“面向黑龙江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人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全面培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构建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生产和毕业实习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坚持教学实习与养殖生产生态环境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方式及其设施,以水产养殖技术、土著特产鱼类资源评估与利用为主要内容和结合点,坚持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多门主要专业课紧密联合与协作,经过周密策划与科学组合进行生产与毕业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既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又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生产技能,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并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

二、实习方式与方法

实习学生(5~12名)分为8~13组,每1~3组1名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前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所从事研究或生产任务,给实习学生进行3~7天专业知识、生产技能或试验方法进行讲授与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每一个试验或生产环节由指导教师或特聘实习指导教师(技术职称为副高职以上)进行讲解和培训,并针对上一个环节进行技术总结实习内容尽可能由实习学生亲自操作,对当地渔业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评估与利用的报告。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结合实习期间学生综合表现和所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给出学生生产或毕业实习业绩。

三、实习课程范围、水域和参观内容

生产实习的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6门专业课。参加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8名(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其中鱼类增养殖学1名、甲壳动物增养殖学1名、冷水鱼养殖1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名、水产动物疾病学2名和水产饵料生物学1名。

实习地点: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站和冷水鱼试验基地(牡丹江宁安市)、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省鲟鳇鱼试验站(鹤岗市萝北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哈尔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齐齐哈尔市金三角渔业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房山冷水鱼试验基地、哈尔滨市鱼苗繁殖场、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农场、佳木斯市农垦佳南养殖场等12处长期实习地点,其中东北农业大学科技园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分院和齐齐哈尔市金三角渔业公司为“挂牌”长期合作实习、试验、试训、教学基地。

四、教学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复习和巩固所学的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6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和实验方法;学习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方法与渔业合理利用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

教学要求: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冷水鱼养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产饵料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生产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养殖生产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设施。在研究制定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的基础上,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先后多次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并撰写生产和毕业实纲与实习指导书印发给学生,同时相应作好各种物质准备和实习地点、参观地点选定工作。实习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印发实习工作计划并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实习过程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定期召开指导教师总结会,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这是作好生产和毕业实习工作的基础条件。

五、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招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和单门课进行教学实习存在的弊端等实际问题,教师们以深刻地认识到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复习与巩固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旧观念已不适应教学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将单门课独立实习改为多门课联合进行综合教学实习(即生产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生产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是生产和毕业实习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THE END
1.虾类养殖技术高效水质管理与降育苗虾养殖技术:高效水质管理与健康育苗 如何提高虾类的抗病能力? 在进行虾养殖时,水质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良好的水质可以有效地提高虾类的抗病能力。首先,我们需要确保鱼池中的pH值和溶解氧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这对于虾类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在饲料供应上,也要注意避免过量,以防止水质污染。此外,还需定期对鱼池进行https://www.gelafhotz.cn/te-zhong-yang-zhi-ji-shu/569599.html
2.龙虾养殖技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水产生产的钥匙简介龙虾养殖技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水产生产的钥匙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海鲜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龙虾作为一种高档且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龙虾养殖面临着多种挑战,如环境适应性、疾病防控、饲料管理等问题。因此,对于如何提高龙虾养殖效率和质量,有关学者和从业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1. 龙虾生长环境 https://www.ohmeeitpe.cn/shui-chan-yang-zhi-ji-shu/568816.html
3.龙虾种苗选育与繁殖技术概述龙虾种苗选育与繁殖技术概述 引言 在现代农业中,龙虾养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发展速度迅速,对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为了确保养殖效果和可持续性,选择合适的种苗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龙虾种苗选育与繁殖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https://www.kbtob.com/nong-ye-zi-xun/533064.html
4.安徽省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全名单)8.干细胞自我更新与肿瘤发生发展关键因子的调控机制研究 完成单位:安徽大学 完成人:叶守东,黄蓓,李勇,何侃,班谦 9.面向生物数据处理的智能计算方法 完成单位: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完成人:郑春厚,夏俊峰,章军 10.合金材料局域塑性失稳的多尺度实验技术和机理研究 http://m.yz-sme.com/nd.jsp?id=936&id=936
5.关于表彰第五届淮海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淮海科学技术奖是区域性科技奖励与科技创新的高端平台,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发挥奖励工作在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根据《淮海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决定对第五届淮海科学技术奖评选出的126项淮海科技创新奖、5项淮海科技人才奖获得者给予表彰奖励。其中,淮海科技创新http://www.xzkx.com/news/show-36.html
6.2013年度山东势学技术奖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公示现将201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评审委员会,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人选和项目向社会公示。 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人选,山东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人选和项目,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人选在《大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31118/Articel07002MT.htm
7.查询?这些网站需要收藏了实验室管理检验技术10、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https://www.ncse.ac.cn/ 11、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 http://www.tbt-sps.gov.cn/page/cwtoz/Indexquery.action 12、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http://www.cfda.com.cn/ 13、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https://www.nifdc.org.cn/nifdc/ https://www.foodmate.net/jianyan/3884/170255.html
8.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拥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广东省珍珠养殖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雷州文化研究基地、海洋文化产http://www.kaoboinfo.com/Article/yxxx/zsjz/799777.html
9.科学贡献期间,朱树屏亲自兼任海产养殖研究室和生产力研究室主任,领导和主持了多项开创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和课题,解决了近海渔业资源,渔场综合调查,海产动植物人工育苗与养殖,海藻化工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促进了水产生产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等奖励多项。在他直接指导和http://www.ysfri.ac.cn/bsgk/lrsz/kxjjng/zspjng/kxgx1.htm
10.生物实验教学通用12篇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指导和管理工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及实验方法,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https://fxyq.xueshu.com/haowen/10851.html
11.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10.下面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 B 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把经济搞上去 巩固和https://m.360docs.net/doc/info-d2a1c5863186bceb19e8bb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