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猪肉价格主升浪时,猪肉股的股价也会有共振,但是基本就涨到上次上涨的前高附近,猪肉股股价共振上涨的力度很小。
3在18年,猪肉股股价提前猪价5个月开始上涨,在21年提前9个月上涨,在24年提前5个月开始上涨。
那么是不是在猪肉价格和猪肉股价格底部震荡的时候布局,就能稳赚?
2023年2月~2023年12月,猪肉价格一直在15元/kg附近震荡,期间有冲到18元/kg。
所以理论上讲,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持续下降时,10个月后生猪出栏量也会持续下降。
2019年以前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存在重大疑点,这里我们只能观察21年7月至今能繁母猪存栏量与猪价的关系。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1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见顶4564万头,随后一路下跌至2022年5月的4177万头。
理论上猪价应该从2022年的7月开始上涨,一直上涨至2023年的3月——实际上猪价从22年的3月开始上涨,猪价主升浪是从6月到10月,比理论提前了四个月。
仔猪价格由生猪猪价带动,二者走势基本完全契合。
可以看到22年的猪价行情二次育肥有显著贡献,而24年这轮猪价行情,二次育肥还没开始发力。
2017年10月头均市值最高17533元/头,2018年底最低5649元/头,跌幅67.8%。
2020年7月头均市值最高33207元/头,2021年7月最低12287元/头,跌幅63%。
2021年10月头均市值最高16916元/头,2024年1月最低3026元/头,跌幅82%。
猪粮比价是猪肉价格/粮食价格,粮食价格主要是用玉米价格衡量。
猪粮比价越低,说明养猪越不赚钱,历史上猪粮比价在5附近就是猪价的底部。
静态头均估值:
参考2021年7月~2022年10月的猪肉股行情,我们知道在猪肉价格底部震荡时猪肉股会有一波行情,然后在猪价上涨时,猪肉股会开始第二波行情,与猪价共振。
。
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猪企在二季度都是盈利的,二季度仍在亏损的只有东瑞和傲农。
按照今年二月底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和PSY估算,各猪企的预计出栏量如下,基本接近指引出栏量的上限,甚至略超过一点,但是大差不差就这么多。
各猪企成本测算如下,可以看到几点:
猪周期上行的形式无非就两种情况:
在这些猪企中,今年只有唐人神是明确说外购仔猪,且目前通过外购仔猪已经可以达到450万头出栏目标的企业,巨星农牧只说看情况外购仔猪,也没说要不要去达到400W头的出栏目标。基于此,这里将唐人神的年出栏量改为450万头。
今年的预计出栏量计算公式:1~2月出栏量+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PSY*育肥存活率*10/12
下图是各猪企自2023年2月以来,商品猪的平均售价与全国商品猪平均售价的差异。可以看到只有东瑞的售价是高于全国平均价的。
然后我们按照下半年平均猪价20元/kg,考虑到每个猪企的实际售价,得到一个比较保守一点的估值:
然后下图是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后的扣非净利润和PE。
为什么全国猪的均价高于几乎所有猪企的售价
第一个原因是,有些猪企的商品猪售价中包含了淘汰母猪的价格,而淘汰母猪的价格一般不到育肥猪价格的一半。
牧原股份:公司披露的商品猪销售均价包含商品肉猪及退役种猪的销售
新希望、唐人神、正邦、神农、东瑞等都包含。。。
而温氏和金新农、天邦不包括淘汰母猪:公司每个月披露的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中的“肉猪(含毛猪和鲜品)”均价不包括淘汰母猪。
温氏的平均售价低于全国均价还是与产分布有关,温氏产能40%集中于华中和四川地区,20%在华南,20%在华东,20%在东北+西北+华北,按各地区的均价,综合计算下来,温氏的均价就是比全国均价低。
我计算的结果是,温氏比全国均价售价低-0.108元/kg,实际平均低-0.36元/kg,极有可能是因为产能分布的权重,更多分布于价格更低的地段,比如云贵川、湖北。
综上,逻辑就这么个逻辑,现在就是低位信与不信的时候。长线看牧原、温氏,参照上轮猪周期看神农集团与东瑞股份,参照估值重点看唐人神、天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