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政策环境发展现状行业壁垒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生猪养殖是经过种猪繁育、仔猪育肥等一系列培育和繁殖直到商品肉猪的过程。其中种猪生产、销售的目的是育种、扩繁,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和父母代种猪;仔猪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可以用于继续育肥、育种或者直接出售;商品猪指以提供猪肉为目的销售的育肥猪。

猪种分类表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经营模式主要有“自繁自养”、紧密型“公司+农户”以及松散型“公司+农户”三种。其中,规模化养殖企业通常采用前两种模式。

生猪养殖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为养殖活动提供服务和原材料的企业,包括兽医兽药企业、饲料原料企业等;中游主要是生猪养殖企业;下游主要为屠宰和加工企业。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1)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猪饲料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经历了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猪饲料行业逐步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阶段,行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大批规模小、实力薄弱、技术落后的猪饲料企业被市场淘汰。目前,行业内优势企业包括新希望、双胞胎等。我国猪饲料行业发展带动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为加快生猪养殖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生猪养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我国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竞争格局高度分散,整合升级空间巨大,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占比较低,行业内龙头企业有双汇、雨润、龙大食品等。生猪经过屠宰加工环节进入最终的消费环节,产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等渠道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消费内需的调控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市场空间巨大,下游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为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纵观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历程,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大致经历了计划发展时期、恢复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和现代化转型升级时期五个阶段。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猪养殖行业发展历程

为规范和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提高我国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农产品供给,中共中央、国务院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都对畜牧业的发展方针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做出了重要部署。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可见,生猪稳产保供关系国计民生,稳定生猪生产、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国家政策层面已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2015-2023年中国“一号文件”主要政策内容分析

1)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析

受2018年8月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受损,2019年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均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分别为3.1和5.44亿头。为保障生猪供给,2019年来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2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4.53和7亿头。

内容摘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我国的种猪繁育工作还停留在国外引种阶段,不能完全实现自主创新,导致我国原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猪育种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截止至202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9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

2)生猪养殖行业产值规模分析

我国为生猪养殖大国,2022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产值为15048亿元,但是与美国等生猪养殖大国相比,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虽然近年来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经营比重仍然较高。

3)生猪价格分析

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下降,生猪价格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涨幅较大,为20.35元/千克;2020年,虽然我国生猪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因此整体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年均价进一步提高,为34.02元/千克;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全年均价降至20.20元/千克;2022年,行业产能全面恢复,年内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全年均价为19.01元/千克。

1)国家政策支持

生猪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的供应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在规模养殖、区域发展、设施用地、信贷扶持等各个方面出台诸多政策扶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保障猪肉供应,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2)猪肉消费量基数巨大

我国人口大国的地位和长久以来猪肉的消费习惯决定了我国猪肉消费基数巨大。我国现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消费市场,2022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达60%,市场规模巨大。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者对包括猪肉在内的动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加。

3)科技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养殖场通过集成电子识别并对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的方式,实现了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和精准饲喂;通过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通过饲料-兽药-养殖-屠宰生产经营数据直联直报,构建“一场一码、一畜一标”动态数据库,实现了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以及畜禽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

1)重大疫情的威胁

生猪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疫病的威胁。生猪养殖企业若爆发大规模疫情,将直接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损害。如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此后疫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蔓延,对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2)食品安全问题

3)土地资源的稀缺

生猪规模化养殖需要适合的畜禽养殖用地支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远离城市的农村纷纷被划分为城郊区,可供畜禽养殖利用的土地愈发紧张,从而制约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扩张。此外,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土地成本也在增加。

4)猪肉市场价格变动风险

近十年来,我国猪肉价格经历了多轮价格周期,价格波动性特征明显。猪肉价格波动对猪肉养殖行业内企业毛利率和净利润影响较大,对企业盈利稳定性造成影响。2022年10月下旬以来,由于前期一些养殖场户压栏惜售,猪肉产量还在增加,供需矛盾加剧,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据国内头部猪肉养殖企业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企业净利润均处于大幅度亏损状态。

1、资金壁垒

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建立种猪繁育体系花费高、工程建设投资大、生产设备价格高、对环保布局和防疫体系要求较高等特点。行业新进入者为形成竞争优势必须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场房,并建立种猪繁育体系,产品营销体系以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生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因此,规模化生猪养殖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目前,生猪养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的散养农户很难在养殖细节中全面实现生猪饲养的最大化效益。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在疫病防控、育种技术、营养技术、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药物残留控制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管理积累,能够实现高效的综合成本控制及生猪品质的保障,进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因此规模化养殖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伴随着生猪养殖行业转型升级,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猪养殖生产模式需配备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人才和行业专业管理人才。同时,为保证企业技术的落实与积累,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全面的技术培训体系,规模化大型养殖企业在人才积累和培育方面较散养户和小型养殖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4、环保壁垒

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及监管措施的加强,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环保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规模小、环保设施薄弱的养殖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1、区域竞争格局

从区域竞争来看,河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生猪养殖在品种、管理、技术、规模化程度上迅速发展,2022年生猪存栏量为4260.52万头,占全国总存栏量的比重为9.41%,位居全国第一。四川省和湖南省也是生猪养殖大省,2022年生猪存栏量分别为4158.6和4116.2万头,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9.19%和9.10%。

2、企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涨、防疫要求的大幅提升,散户养殖模式的自身经济性以及产出效率与规模养殖模式的差距将逐渐拉大,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散户的出清。行业内领先企业凭借资金、成本、技术、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行业规模化程度快速提升。截至2022年,生猪出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约15.34%,较2021年行业出栏排名前五的合计市场份额增长了6.12个百分点。

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出栏排名前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规模化、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品质控制体系,提升生猪的产品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提升企业的疫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实施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养殖,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因此,企业大规模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将成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

2)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促进高端猪肉品牌的发展

3)绿色生态养殖促进行业资源深度整合

目前,生猪养殖产业已处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环境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生态养殖也已成为行业重点发展任务之一,积极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可有效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实现了行业发展与环保双赢。生猪养殖企业需不断通过将原料、饲料、养殖、猪场管理、防疫保健、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集合,将绿色生态养殖概念融合进各生产环节,不断加强技术和高品质产品的输出,进而形成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品优质安全的循环发展格局。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农更行(ngx.179c.com)”。

农更行公众号

「农更行」专注于农业产业更新及数字化更迭演进,致力于打造成为农业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媒体及服务平台,核心团队由来自同行资本、壹果农产品、春藤网等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组成,以“信息平台+数字媒体+社会化服务”助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分析生猪养殖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趋势伴随着“非洲猪瘟”的影响逐步减少,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稳步回升。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5256万头,较上一年度增加334万头,同比增长0.74%;生猪出栏量为69995万头,较上一年度增2867万头,同比增长4.27%。同时,受政策引导及市场需求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方式开始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散户占比大幅度下降https://zhuanlan.zhihu.com/p/627559516
2.猪产业年报盘点:盈利能力显著下滑,超七成猪企亏损随着5月的到来,A股上市公司年报正式收官,26家上市猪企2023年的年报也已经披露完毕。2023年共实现营收6573.16亿元,同比降2.89%;合计净利润-149.15亿元,同比降242.94%。虽然板块生猪出栏量较此前有所增加,但是猪价的低迷使得收入与利润端出现明显下滑。上市猪企的年报业绩可见一斑。2023年,生猪养殖企业普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8384119860842722&wfr=spider&for=pc
3.浅议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Word模板下载本模板为浅议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格式为word,论文风格,可用于校园教育演讲展示,文字图片可以直接替换,使用简单方便。https://m.tukuppt.com/muban/nbgxdpgd.html
4.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8篇(全文)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 第1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保险是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产生的损失而设置的一种保险。完善的农业保险不仅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而且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其次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农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9ji7pws.html
5.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生猪产业链概况 生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汇集了饲料生产加工、动保产品研发生产、生猪育种扩繁、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储藏运输以及零售餐饮等多个环节,行业内参与者数量众多,各环节的发展与彼此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保障了我国生猪产业的稳健发展。 http://m.7hcn.com/article/448057.html
6.2024年畜牧养殖市场行业现状特征及未来前景分析1、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中国的畜牧养殖市场规模庞大,尤其是生猪养殖。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7.3亿头,同比增长3.81%。猪肉消费在畜禽肉类中占据了58.6%的份额,显示出其在肉类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尽管肉类消费趋于多元化,但猪肉仍然是主要的消费品种。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散户和大型养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318d25f63c62ee5c52c16b0bf0.html
7.中国大陆“猪”养殖市场现状与趋势预测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行业市场容量巨大、头部企业集中度低的特点,并且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生猪生产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国内生猪产能持续居高不下,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期”http://www.cibcredit.com/web/cn/media_detail.html?id=14134
8.我国养猪业发展趋势(精选6篇)随着养猪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有分散到集约、由专业化生产到专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养殖水平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统计数据可知,2001年至今,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2007年后,呈加速增长趋势。 疫病复杂,连绵不断,难以有效控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kk9aez.html
9.深度解读2014年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在我国以产业链延伸为 主要方式发展全产业链,很可能会弊大于利,出现激烈竞争。 我国规模化养殖比重的逐步提高为建立组织化的合作经营体制奠定了基础。如果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产能协调机制,共享信息数据,根据信息自动调整生产,实现供需相对平衡,则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可期。https://news.21food.cn/21/1898397.html
10.畜禽养殖业市场分析报告2023第2章: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2.1 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 2.1.1 国外生猪养殖业现状 1、全球生猪养殖行业供需状况 (1)全球猪肉消费量 (2)全球生猪存栏量 2、全球生猪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区域竞争格局 (2)企业竞争格局 2.1.2 全球肉牛养殖业现状分析 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8/R0803/202309/11-559388.html
11.我国家禽养殖行业现状及前景存栏出栏量增速连降低迷行情或2019年的非洲猪瘟疫情使得大量生猪被扑杀,消费端对猪肉的需求也下降,因此在2019年我国家禽养殖产出规模快速扩大,家禽的出栏量,存栏量增速达到高点。非洲猪瘟疫情过后,国家也是放松了土地、环保的限制,地方政府鼓励、补贴养殖行业,我国整个养殖业拼命的扩张使得整个养殖行业开始过剩了。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较2020年更是增长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0932936_1080932936.html
12.李鹏程: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脉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二、基于宏观数据的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猪产能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 伴随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大幅提升(见表1)。1980年中国生猪存栏为30543.00 万头,2018年生猪存栏达到42817.10 万头,增长了0.40倍,年均增幅达到1.06%;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生猪存栏有所下滑,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dian/20211028/33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