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写好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作文开头入题扣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研讨、总结作文入题扣题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写出紧扣题目、颖别致的开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二、初步探讨。
(1)展示学生平时作文的开头:(略)
(2)学生评价并谈个人习作时写开头的感受。
●盲目应用,不加取舍。(把作文训练中的提示语用作开头。)
●堆砌名言,故作高深。
●死搬硬套范文的开头。
三、方法指导
(一)作文开头常用的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示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那树》“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这种方法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也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或点明情感,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
2、渲染情景,引出下文。
例: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借助环境、心理等描写,首先渲染氛围,又便于自然引起下文。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如: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张之路《羚羊木雕》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或先设置疑问和矛盾冲突,制造悬念,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背景渐入,彰显主题。
5、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如: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小思《蝉》
要点:就是以退为进,先抑住某一个人或事物,然后确立自己的观点或主题,以达到突出的目的。
6: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如:“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景真够令人销魂的了。——《说屏》
要点:引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若是记叙文、散文则可以引用歌词、诗句,以引发下文,便于叙事抒情。此外,还可引用古语、俗谚、对联等等
四、方法演练。
1、以“尝试”或“面对初三,我选择”为题,试用两种方法练习作文开头。
2、交流评析。(1)开门见山式开头(直接入题)
唉,今天爸妈又不在家,吃点什么呢?我一边想,一边从柜子里拿出了一把挂面,,随手扔在锅里煮了起来。我呆望着锅里那“扭动”的面条,真想找点开心的事做啊!这时,电视里大厨的身手划过我的脑海,对了,可不可以把面煮出点花样呢?我跃跃欲试。
(2)悬念式开头(激发读者兴趣)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次:“第一次”,我也不例外。至今,我还记得那次尝试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可笑的事呢!
3、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
4、引用名言警句、歌词俗语开头(作为引子、提示主题)
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听起来十分有哲理,只有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才能有所成。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尝试。如果不勇于尝试,那就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那次尝试,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5、抒情,议论法开头(以情动人,以理感人)
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次尝试的记忆,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第一次”,中间也不知要包含多少欢乐和泪水。这也说明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人总是要在无数次尝试中逐渐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而我那次的尝试虽然失败了,却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6、倒叙法开头(便于引起回忆)
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坐在钢琴前,第一次尝试着碰触黑白琴键的瞬间。《面对初三,,我选择》C三3蔡思婷
万籁俱寂,我独自坐在书桌前,沉思着:“是该放弃,还是……”
五、小结。
作文开头的作用,一是点题,二是引出下文。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四当。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所谓美,就是开头力求给人以美感,让人能够得到美的享受。所谓当,就是要符合内容的需要,开头为内容服务。
六、作业设计:以“尝试”或“面对初三,我选择”为题,运用本课所学的一种开头方法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渲染情景引出下文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背影渐入彰显主题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作文引言】
生:我认为,好的结尾应该是干净利落,不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生:我认为,好的结尾应该是水到渠成,一气贯通。
生:我认为,好的结尾当如撞钟,钟声止而余音依在耳畔缭绕。
生:我认为,好的结尾应该像咀嚼干果,品尝一杯香茶,令人回味无穷。
【技法点拨】
7.反问作结。即结尾时以反问或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引人启发思考。如:《一夜的工作》一课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结尾具有启发、感染、强调和肯定的作用。
【迁移训练】
1.以读书为话题,请你设计一个开头和结尾。
例文一:《我爱读书》
开头:我爱读书,喜欢在书海里遨游。每当茶余饭后,我就喜欢手捧一本书或倚或躺地看着。
开门见山,直奔中心。
结尾:书!给了我生活,也给了无限的乐趣,书,我的挚友!
总结全文,抒发情怀。
例文二:《我与书的故事》
开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引领人们向着奋斗的目标前行;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书演绎出许多人生哲理和有趣的故事。
引用名言,揭示中心。
结尾:这件事从此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话的笑柄,但我依然痴心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深爱着书。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尾呼应,一气贯通。
2.以童年趣事为题,请你设计两个不同的开头和结尾。
例文一:
开头: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倒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排比铺陈,渲染情绪。
结尾:现在,时光老人把童年匆匆带走了。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一粒糖而斤斤计较,更不会大哭一场。感谢时光老人,因为他把童年编成一本最纯最真最美的书印在我的心坎里。
现实交织,因果收篇。
例文二:
开头:童年是什么童年是树上的蝉,水中的蛙,还是牧笛的短歌,小伙伴们的迷藏
巧用疑问,设置悬念。
结尾: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歌声,笑声,蝉鸣声,还有小伙伴们丢在池塘里的蛙鸣声,骑着黄牛的短笛声它就像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字的歌谣,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总结上文,呼应开头。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二、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要动连着动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不用成语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八、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十、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
1、写作并不神秘;
2、写作需要技巧;
3、写作强调个性;
4、写作就是生活。
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学生可能天生就是怕写作文的,可最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美国一位教育学家通过调查证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儿童入学之初都认为自己会写作,而认为自己会阅读的儿童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照这样说来,大部分的小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怕写作文,而是没有拥有可贵的写作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作文评价过于简单和严厉,这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他们的自信心。一则生动形象的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寄语,对学生是一种教育引导,同时也是进行一次美与爱的熏陶。在巧妙的评语中,学生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的赞赏,作文的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作文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传统中的“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看评语的兴趣,久而久之,教师的评价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应付上级检查及向家长交待的装饰品,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故此,教师必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形象、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这对增强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妙亲切,简明扼要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老师的话学生当作“圣旨”,常常有家长感叹:“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同样,在作文中教师的评语作用不可小看,它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焰,也可压抑其写作欲望。那些对写作丧失兴趣的学生,与老师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读之无味的评语不无关系。评语要巧妙亲切,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易懂、乐看、收到实效为宜。如一个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同是结构完整,有的以顺叙表达,有的以倒叙表现,教师可这样评价:“你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前面,构思真巧妙啊!”又如一个学生写《我的好爸爸》,他叙述了自己的父亲工作勤恳,成绩显著,回家还抢着做家务。教师可这样评价:“你的爸爸真了不起,老师也肃然起敬。”写评语时,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真诚交流的位置,以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气、师长的爱抚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感到亲切。
二、针对重点,委婉指正
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面面俱到,含糊其辞,这样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抓住作文特点,有针对性地评
价。每次作文训练总有一个重点,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重点进行评价。如某一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观察能力。作文前,我布置学生先仔细观察一种动物的特性和习性,然后动笔写。批改时我针对本次训练的重点,对观察仔细的写出这类评价:①“看了你的作文,连老师也想去看看你家可爱的哈巴狗了。写得多生动啊!”②“奶奶家养的老母鸡‘金皇后’犹如穿上金色的缎衣。观察得多仔细,比喻得多恰当、形象!”③“你很善于观察,连猫晚上抓老鼠先用胡须量了量鼠洞的大小的动作都注意到了。”这些热情的鼓励,恰如其分的赞扬,更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懂得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但对粗心的、不注意观察的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以商量的口吻,对马虎的学生提出改正的建议:“你家的小白兔眼珠好似两颗‘绿宝石’,你是看错了,还是写错了对象”“你家的小狗尾巴竟然能‘上下摇动’,真是这样吗回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好吗”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不说空话套话,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三、捕捉亮点,鼓励为主
势必会大伤学生的自尊心,削弱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碰到这种情况,我这样评价:“你的妈妈真好,请你帮老师找一找‘我’到哪里去了呢”“‘上学’‘放学’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一字值千金啊!请你看清题目,再作修改,老师等着看你修改后的作文。”这样的评语如甘露流入学生的心田,即使是指出缺点,学生也乐于接受。评价学生的作文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其所产生的效应不可低估。
一、针对性
二、激励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是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该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比如,有一些学生的阅读面广,在写作中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等,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个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了景物描写中来。"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来说,他的作用不是奉承,而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每次当学生读完评语后,内心的高兴自不必说,他们在下次作文时,也一定会受这次评语的影响,自我勉励,追求更高层次的作文水平。
三、情感性
四、趣味性
我国教育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看,也就起不了指导作用。一句风趣、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我就这样评到:"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挑起了弯弯眉毛,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小主人,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当然,运用趣味性评语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本身含有讽刺性,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启发性
六、艺术性
关键词: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抒情修辞;引用名言;设置题记;比兴写作
一、开篇点题,单刀直入,简洁明快
这种开篇写作手法,常常被用在应试作文当中的议论文中,它的好处就在于,开头非常鲜明、直观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开始就铿锵有力,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比如刘禹锡的《秋词》开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在开头亮明了自己对秋天有着和古人不同的人生感悟。
二、设置悬念,引起兴趣探究谜底
这种做法我们在古典诗词当中可是经常见到。比如:崔颢的《长干曲》开头是这样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问句,引起我们的疑惑。当然现代人用的也不少,比如席慕容《生命的滋味》中:“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这两个例子都是用问题的方式来设置悬念的,当然设置悬念还可以开头就呈现高潮或是结局,设置矛盾的语境等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去寻找谜底。
三、抒情开篇,运用修辞,拔动心弦
四、引用名言,饱含哲理,精炼深刻
五、设置题记,简短精致凸显主旨
六、比兴手法,娓娓道来亲切舒畅
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即“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写作手法――兴。如果他物与所咏之物之间具有类比或是比喻关系,这又是“比”的写作手法。比如:我们在《孔雀东南飞》当中学过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用孔雀鸟的徘徊犹豫来比喻引出刘兰芝虽然被遣但是却不忍离开焦家的情状。再如《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由水边沙洲上的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这样的开篇往往有远及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舒畅的艺术效果。
一、光彩夺目的作文标题。
1、题目应该简洁鲜明,夺人耳目。
巧用修辞或格言俗语,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或揭示现实。
二、引人入胜的作文开头。
三、浩荡精彩的作文中间。
四、耐人寻味的作文结尾。
们结尾要稍长一些,一般写下四行或五行。如果少了,不能很好的概括上文;多了,会让人感觉有啰嗦或还没写完的嫌疑。写结尾的时候,在三行半和四行半班会比较美观。而且,这里的“行半”的半行要区别于开头。结尾的半行也比标准半行稍少些,让人感觉已经写完了,结束全文;而开头的半行则要比标准半行稍多些,让人感觉还没写完,下文还有。如此,结尾字数在70~90字,与开头大致各占我们现在的600字作文的四分之一兰花吧。”
五、整洁清爽的作文书写。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可以让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留下良好的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更何况,中考语文试卷大都设有卷面分,卷面分能得多少,那就要看你书写整洁清爽的程度了。
六、作文提纲
1、列。拿到一个话题,先想一下你对这个话题了解多少,再把所有的能写的东西都列出来。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2、分。在上一步,我们已经列出了所有的可能。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把以上的可能分门别类,这样方便我们进一步对主题进行理解。还是接着上面的两个例子。
例1:对于“珍惜”我们按照上一步我们列出的可能,分成“珍惜”二字的意思、“珍惜”的意义和需要“珍惜”的人事物三类。
例2:对于“黄河”,以上列出的词汇我们也可以分成几类。即长度、发源地、特殊地貌可以归为黄河的地理情况;母亲河、历史变迁可以归为历史方面;雄伟壮观、波涛汹涌归为她的自然景象;而她对我们的意义、她的以前、她的现在则就是我们对黄河的联想或感情了。
生动形象的说理
考场论说文的最高境界是议论生动形象,阅卷老师特别害怕大段罗列高深理论,板着面孔说教,愿意看到考生把议论中抽象的,难懂的道理或见解,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之变得具体、变得形象;把议论中冗长的客观的论述,采用一定的技巧,使之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比如使用比喻论证,因为喻体的为人熟知,而本体与喻体之间又具有相似点,议论起来就会独僻蹊经,别开生面。而如若在议论中始终贯穿生动形象的说理,则自成妙境。
“听唱新翻”的境界
飞扬多姿的文笔
溢出纸外的真情
精思巧构的设计
迷众勾魂的文面
慧眼传神的标题
一言九鼎的识见
千描百绘的特写
诗情画意的意境
考场散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有时即使寥寥几笔,也让阅卷老师如获至宝。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融合,就是作者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散文要富有诗意,就应有意捕捉优美的意象并寄托感情,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在写散文的时候,感到仿佛是在写诗和作画,要表达出情味、画面和韵致,同时要追求语言的诗化,主要表现在凝练含蓄、形象具体、音韵节奏等方面。要特别善于用精炼语句点染诗意,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的描写让阅卷老师生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满目生辉,满口溢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