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里的消暑饮食

烈日炎炎、酷暑当头的盛夏时节,在古代,人们是用怎样的美味佳肴来抵挡热浪的袭击呢?让我们跟随历代文人的脚步,一起穿越到古人餐桌上去看一看。

杜负翁在《岁时乡梦录》的《消夏琐谈》中说:一般的老百姓会在正午时分拿上一块木板,在通风处或绿树浓荫下,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之后,吃一碗茶泡饭或者泡锅巴,佐以香酥适口的大头菜。到了晚上,熬上一锅绿豆粥,放凉之后呼呼地喝上两碗,配上香干或者臭干,再拌点虾皮、花生米,浇上酱油麻油,别有一番滋味。

在乡下,农夫们就更有意思了,他们赤脚站在瓜棚豆架间,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喝着自家酿的小酒,用五香蚕豆当下酒菜,和邻居们或闲话桑麻,或讲讲神仙鬼怪的故事,逍遥快活得很。

从唐朝开始流行的冷淘也是古人们夏季最钟爱的美食之一,冷淘就是今天所说的凉面。陆游喜欢吃冷淘,也曾经为冷淘赋诗:“佳哉冷淘时。”冷淘的做法是将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然后捞起,用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再加佐料调味,成为令人爽心适口的消夏美食。

除了主食之外,古人们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瓜果和新鲜蔬菜的影子,还有刚刚采摘的莲子、菱角、花生、毛豆、玉米等等。

与寻常人家的柴米油盐相比,在湖心亭看过雪的张岱更懂得生活的情趣,他选择了和朋友们在杭州南五里龙山的下雷殿避暑,他们坐在高台之上,“乘凉风,携肴核,饮香雪酒,剥鸡豆,啜乌龙井水,水凉冽激齿。下午着人投西瓜浸之,夜剖食,寒栗逼人,可雠三伏。”和朋友们一起,吹吹凉风,喝喝清茶,谈谈诗文,再吃点凉飕飕、水灵灵的冰镇西瓜,文人们的日子过得实在是潇洒快意。

烈日炎炎喝什么

值得一提的还有饮料和小吃,它们成了古人盛夏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记载了风土民俗、人情世故的《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等书籍中的介绍,古代人们拿手的饮料和小吃有几十种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绿豆汤、酸梅汤和各式凉茶以及凉粉、杏仁腐等。这些清凉爽口的饮料小吃,为没有冰箱、没有空调的古人,送去了夏日里的一抹清凉和温馨。

夏日炎炎,热浪袭人,街上各种各样的解暑饮料热销起来,那么古人在夏天是不是只能喝喝“凉白开”呢?其实古人早就想出了不少制作夏季饮料的招数,而且还很多、很广。

最早的时候,普通百姓的冷饮就是井水。因为井水在地下,通常都比地面上的河水要清凉。井水不仅方便,而且不用花费钱,生活用水就是从井中挑出来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井,十分便捷。有了一口井,就可以用来冰镇水果、食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依靠井水解渴。早在秦朝以前,皇室和达官贵族就有储存冰的习惯。冰窖一般建于地下,原理跟井的构造相同。在冬季时,派队伍收集一年所需的冰块,这些收集的冰块大多是自然冰块,很多都是河水结冰而形成的。采集回来的冰块就放到冰窖里,到了夏天,就可以凿成小块放在水里饮用。

到了汉代,就出现了一种比较讲究的饮料——蜜水。这在汉代是比较流行的饮料,在水中加入蜂蜜,喝起来甘甜可口,因此十分受人追捧。蜜水虽制作简单,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费得起,原因在于古代养殖技术还不够发达,所以,只能采用野外搜寻或者土窝养蜂,毁巢取蜜。因此蜜水价格自然也就不低,相比于井水这种廉价的饮料,蜜水是高档消费者的饮料。

到了汉末,在井水里加蜜已慢慢成了常见的喝法。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厨师端来了井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亡,这就是《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

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饮子是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种饮子跟现在广东地区的凉茶有很大的关联,凉茶也是用草药熬制而成的,由于广东地区比较燥热,因此凉茶也成了大众饮品。它是由中药演变过来的,除了功效多以外,夏天喝还能消暑。所以,饮子也可能是因为功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饮子一经推出后,就十分受人喜爱,也很快取代蜜水的地位,原因在于饮子的成本比蜜水要低,而且多采用如菊花、金银花、夏枯草、鱼腥草、车前草、苦丁叶等草药熬制,每次能熬一大锅。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如今街头冷饮店一样,生意兴隆。为了能及时解渴,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这种饮品的制作方法和销售模式也一直流行到后来的几百年间。

冰冻奶食凉悠悠

到了元代,还出现了一种叫“冰酪”的冰冻奶食,也就是原始的冰淇淋。忽必烈很喜欢冰酪,将它列为宫廷消暑食品,经御膳房多次改进,风味更佳。忽必烈曾降旨,冰酪的制作方法不得外传,于是成了皇宫的专利品。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忽必烈把冰酪的制作方法透露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到家乡,又把它献给了意大利王室,从而传入了欧洲。到了公元1660年夏天,意大利人才在巴黎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冰淇淋店。

到了清代,由于藏冰业的高度发展,冰不再是罕贵之物,冰饮业一跃而上,变得非常普及,冰价也为之暴跌。《燕文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师暑伏以后,则寒贱之子担冰吆卖,曰冰胡儿。”这种冰胡儿,就是比较原始的冰棍。当时还出现了冷饮佳品,一是酸梅汤,用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住,久而自凉;二是西瓜汁,西瓜去籽拧汁,入于冰中镇凉。这些饮料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

仔细想来,古人避暑的饮料其实都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污染,不仅健康,还解渴,确实比现在的饮料要好得多。有了这些纯天然的饮料,古人的夏天就算没有空调冰箱,也不再怕了。

THE END
1.食在古文中的意思食在古文中有多重读音,常见的有: 食(shí): 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 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 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 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 食(sì):拿东西给人吃。 食(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https://wenku.baidu.com/view/488dcb6b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d.html
2.食的文言文翻译解释意思及用法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10194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http://ccd.newdu.com/t9521.html
3.古文阅读。终身食鱼相传,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古文阅读。终身食鱼相传,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时人俱赞郑相。”——《战国策》刘向【注释】郑相:郑国的宰相。馈:赠送。或:有的人。子:你。嗜:爱好。何故:原因。禄官俸https://www.jyeoo.com/shiti/76bd5104-f215-15a5-975b-438db9b4a252
4.旅食(旅食)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旅食-古文观止词典 旅食lǚ shí 【词性】:动词 旅居(在外)(1)。《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所以离开你到京城旅居,以便求得微薄的俸禄。 昌亭旅食-汉语大词典 昌亭旅食 【1】谓寄食{南昌}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唐}{王勃}《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下驛}窮交日﹐{https://www.feirao.com/cidian/182261K.html
5.‘晏子方食’的古文翻译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的事情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b2854ff126602044e233106979a5322.html
6.新解《庄子》二十六庚桑楚之三庚食说古文原意解读大一统国教(三)、庚食说——弟子曰:“不然。夫(服务)寻常之沟,巨(大)鱼无所还其体,而鲵(ní雌鲸;小鱼)?(qiū鱼名,即泥鳅;通“?”qiū:踏;钳制,逼迫)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坟墓),巨兽无所隐其躯,而?(通“孽”:庶子或旁支;弱小者;顺服者)狐为之祥(详)。且(将近,几近;jū众多)夫尊(遵)贤(胜过,超过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5192286/
7.食的字源字形「食」海5.32 参考索引 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頁.行:505.5、506.2 睡虎地秦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頁.行:75.6、76.2 秦簡牘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頁:146、147 戰國古文字典:戰國古文聲系(中華書局),冊頁:上65 傳抄古文字編(綫裝書局),冊頁.行:中507.4、中510.3 https://www.zdic.net/zd/zx/cc/%E9%A3%9F
8.食是什么意思,食的拼音笔画怎么读《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 名词 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词 吃、吃饭。 【组词】:「食髓知味」、「发愤忘食」、「废寝忘食」。《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动词 嚐到、承受。 【组词】:「自食恶果」。《汉书.卷一零零.叙传下》:「广阿之廑,食厥旧德。」《宋史.卷三八六.https://www.f5cs.com/zidian/17353.html
9.带有食字的成语及解释成语大全以“食”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食租衣税]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指大动]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食玉炊桂]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https://www.guwenzhai.com/chengyu/sob1dtb.html
10.?《漢書新注卷二十四下食貨志第四下》古文全文現代文翻譯?《漢書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古文全文現代文翻譯。漢書新注卷二十四下 食貨志第四下https://fanyi.cool/15062.html
11.第四单元古诗文阅读食荔枝2022学科网为您提供第四单元 古诗文阅读 食荔枝-2022-2023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冈小状元·快乐阅读】部编版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获取更多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试卷优质资源请关注学科网https://www.zxxk.com/soft/35343570.html
12.饮文言文意思,“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上博竹書五.鬼神之明 融師有成氏》簡6:「弗飲弗飤(食)」。 《說文》:「?,歠也。从欠,酓聲。凡?之屬皆从?。,古文?从今、水。,古文?从今、食。」 「飲」還有名詞用法,今閩語以「飲」表示米湯,正是其名詞用法的保留。http://hanchacha.com/ghyzd/yin9649ufv4l.html
13.食字《康熙字典》原文释义,食字康熙笔画康熙字典部首食 字头食 康熙笔画9画 【食】字《康熙字典》 〔古文〕 餐【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 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https://www.hancibao.com/kangxi/98df
14.尚書今古文考證:一史记醒侣虐腰集解引郑下注云壬暴庐于民股沐得安食是古文亦侣虐戏闰煌是小虞天性 7 史记化不廪知天性按郑进去逆乱膺醴不度天性是古文睡知字 8 襄叩不掌 《蓄》 1 唐昭临命杯仁字闲秀注一胡字字迹典蚤文小异 《微矛》 1 殷共弗或乱正四方 2 史记宋世家弗或训不有 3 我用沈酣干泗 4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19333%2F*&remap=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