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比尾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比尾巴》优秀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比尾巴》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动物头饰、录音带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好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去动物园的汽车(播放汽车的音乐)。到了,请同学们坐好。

2、出示图片,问: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尾巴的特点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比尾巴》就能帮我们找到答案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3课,一边看书一边听录音范读课文,想一想这课有几小节?

2、请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来读课文,把生字读三次。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4、这篇课文有多少个小节?(有4个小节。)

(三)、学习第二节。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贴动物图,问:这是第几节讲的?(第二节。)

3、指着没有尾巴的动物的图,问:这些动物的尾巴怎样了?(它们的尾巴没有了。)

4、出示动物的尾巴图,问:它们的尾巴在这里,谁能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尾巴?

5、你是怎样知道的?(猴子的尾巴是长的,兔子的尾巴是短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长、短、像伞。

6、问:你们知道猴子的尾巴有多长吗?兔子的尾巴有多短吗?

7、问:比兔子的尾巴长的动物有哪些?与猴子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8、小结:长和短不是一定的,要通过比较才知道。

9、问:你还知道有什么长,什么短吗?

10、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做手势来表示伞的样子。)

11、看黑板的板书来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一节。

1、在第一、二节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是什么符号?)

2、教师讲解:这是问号,用在问句的后面,表示提出问题。

3、问:第一节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板书:谁的尾巴、“?”。

4、学生练习说问句。

5、指导读问句。教师范读,指名读。

6、加上表示尾巴特点的动作来齐读第一、二节。

7、小结:第一、二节写得很生动,因为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了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里还有哪几个小节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其它动物尾巴特点的呢?

(五)、学习第三、四节。

1、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来自学第三、四节,边学边想: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问:你学到了什么?(A、尾巴的特点;B、三个问句。)板书:弯、扁、最好看、“?”。

3、问:你还想到什么?

4、指导朗读:男、女分组读。

(六)、做游戏《找朋友》。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游戏?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在做游戏时要边看游戏的内容边练习背课文,好吗?

3、看图加动作来背诵课文,再比赛背课文。

4、总结板书:这节课,我们学过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5、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平时多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练习(画一画)。

1、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帮它们加上尾巴。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

(八)总结全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扩大词汇量。

2、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说话的能力。

3、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4、向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难点是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仪、幻灯片(或挂图)4幅,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头饰4个。棉线(或纸条)一段。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提问: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小壁虎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或挂图)边指边介绍:壁虎也叫守宫、蝎虎。身体扁平,长达12厘米,背部暗灰色,有黑色带状的斑纹,身体表面有细鳞,四肢短,趾底有吸盘,能在天花板上、墙壁上爬行,就是玻璃上也掉不下来。它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长尾巴有两项功能,一是摆动帮助爬行,摆动越快,爬得越快,如果失去了尾巴就爬不快了。还有一项功能,先不告诉你,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回答。

3、你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借?向谁借?借到了吗?)说得真好。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可以解决。

二、听录音(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初读正音。自由小声读全文,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三分钟后)你借助拼音,认识了哪些字?(找中差生读。注意“蛇、挣、甩、傻”几个字是翘舌音,“蚊、您”是前鼻音。)

2、再自由小声读全文,注意停顿,不读破词和句。把你认为不太好读的句子站起来读一读(重点纠正停顿。)

3、读全文,找出有“一”字的词,读准声调(一条、一挣、一看);找出文中带有轻声字的句子,读出语气(有“了、子、啊、呢、呀、着、吗”等字的句子)。先同桌互读,再站起来读。

4、读文中插图的对应段。先对照图找出对应段(第一幅一、二段;第二幅第三段;第三幅第四段;第四幅第五段),按图指名读。

5、读文中对话部分。找出文中的四次对话,同桌互读。(指导认识对话的标记是引号,引号内是人物的语言)“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中“借给我”读重音,“行吗”是商量的口气,要表现出小壁虎难过、焦急但又尊重别人的心情。

6、快速给自然标序号,请7位同学站起来读。(中差生读),其它人听后评议、纠正后再读,看是否进步了。

7、齐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结合课文读一读10个生字和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先画出再读)。

2、你认为这10个生字中哪几个最容易记?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导分析,一个字写4遍。)

借:左窄右宽,把“错误”字金字旁换成立人旁,就是“借”,“昔”第二和第五笔写在竖中线上。

尾:左上包右下。外面是尸,上面不加点。

难:左窄右宽,“英雄”的“雄”字左边换成“又”,中间“亻”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爬:左下包右上,“爪”字第四笔的捺要写平、写长些,能托住上面的“巴”字,“巴”的最后一笔起笔在竖中线上。

行:左右相等,右边“亍”不要写成“干”,第三笔和第六笔落笔顶齐。

告:猜一个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什么字?上面“牛”字不出头是“告”,下面是“口”,第三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在横中线上。

新:左右相等,左边“亲”,写时第九笔捺变点。

3、你认为这10个字中哪几个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壁:上大下小,上面左右各占一半,要写紧,下边“土”,要居中。

虎:左上包右下,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

诉:左窄右宽,有边“斤“加一点。

四、总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生字看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边看图1,学习课文1、2段:

现在我们按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边回答。

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出示图)看对应段,边看图边说,读时用上“谁、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这里有一根线(或一段纸条)谁上台前给大家做出“一挣”的动作。小壁虎为什么要“一挣”。读了这两段后谁明白了,谁聪明,站起来说说。这里也看出小壁虎尾巴的特点:可以自动切断。(板书“小壁虎挣断尾巴”)

三、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第一次借尾巴:

1.自学课文并思考:

A小壁虎在哪儿看见谁?

B她在干什么?

C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2.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图2,并回答问题。

板书:小鱼摇着拨水

3.指导朗读:小壁虎的话,进行礼貌教育.

4.练多读全段.

第二次借尾巴:

1.自学课文并思考.

2.观察图3,学生直接回答思考题.

板书:老黄牛甩着赶蝇子

3.指导朗读老黄牛说的话。

3.按提示,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第三次借尾巴:

1、通过阅读课文与观察图4,简要分析。

板书:燕子摆着掌握方向

2、从按提示看图说话,到独立看图说话。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分析课文,辨析反义词:难过高兴,明确事情的结果。

板书:长出新尾巴

五、总结课文,重点概括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六、课后练习:

1、练习分角色朗读;

2、填空练习。

七、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

附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尾巴

逃走

小鱼

摇着

拨水

老黄牛

甩着

赶蝇子

燕子

摆着

掌握方向

长出新尾巴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字。认识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在观察小动物时,注意到没有,小动物的尾巴是一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尾巴》。板书课题。

注意这三个字的音,把它读准。指名读课题。“巴”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文描写的是哪几种动物来比尾巴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根据学生回答贴动物图片:图上画的什么动物?它有一条什么样的尾巴?你能对照图给动物贴上尾巴吗?

3、谁知道这几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长、短、一把伞、弯、扁、最好看)

三、细读课文:

1、读课文,将课后的生字圈起来,再读一读

2、同座互相交流生字读音

3、出示生字:你认识哪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

4、有哪些生字的音不容易读准?你能提醒大家一下吗?教师随机指导字形:将巴把公松进行比较

5、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四、练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正音

2、出示“?”,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问号)有疑问的句子就用问号。你有什么疑问呢?同学们可以相互询问。

3、课堂疑问表演:你有什么问题问老师?你们问,老师答。同学们多会提问呀。(旨在活动中学会问句的读法)

4、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像一把伞。正音。(创设情境)范读。问号应该怎样读呢?听老师读一遍。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二段:

1、电脑画面:出示三种动物的'尾巴图

观察电脑画面: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呢?引导学习第二段

师一边提问,谁的尾巴长?一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短、长、伞。

2、伞图与松鼠尾巴图重合,理解好象一把伞。学生看后兴致勃勃。采访:你笑什么?

3、动物的尾巴太有意思了。听老师读一读。有两种读法,你听哪种读法好呢?

4、练读。指名读。师生赛读。

5、指导朗读:第一段是问话。第二段是回答。我们来一对一问答好吗?

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同座对读。

学习第三、四段

1、自由读。这次又是比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弯、扁、最好看

2、看图理解弯、扁。用“扁”说话

3、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图,在这些动物中谁的尾巴最好看呢?(孔雀)出示孔雀尾巴图

说说看。喜欢它的什么?

4、指导朗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问答式读

五、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做手势,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六、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戴头饰,找尾巴(在黑板上贴出六种尾巴图)

指名6名同学带上不同的动物头饰,到黑板上取下相应的尾巴,并要求回答一句话。

如:头戴猴子头饰的小朋友,取下尾巴说,猴子的尾巴长

4、每人发一张印有没尾巴的牛、狗、鱼的图画,让学生添出相应的尾巴

电脑画面:(给没有尾巴的牛、狗、鱼加上相应的尾巴)先出示没尾巴的动物,再加上尾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编出一首儿歌。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狗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

【讲读教案】:

【教学要求】

1.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2.掌握十个生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3课时

一、揭题激趣

放壁虎投影片(或挂图)问:你知道这个动物叫什么吗?看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尾巴)出示课题,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引导学生想:为什么借?向谁借?它借到了吗?)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句一句地读,读准字音,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上序号。读完第1、2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以下读完3—5、6—7段相同)。注意“难”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诉”是平舌音。“行”是后鼻音,“新”是前鼻音。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指导把每个字音读准。进行断句指导,如:“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三)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完问学生: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七个自然段)。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每段讲的是什么。

(一)同座二人轮流说课文四幅插图上小壁虎在干什么,互相补充;接着分段读课文,议一议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指名逐图说图意,逐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的意思。

四、练习读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读生字生词卡片,要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六、作业:认真读两遍课文,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一、细读课文,结合看图,理解内容

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先理解“一挣”的意思。再问:小壁虎为什么要这样“一挣”?接着看投影片(或插图),弄清小壁虎是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功能。最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它挣断尾巴逃走了。

(三)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知道这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3至5段,扶放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1.自由读第3至5自然段。议一议,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习第三段。先弄清有几句话,再指名读这一段,懂得每句话讲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笔勾画讲小鱼尾巴怎样动,有什么作用的语句(“摇着”、“用尾巴拨水”),结合看图,弄懂小鱼不借尾巴的原因,认识小鱼尾巴的作用。最后自由读第三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借给它。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这段的过程。

3.学生用学习第3段的方法自学第4.5段。

程序:①学生读书、勾画、看图、思考。②同座交流。③全班交流。(读第4或5段;说勾画的语句;结合看图讲老黄牛或小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再读这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五)理解第6至7自然段。

1.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读第6段。理解“很难过”;尾巴没有了,“难看”,别人又不借,小壁虎的心情别说有多伤心了,它还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再生功能。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爬回家找妈妈。)

3.指名读第7段。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小壁虎喜出望外,“高兴地叫起来”的心情,指导读出妈妈“笑着说”的疼爱心情。自由读第7段,知道这段讲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里很高兴。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及再生功能。

二、作业

填空,再读句子(课后习题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自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问: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使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引导学生体会“摇着”、“甩着”、“摆着”,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在书中画出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话,再读一读。

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讲话是有礼貌的?(引导学生“姐姐”、“伯伯”、“阿姨”的称谓上,从第二人称的“您”字上,从商量的语气“行吗?”体会。)

(三)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着重指导两点。

(一)看图,想象当时情景:读出对话双方的不同语气用稍快语速读出小壁虎借尾巴既难过又急切的心情。

小鱼、黄牛、燕子说明理由不借尾巴,读时语速稍慢。指导读出“姐姐”、“伯伯”、“阿姨”的不同声音。

(二)读出重音,使感情更加鲜明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如“小壁虎一挣”断尾自救,逃脱蛇口,重音要放在“一挣”上。“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能较好地体现小壁虎难过急切的心情。“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是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尾巴的作用,所以要重读。

(三)以六个人为一组,分角色试读。

(四)请一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一)引导学生从田字格中分别找出左右、上下、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进行识记;师生共同分析生字左窄右宽等特点,对照田字格指导书写。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识记、书写。

“壁”共16画,上面两部分写紧凑些,下边“土”字要居中写。

“虎”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

“爬”第四笔写平些长些,托住“巴”。

“诉”右边是“斥”,笔顺是:“横撇、竖撇、横、竖、点”。

“新”左下是“木”(第二笔应写成竖钩,撇、捺改成两点。)

四、读生词卡片,抄写生字词,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以发展学生词汇

五、作业

抄写生字3遍,每个生词写2遍。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六、准备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长的什么样子?先想一想,明天讲给同学们听。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扩大词汇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

难点:理解壁虎尾巴功能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设计

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燕子、小鱼、牛”的尾巴的用处与壁虎尾巴的特点,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根据这种情况教学这篇课文采用“以题流文法”组织阅读活动。

1.从课题入手,抓住“借”;直奔中心,使学生借助插图,按叙述次序分段读文,培养观察、分析、理解等能力,把有关的语文知识渗透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

2.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对课文加深理解。

3.抓好从读到说的训练,使学生学习将书面语言转化为个人语言的方法,学习语气表达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你见过壁虎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投影)看图观察总结,壁虎是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可附在墙上爬行,有长长的尾巴,它吃蚊子、苍蝇、飞蛾等小虫子,对人有益。

3.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呢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

(二)自学课文的生字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讲读第一自然段)

1.板书:给课题上的借字加上着重点。

2.哪段是写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读第一自然)

3.用自己的话简单说出借尾巴的原因。(捉蚊子时,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一挣尾巴断了。)

4.你理解“挣”吗(用力摆脱)

5.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内容。图上有一条蛇和一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小壁虎断了尾巴多难看呀,它想怎么办呢(借尾巴)它先后向谁借尾巴了呢借到了吗

6.作业:朗读课文

(四)板书

26小壁虎借尾巴

咬住一挣断了

(一)读课文,讲说课文:

1.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出示三幅图,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

读出小壁虎向它们借尾巴时的话,说明什么(很有礼貌)指导朗读“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重点放在“借给我”。

2.为什么没借到,找出说明不借的.理由的三个句子谈一谈,在说明它们的尾巴功能的词语下面画横线。(学生)

板书: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找出三个表示它们的动作的词在下面点点(学生)

板书:摇、甩、摆。

3.指导朗读三、四、五自然段

三个自然段中有反复出现的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爬呀爬”说明什么(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小壁虎失去尾巴多着急呀!为什么不快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讨论)

总结:

(1)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从河边到大树上,从大树上到房檐下距离很远。

(2)小壁虎的尾巴还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因此爬不快。

4.读7、8自然段

思考:小壁虎为什么难过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

指导朗读:用高兴的心情去体会小壁虎的话。

用语气来表达小壁虎的高兴劲。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又可以长出来,这种能力叫“再生”能力。

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这是它的特点。

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人的头发,指甲”等。

(二)我们在讲读课文之前提出了四个问题: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没有为什么”课文学完后你能正确地回答了吗同桌讨论,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

(三)分角色读朗课文:

(四)作业:朗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左右结构的“借”字,左边占得位置小一些。“新”字左右相等。

字形:“爬”左下包右上。

上下结构的“壁”上大下小,上面左右各占一半。

(三)课后作业

1.()()摇着尾巴,在()()游来游去。

2.()()()甩着尾巴,在()()吃草。

3.()(),在空中()()()()。

(四)抄写下面的词语,用加粗的字口头组词。

告诉壁虎不行难看借给新尾巴

(五)抄写生宇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1、2节,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朗读。

仿照课文编儿歌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图片

让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看了三只小动物《比尾巴》的第一场比赛,知道了它们比赛的结果。看着板书,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第二场比赛。要看比赛,可没那么容易,要闯过三关,才能看得到,你敢不敢?

第一关:读生字

谁能把这些生字娃娃的名字全叫对,我就带他去看。你们能全读对吗?

第二关:读词语

第三关:读课文

这两关太简单了,难不倒大家。下面一关要难了,干什么呢?我们来读儿歌。(出示)我们先一起来读,喜欢读问的,就练问的,喜欢读答的就练答的部分。自己先练习。谁来问,谁来答,最好配上动作。

交流:对读还有那么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喜欢问的站起来,答的'坐着读。齐读

过渡: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这三关都闯过了。

二、认识参赛选手

参加比赛的小动物看你们那么聪明能干,都想急着跑出来比一比了。不过它们又说如果你们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呢,他们就马上出来。你们看,这就是小动物的名单,你能叫它们的名字吗?(先出示词语再出示图片)

二、认读比赛项目

1、第二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它们比什么呢?(出示三个问题)我们赶快自己读一读。

2、交流比赛的项目。板书:弯扁最好看

3、指名读问句。

谁来把这三句话读一读,你觉得他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好,谁再来问一问?谁能够配上动作问?

三、评比比赛结果

1、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再来做一次评委。请你公正地评一评。(把写有词语的图片帖到相应的项目前面)

2、看评选的结果出来了,你能把结果公布出来吗?

自由读,再指名读。

3、我们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用处吗?谁再把这读一读?孔雀的尾巴真是太美了!你们能读得那么好吗?齐读。

4、听你们读得那么津津有味,老师也想读,我也想加入你们,你们欢迎吗?师生合作。我们的合作非常成功。下面你能和你的同桌也这样读,行吗?最好配上动作。好,先练一练。指名表演。还想表演的小朋友站起来表演。

四、比画尾巴

1、刚刚小动物们进行了比赛,下面我们的小朋友也来比一比赛吧!比什么呢?比画尾巴。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可真粗心,自己的尾巴掉了也不知道,只好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忙了,你能画吗?

2、评一评。

八、课外延伸。

1、比尾巴大赛不仅吸引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赛。你看,这是谁呀?它的尾巴长得怎么样呢?

2、你能像课文一样把这三只动物的尾巴的特点编成儿歌介绍给大家吗?

3、你还知道其它动物尾巴的样子吗?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编儿歌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九、总结

这节课,我们观看了第二场比赛,更高兴的是我们给小动物找到了尾巴,自己也会编儿歌了。你们开心吗?看你们那么开心,表现又那么好,老师决定现在就把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你们,请你们眼睛闭上。放音乐,跟着音乐做动作。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词,如“比、尾、巴、长”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展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物尾巴的多样性。

准确描述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动物及其尾巴的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谜语导入:教师出示谜语:“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儿郎。”(猜身体部位)引导学生猜出是“嘴巴”,然后顺势引出:“今天我们不比嘴巴,我们要来一场特别的比赛——比尾巴!”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比尾巴》,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

生字学习:

利用生字卡片,教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

小组内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约15分钟)

问题引导:课文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图片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及其尾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戴上头饰,模仿课文中的问答形式进行表演。例如:“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未出现在课文中的动物编创比尾巴的儿歌。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约10分钟)

生字书写: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游戏环节:“快速问答”——教师随机提问动物尾巴的特点,学生快速抢答。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宠物或小区里的动物,尝试描述它们的尾巴特点,并记录下来。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约5分钟)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情感升华: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词,如“比、尾、巴、长、短”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动物尾巴特点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物尾巴的图片、视频资料)

生字词卡片

动物头饰(用于角色扮演)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猜谜语导入:教师出示几个关于动物尾巴的谜语,如“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兔子)。引导学生猜测,并引出课题《比尾巴》。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比尾巴》,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受课文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5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自己拼读。

生字教学:

利用生字词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

采用游戏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等)巩固生字词记忆。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指导书写,注意笔顺和占格。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朗读: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每段讲了什么。

理解内容:

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尾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小动物们是怎样比尾巴的?它们各自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角色扮演: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尝试编写一段关于“比尾巴”的小故事或儿歌。

五、总结归纳(5分钟)

回顾知识: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学习的生字词、课文内容及动物尾巴的特点。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及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应用。

动物尾巴模型或图片

分组讨论用的小纸条或白板笔

谜语导入:老师出示一个关于动物尾巴的谜语,如“红房子,白帐子,里面睡个胖小子”,引导学生猜测并引出课题《比尾巴》。

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动物及其尾巴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0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生字教学:教师利用生字词卡片,结合图片或动作演示,教授本课生字词,如“比、尾、巴、长、短”等,引导学生跟读、组词、造句。

检查反馈:通过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5分钟)

分段朗读: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内容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等,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展示相应动物尾巴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动物尾巴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实践活动(15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讨论其尾巴的特点、功能,并准备一段简短的介绍。

汇报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利用动物尾巴模型或图片,结合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展示。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以“假如我有一条_____的尾巴”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或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分钟)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探索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尾巴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物尾巴的图片、视频)

课文朗读音频

猜谜语导入:教师出示几个关于动物尾巴的谜语,如“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谜底:燕子)引导学生猜测,并引出“尾巴”的话题。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比尾巴》,看看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字词教学:

利用生字词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讲解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分段朗读: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每段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尾巴。

讨论交流: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进行描述)

通过比较,你发现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长短、形状、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

角色扮演: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创意描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课本中未提及的动物的尾巴及其特点。

尾巴功能小讲座:教师简要介绍几种动物尾巴的特殊功能,如松鼠尾巴的平衡作用、猴子尾巴的抓握功能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本课知识点: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学习的生字词、课文内容及动物尾巴的特点。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尾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三遍。

回家观察家中的宠物或附近的小动物,记录下它们的尾巴特点,并尝试用几句话描述出来。

THE END
1.头的最后一笔是捺还是点头的最后一笔是捺还是点 头,汉语通用规范简化字,一级字(常用字),读作tóu。其繁体字最早见于金文,原为形声字,从页,从豆,豆亦声。简化字为独体字。其本字是“页”字。本义为脑袋,指人身体最上的部分或动物身体最前的部分,引申为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又引申为事物的起点或终点等。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ly3n8GwpKI.html
2.“头”字最后一笔是捺(nà)()[判断题] “头”字最后一笔是捺(nà)() 答案 查看答案发布时间:2023-11-08 更多““头”字最后一笔是捺(nà)()”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禾”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禾”“木”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捺要改写成https://www.xilvlaw.com/souti/zhiye/sfu3kihp.html
3.方的笔顺是不是改了(正式出台的笔顺标准写法,超全面)“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https://www.marketup.cn/marketupblog/yxzx/13977.html
4.读字最后一笔是点还是捺?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是捺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最后一笔是捺的字 食字最后一笔是" 点 "还是 "捺" '郊'字最后一笔是什么,是点还是捺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571c8cef862840c861b6e2eab5ce446b.html
5.揭秘游戏世界,球类运动中最后一笔是点还是捺?在电子竞技和传统体育游戏交织的今天,我们不仅关注于玩家的操作技巧和战术布局,也常常对游戏中的一些细节充满好奇,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让人困惑已久的问题——球类运动中,最后一笔是点还是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游戏设计者的巧妙心思和玩家们的无尽猜想,在许多球类游戏的界面设计中,球的绘制往往成为玩家们关http://www.yuchengsoft.com/zxgl/29071.html
6.五笔字根口诀五笔字根表口诀解释:“慈母无心”只是说明一个字根,即母字的外框部分,不包括2点和一横。 “弓和匕”说明X键位上有2个字根:弓,匕 幼无力,说明还有1个字根,即“幺”字根识别码分区说明 按“横、竖、撇、捺(点)、折”分区,共分为五个区(说明一下:这个分区同字根分区一样),看该字按汉字书写顺序的最后一笔属于那个区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939535/article/details/899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