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喜吾娄安)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易母力乃)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丕互立并)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页自因固)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木米朱未)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染粟架桑)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乙已包乞)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卜了月土)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兼煎兴羔)

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冷次洪海)

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亦赤然点)

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7、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马鸟焉为)

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8、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伊侈使便)

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9、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川升卯邦)

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20、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审官富宫)

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1、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至皇孟盖)

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22、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斯部红即)

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23、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读蝶塘)

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24、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册再用甫)

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25、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三羊量书)

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26、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口弓日夕)

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27、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震囊鼻霸)

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28、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小千山公)

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29、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赢臃继缠)

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30、云去且旦字,稍斜也合适。(云去且旦)

虽不比毛七,大体又类似。

31、同字上下排,上小下要大。(吕昌圭哥)

虽是父与子,父在子之下。

32、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竹羽朋弱)

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

33、巨臣佳恒字,好像无特长。(巨臣佳恒)

形似单体字,一竖应当长。

34、左右都有竖,右竖实属阳。(作行刑荆)

左竖当可短,应让于右旁。

35、合二为一字,大小不一样。(辞祥许伟)

左缩应紧密,右垂而可放。

36、两字并一字,有弱又有强。(仁扛私牡)

左伸占其位,右缩不得放。

37、有字似半身,头在上边伸。(丙而雨南)

两肩应开放,下收如腰梁。

38、有字头顶土,土下种谷粮。(者老考耆)

一竖正对中,破土见阳光。

39、上正两段字,平均论短长。(变斐需銮)

共处互不犯,两字皆字康。

40、三字合一字,占位应相当。(谢桷衔御)

此处属中丰,左右辅两旁。

41、上下三字合,有弱又有强。(章意累素)

此字属中弱,两强隔相望。

42、有字左右分,两处宜平均。(颇雕顾辅)

各占一半地,互相为近邻。

43、一字有两撇,曲直不一样。(友及反皮)

此地右应曲,弯向左撇旁。

44、有字连三撇,安排要得当。(参修珍形)

下对上中部,参差还端庄。

45、刀勾宜左斜,粗犷有力量。(刀勾勺)

倘若不如此,字便走了样。

46、努勾不宜斜,直粗而且长。(葡萄蜀司)

留空添内容,得体又大方。

47、有字具挑勾,其锋向右上。(民衣良辰)

上点相对应,织女盼牛郎。

48、竖弯勾向上,不可左右晃。(免光元先)

如若出差错,彼此都无光。

49、横勾必向心,不可向外分。(心必志思)

各部组一字,心心要相印。

50、曲勾在一边,不可向右偏。(鸠辉顽顿)

留空他笔占,勾上理当然。

51、弯勾宜于曲,勾锋向右提。(子乎于承)

承前又启后,两部皆适宜。

52、曲勾上部曲,勾锋向左偏。(家象狂猫)

如若擅自改,此字不顺眼。

53、直捺终带勾,宜向左上看。(永丁水芋)

回笔需掌握,猛力勾带尖。

54、平划终带勾,锋向左下边。(空欠室虚)

似鸟头与嘴,视胸梳羽玩。

55、两字合一字,上平须当先。(明巧野码)

左小右要大,右长左要短。

56、两字合一字,下平记心间。(朝教取饭)

右小左要大,左长右要短。

57、有字齐其上,写错人有半。(呼吸峰峻)

如若知规律,不可擅自变。

58、有字齐其下,人多知其然。(私相知细)

类同字更多,须知一反三。

59、多字上要宽,如地上有天。(雷堂普昔)

地于天之下,不是冲霄汉。

60、此字下要大,托住上半边。(星要寓岂)

如盘托仙果,盘大最保险。

61、有字敬献敛,右缩左放宽(敬献敛刻)

左部大半倍,照办不难看。

62、有字作字边,主体右边站。(施腾课靖)

字边窄而小,主体大而宽。

63、有字属三元,左右两强占。(弼辨衍仰)

中弱不可改,紧缩两强间。

64、该字也三元,只是上下看。(鸾莺冀鸯)

上下两强比,上窄下要宽。

65、该字亦三元,弱者在旁边。(蕃惹街掷)

中间展强盛,谁敢争地盘

66、有字划很长,短撇划中央。(莫矣美)

终笔不是捺,用点更适当。

67、多字右有耳,耳大直又长。(郊那邻邪)

左部配字边,紧靠在耳旁。

68、左部有耳字,直竖不宜长。(陈院除阿)

主体在右部,右部宽又广。

69、单耳作字边,宜曲并内向。(昂却卸印)

他部巧配合,不失本体状。

71、一字只一捺,不可双捺上。(食炎趁林)

主笔捺不减,次处拄换梁。

72、复字宜减勾,一勾最适当。(禁比懋)

余勾都取消,规律不可忘。

73、有字似重围,竖繁划更紊。(爽齿器嚣)

布置宜均匀,不分主与宾。

74、向心力未酬,好像互抱手。(好妙舒饬)

彼此不分离,相处到白头。

75、离心力未酬,背对不见首。(乳北非)

彼此持间距,各又不远走。

76、有字似城墙,高垒围四方。(因囿园国)

墙壁分厚薄,主建在中央。

77、有字菱四围,形体意中美。(奇余卒辛)

若不知其然,实则不识规。

78、纵捺不得曲,直尖最适宜。(叉尺史又)

蚕头来起笔,快行慢提起。

79、横捺中部曲,承上又启下。(道延建适)

距离不要远,均匀要适宜。

80、横竖勾字多,曲折尾也拖。(风飞气吃)

展外要适当,左右要配合。

81、祭头宜于阔,下部留空间。(祭蔡察瘵)

示字填其空,二小不等闲。

82、有心又有水,宜缩不宜展。(慕泰黎)

位于撇捺内,平生在人间。

83、左部有示衣,横长勿要短。(神社初裕)

字边内取直,左边让右边。

84、同字三字合,两个驮一个。(品磊森)

末后一个大,本是老大哥。

85、繁笔字不少,写法要记牢。(露糜郁鹰)

布白宜均匀,粗笔要减掉。

86、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毛七也戈)

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有时写一个字是不是也要思考一小会儿?

何况,写出来的字连笔顺都不一定正确。

下面是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看看你有多少字的笔顺写错了……

"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右边的"咸"字"。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玉、瓦"等。

"匚"形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

"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附:笔画笔顺易错字集锦

1.末笔写二

冉(再、苒)笔顺:竖、横折钩、中竖、末笔写二。

里(理、童)笔顺:先写甲,后写二。

重(踵、董)笔顺:撇、横、写曰,中竖、再写二。

垂(捶、棰、锤)笔顺:先写千、后写艹,再写二。

▲注意:并排三、四横者不按此规律!

堇jǐn(谨、槿)——末二笔为竖、横。

隹zhuī(谁、难)——末二笔为竖、横。

2.土、士分开

土——寺(侍、诗、痔、等)周、袁、幸。

士——吉(洁、桔、结、秸)志、壳、声、喜、嘉、壹、壶、壮。

3.天、夭分开

天——吞、蚕、忝tiǎn(添、舔)、奏(凑)。

夭——乔(侨、桥、骄、娇)岙、袄、妖。

4.王、壬分开

王——呈(程、逞)。

壬——任(凭)廷、淫。

5.首笔是横不是撇

丰(蚌、艳、契)

耒lěi(耕、耘、耙)

邦(帮、梆、绑)的第四笔是撇

刊的第三笔是竖。

6.横“山”的中横向右出头不出头——寻、帚、刍(邹)当、雪、扫、妇、侵。

横“山”有竖穿过时中横向右要出头——聿yù(建)秉、捷、唐、康、争、兼。

横“山”的中横向左都出头——疟、虐(谑)末笔笔顺:横、竖折、中横。

7.讯的右旁和丑笔顺不同

讯的右旁(汛、讯、迅)笔顺:横折弯钩、横、竖(末二笔为十)。

丑(扭、纽、钮)笔顺:横折、竖、横、横(末二笔为二)。

8.毋、贯笔顺

毋(wú)笔顺:竖折、横折钩,[先]撇、[后]横(两边出头)。

贯的上部部件笔顺:竖折、横折、[先]竖、[后]横(两边出头)。

9.衰的笔顺

中间部件:竖、横折、[中间]长横(两边出头)、短横(堵口)。

10.皮的前三笔笔顺:横钩、撇、竖。

1.竖与撇之分

临、监、坚、竖、紧:第二笔是竖,不是撇。

旧:第一笔是竖。

归:第二笔是撇。

2.“周”与“同”第一笔不同

①同、冈、网、罔:第一笔是竖。

②周、用:第一笔是撇。

3.“月”第一笔有变化

①育、肯、胃、有、肩:月在下,首笔为竖。

②肚、肌、肠、期、朗:月在左右,首笔为撇。

4.强调后写竖

①假、暇、遐(霞)中间部件前三笔笔顺:横折、横、竖。

②报、服右旁前两笔笔顺:横折钩、竖。

5.出头与不出头

出头——由(黄寅)、黾(渑、绳、蝇)奄(俺、淹、掩)。

不出头——龟(阄)。

出头——异、弄、弃、弁、弈、算、弊。

不出头——畀bì(痹、箅、鼻)。

出头——圣(怪、坚)。

不出头——泾、径、经、劲、茎、颈。

6.号、考、污——末笔向上不出头。末两笔笔顺:横、竖折折钩。“考”字下部不能如阿拉伯数字“5”。

7.收的左旁,叫、纠的左旁——竖提与竖不交叉。不能写如阿拉伯数字“4”。

8.做左偏旁时向右不出头

①身(射、躬、躲)——第六笔横、第七笔撇,都向右不出头。

②舟(舰、般、航)——第五笔横,向右不出头。

▲注意:耳(取、职、联)——做左偏旁时末笔改提,可出头。

9.非字的笔顺与笔画

非(罪、韭)笔顺:[左]竖(不是撇),三小横(最后一小横不为提),[右]竖、三小横。

1.应该撇通下来

免(兔、挽、勉)、奂(唤、换、涣)、象(像)、鬼(傀、愧)、卑(婢、碑)——第六笔都是一撇通下来。

2.不是一笔通下来

麦七画、美九画、敖(傲、熬、遨)十画、象十二画。

3.不要多一撇

畏(喂、偎、煨)、展(辗、碾)、代、武、贰。

4.先撇与后撇

先撇:九、及。

后撇:刀、力、乃、万(笔顺:横、横折钩、撇)、方(笔顺:点、横、横折钩、撇)。

5.撇向左出头与不出头

出头——化(华、花、讹)右旁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之间相交叉。

不出头——匕bǐ(比、北、此、死、旨、尼、老)、仑(论、伦、论、轮)笔顺:[先]撇、[后]竖弯钩,两笔不相交叉。比左旁笔顺:横、竖提。北左旁笔顺:竖、横、提。此左旁笔顺:[中]竖、横、[左]、提。

6.末笔为人

火笔顺:点、[右上]小撇、[中]撇、捺。

臾笔顺:[左上]小撇、竖、短横、[右]横折、短横、[托底]横,最后写人。

爽笔顺:横、[左]撇、点、撇、点、[右]撇、点、撇、点、最后写人。

脊上部笔顺:[左]点、提、[右]小撇、点、[中]写人。

▲注意兆笔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与脊的上部笔顺不同。

1.有点无点

①有点——市shì(柿、铈、闹)。

②无点——沛的右旁(沛、肺、芾),中间竖向上出头。沛七画。尧(浇、挠、绕、烧),右上无点。步(涉),左下无点。染右上不是丸。琴下无点。纸下无点(低下有点)。

2.先点与后点

①先点点——义、为(笔顺:点、撇、横折钩、[内]点)。

②后点点——叉、发、拔、成(凡从戈者均末笔为点)。

3.点点的顺序

母笔顺:竖折、横折钩(两笔收尾处相交叉)、点、横、点(不要写完横再点两点)。凡从母者:拇、姆、毒、每、诲、悔、霉均如此。

舟(船、航)、后三笔笔顺:点、横、点。

丹(彤)的末两笔笔顺:先点、后横。

州的笔顺:点、撇、点、竖、点、竖。

鬯chàng的笔顺:撇、斜点、[上]点、[左]点、[右]点、[下]点、竖折、竖、撇、竖弯钩。

1.横折与竖折

①片——末笔为横折,共四画。

②牙——第二笔为竖折,共四画。

③乐——第二笔为竖折,共五画。舛chuǎn(桀、舜、舞)、降,末三笔为:横、竖折、竖(末笔向上出头)。

④既——右旁为横、竖折、撇(向上不出头),竖弯钩。

2.从区者末笔为竖折

区、匹、臣、匡、匠、医、匪笔顺:[先]横、[再写]里边被包围的部件,[最后]竖折一笔写完。

3.左偏旁末笔横改提

土(培场)、王(玩球)、止(歧武)、血(衅衄)、耳(取、联)、子(孙、孩)、马(驰、驶)、鸟(鸵)。

4.车字笔画、笔顺的变化

①车做独体字时笔顺——横、竖折、横、竖。

②车做左偏旁时(轻、较、转)笔顺——横、竖折、[先]竖、[最后]提。

5.注意竖提

①切(窃、砌、沏)左旁不是土。

②瓦(瓯、瓷、瓶)笔顺:横、竖提、横折弯钩、点。

6.发与拔的右旁不同

①发(泼、拨)第一笔是竖折。

②拔的右旁(祓、绂)第一笔是横。

7.有钩与无钩

①有钩——七、儿、几(冗、亢、机、秃、虎)。

②无钩——朵、殳(没、投、沿、铅)。

③有钩——东、杀、条、杂、亲、余(末笔均为点,不为捺)。

④无钩——不、木、未、末、禾、耒、来、束。

8.木字钩与捺的变化

木字做独体字时,竖无钩,末笔为捺。

木字构成合体字时:①作左偏旁时:无钩、捺改为点、如枯、杆、树。②作右偏旁时:无钩,捺不变,如体、沐、林。③在上部或下部时:无钩,捺不变,如杏、李、杰;桌、案、荣、采。但遇到有并行的捺时,为了避让,而将捺改点如:漆、茶、荼。

9.“小”字钩的变化

①在字的上部时无钩——尘、尖、少(抄、纱、省、劣、雀)。

②在字的下部时有钩——尔(你)、叔(菽、淑)、京(凉、就)、忝、示(宗、票、奈、捺)。

▲注意“尔”字例外——玺、您,在字上部时也有钩。

1.几种顺序都有

①先中间,后两边——丞、承、率、燕、兜、燮、夔。

②从左到右——辔、盥、鬻、嬴、赢、羸、彘。

▲注意:

肃的笔顺:横折、横(向右出头)、横,[中]竖,再写[左]撇、[右]竖,最后[里边]小撇、点。

齑的笔顺:先写文,[左]撇、[右]竖,最后[中]写韭。

2.堵口与不堵口

①己jǐ——记、纪、起、忌、岂(凯、铠)、改、妃。

②已yǐ

③巳sì-——包、苞、导、异、巷、祀、圯、汜、巽、熙。

④犯的右旁——范、苑、宛(碗)厄(扼)、卮、危、卷(倦)。

3.区别几个有戈的字

①戊wù、戍shù、戌xū、成、咸、戚——笔顺都是先写厂,再写内部部件,最后:斜钩、撇、点。

②戎róng、戒jiè(诫、械)——相同部分笔顺:长横、短横、在短横上加撇,(“戒”再多一竖),最后,斜钩、撇、点。

4.仑与仓要分开

①仑——伦、沦、抢、论轮。

②仓——伧、沧、抢、枪、苍。

5.癸与祭的字头要分开

①癸——揆、睽。登(澄、橙、瞪、凳)。

②祭——察、蔡。

6.学与党的字头要分开

学、鲎、觉。

党、堂、常、棠、尝。

兴、举、誉。佥(检、验、签)。

光、当、肖。

7.字的末尾笔画不同

①呙(涡、蜗、莴、窝)——末两笔:撇、点。

②离(漓、螭、璃、禽)——末两笔:撇折、点。

③禹(属、踽)、禺、隅、愚、寓——末三笔为竖、提、点。

8.冒字上部部件特殊

冒(帽、瑁、冕、勖)上部部件第三笔、第四笔不触及到左、右两边,有时可写成秃宝盖下加二。不要写成曰yuē或日rì。

9.辰字起笔先写厂

辰(振、唇、辱、晨)笔顺:横、撇、横、横、竖提、撇、捺。

10.敝字的笔顺

敝(撇、弊、憋、蹩、鳖、蔽)的左旁笔顺:点、撇、[左]竖、横折钩、[中]竖(向上出头)、[里边]撇、点。敝十一画。

11.女字的笔画、笔顺

独体字女笔顺:撇点、撇、横(横与撇只接触,不交叉,横向右略长。)。

女字做左偏旁时,笔顺同上,不同的是横与撇接触后,不向右略长,构成一定角度即可。横不改为提。

12.兖字中间不是口

兖、衮(滚、磙)笔顺:六下是厶,不是口。

13.三个特殊字形的笔顺

①凹āo:竖、横折折、竖、横折、横,共五画。

②凸tū:[上]竖、[中]横、[下]竖、横折折折、横,共五画。

③噩è:横、竖、[左]口、[右]口、横、[左]口、[右]口、横,共十六画。

14.部分字的笔画、笔顺

①了:横钩、竖钩,两画。

②之:点、横撇、捺,三画。

③廿niàn(二十的意思),革字头,笔顺:先横、竖、竖、横,共四画。

④卅sà(三十的意思),带字头,笔顺:先横、再撇、竖、竖,共四画。

15.部分部首的笔画,笔顺

①艹(草字头):横、竖、竖,三画。

②讠(言字旁):点、横折提,两画。

③辶(走之儿):点、横折折撇、捺,三画。

④阝(双耳刀):横撇弯钩、竖,两画。

⑤忄(竖心旁):[先]点、点,[后]竖,三画。

⑥犭(反犬旁):[先]撇、[再]弯钩、[最后]撇

《新手入门常见的20个问题》荆霄鹏硬笔行楷字帖

①肇——起始、起源。

②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的两大对立面。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阳动阴静、阳刚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宇宙中无物、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这种对立统一。在书法中表现为黑白、刚柔等等。

③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

【按】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它启发我们:书法形式美。美丽除去其造型特点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阴阳”,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

蔡邕的“书肇自然”说,又是从哲学的角度,支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在中国艺术和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

②须入其形——必须将人或自然的某种形态化入其中。

【按】蔡邕给书法下了个定义——“散”,即“不自检束”。“不自检束”则可进入抒情状态。书法具有抒情的功能,这是书法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由于书法艺术以来自自然形象却又远离了自然形象的字体造型,抽象线条作为艺术材料,所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每一个字或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体,“若左若行”、“若愁若喜”,他们被赋予作者的生命和情感。于是,那些“纵横有象”的线条、图案。变作了一种容纳作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①杳冥——高远、不易见到的地方。

【按】书法有似“无声之音”——这在中国古代书论中,是第一次将书法和音乐相比。在形式上,书法和音乐都讲究章法、节奏、旋律、对称和呼应等。一帧优秀的书法作品如同一支优美的乐曲,力度上有强弱、刚柔,速度上有急缓、断续,结构上有起伏、高潮与低潮等,其丰富的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所以有的学者人为,同书法最相似的艺术是建筑和音乐。

4、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便所适;法本无体,贵乎会通。……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宣言。张怀瓘《六体书论》

①肃——引导。

②会通——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③比兴——本是诗经六义之一。比是比喻;兴是起兴或发端、先言他物以引入正题。

④识——记住。

5、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得之自然,备其文理,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字者,言孳乳浸多也。题之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张怀瓘《书断》

①孳乳浸多——孳乳,滋生增益;浸多,逐渐增多。

【按】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引人注目。“著”、“记”属于书法的实用功能。“如”、“舒”属于书法的审美功能。而“如”涉及文字的象形与书法的形象;“舒”则涉及书法的抒情性(书法在表达感情上具有很大的自由)。

6、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张怀瓘《文字论》

【按】张怀瓘所说的“简易之道”,现在我们可以作出新的解释:书法形象是对客观事物星星的高度民主概括和抽象。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成不了文学作品;一个音节或几个因符成不了乐曲;但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却可以成为书法艺术品。巨大的概括性和奇妙的抽象性使书法成为一种最简练的艺术。

①假乎书——借助于书法。

②征——验证。

③标拔——高举、激扬。

④黼藻——原指华美的辞藻。这里是使情感美好的的意思。

⑤披封睹迹——打开卷轴,细看墨迹。

【按】唐代的书法理论同魏晋时代相比有较大的突破,张怀瓘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这段话中,明确指出:书法不仅可以记载古今的人事道理,有实用价值,而且能够:“含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情灵”,即能够激发人们的志气、陶冶人们的心灵,具有美育的功能。同时,书法还让人“可乐”、供人欣赏。这些都是书法的艺术功用。在张怀瓘之前的书论中,还未曾有过如此深刻论述。

①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工诗书,为草书大家。其狂草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舞剑合称为“三绝”。

②端倪——头绪。这里可理解为边际或限量。

【按】把“意象”这一审美范畴首先引入文艺理论的是刘勰;而把它引入书法理论的则是蔡邕和张怀瓘。因为蔡邕的“纵横有可象”和张怀瓘的“书者法象”中的“象”,其含义已经接近“意象”。当然,杜本首先将“意象”一词引入书论,其重要贡献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①檄(檄,应为口字旁)——呼号。

【按】“物”、“气”、“象”是无限丰富的显示。“画”、“书”、“乐”是不同种类的艺术;前者是本源,后者是派生物。再从汤显祖所概括的艺术序列来看,不仅包含着“书画同源”的观点,而且也暗含着“书乐同流”的思想。

①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好覃溪,直隶大兴人。清乾隆年间学者、书学家,能诗文、精鉴赏、工书法,与刘庸、梁同书、王文治齐名,称“清初四大家”。

【按】翁方纲的“世间无物非草书”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理论层次很高。它一方面说明客观物象通过书家的观察、联想,能化入书法艺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书法艺术是万事万物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给欣赏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阔天地,由抽象到意象,使人们联想到田地无误的各种形态和变化。

①书势自定时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取决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著名学者,书家胡小石先生也曾说过:书法家崛起于一个时代之中,却不能飞出一个时代之外。(书艺概论)

①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代后期文学家、文艺理论家。其所撰《艺概》为晚清重要文艺理论著作。《艺概》一书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等六个部分。“书概”对书法的源流和笔法、书体特征等均有较为深刻地阐述。

【按】这四个“如”字强调了一点:书法能体现或象征书家的人格;书法艺术正是一种渗透自我、表现着自我的高层次的艺术。

14、写字者,写志也。故张长史授颜鲁公曰:“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刘熙载《艺概》

①张长史——唐代书家张旭。

③讵——岂、怎。

15、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刘熙载《艺概》

①蔡中郎——即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

【按】所谓“肇于自然”,指书法艺术是从自然发源,由自然规定的,所以为“立天定人”;所谓“造乎自然”,指书法家创造的审美意象应当回到自然,不留人工的痕迹。这里,刘熙载对蔡邕的论点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提高:“造乎自然”不是照搬自然,而是经过人的创造再回到自然;是对“肇于自然”的升华,是古代书法实践观把书法美的表现对象由偏重自然精神引向偏重人之精神的一个发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代的书学家们从未把纯粹自我作为唯一的表现对象,或以人之精神排斥自然精神。在刘熙载的书法思想中,“肇于自然”和“造乎自然”、“立天定人”与“由人复天”始终是环扣着的,共同构成其书法艺术观的内核。

①缔构——结构、组合。

②本柢——柢,树根。本柢,根本。

③鲁迅(1881-1963)——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按】鲁迅先生在这里谈的是中国文字的美学特征;象形文字“形美以感目”,是中国文字能发展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至于其他民族的“象形文字”为何没有成为一门艺术,那就是另外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了。

18、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

21、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本”,这也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成为美学的对象了。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我们古代伟大的先民就属于罗丹所说的少数人。古人传述仓颉造字时的情形说:“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仓颉并不是真的有四只眼睛,而是说他象征着人类从猿进化到人,两手解放了,全身直立,因而双眼睛能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好象增加了两个眼睛,他能够全面地,综合地把握世界,透视那通贯着大宇宙付予了万物的规定的线,因而能在脑筋里构造概念,又用“文”、“字”来表示这些概念。“人”诞生了,文明诞生了,中国书法也诞生了。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23、中国书法在创造伊始,就在实用之外,同时走上艺术美的方向,使中国书法不象其它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24、中国人以书法表达自然景象。李斯论书法说:“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见万类皆象之.点如山颓,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书境同于画境,并且通于音的境界,……作书可以写景,可以寄情,可以绘音,只是一个灵的境界耳。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25、美术有动和静的二类:动的如音乐,静的如绘画,而书法则属于静的一种。……我国理论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难能之境界。而人之自制力有限,于是歌舞之欣赏,每随之而声不良只副作用,或且成为罪恶之渊薮,其为害不可不防。至于绘画,因系静的艺术品,较少此种流弊,然尤不及书法之绝不会发生不良之副作用。此就娱乐言,有利而无弊。……

②渊薮——渊,鱼相聚之地。渊薮,比喻某事物会聚集结之处。

③觇事——观察了解世事。

④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好劭翁。浙江平湖人。现代著名书家、学者和艺术教育家。工篆、隶书和行书。长于文学,对史、地、医学和中国古典音乐,均有深湛研究。生前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为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26、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百日乎。徐浩:《论书》

①张伯英——即张芝,伯英是张芝的字。

②永师——即智永。

③拘滞——拘束。这里是指限制自己的行动。

27、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徐浩:《论书》

①筋骨——古代常用人体组织来比喻书法,如筋、骨、血、肉等。筋,指的是书法形象的力量感。骨,指的是使书法形象获得基本造型特征的某些属性(如结体的疏密和点画的曲折、方圆等)。

②肉——指书法的点画形象在肥瘦、方圆、墨色等方面给观赏者的感受(即肉感)。

28、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在于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也,然后能齐于古人。”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①长史九丈——指唐代书法家张旭。

②齐于古人——达到与古人一样的水平。

③拘挛——拘束。

④布置——结体和布白。

①铤——原指金锭,这里指墨锭。

②张芝是东汉大书法家;索靖是西晋大书法家。

①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吴兴人。宁末元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书法渊源晋、唐,所书碑帖墨迹甚多,后世称为“赵体”。

【按】这一段有关学书途径的阐述,生动而具体,颇有道理.但这只是可行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的途径.历代书家学书的过程并不完全一致,须因人因境制宜。

①化工——原指自然的创造力。这里是指艺术修养达到精妙而自然的境界。

②凋疏——零落、粗俗。

34、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庄子*山木篇》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善夫。刘熙载《艺概》

①工——技艺达到了精微严密的程度。

②庄子——庄周(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宋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今存《庄子》三十三篇。

③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意思是说:讲求修饰,精雕细琢,但最后仍要回到自然、质朴。

35、学书从何体入手为好?大多数书家都主张从楷书入手,也有书家主张从隶书入手。李瑞清主张从篆书入手,自可作为一家之言来研究。

模仿前人书法有两条路:一是专学一家,要学得象。如学颜真卿或欧阳询,终身学他。二是学许多家,兼包并蓄。这两条路,第一条路优点是简切,容易下手,但也容易为一家所缚。第二条路弱点似乎是汜滥无归,但看得多,便于发展。走第二条路,以模仿为过渡,再到创作,是最好的方法。梁启超《论书二题》

①汜滥——水分岔流后回到主流日记。汜滥,即河水泛滥。

36、夫学书之初,不得不师古,此乃手段而非目的。临古者所以成我,此即接受遗产,非可终身与古人为奴也,若拘守一隅,惟旧辙是循,如邯郸之学步,此等粥饭汉,倘使参访大德,定须吃棒遇喝,匍匐而归。至于狂禅呵骂,自诩天才,奋笔伸纸,便夸独创,则楚固失矣,齐亦未为得也。尝见昔人赞美文艺或学术成就之高者,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语割断历史前后关系,孤立作家存在地位,所当批判也。今易其语曰:“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以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胡小石《书艺略论》

①邯郸之学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技能。典出《庄子*秋水》。

②粥饭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

学书之步骤有三:一曰用笔,二曰结体,三曰布白。胡小石《书艺略论》

37、(学前人书)当在似与不似之间。何道州临张迁碑凡二百数十通,每通记数。前数十通不似,中数十通甚似,后百余通又从不似至大不似,乃尽化张迁为道州。胡小石(见《胡小石先生传》)

①何道州——即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湖南道州人。

38、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学正楷要知道行、草书。学行草书应先学草书,再学行书,行书介于正草之间。隶书也要学,……学楷书从何着手?首先要很好的挑选帖子,根据每人的爱好和兴趣选帖子,不能硬性规定。关键是帖子选得对路。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

39、我们学习汉隶、魏碑,要取其精神,而不必拘拘于形似。用现在的毛笔,去模仿斑驳剥的效果,或者要求用毛笔,写出刀刻的效果,是吃力不讨好的。但高华苍古的神气要吸取。潘天寿《谈汉魏碑刻》

40、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孙过庭《书谱》

①乖——违背、不合。②雕疏——即“凋疏”。零落、衰败的样子。包世臣说:“草木秋深,叶凋而枝疏者,以生意内凝而生气外敝也。-----凋疏由于气怯,笔力尽于画中,结法止于字内”。(见《艺舟双楫》)③感惠徇知——感人恩惠、报答知己。④纸墨相发——好纸好墨互相映衬。⑤遽——急迫、匆忙。⑥阑——残、尽。这里是疲乏的意思。⑦器——工具,即笔墨纸砚。⑧萃——聚集。⑨蒙——本指昏暗,这里是茫然的意思。⑩交臻——臻,到达;交臻,指交会、会合。

41、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材。书亦如然。为将之明,不必披图讲法,精在料敌制胜。为书之妙,不必任文按本,专在应变,无方皆能,遇事从宜,决之于度内者也。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①披图讲法——挂着地图大讲兵法。

②凭文按本——安全按照书本上的话。

③无方——没有固定的法则。

④度——胸襟、心意。

42、书初无意于嘉乃嘉尔!苏轼《评草书》P311

①嘉——美好。

43、大字难结密;小字常局促。真书苦不放;草书苦无法。苏轼《苏东坡全集》

44、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苏东坡全集》

①意造——以意作书,不拘成法。

②烦推求——不值得研究其笔法及师承。

45、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黄庭坚《山谷文集》

46、凡作字,常熟观魏、晋人碑,会之放心,自得古人笔法也。黄庭坚《山谷题跋》

①会之放心——领会其精神并放置在心中。

47、凡书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须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饰,便不成书。黄庭坚《山谷文集》

①害姿媚——害,灾祸。这里指受害于“姿媚”。

②疵——小病,引伸为过失、缺点。

48、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而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乖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莫非天也。吾复何言,盖难言之。傅山《字训》。

①第——但,只。②乖左——背离而不配合。③期于如此——希望能这样。④工——指人的工力。⑤天——指出于自然、天然。

【按】傅山在这里连用了六个“天”字,主要是形容写字时出于自然形成的笔势和笔意,说明写字达不到“佳境”,是由于“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乘左之故”。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他所说的似乎有点神秘的“天”,归结为唯心主义的“天”(世界的精神本源)的概念。傅山继承发展了自唐代孙过庭以来的传统观点: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达到书法创作的“佳境”。

①钱伯垌——[清](1738至1811)字鲁斯,号渔陂,又号仆射山樵,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代古文家、书法家。一生未仕而以文名显,是“阳湖派”古文的首领。善书,楷、行被包世臣列为“能品”。以正、行书名。自刘塘厌世,论者推为第一。其书由董其昌、黄庭坚以追李邕、颜真卿,本于梁巘,坚实不及,而流宕转换时或过之。好钦酒,诗笔亦劲达如其为人。嘉庆七年(一八○二)与包世臣相晤。初至京师,四库存馆方开,求试膳录不入格,而生平所至京师、山东、湖南、湖北、浙江、扬州、宣、歙之间,书迹皆遍其处。卒年七十五。《阳湖县志、艺舟双楫、齐民要术、吴育艾斋文集、大云山房集》

【按】这是钱鲁斯与吴德旋论书的一句话。其后,吴德旋说:“余初不解其说,后学怀素《小千文》,略得草率之意。……近写杨景度《步虚词》,乃知草率者,细净之至也。”可见,这里的“草率”,绝非一般的潦草、轻率之意,而是貌似草率,实为匠心独运。所谓:“草率最难”,实际上是说:最难达到那种不事雕饰、打破程式、信手写来、自然天成的境界。只有经过了长期“不草率”、勤学苦练的历程,才能体味到这里所说的“草率”的真正含义。

50、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刘熙载《艺概》

51、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草书比之正书,要使画省而意存,可于争让、相背间悟得。刘熙载《艺概》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楷书用静止状态的外表来反映活动着的内涵。草书以流动的外表来体现沉静的境界。

②相背——“分若抵背”,即“向背法”。字的两部分相向者为向,字的两部分相背者为背;无论“向”“背”都应相互呼应、顾盼有情。“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安排)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独一无二、最杰出的)”。

52、奔放处要不离开法度,,精微处要照顾到气魄。吴昌硕(见《吴昌硕作品选》)

①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是近代著名篆刻家、书画家。篆刻自创一派;书法以篆、隶、行著称书坛。曾为西泠印社社长。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53、藁(教材为“稿”)法最为难,使转异毫端,心果手乃敏,气足更形完。王世镗《藁诀集字》

①藁——这里指草书。

②使转异毫端——草书之难不在笔下龙飞凤舞,而在区分毫端“使”“转”的不同。只有明察毫端使、转之异,才能识草法之理。

这句之下有作者自注:“心果如胸有成竹,自目无全牛,而手下方可敏捷。学者草每患气不足;否则,气足而形不完,张颠素狂不免此病。”

【按】一般认为,气势胆略是书法创作成败的关键,草书尤其如此。但仅强调这一个方面,而缺乏功力与修养,只是气势夺人,则难免陷入“乱来”与“狂怪”。因此,“心果”始能“手敏”,“气足”更须“形完”,时草书创作的要领之一;明白了心与手、气与形的依存、表里关系,既重笔势又重字法,方能不至于被人指为“野狐禅”。

刘海粟先生是我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我国当代艺术大师、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是当今我国艺术界誉满中外的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擅长于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对诗词亦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画学真诠》、《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存天阁谈艺录》、《黄山谈艺录》、《刘海粟艺术文选》、《石涛与后期印象派》、《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新》等。

54、以其全生命的全副生活皆熔冶于书法之中,因之托赖了他所专精的书法,建立了他不朽生命。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只在他所感到的一切物象,在此或在彼,今天或明天,都可能被“触电”而转移到笔画上去的一点,书家各功力之久,一旦悟到了这步程度,他的书法必然忽变到另一升华的境界。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

55、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

①神彩——指导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等。

②形质——指构成字的形体的基础,如点画的长短、肥瘦、方圆、刚柔。它与“神彩”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古代书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③绍——继承。

56、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

①玄鉴——即“玄镜”,本指明镜,后用以比喻高超的见解。

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王安石《王临川集》

①但——只,不过。

②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

【按】这时所说的“不必勉强”,是自然、天然的意思,反对牵强附会或装腔作势。王安石认为只有写得自然得体、不矫揉造作,才能写出字的精神来。这一观点是反映了所有艺术的共同的内在规律的。

57、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轼《东坡集》

①神——指神彩。②气——指气韵。③阙——同“缺”。

58、书画以韵为主。……收书画者,观予此语,三十年后当少识书画。黄庭坚《北齐校书图题跋》

①少——稍、略微。

59、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规矩入巧,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况大造之玄功。宣泄于文学;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之谓也。项穆《书法雅言》

①匪——同“非”。

②大造——即造化;指天地。

60、写字之法,在心不在手,在神不在心;神则妙矣,不可知矣,故曰“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由悟入”。何谓“悟入”?悟其所以立规矩之前,故多在规矩烂熟之后。周显宗《感寓录》

凡字、画、诗文,皆天机浩气所发。……无机无气,死字、死画、死诗文也,徒苦人耳。

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在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傅山《杂记》

①天机——此处指人的灵性。旧时一般人认为它是先天的。

②硬拙——硬,这里主要是力感强、气势大;拙,这里主要是形态古朴、自然。

【按】傅山在这里强调书法创作中的“天机”、“浩气”,是在力求打破当时陈腐的造作风气,追求个性、率真之情。“信手行去,一派天机”,才能独于笔情墨趣之外,而获得高格高调的具有自然之美的艺术作品。

6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刘熙载《艺概》

①士气——读书人的气息,即人们常说的书卷气。

②伧气——粗野之气。③俳气——油滑之气。

62、学书通于学仙: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刘熙载《艺概》

【按】刘熙载把书法的神彩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我神”和“他神”。“他神”是经过学习而得前人之神,这是阶梯,也可能成为桎梏;“我神”则是最高阶段,是书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只有完成了从“他神”向“我神”的飞跃,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家。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确实是一种以手写心、以墨迹显示人的精神、个性的神妙艺术。

63、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高二适《题曹娥碑》

①吴道子——唐代大画家,擅画佛道人物。

②裴将军——即唐代舞蹈家裴旻,擅剑舞。唐玄宗时,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合称“三绝”。

③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现代杰出的国画家和美术史论家。兼工诗、书、印,成就极高。有多种美术史论著作行世。

65、(王羲之)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王廙《历代名画记》

①王廙(276-322)——东晋书画家,字世将,山东临沂人。元帝时,为左卫将军,封武康侯。善诗工书画。

【按】王廙的“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历来被视为论述艺术创新的千古名句。书画是艺术,失去了作者的个性便失去了艺术。“自书”正是要求书者写出自己的面目,别具一格,不断创新。

67、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是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

68、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米芾《自述学书》

69、怀素所以妙者,虽率真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交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赵孟頫《跋怀素论书帖》

①率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②不满识者一笑——不够内行人一笑,即不值一笑。

【按】上乘的草书作品是既千变万化、自出新意,而又不失优秀传统之法的。如果既缺少工夫、又不懂法度,而是乱缠乱绕、信手涂抹,只能骗骗“不识者”——外行人。用赵孟頫的为番话来对照当今书坛的某些现象,仍然是能够发人深省的。

70、自书学不讲,流习成弊,聪达者病於新巧,笃古者泥於规模。……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按张融自谓“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则古人固以规模为耻矣。文征明《甫田集》

①笃古——笃,专一,信奉古人。

②规模——这里指规则、模式。

71、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自成家数。今人不闻古法,不同古帖,妄以小慧,杜撰为书;或体势俗恶,或锋劲侧戾,邪气洋溢,流俗慕其时名,更相效习,转成画虎,此古法之所以益泯也。丰坊《笔诀》

①家数——指学术或文艺上的流派。

③戾——猛烈、劲疾。

④画虎——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本为“画虎类狗”。这里用来比喻模仿得不成功,不伦不类,不象样子。

72、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明代费瀛《大书长语》

73、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①致——指风度或意趣。

②不主故常——(《庄子》:“变化齐一,不主故常。”)故常,指旧则、先例。

74、学书者竞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陈洪绶《宝纶堂集》

①竞——争着。

②顾——但。

③撷——采。

④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末杰出的书画家。其诗、书、画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按】陈老莲的书法确实是有独特的个性、“自成一体”的。他提出:我师古人,古人师谁?这一诘问颇有见地,胆识过人。他也并非反对一切师承,而是主张“撷诸家法、意”,不要受某一家或某一派的局限。

75、书法之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王铎(见《广阳杂记》)

76、学书不参通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也。

“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

余书独宗羲、献。书不宗晋,终入野道。王铎(见《中国书法》1986年第1期)

77、必以古人为法,而后能悟生于古法之外也。悟生于古法之外,而后能自我作古,以立我法也。清·宋曹在《书法约言》

78、书必先生而后熟,既熟而后生.先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后生者,不落蹊径,变化无端.清·宋曹在《书法约言》

79、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何绍基《使黔草邬鸿逵叙》

①至性至情——最纯朴的心灵和最真诚的感情。

80、学我者死,化我者生,破我者进。吴昌硕(见《寒松阁谈艺术琐录》)

81、凡系同时代人之书,彼此每每有几分相近。此不独书艺如是,即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等亦莫不如是。作家崛起一时代之中,却不能飞出一时代之外。彼乃根据其同时代人与其前时代人所得之成绩以为基础,而以自己之不断努力在此遗产上生产再生产而发展之。胡小石《书艺略论》

82、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张芝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王献之书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拖沓而不可耐。

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南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①鹄——天鹅

②鸿——大雁;一作天鹅

③汉武——即汉武帝刘彻。

④河朔——旧时指黄河以北地区。

⑤充悦——志得意满的样子。

⑥王谢——指六朝时代的大族王氏、谢氏。

⑦奕奕——光采闪动的样子。

【按】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从人物品藻到艺术品评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化。一方面,人物品藻从实用的角度转向审美的角度,以自然美来形容人的风姿、神采;另一方面,又以人的风采、神采来品评艺术作品的风格和高下。于是,在书论中出现了大量“XX书法如……”这类比况法的形式,将各位书家带有个性的书风,比喻成人物、自然等,并加以评价。这种独特的品评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当然,其局限性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渐明显起来。

83、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弱;……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为;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简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甲科。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①宽——放松,不够紧。

②趣舍——即取舍。

③婉婉暧暧——婉婉,宛转屈伸的状态;暧暧,朦胧的样子。

④棱棱凛凛——坚劲挺拔的样子。

⑤甲科——优秀作品。

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然须考其发意所由;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张怀瓘《文字论》

①弥珍——更加珍爱。

②缄藏——封好藏起来。

③眷眷——依恋不舍。

84、诵圣人之语,不如亲闻其言;评先贤之书,必不能尽其深意。……纵异形奇体,辄以情理一贯,终不出于洪荒之外,必不离于工拙之间。然智则无涯,法固不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张怀瓘《书议》

①洪荒——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远古时代。

【按】在《书议》一文中,唐代大理论家张怀瓘批评了过去品书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仅要看“工拙”,更要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为标准。这种品评标准在书法上被提出并被强调,反映了书法艺术领域中审美鉴赏的深入。

8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是。……含识之物,皆欲骨肉相称,神貌怡然。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驽骀,在人为肉疚,在书为墨猪。……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于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是日“无病”,勤而行之益佳。张怀瓘《评书药石论》

①含识之物——指有感情的东西(动物)。

②驽骀——气力不足、品种低劣的马。

③墨猪——指笔画过肥而无力;是病之一种。

④偃亚——指笔画的俯仰。

⑤以不测为量者——变化到不可捉摸的程度。

86、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①杜甫曾有诗句“书贵瘦硬方通神”以“瘦硬”作为评书的标准。苏轼对此持不同意见。

②玉环飞燕——玉环,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皇后。传说杨玉环体态丰满,赵飞燕瘦弱苗条,而均以貌美著称,都是美人。因以“燕瘦环肥”比喻体态不同而各擅其美,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87、诗至于杜子美,之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88、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则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皆不合古者历历在眼矣。字不美观者必古:初见之,则不甚爱,再见之,则得其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偏旁点画亦历历在眼矣,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学古人字,期于必到,若至妙处,如会于道,则无愧于古人矣。刘正夫《书法钩玄》。

①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或衣服。

②刘正夫——字德初;衢州人。生卒年不详,为宋代政和年间书法家,著有《书法钩玄》等。

89、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徐渭《题自书<一枝堂帖>》

①高书——指水平极高的书法作品。

90、昔人言“善鉴者不书,善书者不鉴”,一未到,一不屑耳。谓不能鉴者无是理也。果不鉴,必不能书。赵宦光《寒山帚谈》

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刘熙载《艺概》

91、论书者曰“苍”、曰“雄”、曰“秀”,余谓更当多益一个“深”字。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刘熙载《艺概》

92、篆书要如龙腾凤翥,观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齐而无变化,则椠人优为之矣。篆之所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欲去两病,赲笔自有诀也。刘熙载《艺概》

①龙腾凤翥——翥,飞举。这里用龙腾凤翥形容笔力遒劲、笔势奔放。

②椠人——椠,刻书用的木片。椠人,即行笔。

③赲笔——《集韵》:“赲,速行貌”。赲笔,即行笔。

93、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观其书嵇叔夜诗与侄榎,称其诗无一点尘俗气,因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是则其去俗务尽也,岂惟书哉!即以书论,识者亦觉《鹤铭》之高韵,此堪追嗣矣。刘熙载《艺概》

①嵇叔夜——三国魏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嵇康。

②《鹤铭》——即《瘗鹤铭》。著名摩崖刻石,在江苏镇江市焦山。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至今仍未能断定。

94、马克思说:“如果你要欣赏艺术,那么你应当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教养的人。”这一名言也适用于书法的欣赏上。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修养,才能欣赏书法的艺术美。修养愈高深,欣赏能力也愈强。

欣赏书法要比欣赏绘画难些。绘画包含山、水、人物等具体内容,书法只是运用精细、浓淡、强弱各种不同的线条,形成微妙的变化,既没有具体景物,又不能用各种颜色加以渲染,在作品本身要想表现出书法艺术美,使人看了产生心旷神怡、愉快舒适的美感,是极不容易的。但我们还是可以用一定的标准做依据的。我们应当以一幅书作全面来欣赏,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去鉴别,从而欣赏它的整体美。一幅书法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气韵中国画讲究气韵,中国书法更讲究气韵。所谓气韵,就是行内字与字之间有呼应,行与行之间有呼应,要做到“笔未到而意到”。一幅书作中的字,如果各不连气的堆积,那就无气韵可言了。

二、选材指一幅纸上所写的内容而言。不管所写的是什么,都必须根据字数多少,看它是否行款适当、疏密相宜、题跋署款得体。

三、墨色书法的艺术美主要靠水墨线条来表现,因此要看一幅作品的墨色是否有神彩,其墨色是否经久不变。

四、装背通称装裱。一幅作品装裱得好,可以增加其艺术美;反之,装裱粗糙或刺目,又会削弱其艺术美。这也是欣赏书法作品时不可缺少的一项标准。沈子善《中国的书法和印章》

95、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96、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功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若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乐。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97、笔有笔力。卫夫人说:“点如坠石”,即一个点要凝聚了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宗白华●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98、学习书法,首先要求有实用的价值。

其次,进而要求可以满足美术的需要。所谓美术的书法,正如我人对其他艺术品一样,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容词来表达我对它品鉴的感觉,如:沉雄、豪劲、清丽、和婉、端庄、厚重、倜傥、俊拔、浑穆、苍古、高逸、幽雅等。而欣赏的人,对名家作品,正如与英雄(沉雄、豪劲)、美人(清丽、和婉)、君子(端庄、厚重)、才士(倜傥、俊拔)、野老(浑穆、苍古)、隐者(高逸、幽雅)相对,无形中受其熏陶,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所感染,心绪为所改变,嗜好为之提高,渐渐将一般人娱乐上之低级趣味转移至于高级。这便是学书法的价值。

THE END
1.(1)从字典的“部首目录”中,查出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精益求精“的“益“应先第 种解释,“有益身心“的“益“应选第 种解释。 发布:2024/12/26 8:0:1组卷:66引用:2难度:0.6 解析 2.如果不认识“肃”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在书写“肃”这个字时,第五笔是 。“肃然起敬”中“肃”的意思应该选择字典中的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发布:2024/12/https://www.jyeoo.com/shiti/5109b116-5615-4158-835b-14325ea0e688/
2.“团”字的第六笔是()“肃”字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A.丨 B.丿 C.丶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妨”字的第六笔是() A.撇 B.横折提 C.横折钩 D.横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贼”字共()笔,第六笔是 A.10,丶 B.10,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凄”字第六笔是() A.— B.丨 C.丿 D.丶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https://www.xuesai.cn/souti/bux9wjzl.html
3.肃怎么读肃组词词语成语笔顺读音汉字肃 拼音sù 怎么读 部首肀 (肀字旁) 笔画8画 结构独体字 组词 肃立 肃静 严肃 肃杀 肃清 肃的意思解释 肃的意思、组词、拼音读音《新华字典版》 肃拼音:[sù]怎么读: (1)恭敬 (2)严肃;庄重 (3)清除 肃字的笔顺、笔画、写法 笔顺笔画:、一、一、丨、丿、丨、丿、丶 https://zidian.gei6.com/8083__xh.html
4.三笔字考试重点8篇(全文)贯的上部部件——笔顺:竖折、横折、〔先〕竖、〔后〕横(两边出头)。9衰的笔顺:中间部件:竖、横折、〔中间〕长横(两边出头)、短横(堵口)。10皮的前三笔笔顺:横钩、撇、竖。 二、竖 1竖与撇之分:临、监、坚、竖、紧——第二笔是竖,不是撇。旧——第一笔是竖。归——第二笔是撇。 2“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qlc6n2n.html
5.以下汉字的笔顺属于先中间后两边的是()。以下汉字的笔顺属于先中间后两边的是( )。A.水B.回C.火D.北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85acfecb17ad4a6d919e0368c92962b5.html
6.汉字笔顺(精雅篇)先横后竖原则 先左后右原则 先中间后两边原则 先里边后封口原则 由于学生都是零起点的加拿大学生,加上有些学生对汉字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列举的汉字都是笔顺极其简单和有代表性的汉字,这样减少学生的为难情绪,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我列举的汉字有: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n49lpt.html
7.汉字书写笔顺和规则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40131522.html
8.笔画为9的字9画的字有哪些厚的笔顺 厚的组词 厘 lí 〈形〉(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 厘的笔顺 厘的组词 厛 tīng 厛tīng古同“厅”。笔画数:9;部首:厂;笔顺编号:132 厛的笔顺 厛的组词 厙 shè 厙shè见“厍”。笔画数:9;部首:厂;笔顺编号:13125 厙的笔顺 厙的组词 厖 máng https://m.hao86.com/zi_bihua_9/?page=90
9.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二版全套课件第18章课件导论.ppt师范硬笔书法教程第二版全套课件第1-8章课件导论.ppt,(二)“王”字 “王”字的第二、三笔以及类似结构部件,楷书的笔顺为先横后竖,行书的笔顺改为先竖后横。 (三)先撇后横 楷书的先横后撇结构,行书的笔顺往往改为先撇后横。例如“有”字,在楷书中是先横后撇,在行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13/612521222001003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