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笔画犹如机器的零部件,如果不精致,则组装的机器也不符合要求”,由此可见,基本笔画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写好字的关键。每个基本笔画都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如何让低段的小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呢?作为一名小学书法教师,我十分注重一二年级小学生基本笔画的教学工作,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对于小学低段基本笔画教学的些许认识。
【关键词】小学低段基本笔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1]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或书法课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写字能力的养成。而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书法教学过程中,基本笔画的训练又是写字教学的基础,是写好字的关键,更是马虎不得。只有把基本笔画写好了,学生在进入中高年级后才有可能把字写漂亮。
一、什么是“基本笔画”
笔画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竖、撇、点、折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又称“永字八法”。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2]
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基本笔画主要有以下28个,如图1。
图1
二、写好“基本笔画”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最基本的元素,无论多么复杂的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汉字就像是一台机器,笔画就像是组成机器中的每一个零件。把每个零件都加工成功了,组装起来的这台机器才是最优良的。[3]因此,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字的关键,只有把笔画写好了,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三、低年级学段“基本笔画”的教学策略
(一)形象教学法
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教学中,把基本笔画转化成一些形象的事物,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最忌讳的就是把书法课上得枯燥无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书法丧失兴趣,这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而形象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个笔画都是生动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以上认识,在校本书法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在“基本笔画”这一板块我便把笔画转变成一个个形象的事物。例如:横像一座桥,竖(悬针竖)像一根针,撇像象牙,捺像滑滑梯(图2)……在教学过程中把简单的笔画比喻成形象的事物,将笔画和事物一一对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对笔画形态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图2
(二)口诀教学法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清代康有为也曾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要写好基本笔画,用笔是关键。每个笔画的书写过程都是由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阶段组成的,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笔画的过程中需要对笔画书写的每个动作进行严格的指导,并对每个笔画的书写动作进行详细地分析,如何起笔,如何运笔,最后如何收笔。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点一滴地观察、每个动作都要掌握到位。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对于基本笔画的用笔教学我常常采用的是“口诀教学法”。所谓“口诀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先把每一个笔画的用笔过程逐步拆分出来,然后要求学生在书写时一边写一边心里默念口诀,保证读和写的速度保持一致。笔画的用笔都是融会贯通的,学生只要学会了“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几类,即“永字八法”的基本用笔方法,在教学其他稍复杂的笔画时,学生基本都能举一反三了,能够自己研究出某个笔画在书写时有几个动作。接下来我以校本教材中的“横、竖、撇、捺”这四种简单笔画为例,来说明“口诀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1.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下去平稳的意思。横有长、短之分。长横和短横的用笔方法差不多,只是短横比长横短一些,用笔方法有以下四个动作:①稍顿起笔;②由轻到重向右行笔,稍向上倾斜,左低右高;③末端稍顿;④回锋收笔。于是,书写横的口诀为:“顿——横——顿——收。”
2.竖
竖画如字的骨骼,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要写得刚劲有力、正直不斜。竖可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垂露竖的用笔方法为:①起笔稍顿;②均匀用力下行,笔画要直;③末端稍顿;④回锋收笔,使笔端呈露珠状。垂露竖的书写口诀为:“顿——竖——顿——收。”悬针竖的用笔方法为:①起笔稍顿;②均匀用力下行,笔画要直;③提笔出锋,呈悬针状。于是,悬针竖的书写口诀可总结为:“顿——竖——出锋。”
3.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则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长短之分,撇的斜度也有大小之别。根据撇的长短可以把撇分为长撇和短撇,根据撇的斜度可以把撇分别平撇和竖撇。长撇、短撇和平撇的用笔方法差不多,只是它们的长短或斜度有所区别,用笔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动作:①起笔重顿;②由重渐轻向左下行笔;③末端快速出锋。于是,这三类撇的书写口诀可总结为:“顿——撇——出锋。”竖撇稍复杂些,增加了一个竖的动作,有四个书写步骤,分别为:①起笔重顿;②由重渐轻竖直行笔;③转弯向左下行笔;④末端快速出锋。因此,竖撇的口诀为:“顿——竖——撇——出锋。”
4.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的形态一波三折,捺身斜下,捺脚宜平。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要注意行笔角度和长短区别。斜捺和平捺的用笔方法差不多,但后者的形态较平些,书写动作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步骤,分别是:①轻入笔;②向右下行笔,逐渐加力;③至捺脚处停一停;④转笔向右,提笔出锋。书写口诀为:“轻入——捺——停——出锋”。
(三)儿歌教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读儿歌,在书法课的教学中,可以把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编写成一首首郎朗上口的儿歌,能帮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把所有笔画的书写要点很快地记忆下来,并且这对学生来说轻松而有趣。网上有很多关于《笔画儿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应用起来。结合网上编写的《笔画儿歌》,我也对部分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和改编。如:
横——起笔斜斜按,左低右高行,末尾按一按,轻轻把锋回。
悬针竖——起笔斜斜按,直直竖下来,慢慢提起笔,尾巴尖又尖。
垂露竖——起笔斜斜按,直直竖下来,斜斜顿一顿,轻轻向上回。
点——轻轻向下按,渐渐笔重顿,末尾顿一顿,然后把锋藏。
捺——起笔轻轻不用按,行笔右下斜斜滑。
捺脚重顿歇一歇,向右出锋平又尖。
横折——起笔斜斜按,横到转折处,先往右下按,竖向左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