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简洁」和「纯粹」之外,不少人也常吐槽Google拼音输入法在功能上「不够接地气」:不支持自定义词典、不支持扩展输入甚至是没有颜文字。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下几个使用技巧也许会让你重新认识它。
距Google首次将「滑行输入」功能加入Google拼音输入法已两年有余,至今仍未见其大范围普及。我个人的建议是前往「Google拼音输入法设置」-「输入法」中把它关掉。
这样做的原因如下:
1.「滑行输入」对打字者的熟练程度要求比较高
仔细研究「滑行输入」其实不难发现,它对于按键键位排列的熟悉程度以及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在开始「滑行输入」前我们必须想好需要键入的每一个音节的位置,然后尽量保证手指划过正确的键位才能完成一次正确的输入。
这也使得「滑行输入」功能趋于鸡肋:短语输入效率不及按键输入,长句输入则容易因为一个音节的误触而必须全盘重头来过。
2.输入过程中极容易造成误操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Google拼音输入法的26键中文键盘,你会发现每个键位下其实都有一个灰色的数字或标点符号,我们只需在对应的按键轻轻下滑即可在中文录入的过程中快速键入这些数字和标点。然而,这个「滑动输入数字和标点」的过程却时不时地会被「滑行输入」功能所干扰。
因此,关闭「滑行输入」功能恰能从另一个侧面提高我们的输入效率。如果你每次安装完Google拼音输入法后只是草草过一遍「设置向导」,你可能很难注意到的是:无论我们喜爱与否,「滑行输入」功能在我们安装Google拼音后都是默认开启的;
但如果我唠叨了这么多,你的心中反而燃起了探索「滑行输入」功能的小火苗,这里有几个小贴士你可能会用得着:
关于Google输入法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太好用的「滑行输入」功能在安装好之后是默认开启的,而至关重要的用户词典同步却是默认关闭的。这很大程度上让Google拼音背上了「莫须有」的黑锅。
(由于用户词典需要通过Google服务器进行同步,所以可能不适用于部分「网络条件不太好」的用户,酌情参考即可)
与我们熟知的百度、搜狗等输入法不同,Google拼音输入法的词库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培养」。
熟悉Google拼音输入法的用户都知道,如果我们在Google拼音输入法中一口气打出一些比较生僻的词组,我们就必须得通过点击并选词来将这个词组正确地录入。
这是个看上去稍显麻烦但实则相当有必要的过程。比如下图中我刻意打了一个比较少见的中文译名「艾什莉娅」,第一次输入时Google并不能立即给出我们想要的词组。然而如果我们通过手动选词将这个词组打出来,下一次再输入相应地拼音时Google便会首先给出这个由我们所自行创造的词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是一般的输入法都有的功能吗?
最后又想多啰嗦的一点是,比起某些输入法内置或是额外下载不同类别词库的方式,我更偏爱Google拼音输入法这种具有自主学习性、高度可定制性、可随时同步的需要自己悉心「培养」的词库。
这里就要用到位于「Google拼音输入法设置」-「字典」中的「自定义短语」功能。我将通过几个实例来为大家形象地展示这一功能的使用技巧。
点击「编辑自定义短语」,选择任意语言进入个人词典管理,接着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按钮进入自定义短语编辑界面。该界面有两个输入框,从上至下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目标短语」和「快捷键」:
更多的应用技巧大家可以自行摸索和发掘,以上仅为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