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有肥力充足的黑土层,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生产出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够向其它省份输送。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唯一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是我国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稳定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龙江省的土地总面积为47.3万k㎡,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9%。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农用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30%以上。2018年黑龙江省种植业增加值为2238亿元,2019年种植业增加为2355亿元,同比增加5.2%。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14338千公顷,同比增加0.9%。是全国土地播种面积最高的省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281.07公斤/公顷,2019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33公斤/公顷,同比下降0.9%。
二、粮食产量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国第一,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是7503万吨,排名第二的河南省和第三的山东省2019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是6695万吨和5357万吨,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明显高于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省份,是名副其实产粮第一大省。
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940万吨、2664万吨、781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8.4%。
1、大豆生产情况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种植生产基地,从播种面积来看,近二十年来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5%到40%之间。2009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7445万亩,为历史最高,此后逐渐下降。
从大豆产量上来看,近二十年来,黑龙江的大豆产量占全国大豆产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8%至42%之间。2005年大豆总产量为149.6亿斤,达到历史最高。2013大豆产量仅为77.3亿斤,为近二十年来产量最低点。近年来大豆产量有所增长,2018年大豆产量657.8万吨,2019年大豆产量为781万吨,同比增加18.7%。
2、水稻生产情况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三十年来水稻的种植面积一直是发展的趋势2009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043万亩,首次突破4000万亩,此后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水稻产量不断增长,2010年水稻产量达到455.5亿斤,突破400亿斤,此后一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2016年水稻产量为2763.62万吨,2017年为2819.33万吨,2018年小幅回落为2685.5万吨,2019年水稻产量为2664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5.51%,为黑龙江省第二大粮食作物。
3、玉米生产情况
玉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省粮食作物首位,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9%左右,玉米商品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玉米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粮食生产及国内玉米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从产量上来看,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达到502.7亿斤,首次突破500亿斤,此后不断增长,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4280.19万吨;这二年产量保持稳定,2018年玉米产量为3982.2万吨,2019年玉米产量3940万吨,同比下降1.1%,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2.51%,为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
三、粮食进出口情况
2018年黑龙江省水稻出口数量12.95万吨,2019年黑龙江省水稻出口数量为5.09万吨,同比下降60.7%。
四、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企业情况分析
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特别是水稻和玉米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落地黑龙江的粮食加工企业也逐渐增多。
与水稻和玉米相比,大豆和其它粮食品种的加工总量较少,因为这些粮食不是主粮品种,需求量和加工量均小于主粮品种。而作为主粮品种的小麦,不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量少,加工量也很低。
黑龙江省大米加工企业的年加工水稻能力都很高,近年来黑龙江省种植生产的中、高端大米在全国很畅销,特别是用当年种植的水稻加工生产的大米在市场上更是供不应求,因此,有些企业在水稻收获前积极筹建大规模大米生产线,并用于当年的新米加工。
黑龙江省大米加工部分企业统计
黑龙江省玉米加工部分企业统计
近年,黑龙江省的中、高端大米在全国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供不应求,大米加工企业积极扩大生产,加工能力也明显提升;玉米加工变化也很明显,玉米经过深加工,可大幅度提升它的附加值,并且玉米加工生产的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近年有多家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在黑龙江省建厂投产,显著提升了黑龙江省的玉米加工量。
2019年,受“利奇马”“罗莎”“玲玲”3次强台风降雨影响,公司大部分区域内的江、河、湖泊和水库水位全线上涨,出现了“外水”倒灌和降雨“内涝”,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公司和部分种植户造成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
五、粮食生产问题及对策措施
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耕地的有机含量和肥料利用率。加强耕地的污染防治工作,处理好城乡生活垃圾、工厂排污问题,切实保护粮食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规范转移支付办法,提高中央和省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增加转移支付规模,尽量安排更多的上级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耕种条件。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