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31213533撇、横、竖、提、撇、横折钩、撇、撇
〔物〕字拼音是(wù),部首是牛部,总笔画是8画。
〔物〕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牛、勿”或“牜、勿”,五行属水。
〔物〕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是万物。
〔物〕字仓颉码是HQPHH,五笔是TRQR86,CQRT98,四角号码是27520,郑码是MBRO,中文电码是3670,区位码是4679。
〔物〕字的UNICODE是U+726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10进制:29289,UTF-32:00007269,UTF-8:E789A9。
〔物〕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127,属常用字。
①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例如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
②内容,实质。例如言之有~。
③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如~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名词
2.同本义。
英文:object;
引证: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物以群分。——《礼记·乐记》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例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3.物件,东西。
英文:article;thing;
引证: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戒》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一物无所持。——明·魏禧《大铁椎传》夺其物。
例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4.事;事情。
英文:affair;
引证: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例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5.社会,外界环境。
英文:theoutsideworld;
引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例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6.杂色牛。
英文:varicoloredox;
引证: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7.杂色的旗。
英文:motleyflag;
引证:[九旗]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8.牲畜的种类、品级。
英文:category;
引证: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例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9.颜色。
英文:color;
引证: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例如:物采(色彩)
英文:substance;content;
引证: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例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1.物产。
英文:products;
引证: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例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12.他人;众人。
英文:theothers;
引证:损己以利物。——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例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13.景物。
英文:scenery;
例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14.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英文:property;
例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15.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英文:article;
例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16.神灵。
英文:deities;
引证: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汉书》
17.标记,记号。
英文:mark;
引证: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选择。
英文:choose;
引证: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观察。
英文:observe;
引证: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名
1.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
引证:《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例如:天生万物。
引证:《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如:物我两忘。
3.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
引证:《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例如:言之有物。
4.典章制度。
引证:《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5.特指人。
引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动
引证:《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2.寻求。
例如:物色。
1.东西。
例如:物美价廉、玩物丧志、物归原主。
2.实质;内容。
例如:言之有物、空洞无物。
3.〈书〉指自身以外的人或环境。
例如:待人接物、恃才傲物、物我两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姓。
物,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1127,读音是(wù),牛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