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嗣并非将《千字文》一夜之间编撰而成,南朝当时的官方文字以毛笔楷书为主,王羲之书法字例一千字互不重复、内容互不相干,从分类到梳理编撰书写,加之《千字文》仅千字且有三分之一之用典;再者,当时常用的文字也不过二三千字,要在一夜之间完成,即使是眉毛胡子全白了,周兴嗣一个人也实难完成。
二、从书法角度学习《千字文》之意义
学习《千字文》,其一,可以扩大识字面,认识和理解一些非常用汉字的书写及读音。其二,可以扩大我们对天文、历史及典故使用知识的理解。其三,可以帮助我们对汉字结体及偏旁部首进行再学习。随着文字的发展、规范汉字使用的推广、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我们逐渐对中国汉字较早时期的偏旁部首、结体、书写有所遗忘,而学习《千字文》,正是我们对这一不足的补充和完善。《千字文》从读音、偏旁部首、结体、书写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中国汉字的古今差异,其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必定会打动所有热爱知识,渴求中国文化的人。
三、学习《千字文》入手之法
学习汉字,第一是读音,第二是字义,第三是偏旁部首,最后是书写。这是一个由简单到繁杂,由固定到灵活,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读音起步,通过认识理解,分析归纳,借鉴吸收,去伪存真,最终掌握汉字书写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个体特征,学以致用,达到陶治情操和学习领会汉字书法艺术的目的。
四、《千字文》实事求是之学风
在汉字学习从读音到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依然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在《千字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按照从读音到释义到部首到书写循序渐进的规律,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味和理解,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五、《千字文》创作过程之初探
关于《千字文》的编撰,从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首先是将部首相同的字分类到一起,因为部首相同,字义大体相通。关于这一点,《千字文》中部首相同的字相邻相近的频率可以说明。如“露结为霜”、“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川流不息,渊澄取映”等例子很多。
六、《千字文》质疑之二
“令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之疑——《千字文》并非字字无重者。仔细阅读,不难发现,如“戚”字,在“欣奏累遗,戚谢欢招”和“亲戚故旧,老广异粮”中均有出现。又如,“女慕贞洁”和“纨扇圆絜(同“洁”)”中“洁”字均有出现。
七、发、冈二字古今之义
在古汉语中,发现的发写作“發”,即麻将中的发财,而头发的发写作“髮”,部首为“髟”。又如现代汉语中的冈和岗其意义大致相同,细微之处在于山冈和岗位不能互用,在古汉语中只使用一个“冈”,但其写法有“岡”、“崗”等。这便是古今文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差异一例。
八、耳部用法之解析
关于耳部的使用用差异:一是“肉耳”,亦称月肉耳,偏旁部首作“耳”部,如“聆”、“聲”、“聽”等字。二是“硬耳”,部首作“卩”部,如“印”、“卯”、“危”等字。三是“左耳”,部首作“阜”部,如“阳”、“队”、“险”等字。四是“右耳”,部首作“邑”部。如“邦”、“郭”、“都”等字。此耳部四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容易混淆,故作简要说明,在使用过程中,如将四耳混为一“阝”,便会无径而走,闹出众多笑话。
九、集、罪、威、武四字部首之解析
我们经常使用中国汉字,但是对汉字偏旁部首并不是很熟悉,比如集字,是什么部首?可能有人认为是木部,也有人认为是亻部,该不会是“隹”部吧?其实不然,集字的偏旁为“隹”,其从“鸟”部,此类字有“雙”、“雄”、“雕”、“難”、“雅”等字。再如罗、罩、罪等字为什么部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四”部,但事实上并没有“四”这个部首,这几个字的部首是“网”部,是使用频率不高的一个部首。还有威字,从字义上讲,应该属“戈”部,但实际上威字属“女”部,同样的,武字属“止”部。这些例子足以使我们加深对中国汉字偏旁部首的认识和理解。
十、署、暑二字之解析
十一、野字部首之解析
关于野字的部首,我们首先从田和土字考虑,其次排除予,因为在部首之中有“矛”而没有予,查阅《书法字典》,野字有“埜”和“壄”现,两种写法,故又从木部入手,亦无收获。那么野字的部首道底是什么呢?是“里”,这确实让人不可思议。
十二、鸡字部首之解析
关于鸡字的部首,通常会认为是鸟部,而实际上是“隹”部,原因是鸡的繁体字为“雞”,至于鸡写作“鷄”是异体,其鸟依然从“隹”。
十三、亦字亦旁的鼓字
当我们在学习汉字偏旁部首时有些字确实让我们耐人寻味,终身难忘,比如鼓字,它本身就是一个部首。
十四、年、释二字部首之解析
年字是我们常用的汉字,但其部首及写法不我们所不熟,通过查阅工具书发现年的部首有二:一是“丿”部,二是“干”部。还有释字,繁体字为“釋”,其部首不是“丿”、“爪”、“米”,而是“采”。
十五、璇与璿
璇字在古汉语中为璿字。
十六、莽字部首之解析
如同野字是“里”部,莽字不是“艹”部,不是“犬”部,也不是“廾”部,而是“大”部,真是耐人寻味。
十七、汉字部首之规律
通过汉字部首的个案解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一、汉字偏旁部首以会意为主。二、汉字偏旁部首先整后分、划整为零。三、汉字偏旁部首以形附为主,音附为辅。四、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有偏旁和部首组成,这类字要么起笔为部首,要么是独体字。
十八、学习《千字文》之说明三点
一、《千字文》中千字为“十”部,年字为“干”部,者字为“老”部,具有其特殊性。二、由于千字不重者这一界定的局限,《千字文》文理重意境而偏语义,我们可以从其句读之整体上把握作者创作意图、情境和语义。三、《千字文》中有许多姓氏、地名等生僻文字,只是为了用典的需要,我们只作知识性了解即可。
十九、运笔之法三点
中国书法运笔规则:一、书法运笔是一个简捷、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和创造过程。二、书法运笔进入草书阶段,它注重运笔的流畅与顿挫自如,讲究中锋点线行笔。三、书法运笔十分注重首笔起笔和末笔收笔的准确性,意在首笔领文、末笔点精。
二十、书法是探知的爱旅
在书写规范汉字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书法艺术规律和手法,借以表现汉字艺术美,这一过程是不断获知、艰辛、苦燥而又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更清楚,爱是不求索取的无怨无悔,这便是我的人生观。
二一、读书修身
经验之谈:怎样才能读好书?一是读好书,二是好读书。何谓读好书?就是要读正版书籍,因为它的错误少,遗漏少,印刷精美、清淅。市场上的一些盗版书籍,虽然价格便宜,但给读者带来许多麻烦,尤其是在逐字逐句解读的时候。二是要好读书,是说读书的态度和精神。读书不是行乐、嬉戏,它不会给人带来物质上的什么实惠和即得利益,读书的过程也许会给你带来孤独和乏味,也许你的努力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但就是因为这个好字,我们才锲而不舍,追求一种人生的终极的快乐。我们要把读书当做一件乐事来做,当做一生的追求,读书修身,读书行乐,这就是所谓的好,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善待。
二二、《千字文》七字无书写范例
经查阅,在上海书店1985年9月出版的《书法字典》中南梁周兴嗣编撰《千字文》基本确定有七字找不到书写范例,即:泾、渭、磻、饫、执、阮、邵七字。泾、渭是水名,磻溪是地名,阮是姓氏,饫是饱餐的意思,执是手拿的意思,邵是美好的意思。为了书写之参考需要,我们暂以径代替泾,以胃代替渭,以番代替磻,以元代替阮,以挚代替执,以余代替饫,以召代替邵。
二十三、差异与局限之我见——在《书法字典》
中未能找到《千字文》七字之议
《千字文》作者所处朝代南梁在公元502年至557年之间,《书法字典》出版于1985年,而现在距字典出版又过了二三十年,这中间约一千五百年左右,汉字在形、音、义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为重要的是,《书法字典》中所列书写范例都是历代书法家在特定的时代所留下的特定的产物,其局限性同《千字文》作者编撰之局限、《书法字典》收录汉字书写范例之局限是同样的,也如同我们研究他们所具有的局限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