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比喻句有几百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比喻句的教学,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底子薄,思维能力低,不易进行比喻句教学或者只能进行极其初浅的比喻句教学。这种观点是消极落后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就认识了不少事物。进校后,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的出现,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有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都为我们进行比喻句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学会写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领会“比喻句”的作用。

1、示图:苹果。怎么把这个苹果写得形象呢?

2、通过比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二、欣赏句子,收获“比喻句”的特点。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宝石。

绿绿的西瓜好像一个皮球。

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特点1:具有比喻词。

特点2:具备两种相似的事物。

3、小结。

三、练习巩固,小结“比喻句”的写法。

1、基础练习。

把相似的两种事物连一连。

飞机-蜻蜓,银杏树叶-扇子,蘑菇-雨伞,燕尾-剪刀。

根据所连的事物写成一句通顺的比喻句。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飞机。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伞。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巩固练习。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

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四、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一、课题:

散步

二、教材分析: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4.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霎时(shà)水波lín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

①散步的人有哪些

②散步的季节呢

③在哪散步

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1.知识与技能:掌握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二、观看手工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有重新组合成。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规范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练习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感恩卡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6、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教学背景:

1、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

2、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并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

2、正确运用修改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激趣善导。

1、蓝精灵讲《王安石》的故事

3、明确目标:

修改作文: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方法指导:

第二步:对症下药

师:对症下药包括如下几步:

大手术——另起炉灶法;

打针输液——增补内容;

吃药调理——修改符号。

2、复习修改符号。

师:本微课着重学习如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作文,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修改符号:

删除:取消某字、词、句

改换:将某字、词换成某字、词

增补:加进某字、词、句

换位:词句调换位置

恢复:修改错了,恢复原样(PPT)

牛刀小试

师:既然大家已经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号,那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

1出示范文:(PPT)

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们到外摊一起去玩。望着广阔的黄浦江,心里高兴开心极了。江面上大轮船许许多多地停着。几只海鸥展翅飞飞翔,一会儿冲向蓝天;一会儿飞近江面。也有一些轮船在缓缓行驶。远处,蓝天白云和滔滔的江水连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阵大风,飞溅起朵朵浪花,拍打着江面。黄浦江水多美啊!

1、课后拓展:学生在练习纸上修改。

同学们,我们改同学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态度,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认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胜一筹,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逊一筹,那你要当好他的老师了,从你的批改中让他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欣赏,以达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认真批改,从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

教学总结:

本节微课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作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πr2

教师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知识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

三、归纳提炼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猪猪侠,猪猪侠今天再看故事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问题,“腔”这个字他不认识,你能帮帮他吗?

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是的,我们要来请教字典老师!用部首查字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开始之前,先来了解

那我们就开始吧!

二、部首查字典步骤

部首查字法分为以下几步:

1、确定字的部首。这个字是月部。四画。在部首目录中找到4画——月部。那么在检字表中对应的是71页。

2、接着,在检字表中翻到71页,月部。

3、再数清这个字除去部首外的笔画数,“空”的笔画数是8画,在8画下找到这个字以及页码。

4、第404页,最后按页码就能在字典里找到这个字了。

5、猪猪侠遇到的这个生字就是“腔”。

小朋友你会了吗?快去教一教猪猪侠吧。这样,他就能接着去看书了。

三、确定部首

其实,用部首查字法的关键是确定部首,部首找准了,查起字典来就没那么难了。

老师来考一考你们,这几个字跟刚才遇到的“腔”字是同一类型!他们都是合体字,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是的,他们都是形声字。

查字典时......

总结成一句话-形声字查偏旁。

猪猪侠在看书的时候又遇到难题了,这三个生字宝宝,他们的两个部分都可以作为偏旁?这可怎么办呢?不用着急!

老师告诉你们三条规则......会了吗?

在看书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上下结构的生字。上面的部分是由两个分开的部分构成。下面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怎么办呢?这时不是取上不取下,而是取下面。总结为一句话——上分下合取下面。

前面咱们讲的都是合体字。可是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独体字宝宝。

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独体字,直接查起笔,然后再数清剩余的笔画数。独体字查起笔。

另一类独体字,本身就是做偏旁的,那么做偏旁查自己。

四、总结

以上我们已经学习了按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确定部首。所以老师编了一首部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掌握了这首小儿歌,按部首查字典就会变得很简单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小朋友完成练习,下节课我们进行按部首查字典PK赛,看哪个小朋友查的又快又准!谢谢!

学习指导:

学习了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要多加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

配套学习资料;

制作技术介绍;

安装录屏软件,录制时主讲人声音需响亮清晰,录制结束要更改视频格式。

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通过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读杜甫不同时期的两首诗,去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微课中还通过文字材料助读和方法点拨,配以视频朗读,声画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学会通过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结合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

1、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学会正确朗读诗歌。

2、在微课程的独立学习中,完成进阶测试题,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生活的情感态度。

3、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来了解作者,品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会将写作背景与诗作内容的结合,理解诗人的写作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目标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微课课堂,今天微课学习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望岳》、《春望》,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微课学习,了解什么是“知人论世”,并且通过“知人论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读作者不同时期的两首诗《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PPT1-2)

二、听读,初感知

(一)学习诗歌离不开朗读,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初步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PPT3-4)

(二)听完了范读,大家是不是发现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作者,但它们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分别又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种欣赏诗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法,它的意思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一)关于杜甫,同学们你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创作历程,可分几个时期吗?对,共分四个时期(PPT6)下面就请大家点击这个链接:xxxx,去具体了解一下杜甫诗歌创作的四个历程。(如不能连接网络,预设超链接PPT15-17)

(二)同学们,此时你对《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们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课本下的注释了吗?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四、再听,悟情感

(一)带着对诗歌背景的了解,我们再次观看并聆听这两首诗的朗读视频。请大家细细品味两首诗的不同情感,感受它们不同的感情基调。PPT9-10

《望岳》写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

《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家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调沉郁忧愤。

你体会到了吗?

五、自读,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理解,随着音乐,感情朗读《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最好读两遍呢。PPT12

六、小结,明学法PPT13

今天的微课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打开本课的“进阶测试”,自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祝学习愉快,再见!

新课程标准中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能够在学习完“二力平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所学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实验中保证小木块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力就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那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摩擦力也是无处不在的。现在老师将平放在桌面上的物理书本拉过来,请问一下同学们,物理书现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呢

很好,是四个力。分别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师给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与书运动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那你能说一下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吗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着测量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们需要测量力,那么用到的实验器材就一定会有弹簧测力计,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木板和一个小木块。

现将小木块平放在木板上,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我们会看到弹簧测力计被伸长,木块的受力分析就等同于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本物理书,那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物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所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呢

没错,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时候。我们上节课学到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时候,它就处于平衡态了。因此,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匀速拉动我们的小木块。这样,我们所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大小)就应该等于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们再将整个实验整理一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

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后实验的测量结果:F=Ff=N。

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需要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的过程中,应将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的状态,不可倾斜。

3、在整个拉动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小木块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断断续续,否则不满足实验原理,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教学评价】

1、(判断题)用10N的力拉着木箱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2、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物体受到的拉力是N,水平面对它的支持力是N。(g=10N/kg)

1、初步了解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审美特征。

2、初步尝试为奇石命名。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重点:灵璧石的审美特征。

难点:对赏石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

PPT课件

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上海世博会上安徽馆前的迎客松灵璧石。

提问:1、你认识它吗?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吗?

通过提问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讨新知:

(1)初识赏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称“观赏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如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图例)

(2)提问:你知道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哪种奇石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吗?

“发现之旅”——探寻灵璧石的成因、种类及其审美特征

(灵璧石的成因很复杂,这里只概括了主要原因;灵璧石的种类也很多,只能选择几个典型石种稍作讲解;灵璧石的审美特征更是牵涉到许多美学概念。本微课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领到赏石文化的门前,学生还需自己迈进门槛,做进一步探究,并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3)奇石的命名

先举例说明命名的方法,再请学生尝试为奇石命名。

(4)小结:

灵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质朴,美在含蓄。

三、课后拓展:

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爱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后主李煜不爱江山爱美石的传说等等。

如今,赏石逐渐成为国际潮流。除了灵璧石,还有许多著名的石种,请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更多的赏石知识。

思考:你对赏石文化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奇美,请参考中国灵璧石网。

测试题:

1、奇石又称(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大多形状奇特,色泽瑰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A、观赏石B、巧石C、石玩D、雅石

2、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灵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B、雨花石C、大化石D、英石

3、清朝乾隆皇帝曾经为(A)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石”。

A、灵璧石B、太湖石C、英石D、昆石

4、灵璧石种类很多,主要有(AC)、五彩灵璧、白灵璧等。

A、磬石B、吕梁石C、龙鳞石D、菊花石

5、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形、(ABCD)等方面。

A、声B、色C、质D、纹。

进阶练习:

1、搜集1—2首描写、评价灵璧石的诗词。

2、搜集1—2个历史名人与灵璧石的小故事。

3、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其它观赏性奇石。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2、区别山谷、山脊。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谷、山脊;联系瀑布的形成,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师自评:

二、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点评:

1、备课充分,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清晰、科学性强,教学重、难点突出。

2、运用自制模型并结合小黑板,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俺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3、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同学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身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同学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俺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俺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俺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身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身心中的独特感受,让俺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身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俺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知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同学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俺们表达自身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他人表达自身意见时,要通过自身的考虑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俺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知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俺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俺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假如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胜利!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1、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名歌,学生较为熟悉。根据学生已有的感知,采用听赏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歌曲,从中感受、发现《茉莉花》的音乐美,并能够喜欢茉莉花,深情演绎茉莉花,为我们拥有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自豪,从而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1、学习用柔和、优美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能用动作边唱边表演歌曲。

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歌曲中一字多音、切分节奏的演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等

2、听教师范唱后解决问题:歌曲的速度,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和歌曲的情绪三个问题。

3、出示歌谱,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这首歌曲有3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各为4个小节,第3个乐句6小节一气呵成,结尾重复第3乐句并在第5小节将歌曲推向高潮。

4、解决难点

师:这首歌曲大家要注意切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地方(师找出切分节奏并进行示范)

5、学习新歌

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演唱歌谱,注意声音要连贯、流畅。

6、再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

7、师:请大家用连贯的气息,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茉莉花》。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创设一种亲切、印象深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感受茉莉花及茉莉花的音乐美,突出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征。】

8、师:大家都能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你们还可以创编一些动作为歌曲表演。

9、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感受与表现,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将学习引申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0、课后练习及拓展:搜集、欣赏不同地区和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对音乐的表达,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价值提供实现的可能】

【微课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选官制”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树,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对此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是确定科举选官制为本节微课讲授内容的主要依据。

【学情分析】

其次,学生的一些学习能力还不完全具备,在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评价等方面尚有欠缺。这些都是学生目前学习中的难点,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解决,使能力获得提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卿世禄制,察举与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

学生通过对中国选官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锻炼梳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创立的特点和积极意义的分析,培养分析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微视频课学习,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学习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断调整的。

古代的制度为我们今天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科举制创立与完善

科举制的作用与影响

讲授法

一,微课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科举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1300多年。这节微课我们就从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五个方面来学习科举选官制。

设计意图:以解读课题导入,既点了睛又交代了任务,同时还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课讲授:关于科举选官制的五方面的讲授,依次是背景、创立、演变、特点和影响。其中,背景和影响两部分有所侧重,创立、演变和特点这三方面稍略。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为出发点,五方面内容的设置呈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注重设问的技巧与作用,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希望能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三、微课结语:“一言概之,科举选官制的创立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促进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同学们,今天的微课——关于科举选官制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既结束了本课,又呼应了导入,既学到了知识,又略有回味。

教材分析:

1、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能、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好篮球运动;

2、学生对篮球运动缺少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并进一步提高篮球基本技能和战术水平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一、课堂开始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

二、准备工作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三、教学内容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2、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3、教学比赛

4、素质练习

四、设计意图

1、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战术水平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五、课堂结束

1、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1、本课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课堂准备工作,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在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在教学中,教学每一单元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单元的总主体、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本单元要。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1、让学生知道艺术的魅力。

2、让学生知道本组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

3、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地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通过ppt的演示和MP3的播放让学生知道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要求,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两个人物及艺术的魅力。

1、说明总题:艺术的魅力;

2、课程内容总结:《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

A、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B、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情意的方法;

C、通过阅读或者其他渠道,更多的去了解艺术的魅力。

课程内容(第八单元总述、伯牙绝弦):

1、第八单元总述及《伯牙绝弦(xián)》的简介;

2、介绍俞伯牙;

3、介绍钟子期教学总结伯牙绝弦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内容,会读得更好。

THE END
1.师师拼音师怎么读师部首师意思师 师的拼音 shī 师的笔画6 师的部首巾 注音 ㄕ 部首笔画 3 繁体字師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 师的笔顺竖撇横竖折竖师的词语 师的成语 师的组词 师的造句 师的诗句 师的笔画顺序 师的意思、基本意思 更新时间:2024-11-17 13:04:05师http://zidian.q821.com/%E5%B8%88_zi/
2.师的意思师的读音shī师的解释查字典部首巾 繁体字師 详细解释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是小土山,帀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http://hanyu.xiaoquba.com/zi/detail/2928bba232ac272a0792dce6551cbee4
3.師字解释師的意思拼音部首笔画笔顺五行部首: 巾部首笔画: 3画 总笔画: 10画 简体:师 康熙字典笔画: (師:10) 汉程字典 详细解释 返回 分类 汉字五行:金 五笔编码:wnnh 仓颉编码:HRMLB 四角号码:40227 UniCode:U+5E2B 汉程字典解释 師shī 见“师”。 笔画数:10; 部首:巾; 笔顺编号:3251511252 索引参考 [故训彙纂]:669|0747.5 https://hy.httpcn.com/html/zi/25/PWILCQAZMEUYEPWB
4.師,師字,師字拼音,師字部首,師字笔画,師字含义,師字解释,師字典故查询的字:師 師 音节:shi注音: 部首:巾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7总笔画:10 笔顺:3251511252 浏览:3922 shī ◎见“师”。 来源:查字网http://www.98655.com/show.asp?q=%E5%B8%AB
5.師部首外筆畫7畫 總筆畫10畫 漢語拼音shī 播放 文字大小小中大 教學模式開啟關聯列入收藏QRcode分享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ㄕ 解釋: 教ㄐㄧㄠˋ導ㄉㄠˇ、傳ㄔㄨㄢˊ授ㄕㄡˋ學ㄒㄩㄝˊ問ㄨㄣˋ或ㄏㄨㄛˋ技ㄐㄧˋ藝ㄧˋ的˙ㄉㄜ人ㄖㄣˊ。如ㄖㄨˊ:「老ㄌㄠˇ師ㄕ」、「教ㄐㄧㄠˋ師ㄕ」、「師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B8%AB
6.师怎么读师组词词语成语笔顺读音睡 那 海 真 老 师 吗 同 什 才 亮师怎么读 师什么意思 师的解释是什么 师的字义 师的笔画有几笔 师的笔顺写法 师的读音 师有几种读法 师的部首是什么 师的繁体字怎么写 师的词语有哪些 师组词怎么组 师的五笔怎么打 师字新华字典解释师同音字(shī): 施 失 尸 湿 狮 虱 鲺 鸤 鶳 鳾 鳲 师https://zidian.gei6.com/5E08__xh.html
7.师的部首,“师”字的偏旁部首“师”的偏旁部首 师字的偏旁部首是:巾 巾字旁。 繁体偏旁:(師)偏旁部首“巾部”。 造字方法:形声 结构类型:左右结构 构成模式:义音合成 师的拼音:shī;总笔画:6画。 构形拆分 師(5E2B) (200A4) 帀(5E00) 说文解字 二千五百人爲師。从帀从,,四帀眾意也。〔疎夷切〕,古文師。 http://hanchacha.com/bushou/shi1-xoapfeu1.html
8.师字的偏旁部首叫什么师字的偏旁部首叫什么放肆年代已经过了 精选回答 “师”字的偏旁部首是巾。师,shi,从垖(dui)从匝(帀zā),以垖作包围。最初来源于“为防止农民起义(帅)而部署的军队”;后逐渐发展为“教导所有人(包括贵族子弟和众人)和平、稳定、文明”的人。 基本字义 1、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https://edu.iask.sina.com.cn/jy/h32KcuEtlD.html
9.师的部首师的偏旁部首师的部首:巾 师的拼音:shī 师的笔画数:6画 师的繁体:師 师的笔顺:竖、撇、横、竖、横折钩、竖 师的解释: ●师(師)shīㄕˉ◎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为人师。◎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效法:师法古人。◎榜样:师范。◎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http://bushou.zhishubiao.com/b970.html
10.师的部首是什么师的部首是什么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查一竖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师是什么偏旁 师的左边是什么部首? 师字的部首?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http://zybang.com/question/890c22019aaf99d10618097cdfbef7f6.html
11.师换部首是什么师换部首是什么 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回答 最佳答案 迊bi 古同“币”佩pèi 佩带佩剑市shì 城市沞zā 1.〔湆沞〕微湿,暂湿。 2.沸腾的样子。韴zá 继声。魳zā 古书上说的一种鱼。鳾shī 一种鸟。体型较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黄褐色。姵pèi 古女子人名用字。 2021-01-11 抢首赞 更多回答(3)?https://wenwen.soso.com/z/q881522687.htm
12.师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集合3篇2024-01-14 一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五篇)2024-01-07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汇编4篇2023-12-30 九年级班级管理制度(锦集6篇)2023-12-30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分享(锦集4篇)2023-12-20 师的偏旁部首是什么栏目 https://www.scfaying.com/k/shidepianpangbushoushishime/
13.“师”的部首是()“师”的部首是()A.丨 B.一 C.巾查看答案更多““师”的部首是()”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关于“垂”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部首是千,第三笔是一 B.部首是丿,第三笔是丨 C.部首是千,第三笔是丨 D.部首是丿,第三笔是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片”的部首是() A.丿 B.一 C.丨 D.片 https://m.shangxueba.com/ask/36961754.html
14.师字的偏旁部首叫什么高三学习方法师字的偏旁部首叫什么 温馨提示:在浏览“师字的偏旁部首叫什么”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7049555.html
15.师字的解释师的读音师的笔画师偏旁部首师 读音:shī 繁体字:師 笔画:6 偏旁部首:巾 解释: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是小土山,帀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http://minitagcloud.cn/ci/zi_10655.html
16.师的笔顺笔画师字怎么写部首师的笔顺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巾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师"的笔画顺序: 竖、撇、横、竖、横折钩、竖 "师"的笔顺图解: 共6画师笔顺 1竖 2撇 3横 4竖 5横折钩 6竖 "师"字的笔顺分步演示图: "师"字的笔顺编码:231252http://kk163.com/bishun/3/5E08.html
17.师组词师的组词词语词组含义含师的成语 ■ 拼音、笔画、部首 师(師),师拼音:shī,笔画数:6画,部首:巾。动画:师的笔顺。中国一级汉字,编号413。 ■ 基本含义 ? 师 (師) shī ㄕˉ ?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https://bajiu.cn/zidian/?zc=3624
18.师的笔顺笔画师字怎么写部首师字怎么写 师的笔顺详解 共6画师笔顺 1竖 2撇 3横 4竖 5横折钩 6竖 【师】的拼音及解释 汉字 师 拼音 shī 笔划数 6 部首 巾 解释 名词 教授学问、知识的人。【组词】:「教师」、「导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 http://www.cihai123.com/bishun/shi12.html
19.全册教学设计(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本单元所选3篇课文都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递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以读为主,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借助图片、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3283913_104564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