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录评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座楼。(出示“鹳雀楼”图片)这座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是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为什么叫“鹳雀楼”?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生:我看屋顶上有两只鸟儿的造型,所以叫“鹳雀楼”吧。

师:你的眼睛真亮!“鹳雀楼”名字的由来,真的是因为一种鸟儿。来瞧瞧它长什么样!

师:看这个“楼”字,是本课要学的生字,猜猜为什么是“木字旁”?

生:因为很多楼都是用木头建造的。

师:说得好!我们来写写这个“楼”字。(边说边板书)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注意“女”字这个“横”要长,托住上面的“米”字,使整个字平稳,“撇点”撇得直一点,短一点,这个字会更有精神。

师:孩子们,鹳雀楼不仅吸引了水鸟,也吸引了许多诗人。他们在这里纷纷题诗,唐朝大诗人王之涣就写下了一首《登鹳雀楼》。你知道这个“登”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觉得是“爬”的意思。

师:我们来做一个动作(师生用手势做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动作),这样自下而上地走就叫“登”。我们一起读课题——登/鹳雀楼。

二、读古诗,学习生字,读出节奏

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请你。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读得认真又响亮。我发现你这个字,读得特别到位。(出示字卡“尽”)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师:这首诗除了“尽”,还有好几个后鼻音的字,这些前后鼻音的字藏在了诗句中,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师:读得响亮又准确。能不能再挑战一下自己,读出古诗的停顿与节奏来。谁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动听!谁听出来他的停顿了?(师生一起画“停顿线”: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照着这个停顿,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我读一行,你们读一行。(师生共读)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仔细听,老师和同学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的“流”和“楼”这两个字音读长了。

师:太会听了。把“流”和“楼”读得响亮而长一点,古诗就更有韵味了。咱们一起试试!(全班齐读)

三、品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孩子们,学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懂意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大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干什么了吗?

生:看远方、看风景、看黄河、登高望远……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写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想。那么,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读前两行古诗,把看到的景物用横线画出来。(呈现:白日、黄河、山、海、海流)

师:到底是“海”还是“海流”?看老师做一个动作(改变字序:黄河流入海)谁来读一读?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生:黄河流入海,就是黄河水向前流,最后流入大海。

师:对!这一句描写的景物是黄河和海。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太阳慢慢下山了。

师:“白日”,就是——(太阳)。这里说“白日依山尽”,这个太阳图片贴在板画上的哪个位置好呢?(生贴太阳图片:有的离山远,有的离山近,有的贴在山后)

师:太阳与山应该紧挨着一点?还是远一点呢?读读诗句,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答案。你发现了吗?

生:太阳与山应该紧挨着一点,诗中的“依”字就是挨在一起的意思。

师:说得对。带着这样的感觉,想象白日紧靠着山的画面,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白日依山尽。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贴的太阳,你为什么把太阳贴在山的后面?

生:白日依山尽,这个“尽”字说明太阳到山的后面,看不见了。

师: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理解读——

生:白日——依山尽。

师:太阳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落下去,落下去。谁来读——

生:白日——依——山——尽。

师:太阳看不见了,诗人收回目光,低头看鹳雀楼下的黄河,于是又吟出这样的诗句——黄河入海流。你的脑海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黄河水很黄,黄河水一直流向大海……

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老师带来一段黄河的视频,请欣赏,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滚滚不息的黄河;我看到了浩浩荡荡的黄河……

师:是的,黄河滚滚不息,浩浩荡荡,奔腾向前!谁来读?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力量!

生:黄河入海流。

师:孩子们,你看这两行诗描写的画面,一行写白日,一行写黄河,白日向西落下山,黄河向东流入海。一个慢慢落,一个滚滚流,多么雄伟,多么壮丽!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两句。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读得真好!孩子们,其实站在鹳雀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黄河自青海起源,流经山西之后,还要经过陕西、河南、山东,才能流入大海。此时,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多么想看到黄河流得更远,流入大海……如果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用古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更上一层楼。

师:是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个楼层。

师:说得真好!“欲”这个生字,其实我们以前语文书上已经出现过(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这里的“欲”的意思是什么?

生:将要。

师:今天这句诗里的“欲”也是将要、想要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美丽风景,就要走到更高的楼层。带着这样的理解读——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意思“站得高,望得远”。

四、背古诗,欣赏积累,指导书写

师:这首古诗不仅描写了祖国壮丽的景色,还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从唐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永远记住这首诗。

师:千百年来,人们诵古诗、写诗句,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配乐欣赏书画作品)

师:我们来写一写“层”和“尽”这两个字,你会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它们都是半包围结构。

师:是的。它们都是“尸”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右下部分不一样,一个是“云”,一个是捺加两点。

师:写到田字格中,“层”的“撇”要写得长一点,把整个云盖住;“尽”的“撇”不用太长,与捺笔持平,下面藏两点。请在田字格中把“层”和“尽”各写两个。(学生写后展示,师生评价)

师:看清结构,写好关键笔画,我们的字就越写越漂亮了。请拿出书签,在书签的空格中工工整整地写上“层”和“楼”。写完后,把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书写,赠送书签)

师:同学们,当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去挑战、去克服时,我们要对自己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点评:

1.以读为本,品味语言之美

2.想象画面,体会思维之乐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教学中,缪老师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统编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编排古诗,课后练习主要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登鹳雀楼》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课后练习明确提出“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要求。想象画面,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第一句诗时,缪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后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在板画中贴出太阳的位置,展开思维的过程,感受“白日依山尽”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丰富性;紧扣“依”和“尽”两个字,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位置是离山的远近、还是藏在山的后面,在讨论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教学第二句诗时,缪老师先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再借助图片与视频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与想象,让文字的画面感鲜活起来。

3.润物无声,夯实文化之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节课中,缪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本身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以外,缪老师还在教学过程中多处渗透文化教育因素。如教学诗题,紧扣“鹳雀楼”一词,展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教学第二句诗时,紧扣“黄河”一词,在学生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播放黄河奔腾不息的视频,让学生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教学第三、四句诗时,呈现精美的书画作品,让学生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我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千古传诵的名句,并熟读成诵,从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THE END
1.古诗书写格式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https://edu.iask.sina.com.cn/jy/3aE8qSpOhDD.html
2.古诗书写格式图片竖版,古诗的正确书写,古诗竖版古诗书写格式图片竖版,640_886 竖版 竖屏书写古诗单票 票 票据 400_5 竖版 竖屏640_886 竖版 竖屏http://www.wenmiyuan.com/postimg_15885699.html
3.书写格式规范(精选9篇)篇2:书写格式规范 一份文档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将格式排版正确,一份错误的格式,不用说上司如何看待此文档,阅读者阅读这份排版过于“个性”(也就是很乱)的文档时,会以何种角度看待编写文档者?身为软件学院的学子不懂使用word?谬论!如果是必须阅读的文档,阅读者心情又会如何?因此写一份word文档,最基本需要将格式排版正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psicq29.html
4.古诗竖写正确格式210×29.docx古诗竖写正确格式210×29 古诗竖写正确格式210×29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千年的文学形式。其中,竖排是古诗特有的书写方式之一。竖写古诗不仅能增添艺术感,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在书写古诗时,遵循正确的竖写格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竖写的正确格式,以及细致入微的规范要求。竖写古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917/8043061141005132.shtm
5.诗钟通则三、书写格式 1.题目书写: 钟题两字及分咏题目,采用题字之间加隔点“·”的形式,如:“X·X”凤顶格、“XX·XX”分咏。 多字钟题及合咏题,直接书写。如“XXX”汤网格,“XX”合咏。 2.诗钟书写: 诗钟可依具体要求,通常上下句连排书写、或分上下两行并排书写。也可效法前人,上句在右、下句在左,两列https://www.jianshu.com/p/b58f4ab9a0ea
6.书法纸写古诗的格式25田字格.docx书法纸写古诗的格式25田字格1.硬笔书法纸上怎么写古诗1、如果竖写,不用写题目、作者、朝代,主要影响美观。2、实在要写,上面可在低于正文知1到两个字位置开始书写,具体位置视情况而定(位置适当,视觉平衡即可),下面不超过正文下文高度为宜。还有一种写法可在最后落款写明朝代、作者、题目,字略小。3、不光是书名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6326310.html
7.关于举办首届全国“田家炳杯”校园经典诵写讲大赛暨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五同时,从大学生组(含研究生、留学生)、大学生专业组两个组别的校赛获奖选手中,择优遴选出10件作品入围全国“田家炳杯”校园经典诵写讲大赛(书写大赛)决赛。 特别说明:根据全国“田家炳杯”校园经典诵写讲大赛赛事安排,本届大赛仅设置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及大学生组三个组别。 https://www.snnu.edu.cn/info/1015/37083.htm
8.福建省建阳师范附属小学互动录播设备及其他视频设备货物类采购(1)除询价通知书另有规定外,响应文件应使用询价通知书第六章规定的格式。 (2)除询价通知书另有规定外,响应文件的正本和全部副本均应使用不能擦去的墨料或墨水打印、书写或复印,其中: ①正本应用A4幅面纸张打印装订,编制封面(封面标明“正本”字样)、索引、页码,并用胶装装订成册。 ②副本应用A4幅面纸张打印装订http://zfcg.np.gov.cn/upload/document/20210802/fbed247bf19c4dcf9a1203db847e6576.html
9.诗歌在稿纸上的格式?诗歌写在稿纸上时的格式!诗歌在稿纸上的格式?诗歌写在稿纸上时的格式!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诗题前空六个格;诗题下行空白;再下行写作者名字(名字要从后边空两格);署名下一行空白;然后书写正文(书写正文时前边要空四个格);最后在稿纸右下角写通讯地址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92f3e1c74acd01fc874be8a2e971c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