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很难吗?教你如何写出好诗绝句平仄律诗白居易李商隐

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笔者认为好诗普遍具有意境美、含蓄美、语言美、节奏美和郎朗上口的特点,流传至今的优秀诗篇莫不如此。

笔者结合多年读诗、鉴赏诗和作诗的实践,全面对如何作出好诗、如何鉴赏诗词进行普及性质的讲解,读后肯定能对诗友们有所帮助。

本篇是第一部分,重点讨论的是作诗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果想把诗作好,基础知识必须得很扎实。

以下按照重要顺序逐一进行阐述。

一、意境

什么是意境?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诗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意境就是“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如果你经常写诗,但你的诗读后没有令人值得回味的东西,那就说明你的诗没有意境,就注定不是好诗,还得在意境这方面多多修炼。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诗能流传千年而不衰?为什么通俗、易懂的散文代替不了诗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诗歌具有独一无二的意境,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美感,这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代替不了的,所以把意境放在第一位来讲。

大家可以仔细回顾和品鉴品鉴,凡是流传到现在的经典诗词,其意境和立意都是很突出的。举个例子,唐代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可谓无敌意境的典范,笔者极其欣赏这两句。先看看该诗全文: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整首诗前面只能说是平平,并无多少特色和过人之处,但最后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却极其精妙,直接把这首诗提高了数个档次,成为千年名篇。为什么?就是因为意境,细品一下,以景抒情,此情此景让人回味无穷。意境之无穷,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句不愧为“鬼魂之音”。笔者甚至怀疑,如果不是最后这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首诗能不能流传到今都难说。

再来看看贾岛的千古名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两句诗的意境让人称绝!读者可以仔细品味品味这两句,然后再在脑海中脑补一下“秋风阵阵,满街黄叶”这个场景,是不是诗意满满,美不胜收?这就叫意境!

如果一首诗没有意境,那它注定不是一首好诗。所以读者在写诗、鉴赏诗的时候,一定尤其注意意境。

下面是首笔者疫情严重期写给国外亲人的一首诗:

秋日一别复历冬,

大洋两岸美和中。

离愁已在青山外,

更有青山几万重。

前两句可谓平平,但最后两句“离愁已在青山外,更有青山几万重”却直接拉高了整诗的档次,把离愁别绪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这就是意境的魅力。

必须注意的是,意境美和辞藻华丽完全是两码事。有些人写诗特爱堆砌辞藻,这样读起来很华丽,似乎很美,但如果意境不佳的话是经不起细品的,算不上优秀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华而不实、虚无缥缈。我们不要走入堆砌辞藻、单纯追求语言华丽的误区。

意境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的,因为意境是个很抽象的、涉及全诗的概念,这是自古很多诗人都把握不好的地方,所以初学者不必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先慢慢学会立意,慢慢的感悟意境,再逐步的提高。

在意境这一点上笔者最佩服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短短几句话,大漠的粗矿和豪情展现无疑,脑补一下,一派大气景象,令人神往。像“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雪满弓刀”等名句,无一不是赢在意境美。

二、含蓄,忌太过于直白

诗的含蓄这点很重要,也是很多初学写诗的诗友把握不好的地方。其实诗的意境很大程度来自于含蓄,很好理解,太直白了,意境就没有了。

含蓄指的是诗意含蓄,跟本文第三点谈的语言晦涩完全不是一回事。什么叫含蓄?举个例子,你思念一个人,写一首诗赠他,不要直接写好想他,如“日夜思君千百遍”等等,而要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腰带为什么越来越松了?人为什么越来越瘦了?真的很含蓄。

再举个例子,有个比赛画“深山藏古寺”的故事,如何赢得第一?是画深山中寺庙的一角呢,还是画深山中一个小和尚挑水呢?无疑是后者,因为后者更含蓄、更精妙,中国文化历来崇尚含蓄美。当然含蓄要适可而止,不能含蓄到别人都看不懂。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很有意境,就是因为许浑写得很含蓄。许浑没有直接写和友人的友谊如何如何深厚,如何不舍。“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为什么喝醉了?满天风雨衬托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叫含蓄。

拿笔者《思乡》这首诗,举个不同的词,含蓄度不同的例子。

寒来暑往日悠悠,

几度相思几度愁。

一水东流终入海,

一舟驶往故乡秋。

第二句本是“几度思乡几度愁”,后来觉得太直白,就把思乡改成相思了,当然只是相对的含蓄了点,这首诗本身并不是多含蓄。

笔者后续会针对诗的含蓄美进行专篇阐述。

三、诗的语言凝练,既不俗气和口语化,又不晦涩难懂

谈完诗的意境美,含蓄美,接着谈诗的语言美。用俗气的语言写诗是不可取的,这一问题比较常见,值得引起注意,否则会直接影响诗的格调和意境。

笔者曾经读到某诗词爱好者写的五言律诗,看出是下了一番工夫,整诗肯定经过反复琢磨和修改,总体说前面几句还是很不错的,但最后结尾来了一句“心情特轻松!”,直接把诗的档次拉到地上去了!注意,除非你故意写打油诗,否则不要用太口语化的语言,诗毕竟不是散文。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是不是每首都通俗易懂而精炼不俗?笔者非常赞同白居易的观点,所以笔者写诗都非常通俗易懂,绝不追求偏僻而华丽的辞藻。

所以诗词爱好者们对语言凝练和非口语化要重视起来,不断提炼语句,提高诗词素养,这样作诗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要正确理解白诗的“通俗易懂”,不可被误导,不能写出口语化和俗气的诗句还振振有词,否则写诗水平会原地踏步走。

《秋钓》

浩浩水东流,

悠悠云不休。

扁舟杆笠客,

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即使是初中文凭,也能一看就懂,没有任何偏僻的语句。

语言凝练,不通俗和不晦涩没多大难度,是大部分诗人都能做到的,初学者只要注意,就能够避免,关键点是能不能认识到这个问题。

四、惜字如金,尽量避免用虚字,避免字意重复

谈完语言,再谈诗的用词和用字,这也是语言美的一部分。

1.作诗要惜字如金,一首诗没几个字,每个字都很重要,除了额外强调外,不要有重复的字、意出现。这一点是有些诗词爱好者把握不好的。

举个例子,“黄昏把酒问夕阳”这句诗初读起来意境还是可以的,但“黄昏”和“夕阳”明显字意重复了,所以要不得。这一点大家在作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下。

诗仙的《赠孟浩然》被史上很多文人诟病之处就是“红颜弃轩冕”和“迷花不事君”两句语义重复,所以我们普通人作诗更要注意这点,尤其是写律诗的时候要尤其注意。

2.诗尤其是格律诗,像“之乎者也”这类的虚字尽量要避免,争取做到每个字都有实际意义、每个字都不可代替!

可以回忆回忆我们能背过的诗,是不是字字明确、难以代替?比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不是至精至简、没有任何虚字?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大部分诗词爱好者都能做到,所以也就不深入地阐述了。

五、押韵

谈完以上三点作诗的注意事项,现在该谈谈诗的押韵了,押韵决定诗的朗朗上口,读起来是否流畅。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押韵,如果无韵不成诗,这点是共识。

首先先谈谈到底是用平水韵好还是用新韵好。关于这一点有不同的争论,笔者的观点是两者都可以用,如果用两者重合一致的韵那就更完美了。

但如果字的读音(韵母)变动太大,平水韵中的有些字用普通话已经不再押韵了,建议不要再用了,毕竟作诗是给现代人看的。

《唐岛湾》

草碧花香柳色新,

东风湾畔醉游人。

海天同色水云起,

烟梦芳华又一春。

1.绝句首句可不押韵,2、4句必须押韵。但其实绝大部分绝句首句是押韵的,所以笔者建议写诗时尽量首句押韵,这样读起来更优美,更朗朗上口。这里要注意首句如果不押韵,首句末字应该是仄音,跟押韵时的平音恰好相反,具体可以看看下面第3条所举的例子。

2.律诗首句也押韵,偶数句都押韵,都押平音韵。

3.押韵(例如绝句的一、二、四句)都押平音,尽量避免押仄音,而非押韵句(如绝句第3句)末字应是仄音。这些共识是经过几千年考验的,我们应该遵守,毕竟像柳宗元《江雪》这样押仄韵的名篇凤毛麟角。这点有些初学诗的诗友要注意,我发现网上部分作品会存在这个问题。

举例首句押韵的例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二四句末的韵字“愁”、“楼”、“候”均为平音;而第三句末的非韵字“色”一定是仄音,大家可以看看其他绝句是不是也是如此?

举例首句不押韵的例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四句末的韵字“亲”、“人”均为平音;而第三句末的非韵字“处”同样是仄音,这跟前诗都是一样的。而后诗第一句的末字“客”因为不押韵,所以变成仄音了,这是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基本规律,诗词爱好者应该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找类似的例子。

4.律诗颔联、颈联要一一对仗,这是为什么律诗比绝句难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叫对仗?直接举例子最直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这就是对仗,跟对联的意思一样。

5.排律除首联、末联外,其他各联都要一一对仗,这个难度就太大了,所以优秀的排律凤毛麟角,建议达不到一定水平先不要去写。

六、平仄

平仄决定的是诗的节奏美,平仄合规诗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节奏感强。

平仄是判定诗词作者是否入门的一个关键,也是诗词初学者比较难跨越的一道门坎,所以这里用较多的笔墨重点写写。

到底平仄需不需要?我的观点是平仄非常重要,但不能因为追求平仄而因形害意。

为什么平仄很重要?因为诗是有节奏感的文学载体,而平仄直接决定着诗的节奏感,平仄使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网上很多诗看起来语言很美,光看感觉不出啥,但一读出声来就感觉有些别扭,为什么?就是因为平仄不对。你如果写近体诗,比如绝句、律诗,那平仄必须符合规矩;如果写古体诗,也不是完全不考虑平仄。如果前面讲的意境、语言、用词用字都符合要求,且平仄合规,这样无疑才是好作品;如果为了平仄去改字,破坏了意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平仄一定要追求,但不能盲目追求,不能以破坏诗的意境为代价来追求。

笔者再强调一遍,平仄很重要但不能特意追求,不能因形害意。更不能脱离实境去迎合平仄。什么是迎合平仄?举个例子,比如你看到朝阳很美,于是写了首诗,但把“朝阳”放在诗里平仄不符,于是改成“落日”;或明明看到的、想写的是“黄鹂”,因为平仄不符,改成莫须有的“杜鹃”,这都是迎合平仄,背离了作诗的本意,背离了你的本心。

诗不是格式游戏,不要成为平仄的奴隶,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坚持认为诗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真情实感,而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坐在屋子里整天琢磨遣词造句和格律。

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诗词爱好者,说孟郊的《登科后》平仄不符合规律,他给重新修改了一下,我看了一下,改了以后平仄是很合规,但诗的意境全没了,这就叫因形害意,不可取。《登科后》平仄确实不符合近体诗规则,但这恰是这首诗的优点和高明之处。看看这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写在什么时候?登科后嘛,那时候孟郊高兴的手舞足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脱口而出,又不是躲在屋子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憋诗句,哪还顾得上什么平仄,这正反映出作者登科后的兴奋和张狂,你给一改反而失去这种兴奋与张狂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意境放在第一位,而把平仄放在第五位的原因。

所以鉴赏诗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形来,而不要拘泥于某一细枝末节,这是诗词鉴赏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

李白为什么不爱写律诗?因为平仄束缚了诗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杜甫的律诗为什么登峰造极,因为诗圣追求平仄和意境的天衣无缝结合。两者走的不同的路子,都达到顶级的水准,没有谁比谁更高明,适合自己的风格就好。同样平仄也没有好坏,只是看你怎么利用它,但绝不能因为自己不懂平仄就贬低它。

讲完战略就该讲战术了,平仄如何运用?

格律诗的平仄大致追求的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句诗第二、四、六个字必须符合“仄平仄”或“平仄平”这两种规则。例如绝句中四句,只有“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起平收和“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起仄收这两种平仄格式,其中的平与仄的顺序不可乱改。看下面两个例子。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平仄平,仄平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仄平仄,平仄平)

《望天门山》黑体所在的二、四、六位置就属于第一种平起平收的例子。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平仄,平仄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仄平,仄平仄)

而杜甫的《绝句》黑体所在的二、四、六位置就属于第二种仄起仄收的例子。

另外大家看到了吧?绝句的二、三句平仄一定是一样的,这叫相粘;而一、二句之间,三、四句之间平仄是相反的,这叫相对。相对和相粘不要错了。

插一句,需注意的是,古韵和新韵有些字的平仄是相反的,因为取消入声的原因。比如上诗中的“泊”,还有“笛”、“敌”、“一”等很多,因为这些字在古韵属于入声字,属于仄音,现在按照新韵则属于平音,按照新韵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另外,一三五不论也是相对的,因为如果不论就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可参见本文的第六部分。

其实弄懂平仄不难,难就难在你选的那个字的平仄在诗中的位置恰好合适,这点非常难,经常需要不断调整。如果写的一首诗某处平仄不符合要求怎么办?有没有使平仄改成符合要求的技巧呢?是有的。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使平仄从不符合要求改到符合要求常用的几个实用小技巧。

1.换字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似”所在的位置明显应该是平不应该是仄,所以改成“如”就OK了,所以崔郊这首诗原诗是“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如果懂平仄大家也就不会记错原诗了。

2.更换词的顺序

这个非常实用,从古至今用的都非常广泛。

汉语非常有意思,两个词的顺序可以变换,而意思不变,这点英语就不行。比如“长安西望不见家”可以改成“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不变,但平仄合适了;笔者的一句诗,“暮雨潇潇落红多”可以改成“潇潇暮雨落红多”。要注意,有时候调整顺序即使意思不变,意境可能会改变,所以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改整个句子

如果以上两条都不可行,那只有改整个句子了。但要注意,改后的句子意境等跟原句差不多或更好才行,否则干脆不如不改,当写古体诗就是了。

古体诗虽然平仄不是严格按照以上规律,但平仄也不是一概不论的,举个极端例子,一句全平音或全仄音是不建议的。

六、注意避免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前人总结出诗词“八病”,我认为有点吹毛求疵、因噎废食了,因为这些并未影响到诗的意境或节奏感。写诗需要有规矩,但要适可而止,并不是立得规矩越多越好,规矩多了就成了格式游戏,写诗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会极大的限制诗的发展。“八病”是小病,成为格式游戏这是大病

考虑节奏感和美感,笔者认为作诗除了注意押韵、平仄外,顶多再注意避免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就足够了。像“八病”那样吹毛求疵的说法,不必去考虑!

三平尾、三仄尾是指绝句、律诗某句尾三字全是平音或全是仄音。举个例子“潇潇暮雨残红多”,最后三个字“残”“红”“多”都是平音,所以就属于三平尾,可以改成“潇潇暮雨落红多”,就OK了,这其实也就是笔者上面讲的平仄的第一个技巧。

孤平,一般的说法是格律诗后五个字除了韵字外只有一个平音字,其余全是仄音,这是要避免的。如“天阔任鸟飞”,除了韵字“飞”只有“天”一个平音字,就是孤平,可以改成“天高任鸟飞”。

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如何避免同样可以参见上面关于修改平仄的小技巧。

上篇就讲到这里,此篇主要讲了作诗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果读者把这些都掌握了,写出的诗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去。

关于如何作出意境美、含蓄美、语言美、节奏美的好诗,敬请期待笔者下篇!

THE END
1.诗的笔顺笔画数:8拼音:shī部首:讠逐笔笔画:(表格可左右拖动) 第1笔第2笔第3笔第4笔第5笔第6笔第7笔第8笔 诗的笔画数:8 诗的部首:讠 诗的结构:左右结构 诗的拼音发音 shī 【词组】史诗诗人诗歌 【英语】poetrypoemversepoesypoetic 【歇后语】对牛吟诗 茅房里题诗 猪八戒读诗文 http://www.zhihuishan.com/bishun-view-1881.html
2.诗,诗字,诗字拼音,诗字部首,诗字笔画,诗字含义,诗字解释,诗字典故查询的字:诗 诗 音节:shi 注音: 部首:讠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笔顺:45121124 浏览:2495 shī①<名>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云尔。”②<名>指《诗经》。《齐桓晋文之事》:“~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馀】词的别称。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http://www.98655.com/show.asp?q=%E8%AF%97
3.《诗》字笔画笔顺笔划诗,笔画,笔顺,写法https://bihua.bmcx.com/e8af97__bihuachaxun/
4.诗笔画诗笔顺诗笔画,诗笔顺是查字典笔画网提供诗字笔画查询,诗字笔顺,诗字的正确写法工具,诗字部首,读音.帮您纠正汉字书写的笔顺笔画。所有的汉字笔画大全都在查字典网,欢迎查询https://m.chazidian.com/r_zi_zd8BD7/bishun
5.诗的笔画顺序正确写法,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顺字诗的笔画顺序正确写法,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的顺字 诗的笔画顺序 诗的笔画顺序:点、横折提、横、竖、横、横、竖钩、点。 诗shī: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 诗话(①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https://www.su5.cn/article/355469.html
6.诗的笔顺诗字的笔画笔顺怎么写正确诗的笔顺:捺、横折、横、竖、横、横、竖、捺。笔画顺序编号是:45121124,诗字笔画有8笔,拼音是:shī,部首是讠部。本文介绍诗字的笔顺正确的写法,可参考诗字的笔顺笔画顺序图。http://bishun.customsnews.cn/cfk3inii.html
7.江苏:2004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C.写法不规范 D。成文时间不具体 (二) 关于命名XX省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决定 (1997)X政发114号 为了加强企业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在1995年省政府首批命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基础上(X政发(1995)103号),今年经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推荐和省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同时对首批命名的企业进行了重审,省http://www.yuloo.com/news/201624.html
8.小升初语文考试核心解析高考语文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对于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查字典 1.笔画 汉字最基本的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https://www.hujiang.com/c/gaokaoywpm/p1284757/
9.诗的笔顺,诗的笔画怎么写,笔画顺序详解汉字笔顺大全诗的笔顺详解共8画诗笔顺 1点 2横折提 3横 4竖 5横 6横 7竖钩 8点诗的笔画写法诗的意思解释诗 shī 〈名〉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poetry;verse;poem]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https://www.youxiaow.com/bishun/8BD7.html
10.汉语拼音大小写(共8篇)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 这些字母中的https://www.searcheasy.net/shiyongfanwen/zonghecailiao/1673035703218995.html
11.诗的笔顺诗的笔画顺序图片和动画演示汉字笔顺笔画查询提供诗的笔顺,诗的笔画顺序,诗的笔顺写法,诗的笔画图片,诗的笔顺动画。https://bishun.xhlylx.com/x6c27qg6eewqvkcn.html
12.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1)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https://zw.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947315
13.书法第二课堂活动记录读贴,就是写字前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每一个字的结构、变化,熟悉写字教材中每一个字的写法要求,笔画顺序,使学生书写前对写字教材上的示范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所以,要求学生在读贴时要注意:(1)熟悉轮廓。汉字结合是方块的形状,它的轮廊近似一些几何图形,或者几个图形的组合。由于汉字的这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ohgfj.html
14.书法课程教学设计案例(7篇)3、竖的写法。 (1)、竖的特点:竖在一个字中起着支柱作用,因此,要写得平正,不歪,尽量做到垂直,挺拔有力。有的还把竖画称之为直画。只有这样写,才能做到不失重心,立地稳固。 (2)、书写方法 垂露竖:起笔略重,向右作点画,顿后提笔向下缓缓行笔。行至末端用力下顿后回锋收笔。整个笔画做到直立而不僵,使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9892.html
15.幼儿园书法课教案11篇(全文)一开始,教给幼儿正确的笔画写法,使幼儿打下扎实的功底。幼儿在老师耐心的教育中能够正确掌握笔画。同时结合字来书写,使幼儿在写好每一个字中巩固笔画。一个字要写好,没有合理的间架结构是不可能的,就像人五官四肢的搭配一样,和谐的搭配才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让幼儿在不断的观察和练习中巩固笔画、合理搭配笔画,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oww0j5b.html
16.《诗》字笔顺笔画有几画“诗” 字共有 8 画,部首:讠,诗的笔画顺序为: 点、横折提、横、竖、横、横、竖钩、点 诗字笔顺动画 汉字诗(字典、组词) 拼音shī 部首讠 笔画数8 笔顺 诗字笔画写法 诗的笔顺详解 共8画诗笔顺 1点 2横折提 3横 4竖 5横 6横 7竖钩 https://bishun.gjcha.com/8BD7.html
17.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通过自由读、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感受等活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描写的顺序,了解本单元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能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多感官及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提高语言理解和https://quan.qlteacher.com/u/5745b65b0cf2b74bf30dbe32/blog/6588e0c9fde27b000ed34888
18.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122071130_3631323.html
19.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中(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片”的笔顺、掌握“带”的笔画,注意宝盖上面没有点、可以通过谜语掌握“一横穿三竖,巾在盖下住、”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巩固生字:抄https://www.360doc.cn/article/4310958_88271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