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雪糕刺客”、黄瓜“身价”暴涨后,消费赛道再增价格狂飙的新成员。
那么,动辄六、七元甚至更高价格一根的鲜食玉米,到底是新“刺客”,还是新机遇?
鲜食玉米撑起的700亿赛道
在市场上,高价似乎正成为部分鲜食玉米品牌的标签。根据中国新闻网此前的报道,在某电商平台上,一些大品牌的鲜食玉米平均售价在6—10元/根之间,当地特产店或农户直销的鲜食玉米平均售价则在4元—5元/根左右。
以“北纬47度”鲜食玉米为例,每根200克的售价约为6元。
显然,不少消费者之所以认为6元一根的鲜食玉米“贵”,是基于双重价值维度来评判:一是此类高价鲜食玉米与市面上同类的鲜食玉米产品售价对比。二是高价带来的利润究竟是真正惠农,还是归了“中间商”。人们不愿意为营销噱头,或者名不副实的高价玉米买单。
尽管部分消费者质疑6元一根的鲜食玉米,但鲜食玉米(也称为水果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和糯玉米)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颇受年轻一代青睐,他们追求健康与便利兼备的食品。鲜食玉米低热量、高纤维的特点,契合了这一需求。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多个知名品牌,除了“北纬47度”,还有“禾久”和“都乐”,以及东北农嫂、穗康、傻小胖、十月稻田、天勤粒粒净、大董占和、郭老丈、德乐圆等。其中,“北纬47度鲜食玉米”主打高端市场,强调原产地优势和品质控制;“禾久”侧重多样化产品线;“都乐”则依靠全球化供应链,强调新鲜度和口感。
在“北纬47度”鲜食玉米抖音官方旗舰店,售价119.9元/件的黄糯18穗玉米已销出超过1.5万件,券后售价¥52.9元起的低GI水果玉米粒卖出6万件以上。2022年,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种植总面积达到11.08万亩,其中北纬47度”鲜食玉米产量超10万吨,产值约17970.3万元。禾久公司共有2万亩鲜食玉米生产基地。
2024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玉米主食化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鲜食玉米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3.46%,并且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从这里能够看到,鲜食玉米作为玉米主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快速发展,6元一根的高端鲜食玉米,正在撑起一个不小的赛道。
6元一根的玉米是真减肥还是“智商税”?
纵观市面上的高价鲜食玉米,往往都会给高价找一些理由,来证明它物有所值,然后再通过加大营销投入,试图占领更多消费者的心智。
这一说法是否准确?GI是“GlycemicIndex”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血糖生成指数”,它是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的一个指标。GI值越高,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的速度越快,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GI值越低,消化吸收的速度越慢,血糖水平上升较为平缓。用白话“翻译”下:低GI能减缓血糖生成,但并不意味着放开了吃就减肥无忧。
今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曾婷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低GI食品不等于低热量,也并非与健康划等号,普通人还是要注意饮食均衡以及热量摄入。比方一些坚果、健康油脂和高脂肪食品,可能具有低GI值,但它们的能量密度较高,摄入过多反而不利于减肥。如果食用低GI食品,却不控制摄入总热量,导致摄入量超过身体消耗,仍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8月30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林立群在接受厦门晚报采访中表达了相同观点。林立群表示,低GI概念红火,但是大众对于低GI食品仍然有很多认识误区。比如,“低GI等于低热量”“吃低GI食品能减肥”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而目前市场上,打上“低GI”标签,产品的价格就会高出不少。
靠营销,“北纬47度”能否杀出重围?
今年2月,冷友斌在公开场合称,“过去,鲜食玉米只有小品牌。我建议黑龙江要打响‘黑土地’品牌,用好资源,把黑土地变成产品、变成品牌、变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