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3期粮情快讯

八月份中旬福州市场粮油价格保持稳定

品种

等级

本月上旬

平均价

本月中旬

涨跌率

早籼谷

(19-21)

中等

2500

持平

晚籼谷

2600

早籼米

3860

晚籼米

(江西923)

一级

6040

(安徽)

4560

浦城

4440

东北米

4840

江苏粳米

4240

红小麦

江苏中等

2830

白小麦

河南中等

2850

玉米

大豆

6000

豆粕

3200

籼糯米

6440

麦皮

中粗

2100

大豆色拉油(散装)

7900

大豆色拉油(20L)

8300

市场动态

本周小麦价格整体仍呈弱势,截至本周五,主产区制粉企业小麦到厂价格一般在1.21-1.25元/斤,价格重心继续下移的情况下,渠道库存很难顺价走货,不过随着中储粮多地分公司继续公布收储库点,且最近河北、河南、山东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天气,当地购销基本停摆的情况下,目前选择上调收购价格的粉企增多。那么后续小麦价格还能涨多少呢?库存小麦又该何时考虑出手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作如下简析,仅供参考使用。

开学备货粉企提价

增储持续基层挺价

供强需弱反弹有限

虽然最近持续走弱的小麦价格终于引来了一丝曙光,局部地区小麦价格有望企稳回暖,但整体来看,现阶段小麦市场供强需弱的情况仍难以扭转,一方面,今年小麦的恢复性增产使得市场并不缺乏标准品粮源;另一方面,制粉企业的需求其实并不稳定,且玉米、豆粕价格跌多涨少,饲企对小麦的采购也较为谨慎,再考虑到后续,部分贸易商将腾仓转战秋粮,后续小麦市场实际仍面临一定利空压力,因此目前来看,本轮小麦反弹幅度或较为有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震荡趋强运行,临近开学季,面粉市场集团性消费预计将有所增加,或一定程度上提振粉企对小麦的收购意愿,同时最近政策端也陆续有利好消息释出,小麦底部价格相对有支撑,但很多贸易商仍不看好小麦后市,不少都计划陆续顺价走货,整体来看,目前小麦价格还是不太具备大涨的条件,因此建议各位粮友量力而行、保持理智,把握住市场的阶段性行情,不应过分追高。

黑龙江绥化玉米走访实录:预计产量下降,新季玉米收储心态谨慎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周边走访实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面积160万亩,较去年增加2万亩,同比增长1.3%,基本与去年种植面积持平。据了解,前期播种后当地连续降雨气温低,出苗速度迟缓,后又经历两场大雨,出现内涝灾害,低洼地块积水严重,甚至绝产,地势较高区域长势良好。近期雨后光照充足,土壤水分适宜,走访地块苗株高度平均在190-200cm左右,玉米棒体细长,颗粒较饱满,个别棒尖有虫害。

走访当地贸易商交流得知,现阶段辖区内贸易商余粮库存不大,零散一共近6万吨左右,前期贸易商装车价格2300-2320元/吨,进入7月份以后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迫于三方资金压力,贸易商接受赔钱现实,不再寄希望于后市,都在积极找车出货及时止损,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偿还贷款,但小部分群体建库成本较高,依旧看涨,挺价惜售。

对于接下来的潮粮收购季,贸易商整体收储心态相对谨慎,大部分倾向于做订单,无订单不建库。

黑龙江绥化玉米走访实录:价格连降,产情不佳,贸易商压力重重

一、绥化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

本周绥化地区各深加工企业门前收购价格同比上周继续下跌,与上周相比降幅为30-50元/吨左右。截止8月15日各企业门前收购价格如下:中粮肇东停收、肇东成福2280元/吨、绥化象屿2210元/吨、绥化新合成2240元/吨、国投海伦2210元/吨、青冈龙凤2275元/吨、青冈京粮2275元/吨、绥化昊天2260元/吨,由于连续降价目前各企业门前到货车辆都特别少,在20车以内,有些企业处于无量价跌状态。

国投海伦自8月1日起设备检修到月末处于停产状态,据说中粮肇东停收原因是按上级生物科技平台统一部署要求,后期生产粮源以拍卖到厂价格成本低于市场现价的中储粮陈粮为主。中粮肇东目前三期暂时没有生产,只有二期在生产,每日玉米消耗量在2300吨左右,预计至新粮上市前减少当地上年新玉米消耗量约14万吨左右。目前绥化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粮肇东、国投海伦、绥化象屿均处于亏损状态。

二、当地产情动态

三、贸易商情况

今年入夏以来由于外发玉米不顺价,几乎没有外流,只能当地消化,最近着急出货的贸易商在往肇东成福送,虽然挂价很高,但由于成福不能及时付玉米款,如果需要现款需要给兑票子的20-30元/吨,加上扣的比较严重,去掉运费、装卸费等费用相当于库内实际成交价才2200元/吨左右。目前使用三方资金的贸易商,加上利息,保管费等费用存粮成本已经达到了2280-2300元/吨左右。按现价出售赔钱80-100元/吨。

据了解,目前肇东市贸易商存粮合计约14万吨、其临县兰西县贸易商存粮合计约10万吨,兰西当地没有玉米深加工企业,每年约有一半粮源流入肇东。玉米价格由于不顺价外流不出去,只能当地消化,目前看贸易商库内存粮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需求较弱。加之有一部分使用三方资金的贸易商需要9月末之前必须全部出库还款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短期内贸易商不看好后市,需求弱,交易清淡,只能被动盼望期货价格上涨带动现货价格上涨,或者赌新粮上市前深加工企业库存低,急需用粮提价收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周边走访实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面积250万亩,基本与去年种植面积持平。据农户反馈,当地部分种植区域紧邻松花江沿岸,由于上游水库卸洪导致下游土地受淹面积较大,个别严重区域已绝产。与农户交流得知,走访区域玉米拔苗期内曾经历一场冰雹天气,苗株受损,之后又连续降雨,部分地块出现内涝灾害,积水严重,但好在降雨持续天数不多,晴天后积水褪去,长势迅猛。

黑龙江新季玉米市场调研反馈:减产预期继续弱化

7月份以来,玉米市场持续偏弱震荡,进入8月份玉米市场也并未迎来好转,尤其像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一片惨淡,各深加工企业普遍采取压价操作,中粮肇东、中粮榆树、公主岭黄龙暂停收购;而期货市场更是连续创新低,整个玉米市场被乌云笼罩,显得疲弱而无力。

河南省周口市小麦、玉米走访实录:市场行情表现低迷

粮点和贸易商库存约4-5成左右,基本都进行了熏蒸杀虫,暂时封仓等后期。农户手中小麦余粮约在3成左右,对当前价格不认可,既然能放到现在,也不着急销售,毕竟单个农户存粮数量有限,对价格波动也习以为常,按需卖粮。周边加工企业价格最近一周下调2分左右,目前水份12.5一级净粮收购报价1.21-1.235元/斤。据了解加工企业,小麦库存充足,压低原粮价格,降成本心态较强。

相比小麦小幅落价,周口地区玉米价格最近下滑约4-5分/斤。当前基层粮点陈玉米收购14.5水份净粮收购价1.08-1.1元/斤左右,装车价1.12元/斤左右,主要销往周边深加工企业。由于玉米价格多次反复,基层贸易商和第三方资金前期建库存较大,虽然最近一直在逐步销售,但是市场价格的快速回落,叠加购销心理价位差异较大,导致去库存速度偏慢,新玉米上市临近,贸易商销售积极性增强。农户手中玉米余量已不大,对后市价格也不抱希望,腾仓销售积极。

周口地区,玉米田间长势正常,7月份的阴雨天气影响不大,预估整体产量还是有保证。春玉米面积不大,20-30水份玉米棒收购价0.5元/斤左右,比去年下降约25%,折合标准品价格在1.1元/斤上下。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偏利多。2024/25年度全球大米供应、消费、贸易和期末库存数据较上月全线下调。其中全球大米供应量减少100万吨至7.044亿吨,主要因为越南和菲律宾的初期库存减少以及越南的产量减少。全球大米消费量小幅下降至5.27亿吨,因为菲律宾、越南和肯尼亚消费减少量大于巴西的消费增加量。全球大米贸易量降至5440万吨,因为巴西和越南的出口减少。预计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将减少70万吨至1.774亿吨,主要因为越南的库存减少。8月份全球大米供需形势由宽松转向趋紧,或将减缓国际大米价格下跌幅度。

本期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未对我国大米供需数据进行调整。2024/25年度我国大米产量1.03亿吨、供应量1.46亿吨、消费量1.45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均为150万吨、期末库存量1.04亿吨,我国大米供需形势整体稳定。8月上旬国内大米市场仍将受到消费淡季影响,米价稳中偏弱;到8月中下旬,随着各大高校进入开学准备季,集中备货增加,对大米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目前国内外大米价差持续收窄,大米进口短期仍将继续缩减。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需求乏力,国际大米继续走弱,市场信心明显不足,预计短期稻米市场将继续震荡趋弱。后期我国大米进口增加的可能性将增大,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届时也将提升。

国际米价高位继续回落

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对印度放松大米出口限制的预期增强,国际大米市场走弱趋势更为明显。

8月12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报价580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3美元/吨。泰国大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泰铢走强,而且近期未能中标印尼国家采购机构的大米采购合同。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539~545美元/吨,周环比下跌5美元/吨,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需求低迷和卢比贬值创历史新低,叠加国内呼吁放松大米出口呼声强烈。越南大米出口FOB报价547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4美元/吨,已跌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巴基斯坦大米出口FOB报价565美元/吨,周环比回落11美元/吨。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持续下跌,国内外大米价差持续收窄。8月9日,广东晚籼米批发价440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到港完税成本4757元/吨,国内外价差-357元/吨。广东早籼米批发价4020元/吨;越南大米到港完税理论成本4443元/吨,价差-423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4592元/吨,价差-572元/吨。

由于我国与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价差已不足10%。若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下跌,国内外价差很有可能会消失甚至出现倒挂,后期大米进口增加的可能性将增大,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届时也将提升。

中晚稻市场稳中趋弱

当前南方天气依然炎热,大米需求仍较清淡,加工企业均以维系老客户为主,国内稻米市场价格高位震荡趋弱。8月12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2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34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74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3360元/吨,均下跌20元/吨。江苏泰州大米加工企业普通粳稻收购价2960元/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995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30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10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6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96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2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719元/吨,周环比下跌5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111元/吨,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74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粳米平均批发价5740元/吨,安徽粳米4380元/吨,安徽晚籼米508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江西晚籼米4780元/吨,下跌20元/吨。

临储稻谷成交继续低迷

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年内“首秀”于8月6日登场,成交率不到11%,显示市场需求偏弱。本周最低收购价中晚稻竞价销售继续进行,投放量与上期相同。由于大米需求迟迟不能恢复,国际大米价格高位持续回落对市场信心影响较大,市场主体参与竞拍的热情并不高,成交依然不理想。

8月13日,最低收购价稻谷投放60万吨,成交4.6万吨,周环比减少1.7万吨,成交率7.6%。其中,粳稻投放30万吨,均为黑龙江省,成交3.11万吨,周环比减少3万吨,成交率10.35%,成交价2590~2710元/吨,成交均价2602元/吨,基本持平;中晚籼稻投放30万吨,成交1.45万吨,成交率4.83%,成交价2550~2630元/吨,成交均价2591元/吨。分省看,安徽投放6.66万吨,成交1.45万吨;江西、河南继续保持零成交。

本周国内油脂整体呈下跌趋势,两大报告相继落地,市场供给压力重重。美豆主力合约屡创新低,市场氛围偏空。美豆收获在即,国内油脂市场也即将迎来消费旺季,那么当前是否是备货的好时机?油脂会是继续下跌还是大区间震荡,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8月16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7660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7560元/吨。天津地区约7620元/吨、日照地区约762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7630元/吨、东莞地区约777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7500元/吨左右。

美豆丰产供给压力大

产地棕榈油出口受阻

油脂现货基差涨跌互现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涨跌互现,市场备货呈现旺季不旺的行情,今年以来经济持续相对低迷,即便是旺季仍对后市需求有所担忧。其中豆油方面,是国内三大油脂中最弱品种,周内豆油主力合约跌幅200+,正值移仓换月。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1+180~300之间,部分工厂豆粕胀库,开机率下降、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200,基差小幅走高、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1+140~160。华东地区主流09+210~220、华南地区主流在09+380~40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与上周相比继续稳中上涨,大部分地区现货价格仍高于豆油,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9+200、华东地区基差在09+19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9+70~80。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期价跌幅较大,跌至新低7914,但基差方面变化不大,工厂表示成交方面仍不尽人意。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1+200,华东地区三级菜油09+60、华南地区01-180。我国菜籽8月份预计压榨量达到50万吨,菜籽油库存高位。

油脂后市展望

受美国农业部上调美豆产量、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放缓、国内植物油库存维持高位等因素影响,本周国内植物油价格持续下跌。

8月14日,国内菜油、豆油、棕榈油期货2501合约收盘报价分别为7911元/吨、7306元/吨、7420元/吨,周环比下跌1.6%、1.3%和1.9%。现货方面,沿海地区三级菜油报价7800~7900元/吨,周环比下跌100~130元/吨;一级豆油报价7450~7650元/吨,周环比下跌100~160元/吨;24度棕榈油报价7500~7750元/吨,周环比下跌150~200元/吨。

“双节”备货积极性不高,预计8月份油脂价格偏弱运行

目前距离“双节”仅1个月左右,据了解,下游企业备货积极性依然不高,因为国际国内利空氛围浓厚,市场看跌后市。一是美国农业部上调美豆及全球油籽产量,国际油籽价格普遍下跌,打压国内植物油市场;二是国内植物油库存已经赶超去年同期,后续大豆、菜籽大量到港,预计8月份大豆、油菜籽压榨量分别在900万吨和50万吨左右,豆油大概率继续累库,菜油库存维持高位。近期棕榈油进口增多、需求较差,库存明显回升,国内植物油供给过剩。预计近期国内植物油价格继续偏弱运行,三大植物油价格走势由强到弱依次为棕榈油、菜籽油和豆油。

政策动态

我国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

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1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据介绍,土地整治一直是“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能够系统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出”的问题。最近五年来,自然资源部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1304个试点累计投入资金4488亿元,完成综合整治规模37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通过“保护农耕肌理,留住乡韵乡愁;释放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修复生态基底,提升人居环境;深化制度改革,共享土地红利”,土地整治成为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平台。

综合信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工作中要做到:

——坚持全面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坚持创新转型。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坚持安全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二、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系统谋划海洋开发利用,推进陆海协同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加大对资源型地区和革命老区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三、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三)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持续更新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合理提高新建、改扩建项目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和以环境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环境托管服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鼓励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五)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推动各类用户“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既有设施节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旧小散”设施。引导数字科技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与时空信息赋能应用。

四、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六)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先立后破,推进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接下来5年逐步减少,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合理规划建设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所必需的调节性、支撑性煤电。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

(八)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发电,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综合调节能力。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五、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九)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国家铁路、公路、水运网络,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加快货运专用铁路和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进主要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绿色集疏运比例,持续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重。优化民航航路航线,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

(十)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完善充(换)电站、加氢(醇)站、岸电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十一)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动船舶、航空器、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采用清洁动力,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推进零排放货运,加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应用,鼓励净零排放船用燃料研发生产应用。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六、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十二)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乡的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转型要求。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保护和修复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合理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增强城乡气候韧性。推广绿色建造方式,优先选用绿色建材,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

(十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节水降碳改造,推广先进高效照明、空调、电梯等设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

(十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推广优良作物畜禽品种和绿色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推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高水平、高质量抓好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升级。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机制,推广节能降碳“诊断+改造”模式,强化节能监察。

(十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水、粮食、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发展节水产业,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优化存量土地开发利用,提升海域空间利用效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开采效率,加强低品位资源利用。

(十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再生材料和产品质量,扩大对原生资源的替代规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

八、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十八)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十九)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推行绿色制造、采用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回收利用资源,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设计、采购、制造标准规范,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能效、水效标识制度,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认证管理,完善认证机构监管机制,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认证机构。

(二十)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引导企业执行绿色采购指南,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鼓励用户扩大绿色能源消费。

九、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二十一)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着力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夯实绿色转型智力基础。

(二十三)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发挥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开展多层次试点,推进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有利于绿色低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十、完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

(二十五)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2027年年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合理评估风险基础上引导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积极发展绿色股权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

(二十七)完善绿色转型价格政策。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鼓励灵活性电源参与系统调节的价格机制,实行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阶梯电价制度和分时电价政策,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完善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地方完善收费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激励机制。

(二十八)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交易制度规范及登记、出让、转让、抵押等配套制度,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法规制度,适时有序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

十一、加强绿色转型国际合作

(三十)参与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十二、组织实施

(三十三)加强法治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专项法律。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引导民事主体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机制。

针对260亩茶园承包价远低于市场价问题,福建省福鼎市竹阳村签订补充协议,使村集体增收27万元;针对福铁山庄项目拖欠租金问题,南安市福铁村终止旧合同,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针对村部综合楼承包金未到位问题,福安市秦溪村通过督促催缴,催回所欠租金11.4万元……

看好“家底子”,守好“钱袋子”。近年来,福建省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列入“点题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清单,一手抓查摆问题清理整顿,一手抓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有效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截至7月底,福建全省累计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255个,完成整改7184个。核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4.71万份,查摆不规范合同4279份,收回被拖欠租金1.31亿元。排查出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2767个,清退收回2258万元。

集中攻坚,推动“销号式”整改

自1967年起,莆田市仙游县金山村1680亩的山林地开展合作造林,因合同遗失等原因,承包者和村集体利益均受到损害。“三资”监管专项整治排查发现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后,县里组织工作专班,提出了解决方案,村集体获得3万元收入,承包者今年1月拿到《林权证》,4月取得《采伐证》,困扰该村50余年的山林权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较真碰硬,集中攻坚,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着落。”2021年以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每年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党组会听取进展,解决问题,部署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对群众举报的问题,建立线索台账,实行县级受理、市级巡查、省级督办工作机制,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镇村查阅资料、走访干部群众,做到7日内受理、30日内核实反馈。为加大基层工作推进力度,省农业农村厅组队分赴24个县(区)48个乡镇85个村,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督导。

“现在村集体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清流县龙津镇俞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庆冲说。因承租企业经营不善,该村48.79亩土地租金长期无法收回,县里督促龙津镇和俞坊村启动法律诉讼,顺利收回被拖欠的24万元租金。村里将该地块转包给返乡青年经营采摘园,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带动了村民增收。

“‘销号式’推动整改到位,对群众举报和排查核查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能马上整改的立行立改,问题复杂的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涉及违法违规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处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三年多来,全省查摆整改“三资”问题4万个,收回资金、资产5.7亿元,收回土地等资源性资产3.8万亩,增加村集体租金收入1.5亿元。

创新监管,有效防治“微腐败”

福清市新厝村有鱼塘2350亩,针对群众反映鱼塘承包手续不透明、长期被低价包等问题,福清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指导新厝村通过法律诉讼渠道收回被侵占的集体滩涂(433亩),并成功发包,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80余万元。

“通过各个环节记录留痕、资金支付网银转账等办法,村里的事务更加透明,有效地防治了‘微腐败’。”福清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现在,福清市511个村(社区)全部采取网上审核审批、银联收付,2022年以来,网上审批支付共计16.8万笔、33.2亿元。

不仅在福清,在全省范围内,福建大力推行村财非现金结算,全面实施村集体大额收支银行转账、小额收款二维码缴存、小额支付村务卡结算方式,推广“网上审批、非现金结算”银农直联结算方式,对村级财务管理进行全过程轨迹监督,有力遏制坐收坐支和备用金管理不规范等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截至目前,已有94.9%的村开通小额缴费二维码、92.7%的村开办小额支付村务卡。

在全过程强化数字监管方面,组织各地自建平台与省平台数据对接汇交,推动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与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对接,将村集体“三资”管理、公开、交易等全环节纳入监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7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国平台建立账套,完成率达44.5%。

在推进村经济合同网上公开方面,建设村级财务网上公开系统,与省纪委监委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全面对接,实现手机端对本集体成员网上精准公开。截至目前,福建全省95%以上的村已完成集体经济合同录入,累计上传9.2万份租赁、发包经济合同,涉及金额445.2亿元。

长治长效,守住村集体的“家底子”“钱袋子”,为推动整治成果长效化,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发挥常态化效应,福建省建立省统筹、市县乡抓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形成省市县乡村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整治格局。3年多来,围绕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全省出台、修订、完善了80多个政策文件和一批制度执行规范。

“将‘三资’管理规范起来,村里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曾被廉政提醒处理的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徐洋村老报账员张善忠感慨地说。在“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中,夏道镇共发现整治了11个问题。

为规范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福建省建立集体经营性资产全面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交易制度,加快推进12个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和两个全国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促进资产资源合理流动、保值增值。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成交农村产权交易3307宗、交易金额30.9亿元。

在强化集体债权债务管理和村级小型工程监督方面,完善年度资产清查制度,推动地方制定举债审批程序,约束村级举债行为,3年来共化解村级债务25.7亿元。探索建立村级小型工程建设公开机制,通过省纪委监委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对5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决策、发包、施工、验收等全程实时直播、信息公示。

“三资”监管,关键在人。为从源头上提升集体“三资”管理效能,福建建立了常态化、分层级定期培训制度,对委托代理会计、村报账员、村干部等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加强警示教育。截至7月底,已培训1548场次,培训人员61560人次。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促进粮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要以粮食节约减损为突破口,推动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转型,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贡献“粮食力量”。

绿色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粮食节约减损,等同于“绿色增产”。要以粮食节约减损为突破口,推动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转型,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贡献“粮食力量”。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促进粮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要树立节粮减损就是增产保供的理念,推动粮食节约行动,提高粮食资源高效配置和利用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在生产环节,全面推进耕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提高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在收储环节,通过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推进绿色仓储设施建设等措施减少粮食损失。在运输环节,通过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等措施减少粮食损失。在加工环节,通过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减少粮食损失。

消费是粮食全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健康绿色的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绿色食品消费是食品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且会倒逼粮食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要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推动粮食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增加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供给。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用餐。要把节粮减损、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减少粮食损失。要深入开展节粮减损科技创新攻关,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充分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节粮减损提供“硬支撑”,推动粮食产业绿色转型。

——专家:高温降雨导致,9月中或恢复

本该是盛产瓜果蔬菜的夏季,菜价为何反而“热”起来了?近期,多地媒体相继报道了菜价上涨的消息。

对于菜价上涨的原因,多位专家提出与近期高温暴雨天气因素有关。气候信息显示,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明显干旱到内涝过程,导致这些产区的蔬菜产量明显下滑,最终促使菜价上涨。

8月9日,顾客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一家生活超市选购蔬菜。

全国多地蔬菜价格大涨

多种蔬菜价格大涨,部分品种翻倍

有市民注意到,生菜从2块多涨到4块多、5块。不少阿姨爷叔倒也乐观,有条件就买贵的,条件差点就买便宜的。

线上线下的商超采购也有同感,今年的菜价波动幅度确实较大。

8月14日,据川观新闻报道,今年7月开始,受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四川的部分夏季应季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并延续至今。其中,部分常见应季蔬菜价格已经来到五年同期的最高点。

据四川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6月,四川蔬菜均价低于常年平均值。但进入7月,特别是7月中下旬,蔬菜价格走入快速上升通道。以7月30日四川蔬菜均价为例,比7月11日上涨了14.08%。到了8月,这种走高的势头还在延续。

中国蔬菜协会和川内多个蔬菜集散地监测表明,与全国一样,今年7月,四川28种常见蔬菜中,有14种地头价出现明显上涨。其中,芥菜、黄瓜、茄子、大葱、莲藕等涨幅超过50%。而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四川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地头价,也都来到了近五年来的历史同期高位。

山东媒体半岛都市报8月13日报道提到,记者前往了莱西北利群超市、利客来超市进行了探访,发现蔬菜的价格都有明显上涨,白皮黄瓜的价格甚至达到8.8元。在利客来超市的蔬菜区,记者看到有工作人员将一大包芸豆拆开放到货架上,立刻就有一群人前来挑选,把货架围得水泄不通,不一会儿芸豆就少了一大半。一位市民无奈地告诉记者,“价格涨得厉害,只能什么菜便宜吃什么了,芸豆才3块多,赶紧买点儿回家吃。”另一位市民李先生也反映:“现在应季的黄瓜、西红柿、菜豆这些常见蔬菜的价格都涨了不少。”

14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最近一名IP地址为北京的网友反映菜价暴涨:“菜市场的黄瓜从一斤2元变成7元了,小油菜从一斤2元变成6元了,青椒从一斤2元变成5元了,茄子还好,从1.8元/斤变成2.8元/斤。”

在蜀山区望江西路上的一家超市内,临近中午记者看到不少老年市民正在蔬菜区挑选食材。各类蔬菜种类齐全、明码标价,一眼扫去大部分蔬菜价格在6-10元一斤。记者对比了一下,蚕豆12.8元一斤,猪肉的价格是15元一斤起,一斤蚕豆价格堪比一斤猪肉了。“所有的蔬菜基本都涨价了,一开始雨下个不停,现在又是高温,这种天气菜都长不出来。”一位理货员告诉记者,以叶类菜为例,从均价两三块一斤涨到现在五块多一斤,有的菜价格涨到“过年价”。

专家:高温降雨导致菜价上涨

预计9月中能恢复到7月水平

针对蔬菜产量下跌导致价格上涨的现象,据半岛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莱西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品绩。他指出,当前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入伏“枯园”和天气因素。一方面,春季播种的蔬菜此时采收结束,夏季播种的秋菜还没到收获季节,所以蔬菜产量相应减少,价格会有上升;另一方面,近期的降雨多、高温天气对蔬菜生长也有不利影响。

赵品绩建议,“现在要及时进行田间排涝、播种秋菜,已经播种的秋菜进行遮阳网遮阴,做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确保秋菜能够及时上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向阳公开分析认为,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和局部高温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北方蔬菜主产区在高温环境下造成产量下降。

“最近菜价上涨,甚至高于水果、肉禽蛋奶的涨幅,主要受到季节性的炎热、雨季的影响,传统叫‘青黄不接’时期。”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对南都记者表示,根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8月12日有24种蔬菜价格上涨,9种蔬菜价格下跌,据个人判断,这一波蔬菜价格上涨创多年来涨幅新高。

此外,有观点表示,除了蔬菜供应量减少以外,洪涝灾害等也阻碍了车辆运输,导致蔬菜不能及时供应。另外,近年来蔬菜的种植成本也比较高。

据新闻坊,业内分析,伴随着气温的回落,蔬菜供应和价格会逐步回归正常,预计在9月中开始能够恢复到7月、甚至6月的价格水平。

7月份CPI上涨0.5%

专家:蔬菜价格快速上涨带动CPI上涨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7月份CPI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6%。

记者注意到,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2.1%转为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12个月的同比下降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已连续同比上涨且涨幅不断扩大,但牛肉和羊肉价格继续下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受前期产能去化影响保持上涨。此外,近期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也加剧市场供应紧张。不过其他肉类价格仍保持低迷,7月牛肉与羊肉价格已下降至2019年以来的新低,分别环比下降0.9%和0.5%,均低于历史平均7月环比,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畜肉类价格的整体涨幅。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受高温多雨天气带动蔬菜价格快速上涨影响,7月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从环比看,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涨幅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1.2%。受部分地区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9.3%和4.4%。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2.0%。

“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明显强于历史7月平均环比水平,主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助推了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升。”温彬表示,7月猪肉价格延续5月中旬以来的上涨趋势,当月环比上涨2.0%,同比则由6月的18.1%升高至20.4%。从原因看,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形成目前猪肉供给的周期性减少,此外,近期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也加剧市场供应紧张。

展望未来,冯琳认为,总体上看,8月食品价格上涨对整体CPI的推升作用趋于弱化。一方面,8月上旬蔬菜价格继续较快上涨,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另一方面,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加快之势,但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背后是本轮生猪去产能力度温和,难以支撑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而伴随去年8月猪肉价格基数大幅抬高,今年8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有望出现显著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非食品中,暑期出游需求较旺,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2.1%、9.4%和5.8%,涨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五成。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记者表示,暑假出游带动旅游住宿等价格走高,耐用消费品需求放缓导致非食品涨幅收窄。

冯琳预计,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之后,下半年政策面还会在促消费方面进一步加力,包括各地较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决定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将是楼市何时企稳回暖,这对当前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最大。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19-21)中等

晚籼米(江西923)

晚籼米(安徽)

浦城晚籼米

23

2024年8月20日

总9029期

(责任编辑:郝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12月31日今日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查询玉米报价金投价格网摘要:金投价格频道提供今日玉米价格走势预测,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查询(2024年12月31日)。 金投价格频道提供今日玉米价格走势预测,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查询(2024年12月31日)。 12月31日今日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查询 点击查看玉米最新行情走势 更多玉米行情,玉米价格信息,请关注金投价格频道行情中心报价专栏:玉米价格 https://jiage.cngold.org/c/2024-12-31/c9662045.html
2.2024年12月31日全国玉米价格日报表中国粮油商务网为您提供2024年12月31日全国玉米价格日报表,玉米报价、玉米价格行情,如最新东北玉米价格、辽宁玉米价格行情、黑龙江玉米价格、河北玉米价格、山东玉米价格等,汇集专家对2018玉米价格走势分析预测,还包括玉米淀粉价格、玉米期货价格、玉米进口、玉米深加工、玉http://www.efao.com.cn/art/NA4567wsoUrW24567MkL6N2BRw9g==.htm
3.黑龙江玉米价格走势图黑龙江玉米最新行情报价表(202412我的钢铁网为您提供2024年12月30日黑龙江玉米今日价格行情走势,黑龙江玉米最新报价一览表,提供最新的玉米价格查询,今日黑龙江玉米行情走势图表分析,玉米价格行情今日报价2024年。https://ncp.m.mysteel.com/ssgc/yumijg/6053052.html
4.涨价了!玉米涨价“遍地开花”!2024年12月29日玉米价格行情亲爱的各位,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在玉米期价反弹,港口价格走高的情况下,底层的烘干厂和商家也“勉为其难”的提价。也就是说,玉米的价格虽然没有跌,但商人们的心理已经崩溃了!于是,第一个反应就是,吉林的粮食,已经被运到了各个城市,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吉林的粮食,一直都是最贵的,而这一次,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765618653423875&wfr=spider&for=pc
5.2024年上秋玉米开秤价!30水玉米每斤0.88元!中储粮开秤何时?30水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4年已经来到9月上旬,现在辽宁黑山地区的新玉米已经陆续上市,相信所有的老铁家人们非常关注,2024年上秋阶段玉米开秤价的最新情况。现在根据老道了解的相关消息来看,辽宁黑山地区的农户端玉米总体质量偏差的价格是在30水每斤0.88元。相关收购主体,在辽宁黑山地区玉米正式启动收购,无论是黑龙江、还是吉https://finance.sina.cn/2024-09-07/detail-incnhvfu4070674.d.html
6.中储粮玉米价格更新时间:2024-12-14中储粮玉米价格相关资讯内容 创大钢铁网为您显示符合条件的“中储粮玉米价格”内容:750条 快讯播报 中储粮玉米价格快讯 2024-12-1208:40 12月12日黑龙江鹏程生化玉米淀粉出厂报价2640元/吨 2024-12-1113:55 今日玉米油价格持稳偏弱运行 https://www.cdgtw.net/hot/3113508.html
7.吉林中储粮梅河口库玉米收购价2024年3月5日玉米2024年3月5日吉林中储粮梅河口库:下调1分5,一等1.195元/斤、二等1.185元/斤、三等1.175元/斤。http://www.nsdqb.com/html/2024/show20240310019.html
8.1月17日中储粮扶余直属库玉米收购价格通辽市民营粮食购销行业商会。英文译名Tongliao Trade Associations Of Grain Purchasing And Marking,缩写TTAGPMhttp://ttagpm.com/schq/ym/info25953.html
9.2024年12月26日鸡蛋价格北京(褐壳鸡蛋44.3斤/件) 24日报价(元/件) 25日报价(元/件) 较昨日(元/件) 平均价格 203 200 -3 大洋路 193-203 190-200 -3 石门203 200 -3 新发地 203 200 -3 上海(褐壳鸡蛋27.8斤/件) 浦东(元/件) 136 136 +0 浦西(元/件) 136 136 +0 https://www.meipian.cn/59jzq596
10.1月11日玉米市场行情:中储粮增收储粮规模年后售粮压力或有减深加工企业厂门到货量逐渐攀升,继续下调挂牌价格。华北黄淮产区基层粮源依然充足,受企业大面积压价收购影响,基层种植户售粮积极性减弱,玉米流通有所缩量,企业厂门上量减少,但供应情况表现尚可,加工企业根据到货情况调整价格。 二、期货方面 2024年1月10日CBOT-3月玉米合约收高0.25美分,报收459.50美分/蒲式耳。因交易https://www.jidan7.com/hq/show.php?itemid=9532
11.玉米价格行情分析预测2025年1月2日黑龙江哈尔滨巴彦新季玉米价格行情 来源:粮信网时间:2025-01-02 17:26:03 2025年1月2日黑龙江大庆肇州新季玉米价格行情 来源:粮信网时间:2025-01-02 17:05:11 2025年1月2日中储粮拍卖成都分公司玉米竞价采购结果 来源:粮信网时间:2025-01-02 16:49:24 https://www.chinagrain.cn/yumi/
12.12月27日豆粕玉米价格东莞中储粮2920 +20 东莞中粮2920 +20 湛江中纺2920+20 玉米价格最新行情: 玉米价格最新行情报价涨跌互现,山东深加工今早到货排队1005车,较昨日减少87车。 玉米价格最新行情报价(仅供参考): 山东滨州华义容海:下调2分,玉米收购价格1.06元/斤。 山东滨州西王淀粉:下调1分,玉米收购价格1.105元/斤。 http://www.chinafeedm.com/h-nd-27982.html
13.今日莱西玉米价格(今日玉米价格一览表)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主要原因是中储粮和中粮找准机会涨价收购,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黑龙江昨日由于大雪降临,月1日玉米市场价格表现坚挺流通较少我的农产品网讯。 期货玉米明日行情今日价格、成都手机网站制作公司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http://chengdu.cdxwcx.cn/article/dosh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