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稻谷小麦够全国消费者吃一年以上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受了疫情、洪灾、台风、降雪以及草地贪夜蛾等重重考验,仍有望再次获得丰收。经济日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再超6.5亿吨,谷物供应充足,中国有能力端牢饭碗。

粮食供需并无缺口

日前,有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我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产需缺口,其中谷物产需缺口约为2500万吨,一些人士据此认为中国将面临缺粮。

事实上,粮食产需存在缺口,并非粮食供需有缺口。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稻谷和小麦够全国消费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粮食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习银生告诉记者,粮食产需缺口与供需缺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需缺口是指年度产量与需求相比存在不足的情况,不足的部分就是产需缺口。供需缺口是指供给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粮食供给量除了产量以外,还包括年度库存的有效供应量和进口量,目前我国粮食不存在供需缺口。

我国粮食产需缺口扩大也并非始于今年,主要原因是中国大豆产能有限。我国大豆年需求量约1.1亿吨左右,9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进口大豆的80%加工成饲料,20%加工成食用油,对口粮安全几乎没有影响。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等,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并称三大主粮,小麦和稻谷统称为两大口粮。根据2019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

目前,我国谷物处于产需基本平衡状态,不存在明显的产需缺口,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习银生认为,我国谷物产需缺口2500万吨,主要指的是玉米产需缺口。玉米存在较大产需缺口,也并不是因为我国生产能力不够,而是近年来我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作为和必然要求。目前玉米产需缺口扩大只是供求关系调整的阶段性问题,而不是长期问题。今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玉米生产完全有可能恢复增长,产需缺口有望逐步缩小,并实现基本平衡。

虽然我国玉米产需存在缺口,但供需并无缺口。从产量看,虽然今年受台风影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去年。从库存玉米销售来看,今年我国临储玉米库存拍卖成交超过5600万吨,其中有些尚未出库,有些出库后并未消费,而是从国家库存转入民间库存,按照出库进度计算,预计有2000多万吨临储拍卖玉米将结转至下年度消费。从进口来看,今年1月至7月,进口玉米457.0万吨,同比增30.7%,市场供应完全没有问题。

叠加因素导致粮价波动

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早稻实现增产,产量达到3402亿斤,比上年增加44.8亿斤,特别是早稻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势头。秋粮收获已近尾声,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将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习银生认为,疫情对粮食生产基本没有明显影响,洪灾虽然影响了部分地区水稻生产,但从全国全局来看,降水充足的年份对粮食生产总体有利,丰产概率大。东北地区连续三次台风,造成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倒伏,但由于前期玉米长势普遍较好,台风发生时,东北玉米大多产量已经基本形成,实际所受影响较为有限。

粮食库存充足是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我国粮食库存由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和企业商品库存三大类组成。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政策性库存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库存数量相当可观,常年在市场公开拍卖。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共计组织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专场203次,拍卖总量达到9695.6万吨,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入统企业有4万多家,库存数量也不小。“近年来我国粮食企业经营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多建库存、多掌握粮源的意愿明显提高,目前入统企业商品库存同比增长了20%以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

粮食供应有保障,但今年水稻、小麦和玉米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10月份以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习银生认为,今年粮食价格上涨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等措施,推动了国际粮价上涨,并传导至国内,影响了粮价走势。其次,台风使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倒伏,导致玉米收获成本明显增加,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同时玉米收获和上市后延,农民惜售进一步强化了玉米涨价预期。再次,市场炒作对粮食涨价的助推效应非常明显。今年以来,热钱炒作玉米等价格上涨预期明显,频繁炒作天气、疫情等话题,对粮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一般可分为口粮安全、谷物安全和粮食安全三个层次。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明确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集中国内主要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即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为核心的国内粮食生产体系;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市场稳定为重点的粮食储备体系;以统筹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资源为目标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三者互为支撑、协同一体。其中,国内粮食生产体系与储备体系,体现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方针,而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是“适度进口”的政策设计和路径选择,通过适度进口大豆、肉类等非主粮农产品,缓解国内水土资源不足压力,集中农业资源确保口粮生产。

“在食物消费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必须要树立大食物安全观,要重视‘米袋子’安全,也要重视‘菜篮子’安全,构建多元化的全食物产业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居民食物和营养需求。”习银生说。

THE END
1.从2264亿斤到1.3万亿斤十四亿人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全国粮食年产量仅有1.13亿吨(约2264亿斤) 不算其他用途 平均到5.42亿人 相当于每人一天只能吃到一斤粮食 而到2023年 全国粮食产量已达6.95亿吨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 连续多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整体来看 相当于中国用全球9%左右的耕地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10163207819390.html
2.全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值历年数据全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值 数据如下: 未来预测数据 注:上年同月=100 序号时间(月)数据() 1 2024-09 2 2024-08 3 2024-07 4 2024-06 5 2024-05 6 2024-04 100.50 7 2024-03 100.50 8 2024-02 100.30 9 2024-01 100.50 10 2023-12 100.40 11 2023-11 100.50 12 2023-10 100.60https://m.gotohui.com/ndata/show-281029
3.对近几年粮食总产数字的疑问2000年这2项消费共占当年总消费的86.5%,种子、废料和食物加工(主要是榨油)和其它消费,只占13.5%。饲料中又以猪饲料所占份额最大。猪饲料最终转化成猪肉,国内消费的猪肉占99%以上。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城乡居民的粮食、猪肉消费的变化,可大体上判断全国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如表3。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1/04/217907.html
4.2024年粮食的发展趋势一、中国粮食生产格局的变迁 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的变迁 三、粮食产销格局变迁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人均粮食产销量统计 一、中国人均粮食产量 二、中国人均粮食销量 三、中国人均粮食消费 第四节 中国粮食供需情况分析 一、中国粮食供求总况 二、稻谷供需状况分析 三、小麦供需情况分析 四、玉米供需情况分析 五、中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5/LiangShiDeFaZhanQuShi.html
5.粮食产量这三个省排名前三!中国人如何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同时提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在餐饮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亿斤至1000亿斤,相当于目前粮食生产量的6.0%至7.5%。专家建议,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需进一步做好顶层谋划,在需求和消费层面,将节约理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300448
6.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未来10年,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将不断提升。预计粮食单产稳步提高,2033年为429千克/亩(6438千克/公顷),年均增长1.0%;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到7.66亿吨,年均增长1.1%。粮食消费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工业消费增加是拉动粮食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预计2033年粮食https://www.agri.cn/zx/xxlb/ln/202404/t20240423_8627492.htm
7.中国农业科学院: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由主食型向“粮肉菜果鱼”转变6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提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继续提升,当前中国居民食物消费正由主食型向“粮肉菜果鱼”多元化消费模式转变。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正由主食型向“粮肉菜果鱼”多元化转变,谷物供能比下降,肉类供能比增长。未来,中国将大幅增加动物性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50581.html
8.端稳“中国饭碗”守好“大国粮仓”——写在第44个世界粮食日到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国现有应急加工企业6900余家,应急日加工能力170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消费需求。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提高饭碗成色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深入http://www.myhxlife.com/page238?article_id=5170
9.1949~195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食品消费差距1957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4%,可以勉强维持温饱;农村居民为65.8%,处于绝对贫困阶段。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同时期的高收入国家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中国居民食物结构中,粮食占绝对比重,肉类、蛋类很少,奶类几乎是空白,而其他国家居民粮食消费量只占整个食物消费量的1/3或1/2。如果以1956年http://www.hprc.org.cn/gsyj/jjs/chsjss/201103/t20110316_4001814_3.html
10.中国水稻种植和消费情况也就是2756亿÷182.5斤≈15.10亿,能够15亿人吃。但如果我们以平均每人一天消费0.9斤米,能够多少人吃?那就是2756亿÷0.9斤×365≈8.40亿,那只能够8.40亿人吃了。 而实际,以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稻谷的产量21186万吨(2.12亿吨),就占了32%。而小麦的产量13425万吨(1.34亿吨),仅占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84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