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浪费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浪费的现状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农业;节约利用;水资源

Abstract:withthesituationofshortageofwaterresourcesinthegrowingandgrowingglobalpopulation,theutilizationofagriculturalwaterresourcesnotonlytoachievethegoalofsavingand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itismoreimportanttotheeconomicaluseofwaterresourcesunderthepremise,thehighestbenefitagriculturaloutput.However,theshortageofwaterresourcesinChina'sagriculturalandruraleconomicdevelopmenthasbeenmoreandmoreserious,hasbecomeoneofthemostimportantfactorslimit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ruraleconomy.Soatpresentinourcountryagriculture,putforwardthedevelopmentofhighefficient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

Keywords:agriculture;theeconomicaluseofwaterresources;

一、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从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已步入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所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种植、灌溉方面一定要节约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现状

对于我国农业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来说,中国农业用水供给的急剧减少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中国依靠水浇地生产十二亿人口所需粮食的百分之七十,但同时又日益抽取更多的农业用水来满足迅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用水的需要。随着河流的干涸和地下蓄水层的枯竭,日趋严重的缺水将急剧增加中国的粮食进口,从而导致世界粮食总进口超过可供给的总出口。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而又不损害其农业和世界粮食安全。我国为农业灌溉提供足够用水的能力正在下降,主要证据包括中国所有北方地区的河流和灌溉用井正被抽干,而这种情形恰恰发生在世界粮食库存量接近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的时候。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巨额贸易顺差的产生,中国有能力进口更多粮食来解决其缺水问题,因为她可以付高价购买粮食,但其它同样面临不断增大的粮食缺口的低收入国家却不能支付这么高的粮价,对世界上那十三亿每天消费不超过一美元的人口而言,更高的粮价可能会危及其生活。这一问题已变得与世界安全如此明显地联在一起。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将有可能需要大规模地进口粮食。所以我国对于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问题应亟待解决。

三、在农业方面如何节约利用水资源

(一)从思想上教育社会和我国农民,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二)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促进农业节约水资源的利用

1、加大农田间水流的流速以减少渗流;

2、实行灌溉的输配水的管道化,以减少用土渠输配水的沿程损失;

3、对现有灌溉输水渠道进行防渗改造,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渗漏损失;

4、发展间歇灌溉技术,以增加灌水流速,减少水资源深层渗漏损失。

(三)加强农田间的土壤情况信息技术检测,

根据实地农田的信息检测报告,在必要时进行水资源的供给。以确保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还可以建立对农情信息监测网系统、灌溉用水的水情监测网信息系统、旱情及旱灾防治与对策的信息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的支持系统等。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利用的效果。另外,在采用技术措施的同时,还要重视非技术措施,如完善农业的管理体制和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对农业水资源利用立法,有关部门对农业供水水价的合理调整等,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提高我国农作物的整体生产率。

【参考文献】

[1]王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策研究》.[J].地下水.2010

[3]龙晓辉,周卫军,郝吟菊.《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关键词:港口;粮食物流;散粮;集装箱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集约化的先进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愈益发展成为一种规模大、功能多、效益高的新兴产业,成为商品流通快捷高效发展的“加速器”。港口,作为全球物流链上最重要的枢纽,在整个运输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大连港口设施水平和港口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出海通道,担负着保障东北腹地各种物资顺利流通的责任。

一、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

1.运输瓶颈以及流通成本高

目前东北稻米南下,主要是通过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但由于山海关等限制口的通过能力制约,铁路运力十分紧张。这不仅推高了销区的稻米价格,抑制了产区的价格,也严重影响了东北稻米流通的效率。水陆联运,也因为接卸装运环节设施不配套而无法顺利衔接,同样也阻滞了稻米物流效率的提高。

2.粮食供应链节点分散

粮食供应链的各个节点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和传统社会行业,从而不能形成统一链条或者链条形成后难以有效运作。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是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但就流通而言,粮食的经营企业和运力的掌握,海运运力和铁路运力也是分开经营和管理的,各环节、各行业和部门有自己的利益和出发点,各个节点的分散将使粮食物流难以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影响着粮食流通的效率。

3.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精深加工能力软弱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总体规划,发展带有盲目性,加工能力过剩;二是综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水平和能力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深度加工产品;三是规模化企业比例低,小型分散加工企业占据主要地位,制约了副产品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四是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五是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二、发展大连现代粮食物流的对策和建议

1.主要港口物流模式设计

北良港粮食运输枢纽是现代化的大型粮食中转枢纽工程。设计粮食中转能力为1500万吨/年,由筒仓、房式仓和露天堆场组成的仓储设施总的仓储能力为150万吨,在装卸、转运、仓储、计量、检验及粮情监测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自动化控。北良港区是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专业散粮码头,大量的散粮进出口将集中在北良港区中转,因此北良港应承担起北粮南运的重任,主要开展散粮运输,散粮运输因为其效率高、降低损耗、减少物流环节、提高效益等优点而成为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北良码头无疑将成为东北地区调运粮食的主枢纽港区,与大连等其他粮食港区共同完成粮食运输的装卸任务。

2.开展稻谷运输新渠道

据统计,近年来东三省平均每年有600万吨稻谷流向南方。但是铁路运力远远不能满足稻谷南运的需要。同时目前东北各港尚无专用稻谷储运设施,因此,尽快提升港口功能,完善稻谷接运设施,打通稻谷经水路南下通道,已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北良港原设计的中转粮食品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大豆,没有考虑稻谷。稻谷和其他粮食不同,稻芒一旦进入储运系统后不易清除,将对其他品种的粮食造成恶性污染,是商检部门严令禁止的。目前北良港尚无转运稻谷的相应设施,但可依托已有的供电、通讯、自动控制、信息平台、给排水、铁路、公路等配套设施和优越的港口条件,完善稻谷转运功能,并可收到投资省、见效快的效果。这是建设东北稻谷南运水路大通道的需要。

根据北良港现有基础设施,设计“散改集”物流模式,即在东北粮源地通过散粮车装车,重车运至北良港之后进行自动化作业,改成集装箱,这样方便走铁海联运,满足客户对粮食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模式因为其具有作业效率高、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运费低等优点。

3.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

针对铁路运能紧张的现状,建议开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目前北京之上海及广州的双层集装箱运输方式已经试验成功,所以大连如果采用这种运输方式,把集装箱叠起来运输,以疏通超额的货运量,估计可以增加40%的载货量。采用这种运输方式,可极大缓解产销两地物流需求大而运力不足的矛盾。双层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运输速度快、技术先进的货运新产品,它的出现必将推动铁路货运产品改革的步伐。

4.港站的建设

5.避免空返现象

目前大连各港口的运输现状主要是空去重回、重去空回,空返现象频繁,不仅增加运输生产费用,而且造成铁路运输力的浪费。为此,建议企业应设专门的业务人员,多方联系客户,寻找货源,协调各种事宜,保持运输的连贯性,如利用散粮空车可运化肥、利用返空集装箱运输木材等物资,可达到创收双赢的目的。

6.粮食供应链整合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姜建华,丁一.构建科学的粮食物流体系加快东北地区粮食物流建设[J].中国粮食经济,2006,5:56-58.

[2]毕阳.北良港区发展规划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2002,3:19-21.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对策

我国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长期来,秸秆是我国农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大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部分作为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加上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经济发达的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秸秆资源化的应对对策,对推广和实现秸秆资源化,实现秸秆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作物桔秆利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秸秆利用方式很多,主要是还田利用、饲料化处理、秸秆能源化利用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等。

1.1秸秆还田利用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将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培肥土地,调节土壤物理性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1.2秸秆饲料化利用

我国秸秆在饲料利用方面主要为氨化、青贮、块等。青贮、微贮是指利用贮藏窖等,对秸秆进行密封贮藏,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制成饲料,饲喂牛、马、羊等大牲畜,并将其粪便还田,即过腹还田。对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等作用显著,具有简单易行、省功省时,便于长期保存,全年均衡供应饲喂等特点,既解决了冬季牲畜饲料缺乏等问题,又节省了饲料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3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

秸秆直接燃烧作为我国农村传统式,成本低、易推广。秸秆的主要成物,如果充分燃烧,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嫩料、桔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推广过程并不顺利,主要表现在利用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过高,无法在农村地区大范围推广。如果未来有关秸秆利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农村秸秆消费必将大幅提高。

1.4以秸秆为原料的工业利用

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等,或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其中秸秆粉碎后添加强化材料和粘凝剂,生产秸秆建材,随着我国建材绿色化进程的推进,秸秆建材应用迅速推广。

2.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2.1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缺乏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推进不力,对枯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2)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缺乏政策激励。(3)缺乏农民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设备,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燃烧秸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农作物轮作茬口紧的多熟农区,桔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农民收集处理秸秆的难度大,随意遗弃和露天焚烧现象严重。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和烟尘。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温升高。氮氧化物和硫化氢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和酸雾,导致水和土壤的酸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产生的烟尘使空气的能见度下降,导致高速公路、省道、国道等上的交通事故增加,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交通运输。

2.2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对策

2.2.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推动秸秆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超越农业范畴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要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人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分工,加强配合,统筹研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提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加强对地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2.2.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根据各地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和利用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在满足农业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秸秆成型燃烧、秸秆气化、工业利用等方式。对于经济条件好,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大力推广实施秸秆还田机械化技。在畜牧业发达区域,要把大面积推广应用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作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对于畜牧业欠发达秸秆又比较丰富的地区,要积极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加工技术。除农区大力发展畜牧业之外,作为大宗商品,还可以运销到外地,逐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2.2.3加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提高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

技术创新和应用是综合利用作物秸秆的根本出路技术应用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种适用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针对各地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以及种植模式等特点,在桔秆机械化还田和加工综合利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要加强创新秸秆利用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开展技术模式创新研究,探索新的技术,在农作物秸秆处理上争取有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成本低效益好群众易接受的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的模式体系,为今后开展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科]

[1]周良.对国内秸秆利用现状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

[2]赵希鹏.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J].广州化工,2011,39(22).

关键词单位;消防管理;现状调查;危险性;对策

单位消防管理能力低下已经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我们应综合调查影响单位消防管理能力高低的安全因素,要建立起来消防单位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单位消防管理能力的研究是当前比较重要的课题。

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危险性

单位消防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单位消防安全是城市消防安全的最重要部分,单位也是人员进行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关系到城市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因素集中。因此,单位的人员数量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人口密度大,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一旦引发火灾,人员是非常聚集的而且人员情况也比较复杂,很多还有公共的人流,疏散渠道也比较狭窄,这样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会引起人员的烧伤和中毒,甚至出现群死群伤的现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设施设备会比较多点,功能也多元化,这样的故障率也会不断上升。这些单位占地面积也比较广,行政执行力也会相应的变差,技术规范太繁多,法制体系依然不够完善,单位需要配置很多的消防设置,而且种类非常繁多且复杂,差异非常大,由于消防设施产品质量以及维护保养力度不够,或者维护管理部门重视力度不强。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单位消防设施故障以及损坏,这样发生火灾了,消防设施等于瘫痪了,无法保证正常发挥作用。容易造成报警晚,火势会继续扩大,从小火变成大火,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单位电力设备会比较多,引发火灾的不确定因素也会相应的增多。例如:各种照明设施、取暖的设备、娱乐的用电设备,而且各自线路交错在一起,线路非常复杂,电力超负荷运作。特别是一些场所存在违规装修,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吸烟等现象,造成电气、明火等点火源多,容易引发火灾。

2单位消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单位在消防管理中,虽然已经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执行时,能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单位的消防管理环境,单位消防环境还有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消防设施老化非常严重,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缺少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很多单位都比较习惯性违法,这种行为屡禁不止,例如经常为了图个工作方便,把一些消防通道堵塞了,而且还停用了消防设施。对自动的消防设备保护力度不够,有些单位虽然花费了很多资金去建造自动消防设备,但是在维护上力度太弱了,自动消防设备完成率非常低,甚至很多设备都超过了使用寿命周期,有些已经损坏了,无法正常使用。

在单位消防控制室中,人员流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某些重点岗位。有些工作人员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进行上岗了,还有些工作人员没有证书就上岗了。此外,所雇佣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能完全掌握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也因为工作需要而进行四处调动,这为单位的消防安全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正是由于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造成各项制度沦为空话,管理效力低下,自防自救能力差,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3单位消防管理对策的研究

针对以上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对单位消防管理采取逐级管理的模式,要把单位按层次区分开来,要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酒店以及商城,这些地方的火灾风险评估等级会比较高,针对这些地方消防大队要积极带头,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合理协调各个部门的分工以及合作,合理设计和规划,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成立专门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小分队。这个技术小分队要认真履行职责,对与上述这些地方要全面系统的调查论证,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改造方案。

针对设施完整率低下,管理效率也比较低下的商城以及酒店和百货大楼等单位,我们应先让技术小分队做出改造策略,资金上可以让单位自行解决,这些酒店和商城都是具有很高的改造价值,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消除安全隐患之后,再对这些地方重新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要加强消防标准化管理,逐级制定出消防管理标准,慢慢推行重点单位规划化管理,全面强化日常消防管理。按批次完善自动消防设施,提高火灾责任意识,对火灾风险较高的单位,重点检测。而对于火灾风险等级为中等以及较低的消防安全单位,可以每两年进行检测一次。此外,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实行全员培训。

4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单位消防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单位火灾风险评估体系,提高监督服务管理能力。我们应综合调查影响单位消防管理能力高低的安全因素,要建立起来消防单位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大玲.单位消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关键词:西北旱区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一、前言

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膜上灌等。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农业及经济建设的发展。西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亿m3,占全国总量的8%[1]。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除陕西为667.8mm外,其它省区在270~320mm之间,年蒸发量高达1000~2600mm或以上[2]。农业灌溉是西北地区第一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0%左右,灌溉用水占80%以上[3]。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工业、农业发展和恢复生态平衡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解决西北缺水的关键是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为了减小水分的蒸发,必须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水利用效率低,一是水的利用率低。二是农业水生产成本低,灌溉农业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不足1kg/m3,旱地农业面积占6o%左右,降水的水分生产率只有0.3kg/m3一0.4kg/m3[5]。如果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可大大提高我国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的需要,西北地区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不会大幅增加,今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将更加依赖于现有灌区面积。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坚持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重视推广旱地农业技术和加大农业节水管理力度,可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中部旱区节水灌溉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短缺现象有重大意义。

灌溉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缺少的环节,但由于灌溉观念与灌溉技术的落后,往往是事倍功半。以下我对现有主要的灌溉方式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明显看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

二、灌溉的主要形式

2、旧式灌溉系统,包括人工式移动、立管移动式、固定式三类。

人工移动式系统是通过快速接头的连接来转移喷头及输水管到不同的、细长的地块上,进行多次的灌溉以最终达到灌溉整个区域的目的。在大面积灌溉中,因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复杂的操作,这种灌溉系统正在被机械化的灌溉系统所取代。立管移动式是在一块选定的灌溉区域内铺设一套立管,在灌溉操作中只需把喷枪变换新位置。这种操作比较简便,但投资比较高。固定式灌溉系统是整个灌溉区被输水管道、喷洒器等灌溉设备所覆盖。实施灌溉操作只需打开和关闭与之相连的水栓。这种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但缺点仍是投资高。

3、移动式喷灌机或卷盘式喷灌机,比如:奥地利保尔公司的“雨星”系列喷灌机,这种灌溉设备在最近20年得到广泛的使用。PE管直径从50mm至140mm,管长可达750m,这就保证了无论在较小或很大的区域里,都能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6]。

4、大型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包括:指针式灌溉系统和平移式灌溉系统,这类喷灌系统由成排的喷嘴或喷枪安装在马达驱动的行走塔上,随行走塔的移动而进行大面积的灌溉,灌溉区域呈圆形,指针式系统或矩形平移式系统。

5、滴灌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由直接铺设在树木、作物根系区的带出水口的小塑料管组成。这一系统优势在于灌溉水从出水口直接渗透入根系,水的损失很小而且无污染,但投资较高。

除去上面提到的传统的漫灌方式,其它系统均为节水灌溉系统,特别是后三种被认为是目前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其中卷盘式喷灌机和大型自动化喷灌系统被认为是经济型灌溉系统,每亩设备投资较低,而指针式和平移式系统则亩投资更低。使用先进的灌溉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节水效果明显,一般节水可达60%,节约下来的水可以派作其它用途,也可用于增加灌溉面积,或开发新的农业用地。漫灌因耗用大量有限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而受到限制。我国也正在努力从传统型灌溉系统向节水型灌溉系统迈进。

三、节水灌溉的措施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措施。

1、建立防渗渠道、沟畦。沟畦灌方式一般有水平畦灌,波涌灌。

2、使用低压管道输水。

3、使用喷灌、微灌。

4、覆膜灌溉、膜上灌和膜下滴灌、地下渗灌。

5、精细灌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采取前面的4种灌溉措施,前两种为主干道所用,在大田中常用,第3、4种大田和设施温室、大棚中都使用。在设施农业中主要用低压管、滴管输水。第5种我国西北区目前还没有使用,这个设备技术含量高,投资较高,但灌溉非常精细、准确,为全自动操作控制,因此,我国的灌溉体系将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最终达到精确的自动化控制。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3]范仲林.浅谈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7,(10):27—28.

[关键词]玉米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推广探讨

二、新品种推广现状

1.新品种导入

为了成功的让农民们熟悉并接受新品种玉米,最重要的是增加新品种的知名度。首先,做好新品种的宣传工作,让农民们对新产品有个初步了解。另外,要做好示范展示,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种植区,进行小规模示范,吸引更多的农民前来试种,让他们对新品种有更好的了解。土地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选择积极性高的农民,进行大规模示范,了解具体情况,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2.新品种成长成熟期

新品种玉米进入市场后,处在成长阶段,要尽可能的提高市场占有率,制定科学的品种推广战略,树立品牌形象。占有率高的明星产品,若继续加大宣传投入,则变成金牛产品,若成长期投入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低,品种会变成疑问产品,影响生产销售。应该尽快让新品种成为明星产品,加大投入力度。进入成熟期,应该保卫市场份额,降低投入。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给农业生产带去了财富值。

3.栽培技术

3.1选种

3.2抢时抢播

抢时早直播可以提高播种质量,能够促进玉米早出苗且生长整齐,大大提高产量。播种前要进行土地翻耕,施足基肥。播种后切记要及时浇水,促进种子萌发。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等新品种的推广。

3.3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期受自身量变和质变,还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形和内部生理特征上,都有不同阶段的变化,这些阶段变化称为生育期。一般有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

出苗期:幼苗出土2厘米左右。

拔节期:植株熊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厘米。

抽雄期:植株熊穗尖端露出顶叶3-5厘米。

完熟期:植株籽粒干硬,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出现成品固有的色泽。

3.4肥料供给

有规律的平均施肥可以保证养分的持续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的浪费。肥料使用时要注重氮磷钾的配合,适当补充玉米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种肥供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和种子分开施入。

分次追肥:

提苗期: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加提苗肥,数量和种肥相当。育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的最大效应时期,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应该采用速效氮素化肥。花粒肥:玉米已经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物质产物大多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使用滴灌或喷灌加入专业肥或者速效氮肥可以一定数量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选种问题

玉米品种单一,部分农民更新玉米产品滞后,仍使用品性退化且已经被淘汰的老品种。没有考虑自家土地的肥沃程度,因地制宜的选择好适合的品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同一块土地的经常使用同一品种,导致地力缺乏,生长势差。对原先土地上易出现的病害问题认识不清,未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

2.土肥水问题

农民鲜少对土地进行深耕,深翻,土地耕层普遍偏浅活土层偏薄,通透性低,对水分肥料的贮蓄能力差,土壤对水肥的调节力度差,影响玉米产量。当地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氮磷钾比例失衡,有机肥的施量不足,盲目施用化肥,肥料的利用率低下。普遍忽略微肥的施用。未考虑玉米植株的需水问题,盲目灌溉,出现烂根现象。

3.田间管理技术

农民对田间管理技术认识不清,特别是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面,经常出现用药不当,防治期不适的现象。既浪费人力财力,有妨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其产量。容易错过玉米需水需肥的临界期,在人工去雄,辅助授粉方面处理不当。未做好田间通风透光,拔除小株的工作。

四、采取的措施

1.强化选育和推广

近几年我省的玉米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总产量和生产面积与周边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该加大优质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尽量预防品种单一现象的出现,品种单一会造成玉米资源数量急剧下降,而且单一品种的遗传性较强,对突如其来的干旱或者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同时也要注意高质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做好先进生产技术的优化配置,推广先进玉米生产技术。合理利用政府对良种补贴,强化农民的科学知识,增加对优良品种的认识,提高生产力。

2.优化区域布局

不同品种生长所需的环境也不同,农民应该根据清楚的了解此类知识,熟悉不同品种玉米种子适宜的生长区域。我省中南部和北部所适宜生长的玉米不同,中南部可发展粮饲兼用玉米和白粒淀粉性玉米,北部则盛产高氨基酸玉米。优化玉米种植的区域布局,促进河北省的玉米产业的发展。

3.政府扶持

政策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把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放在首位,农业部门要利用媒体,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国家政策和补贴的宣传力度。其次,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措施,设立玉米种植专项基金,调派玉米技术专家前来对玉米生产技术进行教授和推广,充分利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河南玉米产业稳步上升。政府和农民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户的防灾减灾意识。政府也应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周边产业的发展,对生产出来的玉米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省采用玉米优良品种,科学的栽培技术,逐步稳步提高玉米产业的经济份额,玉米产业也为农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虽然从发展现状来看,相较周边玉米生产基地仍有较大差距,但只要农民和政府齐心协力,加大投资力度,科学安全生产,采取相应的措施面对生产中存在的不足,相信我省的玉米产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董树亭,张吉旺.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生产发展[J].玉米科学,2008,16(4):18-20,25.

[2]袁旭,张立胜.中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13(2):25-30.

关键词:社会影响;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

现在的学生不仅会受到家庭的熏陶,学校氛围的影响,还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些都影响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消费观也发生着变化,众多学生汇聚在学校一种消费氛围悄然产生,而这些变化都或多或少的成为社会影响下的缩影。本文特此探究社会影响下的学生消费观的现状及对策。就目前学生的消费观有以下几点现状:

1.社会影响下的学生消费观的现状

1.3学生消费的情绪化。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针对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对策

2.4提升自我的消费控制和教育能力。在社会和学校这些外力努力下,本身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学会对超越消费说"不",提高文化底蕴,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的影响;自觉学习一定的商业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能力;继承几千年来流传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应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的荣辱观。要改变学生自我的消费控制和管理能力,首先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端正教育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不仅包括学会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管理自己,学会服务他人和社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其意义不只是简单地让其掌握一些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这是能力培养过程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个性的过程,如有效地学习、独立思考、勤奋刻苦、自信自强、孝顺感恩、自我控制与调适。反之,轻视这些能力的培养,错过这样一个养成"关键期",则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形成不良人格。不良品质一旦形成有些是不可逆的,极有可能伴随终生,最终既影响到个人幸福,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1]GB/T7714杜琳,马文军,林月桢等.广州市中小学生西式快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1,15(6):403-405.

关键词:安徽省;稻米产业;深加工

一、安徽省稻米生产现状

1.水稻种植面积广,稻米产量高

据统计,2015年,安徽省全省粮食耕种面积达到6632.9千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为5598.98千公顷,稻谷种植面积为2234.92千公顷,稻谷占谷物种植面积的39.92%,比重较高,说明省内稻谷种植面积比较广。此外,稻米的产量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和耕作方式的改进也实现了近5年的增长,2011年总产量达1387.08万吨,2012年总产量达1393.5万吨,2013年总产量达1362.3万吨,2014年总产量达1394.55万吨,至2015年实现了总产量1459.34万吨的产量,增速达5.2%,单产增长速度达5.0%。可见,不论在土地种植面积上还是稻谷的产量上,安徽省的稻谷生产能力比较高,这也就意味了成型稻米的产能也比较高。

2.水稻区域分布集中,稻米品种类型多

安徽省大致可分为5大区域,从北至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地貌,并且安徽省南北跨度较大,这些都会都会影响水稻生长的水热条件,水稻喜水热,这也就决定了安徽省的水稻主要集中生长在中部地区即淮北平原南部和沿江平原,代表性的城市主要有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宣城市和安庆市,2015年,这六个城市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45089公顷、366419公顷、326054公顷、160368公顷、156080公顷和287151公顷,在全省种植面积中占比分别达到15.44%、16.40%、14.59%、7.18%、6.98%和12.85%,很明显这六个城市就集中了73%的水稻,其他10个城市水稻种植比例才27%(如图3),可见水稻种植在区域的分布上较为集中,成型稻米也同样集中分布在安徽省中南部这六个城市。

虽然,水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中南部,但由于安徽省的南北跨度大,水热条件差异大,水稻的品种也存在差异,即使在那73%区域的水稻品种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可根据水热条件的不同将该区分大致分为三大稻区,分别是以合肥、六安以北为代表地区的沿淮及淮北优质单季中稻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在4600-4950℃之间,年降水量为750-950毫米,所以该区域以单季中粳稻为主,包括大致5个类型的品种;以合肥、六安南部和安庆北部为代表地区的优质单、双季稻混合食用稻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0-16.6℃,积温在4560-5220℃之间,年降水量为1200-1400mm,以中稻、中粳和双晚季稻和早稻为主,总共包括约14个类型的品种;以安庆南部、芜湖、宣城为代表地区的沿江及江南双季稻优质多用稻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0-17.0℃,积温在5100-5310℃之间,年降水量为1200-1670.4mm,以杂交粳稻、常规水稻和籼稻为主,总共包括约15个类型的品种。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稻米的产量,各个地区先后进行了新型的稻谷品种的实验培育甚而已经投入了生产,2013年合肥齐民济生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安徽省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公司实验出优质扛倒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齐两优918,2015年安徽省怀远县选育引进16个世道新品种:皖稻56、绍糯86、皖稻68、淮糯12、淮9702、冀糯88、圹糯2、皖垦糯1号、绍糯9714、冀旱糯3号、大粮202、连糯1号、丹旱稻53、苏秀10号、豫粳6号及淮粳糯9号,16个品种均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抗倒性及抗病性,2016年芜湖市水稻新品种示范试验:当粳8号、镇稻15、武运粳27,参试晚稻有国丰2号、两优6326、丰两优1号、益禾10号。

3.稻米加工企业多,加工产品品种丰富

二、安徽省稻米深加工面临的问题

1.加工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

2.稻米深加工不足,综合利用率低

稻米加工业在国内发达地区和世界范围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当完整的深加工生产线,一般都包括初步深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生产线包括副产品加工生产线和废弃物加工生产线,而安徽省稻米加工企业虽然较多,但还处于深加工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初步深加工生产线,部分企业已经涉及副产品加工生产线,稻米加工业整体上呈现出深加工不足的问题,因此,稻米加工业的产品附加值就很低。除此之外,在加工过程还出现综合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的问题,典型的表现就是稻壳、糠灰、碎米的低价出卖甚而是直接烧毁处理,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事实上,这些看似是企业负担的废弃物完全可以循环利用,用以提升企业的附加价值。据研究表明,用稻谷加工出精米、淀粉糖、蛋白粉、米糠油及饲料、稻壳等产品,提升价值约71%,碎米是淀粉糖原料的有效补充,碎米可补充产出约1000万吨淀粉糖,大米淀粉糖颗粒小、脂肪性口感好且不易过敏,适用面广,具有很广市场前景,而这些价值到目前为止都被忽视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综合利用率太低。

3.产品销售渠道短缺,销售方式单一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育种,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针对目前安徽省在稻米深加工上出现的科研技术水平低和产品质量低的问题,可效仿采取“公司+基地+政府+现代服务机构+农户”的模式进行科学育种,在根本上加强质量保证。安徽省近年农田有被承包的趋势,典型的有安庆、合肥、阜阳等地,稻米加工企业可抓住这个时机将一些出城务工农户的农田进行承包,规划成为专门稻种试验基地,同时对外招揽聘请有关育种的生物界人才和专家进行稻种的试验培育,建立专门的科研中心平台。此外,公司可与当地的一些农户进行合作,并且建立科学育种培训中心,对农户进行种植方式,种植技巧,种植规模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在稻种试验可行后由农户在实验基地播种和管理,辅之以专家的现场指导。而对于这些投入的资金方面压力以及中间可能出现的风险稻米加工公司可与银行、保险公司等现代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安徽省政府近年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有所加大,以及正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工农产业融合的号召,稻米企业可找政府作为担保。通过这种科学育种和现代化的管理,使加工产品在原料品质上的到保证,大致流程如图4。

2.“三线并行”,提高综合利用率

对于稻米加工企业来说,真正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收益的环节就是稻米加工环节,稻米加工完整的过程应该是初加工、初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目前来说初加工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企业应该在完善初步加工的基础上,以深加工(初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为核心,实现“三线并行”的策略,即初步深加工、副产品加工和废弃物加工并行,把握好每个增加附加值的环节。(如图5所示)

3.产销商合作,扩大销路,打造知名品牌

四、结语

[1]李鑫.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220-1222.

[2]王春华.保障大米加工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探讨[J].粮食问题研究,2015:46-47.

关键词秸秆;焚烧;小春作物;现状;问题;对策;丘陵地区

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SpringCropStrawBurninginHillyRegion

XIEZhuo-lin1TANGTian-ze1ZHOUQiang1LIYun2LIUNian1

(1Mianyang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inSichuanProvince,MianyangSichuan621023;2MianyangAgriculturalTechnologyPromotionCenter)

AbstractMianyangCityhasthetypicalcharacteristicsofthehillyregion.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researchonutilizationofthespringcrop′sstrawaroundMianyangcity,existingproblemsthatconstrainedth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thestrawinhillyregionwerepreliminarybinedwiththereality,thecountermeasuresofeasingtheburningphenomenonwereproposed,andareferenceforthelatepolicymakingofth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strawinhillyregionwasprovided.

Keywordsstrawburning;springcrop;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HillyRegion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农业大市之一,其周边具有典型丘陵地区特点,小春作物主要以油菜、小麦为主。该市农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由此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却给当地带来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绵阳党委政府一直明令禁烧秸秆,但就目前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夏收小春作物秸秆焚烧现象严重,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破坏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土壤质地结构,降低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焚烧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运输安全,造成资源的浪费[1-3]。为此,笔者于近期就小春作物秸秆焚烧问题在绵阳市周边乡镇进行了调研,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1绵阳周边丘陵乡镇小春作物秸秆焚烧现状

绵阳市常年小春作物种植面积20.67万hm2(小麦11.33万hm2,油菜9.33万hm2),主要种植在丘陵地区,秸秆产量约98万t。根据绵阳市周边安县界牌、花亥、磨家、河边,涪城金峰、石洞、石塘、吴家、杨家、观帝、丰谷、三台永明、游仙松垭、观太、石板、魏城、江油中坝等17个丘陵地区乡镇、31个生产小组、124户农户现场调查数据表明,绵阳市周边丘陵地区秸秆回收利用率低,秸秆焚烧比例大(表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燃料结构发生改变,秸秆焚烧现象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秸秆是我国丘陵地区农村居民主要生活燃料,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配套设施完善,丘陵地区周边农村多数已使用天然气或罐装煤气,减少了秸秆作为家用燃料的使用比例。以绵阳市为例,目前其周边丘陵地区小春作物秸秆96%被农民就地焚烧或丢弃浪费。

2.2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综合循环利用比例较小

多层利用、多级转化、多次增值发展的还不够。目前,仅有不到5%的小春作物秸秆被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而家畜饲料、秸秆沼气、食用菌栽培、秸秆气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所占比例太小。

2.3市场化机制有待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未形成规模优势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和储运体系,目前秸秆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较零散,不集中,利用较单一,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许多秸秆综合适用技术还未能转化应用。例如:绵阳市丘陵地区沼气建设已全面展开,虽然已建成沼气池57.8万口,但是秸秆沼气发展较少,大型秸秆气化站和秸秆固化站在绵阳市还处于空白状态。

2.4缺乏经济实用的配套技术设备

秸秆便捷处理设施不配套,机收后秸秆留茬过高,造成下茬农民种植困难;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设备缺乏,各项技术之间集成组合不够。

2.5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由于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忙时农村劳动力以妇女、老人为主,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捆扎搬运离田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就地焚烧秸秆。

3当前国内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3.1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1]。其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的含量;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一方面可大幅度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确保我国农业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

3.2秸秆饲料化利用

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t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t粮食,由秸秆加工的秸秆饲料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通过秸秆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微贮、秸秆揉搓丝化、秸秆压块、秸秆膨化等方式,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提高秸秆的采食率和转化率,达到秸秆高效利用的目的[2]。

3.3秸秆基料化利用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黑木耳、蘑菇、银耳、猴头等食用菌[3],能有效解决近几年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与棉籽壳供应不足的矛盾。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3.4秸秆原料化利用

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替代木材作用于造纸、生产板材、制作工艺品、生产活性炭等,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也可替代粮食生产木糖醇等。

3.5秸秆燃料化利用

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2t秸秆能源化利用热值可替代1t标准煤,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炭化和活化等方式[4-5]。

4对策

4.1明确职责,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的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秸秆处理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职责,加大引导和宣传力度,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法规及知识,让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秸秆是资源、是效益,焚烧秸秆就是浪费资源、就会危害公共安全,全力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4.2加大投入,引进、筛选、集成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4.2.1着力推进秸秆还田小型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最快速、最经济、最现实的方式和途径。为适应丘陵地区山地多、坝地少的特点,将机械小型化,有利于丘陵地区作业。采用秸秆还田小型机械化技术,是经过小型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流程,将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通过秸秆的机械化还田,既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也能减少秸秆因浪费和焚烧造成的废气排放与环境污染。

4.2.2扩大秸秆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规模。由于秸秆的营养成分丰富,且资源较大,成本低,因此很适合作为平菇、姬菇、草菇、鸡腿菇、猫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料。以丘陵地区现有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添置秸秆加工设备,建立食用菌培养基料生产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秸秆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加工,供企业或合作社生产需要。对于有些品种的废弃菌帮(袋)料也可以作为另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不仅提高了生物转化率,延长了利用链条,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2.3大力推广秸秆沼气技术。结合绵阳市沼气池建设工作,大力推广具有技术成熟、原料广泛、产气充分的秸秆沼气技术[4]。该技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在沼气推广过程中该技术充分利用稻草、玉米等秸秆原料,有效解决了沼气推广过程中原料不足的问题。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粉碎后进入沼气厌氧罐内中温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此外,秸秆入池产气后产生的沼渣是很好的肥料,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即过池还田),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5]。

4.2.4示范推广秸秆收集技术。为解决农忙时期秸秆收集、处理困难等问题,应大力示范推广农作物粉碎、捡拾、打捆全程机械化技术,对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进行及时高效地处理。目前,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在秸秆打捆、转移等秸秆田间机械化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可引进一批适合丘陵地区农情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先进的秸秆打捆机、压块机、青贮机,解决当前因劳动力缺乏而导致的秸秆收集、处理困难问题。

4.3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4.4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5-8],对现有秸秆还田机械进一步选型改进、小型化,加强秸秆联合收割碎化装置研究,切实解决机收后留茬较高难以插秧、秸秆切割长度较长难以还田等问题;加强秸秆膨化、生物菌发酵、压块饲料等先进技术研究,不断提高秸秆饲料的养畜作用;加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研究,逐步改善农民用能结构;加强以秸秆为原料的造纸、秸秆有机肥加工等技术研究,努力开发秸秆工业化利用途径。二是实施一批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实用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有计划地推广应用。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基层农技推广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的技术入手,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9]。

5参考文献

[1]陆欣.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洪章.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RUIHONGZHANG,XIUJINLI,JGFADEL.Oystermushroomcultiva-tionwithriceandwheatstraw[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2(82):277-284.

[4]庞凤梅,李玉浸,杨殿林,等.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与直接利用效益比较[J].中国沼气,2008(26):34-37.

[5]马友华,王桂苓,王伟,等.农作物秸秆管理技术与措施及其生态补偿——以安徽省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4):50-58.

[6]何文新.麦积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0(4):10.

[7]董金根,顾开联,谷爱珍.建湖县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234-236.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到9亿,达到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农业人口达到7亿,占到50%。所以可以说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国土辽阔,可耕地面积广的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我国的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地形多变且复杂,季风性气候对农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季风性气候,通俗的说就是在一年内比较明显的能看到旱雨两个季节,其降水量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雨季,由于其不稳定性会给南北方带来非常明显的汛期的差别,雨量较大或者较小带来的灾害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很严重的影响。所以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它是农业的主要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的一个环节。发展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的任务。

2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弊端

2.1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年久失修,后期维护和农业不同步

(2)水利工程缺少完善的整体规划

2.2工程管理存在的弊端

(1)管理制度改变,管理与维护不完善

(2)管理大意,水利工程的利用不彻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个体经营意识不断的增强,为了让自己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集体的观念慢慢变得淡薄,这就使得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变得更加的粗放。在一些农村的河渠甚至成为了垃圾的堆放地,浪费污染的现象非常的严重。水利工程的建设给农村带来了极大的用水便利,这也就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农业用水灌溉的过程中,用水不当很容易导致土地的盐碱化,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3)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小型的水利工程大部分是处于偏远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所雇用的管理人员也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因此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应的专业知识匮乏,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较少,这些都是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弊端的因素。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认识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农业仍然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的储备。我国政府需要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积极的采取对应措施来加快农村的现代化的建设。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一定要提升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认知程度,使其和社会经济保持同步的前进,更甚至是超前发展。

3.2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水平

按照现行的标准对小型的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整改,对那些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的水利工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修缮。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的质量,确保其发挥灌溉以及防护的功能。

3.3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增大农业建设的投入,增大水利工程的投入,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许多的现存小型的水利工程都是因为以前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才造成现在的弊端。在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上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大科技以及资金的投入,保证其质量。

4结束语

小型的水利工程尽管其规模小,作用范围有限,但是其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其建设管理上的工作不可轻视。我们需要对现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弊端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的对策,保证其建设管理上的合理性。推动农业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争取将我国发展成为一个农业的强国。

[1]王阔.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浅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6(01).

[2]扈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

[3]郑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

[4]吕萌.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5]李季.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01).

[6]金宝龙.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与现状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06).

[7]李建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J].山西水利,2013(02).

THE END
1.我国每年浪费食物;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材料一 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浪费食物;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 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 每年最少倒掉约 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为此有人说 “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资源承载能力已难以为继的?景下 每年有2、3亿人的口粮被浪费 是难以承受之重.”材料二 继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f7103a7269d44dc4add2a2081072bd2.html
2.粒粒皆辛苦”.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导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其中20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010元B.211元C.2×1011元D.0.2×https://www.shuashuati.com/ti/3c572407ac534ab89ed9709506e2d714.html
3.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多少中国浪费粮食的主要原因:把范围拉回我国,根据数据测算,在每年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上,造成的浪费,就高达700亿斤。这里面餐桌上的浪费数字更是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5年《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指出。根据估算,在消费环节里,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折合成粮食约为1000亿斤,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2181062465974052.html
4.你知道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吗?!你们知道每年浪费的食物 折合成粮食能满足多少人的口粮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 最近几年,“光盘行动”在各地推行开来 提倡的就是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浪费食物 可惜,这一行动在不少地方并没有落到实处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这个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20/15/50213_931290875.shtml
5.你知道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吗?!你们知道每年浪费的食物 折合成粮食能满足多少人的口粮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 最近几年,“光盘行动”在各地推行开来 提倡的就是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浪费食物 可惜,这一行动在不少地方并没有落到实处 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 这个https://www.360doc.cn/article/50213_931290875.html
6.全国人大: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城市餐饮年浪费300多亿斤中国的粮食损耗主要集中在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餐饮消费环节。全国人大近期调研报告披露,不包括居民家庭饮食中的食物浪费,中国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亿-360亿斤 【财新网】(记者 黄姝伦)2020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重视粮食安全和制止餐饮浪费的必要性。12月2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全国人大https://china.caixin.com/m/2020-12-24/10164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