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人仅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800万吨,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厉行节约、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尊重群众的劳动成果,以良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为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材料二“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
近年来,“最美现象”不断涌现,感动你我,感动中国。以自己腿换别人命的“最美女孩”刁娜、因救学生而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忍剧痛仍救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现象”让人们感召了道德的力量,为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极大的榜样引领作用。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角度,说明“最美现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最新试题
选举法的修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哪些道理?
正当一些人借口市场经济不相信“无私奉献”时,鞍钢集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却用自己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需要任何理由”。郭明义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于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上述材料对我们青年学生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有何重要启示?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上的志愿者在万余个工作岗位上奉献着热情和汗水,用微笑来体现中国人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精神风貌,用优质的服务替人们排忧解难,增进了世界和谐。社会各界对志愿者高度褒奖。志愿者对我们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截至201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正式实施四周年。四年来,《食品安全法》在媒体曝光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发现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超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从快予以了打击。但是“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仍不断发生。结合材料,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食品生产企业应怎样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