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2.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3.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2]
◎心xīn
〈名〉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当心画
【原文】
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息林切(xīn)
【译文】
心,人的心脏。属土的脏器,在身躯的中部。象形字。依博士的学说,把心当作属火的脏器。大凡心的部属都从心。
【注释】
①土藏:徐灝《说文段注笺》引《五经异义》:“古(文)《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饶炯《部首订》:“古《尚书》说为土藏者,五行土位于中,举五藏之部位言也。”
②象形:王筠《说文解字释例》:“其字盖本作,中象心形,犹恐不足显著之也。故外兼象心包络。今篆曳长一笔,趁姿媚耳。”
③博士: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晋中兴书:博士之职,博习旧闻,训教学徒。”张舜徽《约注》引宋育仁说:“汉惟今文《尚书》立学官,置博士。”徐灏《说文段注笺》引《五经异义》:“今《尚书》欧阳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饶炯《部首订》:“今文家说火藏者,五行火空则明,举五藏之运用言也。”
说文解字注
人心,土臧也。
注:也字补。
在身之中。象形。
注:息林切。七部。
博士说为火臧。
注:土臧者,古文《尚书》说:火臧者,今文家说。详肉部肺下。凡心之属皆从心。
《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并训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
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
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
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
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
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
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历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烝民)》:吉甫作颂,穆如淸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卽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
◎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眞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眞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3]
“心”做偏旁时,字形会有所变化。左右结构的字写作“忄”如恨、忧、怀。在字的下半部有的写作“心”,如:思、想。有的写作“”,如:恭、慕、忝。
息林切,平侵心‖心声侵1部
火藏。《释名》云:“心,纎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息林切。四。
楷体四个笔画互不连接。
左点起笔于田字格横中线左端。
从左点旁横中线起笔,写在横中线下方,钩尖轻接横中线。
第二、第三两个点都在横中线上方,第二点在上方,与的钩尖呼应,收笔于竖中线;第三个点在的右上方。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调
等
呼
韵系
韵摄
拟音
上古音
心
slm
广韵
息林
侵A
下平二十一侵
平声
三等
开口
深
sim
中原音韵
侵寻齐
侵寻
阴平
齐齿呼
洪武正韵
思林
二十侵
分韵撮要
金
第十七金锦禁急
点心、爱心、放心、心头、热心、心愿、细心、小心、心得、关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