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农产品总产量水产品经济作物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农业发展成就显著乡村美丽宜业宜居——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一、农业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7013亿元,比2012年增加60671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分产业看,农林牧渔各业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农业产值增加最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速度最快。2021年,农业产值78340亿元,比2012年增加33494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4.5%;林业产值6508亿元,增加3101亿元,年均增长6.1%;牧业产值39911亿元,增加13420亿元,年均增长2.7%;渔业产值14507亿元,增加6103亿元,年均增长3.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7748亿元,增加4554亿元,年均增长7.8%。

(二)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在农林牧渔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林业、渔业等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大幅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3%,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4.4%,增加0.5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27.1%,下降3.6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9.9%,增加0.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占5.3%,增加1.6个百分点。

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实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粮食稳产高产,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成色也更足。

(一)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在前期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过1.3万亿斤,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增加1412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其中,谷物产量12655亿斤,增加1323亿斤,年均增长1.2%;豆类产量393亿斤,增加57亿斤,年均增长1.8%;薯类产量609亿斤,增加32亿斤,年均增长0.6%。分品种看,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稻谷4257亿斤,比2012年增加126亿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3%;小麦2739亿斤,增加289亿斤,年均增长1.2%;玉米5451亿斤,增加860亿斤,年均增长1.9%;大豆328亿斤,增加59亿斤,年均增长2.2%。

(二)人均占有量稳定提升,中国人的饭碗成色更足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粮食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该国或地区粮食安全。随着我国粮食产量持续攀升新台阶,人均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自2012年起,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了483.5公斤,比2012年增加31.4公斤,2013—2021年年均增长0.7%。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饭碗不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三)粮食库存充足,大国粮仓基础更牢

充足的粮食库存是确保粮价等重要物资价格平稳运行的关键,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17%的库存消费比是粮食安全的警戒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尤其是稻谷和小麦等口粮作物库存持续处于高位。据测算,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50%,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超过一年的消费量,库存消费比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充裕的粮食库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主要农产品供给更加充裕,居民餐桌更加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更好。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国家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发展其他农业生产,蔬菜瓜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肉禽蛋奶和渔业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居民餐桌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畜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肉蛋奶产量稳步增加

(三)渔业生产态势良好,生产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四、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稳产高产基础更加坚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稳产高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农业稳产底气更足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农业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兴修农田水利,2021年国家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达22146亿元,比2012年增加10172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1%。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下,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21年末我国耕地灌溉面积10.44亿亩,比2012年增加10702万亩,年均增长1.2%。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为稳定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高产更有保障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尤其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对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具有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新建成1亿多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已完成9亿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农业机械装备普遍应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翅膀,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2012年以来,耕整机、联合收割机、自动饲喂机、制氧机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加。据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比2012年增加0.5亿千瓦,2013—2021年年均增长0.6%。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带动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快速提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6%和32%,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五、农业经营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农业活力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古老农业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分工更加精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2021年末,全国有实际经营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0万家,家庭农场近89万个。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社会化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从代耕托管到喷洒农药,从育秧育种到机收机播,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有力稳定了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增添新动能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设施农业、无土栽培、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2021年末,全国温室、大棚、中小棚等农业设施数量达2800多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3800多万亩。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突破了资源自然条件限制,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拓宽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新鲜瓜果蔬菜。与此同时,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冷链物流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2021年,超过100万农户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50万多农户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澎湃动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生物工程、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正成为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有关部门资料,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比2012年提高了7.0个百分点,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跨入第一方阵,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兴农、科技助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六、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重点推进水电路讯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一)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1年末,96.3%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7.5%。国家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末,47.6%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

(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国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2021年末,乡镇卫生院达到3.5万家,有卫生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0.8%;村卫生室数达59.9万个,平均每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卫生室。2020年,每万人拥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52人,比2012年增加18人;每万人拥有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1人,比2012年增加7人。国家持续加大扶贫支农力度,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消除了绝对贫困,对孤寡残病等失去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应保尽保、应养尽养。2021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74万人,比2012年下降1871万人;2020年,农村分散供养五保人数372万,农村集中供养五保人数74万,实现了病有所医和老有所养,农民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还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需巩固,种子等农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待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仍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不动摇,持续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

THE END
1.首次突破1.4万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A4Njc4MA==&mid=2651452850&idx=3&sn=f4793161225d3964a1b2d0272fcc966f&chksm=8091605000c226cd3b6585e7636f3aafcf4551b2a720db8024ab2644aa31d4f678653e00c49e&scene=27
2.国家统计局: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其中,秋粮产量10569亿斤,比上年增加150.3亿斤,增长1.4%。全国谷物产量13046亿斤,比上年增加217.1亿斤,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粮https://m.gmw.cn/2024-12/16/content_1303923855.htm
3.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据介绍,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14615万吨,下降0.8%;早稻产量2834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52092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0660万吨,下降0.9%;小麦产量13659万吨,下降0.8%;玉米产量28884万吨,增长4.2%。大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867864650499595453&track_id=71CF90AA-5027-43B1-99DC-13FA1C014D51_727151288420
4.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改进了农田水利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B.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C.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方面,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方面,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9c47b61cf37e59d8b7e4ab9eaa43d9bf/
5.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 年增长。 [ ] A.五B.六C.七D.八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c2f8730089ef31aa660ee0a685c0aaf.html
6.2022年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2022年我国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68653万吨),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实现粮食生产()。 A.十三连丰B.十六连丰C.十八连丰D.十九连丰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A.重要特征B.本质要求C.最本质特征D.根本遵循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735b1792aeff43e9a594a74341226628
7.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长凤凰网资讯今年小麦、玉米、水稻全面增产,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加;亩产达到331.5公斤,比上年提高6.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https://news.ifeng.com/c/7fZAB3sARIL
8.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再度迎来上涨「图」我国粮食出口分析虽然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提升,加上近年来玉米价格上涨带来的玉米种植意愿加强,使得我国粮食单产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没有受到播种面积下降的影响,反而逐年增加。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8285.1万吨,较2020年增长1335.95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306471/article/details/123545626
9.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2022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02/14/512b9e77e31449d685dd07420216bc9a.html
10.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农机功不可没!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近些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农业科研专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举措,取得了一批重要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19/c3549944.html
11.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编辑:解文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王萌萌】 新闻链接 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2%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3-01/18/c_1129295834.htm
12.1966~1976年农村粮食生产及产量研究山东省的夏粮、秋粮产量笔者未能找到,此处数据空缺,但从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可以看出,1966~1976年间粮食总产量增长较多。)滕县粮食总产量从58305.99万斤增至102101.64万斤,夏粮总产量从18971.13万斤增至39729.27万斤,所占比例从32.54%增至38.91%;秋粮总产量从39334.86万斤增至62372.37万斤,所占比例从67.46%减至61.09%。http://hprc.cssn.cn/gsyj/jjs/qyjjs/201708/t20170818_4147659.html
13.公务员丨陕西省直备考必备锦囊(一)(7)2019公务员考试40年以来,陕西粮食的发展变化从数字看第一个特点就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逐年下降,从1978年的6732万亩下降到2017年的4529万亩,大约减少了32.7%,即近三分之一,而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835.5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216万吨,增长了45.5%,即近乎增长了一半。把这两个变化用一副折线图绘制出来,则形成 “一把剪刀”。https://v.huatu.com/news/news/2019/0327/223709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