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高瞻远瞩地推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万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近年来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产需缺口收窄,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有所提升。成就来之不易,离不开政策好、人努力、基础实、科技强、防风险这五大支撑。

一是政策好。近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价格支持方面,持续推行稻谷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2024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每斤也上调了6分,这无疑为农民种粮增添了底气。种粮补贴方面,国家于2024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以及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安排资金支持,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以来,为对冲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先后累计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700亿元。农业保险方面,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让种粮农户更为安心。据统计,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极大地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人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紧密围绕粮食生产这一主题,从春耕到秋收等环节多次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产量的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3000名专家积极进行新品种培育和高效农机设备开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一线农技人员化身贴身保姆,行走在田间地头,及时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确保新技术落地生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三是基础实。我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根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1.23亿亩,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75亿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4年实施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有34个项目实施县实施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在减少风蚀水蚀、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等方面的效果持续显现。

四是科技强。我国粮食科技领域通过优化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种业创新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份。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喷药机、智慧灌溉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智能化农机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2%,粮食平均亩产389.7千克,较上年亩均提高2.9千克,单产提高对增产贡献达58.7%,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办公室韩一军常健

THE END
1.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87/202412/174049157.shtml
2.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增”A十二B十一C十D十三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增”A十二B十一C十D十三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21624/12972952.html
3.历史性地实现(),为稳定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增添了亮色。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地实现(),为稳定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增添了亮色。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和谷物产量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A.“十连增”B.“十一连增”C.“十二连增”D.“十三连增”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https://www.shuashuati.com/ti/843352e1b11b4f6fb64ad14892845c5d.html
4.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新闻—科学网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连续11年增长,是令人欣慰的,但今后的粮食生产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如何依靠科技力量改造中低产田?在确保“第一粮仓”三大平原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全面规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1512.shtm
5.提质发展范文12篇(全文)一、2015 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分析 (一)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 2015 年粮食产量可达565.4亿斤, 同比增加14.8 亿斤, 增长2.7%, 连续四年稳定在500 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 我区已成为我国13 个粮食主产区和6 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letwo3e.html
6.山东时政试题(2018 年 1 月)1.【多选题】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作为总体思路要求。 A.走在前列 B.由大到强 C.全面求强 D.乡村振兴 【答案】ABC。解析:今后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山东加怏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是走在前列谋新篇、开创强省建设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d4nhyng.html
7.济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人均收入"十一连快"2月28日,记者从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四年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在“物”的美丽乡村向“人”的美丽乡村转变中,呈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致富新常态下,农民增收依靠什么? 数据传真:http://3g.sdchina.com/show/3224441.html
8.土地制度改革迎来新进展今年粮食有望“十一连增”关于“三中全会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可以抵押”问题,陈锡文透露,“该如何抵押,有关部门也研究制定了方案,目前方案也已报批。” 他还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十一连增”。 “目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还未出来,但基本上可以判断,今年仍会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将会实现连续十一年增产。”陈锡文说。https://bh.loupan.com/html/news/201411/1492609.html
9.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E3OTczMg==&mid=2650730165&idx=3&sn=4e4a1552e146d76c41a3a7bf1a782908&chksm=f2c169b893d248a34a91650b8c9284ef518b87e5947302101d6d2bfe20ec81a779be736df1ac&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