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一:产量惯性增长。一方面,从屠宰量来看,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04亿头,比2022年同期增长19.69%,与2021年同比增加29.91%。显而易见,2023年11月的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量已创下近几年新高。另一方面,从猪肉产量来看,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预计全年的增长幅度可能会超过3.6%。
可是,消费恢复却不及预期。2023年猪价下跌了20%左右,按供需对应关系来说,消费量应该增加4-5个百分点,可能实际却只增加3-4个百分点。
特征二:猪价持续低迷。2023年全年猪价基本维持15元/公斤左右的水平,虽然8、9月份小涨一波,但随后一路下跌。
在此背景下,集团负债也较高。农财智库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部分上市企业负债率水平已处在70%-80%,极个别高达162%。在此状态下,部分养殖主体现金流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经营困难,甚至不得不开始通过变卖资产、转让股权、定向增发、求助国资、破产重整等方式“断臂求生”。
“行业格局、市场预期是产能去化缓慢的主要原因。”不容置疑,产能依然处于偏高水平,而2024年作为产能释放期,猪价走势会如何?王祖力认为,从行业发展大趋势研判,产能调减速度较慢,2024年还是要谨慎为好。
但是进入2024年下半年,随着消费需求由淡季向旺季转换,消费需求逐步好转同时供应受2023年的产能良性连续调减的影响,2024年下半年猪价会进入到趋势性上涨的通道。
研判逻辑四:产能变化幅度对猪周期的驱动力度。根据过去几轮周期产能调减的幅度,以及产能调减幅度所驱动的周期价格上涨的强度,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研判的话,历史上过去的几轮周期,产能的调减幅度基本上都是在十几个百分点,高的时候达到20-30个百分点,正常的一轮周期下来也要调减十几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一直在调减,但调减到11月份产能依然是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调减的幅度是5.3%,其实它能够支撑明年下半年猪价上涨幅度是相对比较有限的。若产能降至4100万头以下,上行周期或能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