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今年2月份以来,玉米进口趋势出现方向性变化,进口量由过去的高位徘徊转为持续下降。特别是近几个月,玉米月进口量连续创出阶段性新低。来自外部的增量不断消退,有利于促进国内玉米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供求重回紧平衡的理想状态,无论是在实际供给层面,还是市场心理层面,都为国内玉米价格走势带来一定利好。

一、今年玉米进口趋势调整,进口量持续大幅回落

据海关数据,今年1-11月累计,我国玉米进口量1331.9万吨,同比下降39.9%。分月看,除7月和11月外,月进口量环比持续减少,特别是8-11月,连续4个月每月进口量不到50万吨。其中,8月和9月玉米月度进口量分别为38.1万吨和31.3万吨,连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10月玉米进口量仅25.1万吨,同比降87.7%,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结合当前进口玉米到港船期,预计今年12月份进口量将继续保持低位,全年进口量将低于1400万吨,比去年进口量减少1300万吨以上。

二、国内玉米产需缺口缩小,预计未来玉米进口继续减少

2020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保持高位。2020年1月到

2024年9月,累计进口玉米1亿吨,对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产生一定压力。但这五年玉米的超配额进口是综合权衡国内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后的主动选择,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我国玉米的连年丰产,国产玉米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玉米产需缺口已经大幅缩小,进口需求已明显减弱,预计进口数量会进一步减少。

短期看,预计2025年玉米进口量明显下降。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2024/25年度,我国玉米产需缺口仅不到300万吨,并不需要大量进口玉米,国内玉米市场运行将主要取决于自身供需形势和储备调控政策。如无特殊事件发生,预计2025年玉米进口总量可能会降至配额以内。中长期来看,玉米进口量有望保持较低水平。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的深入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将持续完善,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加快推广,国内玉米产量有望持续提升,在消费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玉米供求关系将保持基本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进口玉米将主要用于调剂市场,玉米进口量有望进一步下降。

三、进口大幅下降有利于国内玉米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

当前东北、华北主产区玉米进入集中上市的售粮高峰期,进口大幅下降势必会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玉米价格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心理层面看,进口量是供需平衡表的重要指标,各方

主体会根据玉米进口趋势重估市场形势。外部供给的大幅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家对玉米供求重回紧平衡状态的预期,有利于库存较低的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入市收购,建立库存。近期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开始触底反弹,大连商品交易所远期合约逐月升水,12月26日主力合约2505收盘价每吨2204,连续一周上涨,显示市场主体看好明年上半年玉米行情。从对市场供需的实际影响来看,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直接减少国际供应,影响国内市场玉米供给总量。连续多年超配额进口,对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产生一定抑制。随着进口数量的大幅减少,抑制压力将得到明显缓解。在需求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市场结余减少,再加上政策性收储的有序进行,当前玉米的市场价格预计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春节后有望稳中回升。

THE END
1.玉米年报:静待底部,寻觅良机根据CAOC12月供需报告显示,24/25作物年度玉米播种面积预计44886千公顷,较上一年度44219千公顷增加667千公顷,增幅1.5%。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玉米种植的影响较为明显,2021年的“两稳一增”,2022年“两稳两扩”,2023年则是“两稳两扩两提”,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https://t.10jqka.com.cn/pid_412758067.s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11月我国玉米进口30万吨,同比减91.8%。自6月起同比减幅明显,6-10月分别同比减50%、34.9%、63.9%、80.9%和87.7%。9-11月三个月跌幅均在80%以上。1-11月累计进口1332万吨,同比减39.9%。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2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24/25市场年度(当年10月至次年9月)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300万吨,较上https://www.agri.cn/sc/scdt/202412/t20241227_8702187.htm
3.玉米市场动态解读农村振兴玉米市场动态解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农业市场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其中,玉米市场作为我国粮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及供需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玉米市场动态,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进行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市场分析。 一、国际玉米市场动态 https://news.shuzhi666.cn/post/378.html
4.玉米市场分析玉米供应相对宽松价格仍存下行空间11月东北地区玉米集中上市,受气温偏高及部分地区降雨影响,玉米潮粮霉变率增加,农户售粮积极,供应宽松,玉米价格下跌20-80元/吨。华北地区月初售粮意向不高,供应偏紧支撑玉米价格上涨,中旬以后价格趋稳及农忙结束,农户逐步认价售粮,市场潮粮供应宽松,玉米价格下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跟随产区,整体维持下行趋势。 https://lswz.shaanxi.gov.cn/xwzx/gzdt/202412/t20241231_3278558.html
5.20242.3 我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需长期坚持 第三章 2024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分析 3.1 2024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综述 3.1.1 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回顾 3.1.2 世界玉米生产情况分析 3.1.3 全球玉米供需形势分析 3.2 2024年美国玉米行业发展概况 3.2.1 美国玉米资源开发利用回顾 3.2.2 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3.2.3 美国玉米市场https://www.cir.cn/3/51/YuMiXuQiuFenXiBaoGao.html
6.最新策略报告:机构一致买入1只龙头股当然,正如上述分析所说,由于啤酒行业毛利率和利润率低,啤酒行业的盈利受原料及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一旦通胀背景下啤酒价格涨幅超出预期或08年奥运推动啤酒销量大幅增长或啤酒提价后原料价格明显回落,那么啤酒企业的盈利也存在超预期可能,但我们目前认为这种概率并不十分大。 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1/08/t20080108_12783401.shtml
7.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2、区域资源和生产结构的差异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将显著提高。 我国食品工业长期以来按行政区划进行产业布局,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不少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根据区域资源的不同条件实现差异化,尤其是规模效益显著、宜于专业协作的食品行业,生产的集中性和规模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发挥(绝大多数的企业达不到经济规模https://news.21food.cn/24/2806503.html
8.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法规库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要求,调整和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粮食产业带,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加大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充分发挥大型垦区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优势,稳定全国粮食生产大局。同时,兼顾粮食非主产区,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http://www.110.com/fagui/law_106928.html
9.我国大豆生产消费现状及提升自给率策略我国人民历来有食用大豆及大豆加工制品的习惯,日常生活对大豆需求殷切,每年消耗约1亿吨大豆,在居民饮食、食用油脂和畜禽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2,3]。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存在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的特点,本文针对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及消费的特点,提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和增加自给率的策略。http://www.jouroilcrops.cn/CN/10.19802/j.issn.1007-9084.2022015
1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我省玉米年产秸秆约900万吨,若其中1/3秸秆即300万吨通过整株和茎叶青贮或氨化处理作为生物饲料,即相当于节约饲料粮75万吨以上。而且,我省寡照高湿的生态生产条件更有利于发展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优质青贮玉米。 三、依靠科技,提高玉米自给率 目前,我省玉米自给率为50%,如通过依靠科技调整结构、提高单产和总http://www.chinawestagr.com/homepage/ShowContent.asp?id=4769
11.梁运祥教授: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突破秸秆消化率低等难题?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进“粮改饲”政策,通过推广青贮玉米、苜蓿草和燕麦草等饲草作物品种的种植,提高饲草产量,按照《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67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大农区食草动物优质粗饲料供给,提高生产水平。然而养殖业快速发展导致牧草需求仍旧旺盛,国内商品牧草自给率https://www.yangzhu360.com/guandian/20220614/408047.html
12.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预计2024年食糖产需缺口600万吨左右,自给率约为66%。中国食糖产不足需的市场现状与国内外价差的客观存在,将导致对进口食糖存在刚性需求。预计2024年我国进口食糖583万吨,较2014年增加181万吨,增幅45%,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0%,我国作为世界主要食糖进口国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http://journal.crnews.net/nybgb/gg/910033_20150421093900.html
13.中国粮食自给率研究——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分析陈香玉. 提高中国粮食自给率的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 12695-12697. [CHENG XY.Situation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improving China's grain self-sufficient rate in China.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35): 12695-12697.] 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