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应预期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呈现出明显的震荡下跌行情。国内方面2017年是玉米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政策支撑、市场调整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玉米去库存成绩显著,国内市场玉米价格逐步回升。
2017年美湾2号黄玉米现货价格由年初155.5美元/吨下跌至148.42美元/吨,全年跌幅4.55%;最高价166.53美元/吨,最低价132.47美元/吨。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由年初140.5美元/吨下滑至138.08美元/吨,全年跌幅1.72%;最高价163.08美元/吨,最低价132.47美元/吨。
(一)供应预期扩大是美国玉米价格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2017年国际市场玉米供需格局持续宽松,预测研究机构纷纷看好全球及美国玉米的产量情况,长期供应压力使全年美国玉米价格明显承压。特别是2017年7月美国农业部调高玉米库存,且从8月份开始连续四个月调高美国玉米单产预期,对玉米期现货市场形成明显冲击,期货价格下跌幅度大于现货价格。2017年7月开始,美国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美湾2号黄玉米现货和芝加哥期货价格分别由7月10和11日开始从全年高点下滑,且跌幅扩大。
(二)天气情况是造成玉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2017年全年,天气因素对美国玉米价格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美国玉米种植带多、空天气因素交织引发市场炒作行为。例如本年度6月份美国玉米进入生长关键期,高温、干燥天气和降雨的交替出现,引发了频繁的技术性买盘卖盘操作,加剧了价格的震荡幅度。另一方面,南美国家天气情况变化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玉米价格波动。阿根廷、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的玉米产地,在国际市场上与美国玉米具有强烈的竞争关系,因此,当地天气情况变化引起市场对其产量和出口量预期的变化也间接影响了美国玉米价格。比如,在2017年下半年,南美玉米减产预期一定程度了对价格形成支撑,使美国玉米价格在下跌行情中保持震荡。
图12017年美国玉米价格走势
二、国内玉米价格反弹回升
2017年是国内玉米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国家配套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加上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2017年国内玉米价格筑底回升,呈现明显的震荡上行的价格行情。2017年12月29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东北玉米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590元/吨,较年初1400元/吨上涨13.57%;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连续合约12月29日报收1813元/吨,较年初上涨19.2%。
(一)国家配套支持政策对玉米价格企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7年国家玉米市场改革加速推进。首先玉米生产者补贴主要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优势产区为主,旨在减少玉米播种,改善玉米种植效益;其次,2017年上半年,在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补贴政策刺激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采购热情高涨,促进了玉米价格上涨;再次,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市场预期燃料乙醇存在巨大消费潜力从而带动玉米消费大幅增长。
(二)供应收紧叠加天气等突发因素推升国内玉米价格
因2017年东北玉米量多质优,新粮集中上市后一度对市场价格形成冲击,而由于华北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一方面延缓了玉米上市进度,另一方面天气状况导致部分霉变降低玉米质量,加上交通成本增长等因素,刺激玉米价格逆势走高,年底更是呈现出爆发式上涨行情。
三、国内外玉米价差小幅扩大
经历2016年价格大幅下滑,国产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增加,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初深圳港美国进口玉米C&F价1321.93元/吨,国内玉米运输到深圳港价格1610元/吨,而到12月29日,深圳港美国进口玉米C&F价1249.21元/吨,国内玉米运输到深圳港价格1900元/吨,价差由273.92元/吨扩大到650.79美元/吨。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83.33万吨,较去年下滑10.31%;酒糟和木薯累计进口831.09万吨,较去年下滑21.72%。
四、后市展望
国际市场供应宽松的格局可能进一步扩大。2017年下半年,美国农业部连续调高玉米单产预期,美国玉米产量前景持续看好。此外,随着南美天气情况转好,玉米价格将进一步受压。预计2018国际玉米市场仍将弱势波动。国内市场方面,玉米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在种植面积结构调整、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深加工消费扩张、饲料消费稳定、进口替代品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国家收储、拍卖对价格的宏观调控,玉米2018年国内玉米价格将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