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供需条件改善的大背景下,受天气因素及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震荡上行。国内玉米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下调,下游需求复苏,供大于求的格局明显改善。
一、国际市场价格震荡上行
2018年美湾2号黄玉米现货价格由年初153.14美元/吨上涨至161.41美元/吨,全年上涨5.4%;最高价181.09美元/吨,最低价144.88美元/吨。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由年初139.07美元/吨上涨至147.63美元/吨,全年上涨6.16%;最高价160.82美元/吨,最低价135.13美元/吨。总体上看,2018年美国玉米价格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为持续走升阶段;第二阶段,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为急速下跌阶段;第三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2月价格震荡上行。
(一)供需条件改善刺激美国玉米价格回升
2018年美国玉米市场供需情况较2017年有明显改善。一是全球玉米供应过剩的局面有所缓解。美国农业部多次调低全球玉米库存,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玉米种植带干旱、缺水的天气情况对玉米产量形成威胁,对价格形成支撑。二是受价格优势驱动,自2月开始,美国玉米出口需求明显改善,3月份公布的出口销售数据更是创23年来最高水平,分析机构也纷纷调升美国玉米出口预估。出口数据良好表现是推升本年度美国玉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乙醇需求预期扩大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上涨。今年市场有消息称美国政府可能允许全年销售含有15%乙醇的汽油。由于玉米是制造美国乙醇的主要原料,乙醇需求预期扩大给美国玉米市场带来额外支撑。
(二)天气因素、贸易摩擦是价格震荡的主要原因
2018年天气因素对美国玉米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美国玉米种植带利多、利空因素交织出现,巴西、阿根廷以干旱缺水天气情况为主,天气情况带动的技术性买盘、卖盘操作是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此外,美国与包括中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在内的贸易伙伴的贸易形势也是价格波动的重大影响因素,因贸易争端带来的农产品贸易的不确定性导致玉米行情跌宕起伏。
图12018年美国玉米价格走势
二、国内玉米价格继续反弹回升
2018年国内玉米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在2017年筑底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反弹。2018年12月2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东北玉米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1710元/吨,较年初1620元/吨上涨5.56%;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连续合约12月29日报收1864元/吨,较年初1827元/吨上涨2.03%。2018年玉米价格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初,受饲料加工及深加工玉米补贴的政策因素影响,企业采购需求增加带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第二阶段,2018年3月到5月,受拍卖玉米供应增加影响,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出现阶段性回落;第三阶段,2018年5月到11月,受天气炒作、非洲猪瘟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震荡上行;第四阶段,2018年12月,因市场对中美贸易前景的担忧缓解,有消息称中国将增加进口美国的玉米、DDGS等农产品,玉米市场价格下跌。
图22018年国内玉米价格走势
(一)种植面积下调,产量预期减少
玉米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调,中国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年初预测,2017/18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2.16亿吨,比去年调减366万吨。减产预期刺激各采购方积极备库,带动价格反季节性上涨。此外,今年4、5月份东北部分玉米种植带出现严重干旱天气,6、7月份又遭遇强降雨和冰雹天气,均对玉米产量构成威胁,支撑价格上涨。
(二)工业用玉米需求改善但饲用玉米需求疲软
2018年玉米下游消费需求持续改善。从深加工行业来看,2018年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均有新增产能的燃料乙醇项目或淀粉项目,深加工产能扩张改善工业用玉米需求;从饲用玉米需求看,2018年饲料产量较去年同比增长800万吨,但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且影响持续导致了生猪存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饲用玉米需求。
(三)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玉米和玉米替代品进口
中国和美国贸易摩擦不断发展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持续发酵。2018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征新关税造成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中美贸易磋商进展情况通过玉米进口、玉米替代品进口、国内玉米大豆种植面积转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的玉米价格。
四、后市展望
2019年全球供应充裕的基本面状况预计将继续使美国玉米价格承压,同时,中美贸易谈判走势和天气情况将使价格保持波动。国内市场方面,短期内受新玉米上市节奏、深加工企业利润缩窄、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玉米市场供需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玉米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玉米市场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玉米2019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延续2018年的波动上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