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去库存成重中之重

财政部近日表示,在支持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在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这是中国于今年内落地的第三项较大的玉米改革政策,也是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不过,笔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玉米价格时涨时跌,以及玉米收储政策的调整,玉米库存依然高企,下一步去库存成为重中之重。

价补细则落地

6月20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称,玉米价格将由市场形成,且部分补贴资金将于近期提前拨付。据了解,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将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94亿元,比去年增加22亿元,奖励资金将向商品粮大省倾斜。

今年4月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内容公布,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不过,除了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之外,并未对“补贴”给出实质性措施。

相比之下,在此次《意见》中对具体补贴进行了细化。这次玉米临储政策改革根据“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中央财政将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补贴,保障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在补贴实施上,坚持“定额补贴、调整结构”。《意见》要求,在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国家对各省(区)亩均补贴水平保持一致,补贴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内保持不变,充分发挥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引导作用,体现优质优价,促进种植结构调整。”不过,目前财政部未公布具体定额补贴标准。

据财政部经建司负责人介绍,“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省级财政后,由各省区制订具体的补贴实施方案,确定各自的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依据和补贴标准等。”

根据财政部的意见,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已初步制订了本省区玉米生产者补贴方案。财政部表示,通过这次改革,希望能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完成供给侧任务,让玉米生产与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建立粮食流通市场机制,让托市收购引发的价格机制重新回归到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上来。

不过,笔者调查发现,玉米价补分离也会面临和大豆、棉花类似的待解难题,即采集市场价格难、面积核实难及有价无市等。“今年的玉米价格如果上不去的话,就只能指望补贴政策了。”阚延敏说。

临储两三年内退出

国家对玉米进行临时收储始于2008年,至今已经过去8年,但这项玉米临储政策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项政策,在当初的确促进了农民玉米种植的积极性。”黑龙江一位不具名专家告诉笔者,大量玉米因为托市收购流入到国储库,但这推高了粮价以及库存,使得财政不堪重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国内玉米库存达到2.5亿吨,需要付出巨大的库存费用。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包括收购费、做囤费、保管费和资金利息等,每吨粮食库存成本在252元。据此计算,2.5亿吨玉米一年的库存费用大约是630亿元。因此,加快玉米去库存迫在眉睫。

“此前的玉米临储托市收购政策,将粮食保供给和农民保收益混在一起,扭曲了玉米价格市场机制。”6月23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主任李国祥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此次玉米价补分离改革,目的就是形成市场价格机制,把去库存与农业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价补分离保护种地者的利益,做到精准补贴,而不是不种地也要补贴。”李国祥认为,政策应该重回“解决农民卖粮难”上。

与此同时,国储玉米去库存进展却很缓慢。李国祥说,国内玉米供需矛盾的确很突出,一是产量已是十二连增,但库存高、补贴高、进口高(三高)导致财政负担重。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我国东北三省新收购2015年临储玉米数量已达到8818万吨,占东北全境玉米总产量的90%以上。

国务院参事、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近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估算过,一吨玉米一年的保管费是250元,几千亿斤玉米,总的下来费用是非常高的。”杜鹰说。

高库存由来已久。据了解,自2007年开始,国家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截至2014年临储收购价格一直保持稳中上涨,涨幅达43.24%。“当玉米种植效益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时,大量种植大豆的农民因考虑经济效益而改种玉米。”农产品集购网一位市场经理向记者分析说,这也是玉米高库存的原因之一。

然而,去库存却并非易事。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13年玉米临储库存剔除移库之后还剩4967万吨,2014年玉米临储库存剔除移库后还剩8029万吨,两年的收储数量使2015年玉米库存达1.2亿吨,今年临储收购量已接近1.2亿吨,预计库存总量超过2.6亿吨,未来去库存压力巨大。如此巨量的库存,到底该卖给谁

THE END
1.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稳中小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在1830-1840元/吨,水分15%左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新玉米收购价格在1830-1860元/吨,水分15%左右。 黑龙江佳木斯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在1810-1830元/吨,水分15%左右。 黑龙江绥化地区新玉米收购价格在1810-1820元/吨,水分15%;淀粉企业潮粮挂牌收购价格1840元/吨,下跌5元/吨,折扣比例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124
2.玉米市场分析玉米供应相对宽松价格仍存下行空间进入12月后,中储粮发布公告在玉米主产区增加玉米收储库点、扩大收储规模,加之新季玉米上市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基层惜售情绪提升,东北市场玉米价格跌幅收窄,局部地区价格有所上涨。华北地区有效供应增量继续提升,下游需求无明显提升,市场供需矛盾增大,玉米价格继续下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窄幅波动,华北粮及东北玉米到货价格下调。https://lswz.shaanxi.gov.cn/xwzx/gzdt/202412/t20241231_3278558.html
3.2025年后玉米价格有望上涨吗?政策支持:在2024年12月下旬,北京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2025年将统筹推进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有序增长。这一政策将为玉米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持。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产区深加工企业和国储库的收购力度加强,玉米市场形势已经全面扭转。例如,吉林公主岭中粮的玉米价格每吨上涨20元,达到0.95元每https://www.jianshu.com/p/3921d35dd235
4.7月库存分析报告(精选6篇)截至4月30日, 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3省 (区) 累计收购国家临时存储玉米60.9万t。 4.截至7月27日, 201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放到拍卖市场的玉米累计达到约7 301.38万t, 累计成交量达到3 179.23万t。 单位:万t 5.7月末8月初, 受生猪价格上涨影响, 玉米需求有一定的恢复, 南方港口现货商对玉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8ncr9w9.html
5.美尔雅期货2、CBOT玉米C国储一次性收购开启05玉米数据来源:文华财经,美尔雅期货基本面分析类别关键词描述国外美玉米截至2月9日当周美玉米出口净销售1024万吨符合预期。 3、供给售粮进度截至2月16日,全国13个支撑玉米价格企稳省份农户售粮进度61%,较上期增加4%。 http://www.yanbaohui.com/doc-58b2abe436100e0e1ad48df47b0e6118.html
6.今日玉米价格行情2022年11月15日农资价格中储粮吉林四平直属库:14%水分执行价格1.38元 吉林白山粮库:30%水分1.071元 中储粮吉林农安直属库:2022年干粮1.38元 吉林长春姜家坨子粮库:开始收购新玉米1.05元(30水分),1.125元(25水分) 中储粮黑龙江哈尔滨直属库:收购玉米1.37元(三等14水) 内蒙古通粮集团保康国储库:收购干粮15水分1.34元,潮粮30水分1.0481元http://bilishi-fertilizer.3456.tv/jiage/liangshi/20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