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对象是().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②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2、统计所研究的是()。
①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②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③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④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①统计推断法②统计分组法③大量观察法④综合指标法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①该批小麦种子②该批小麦的发芽率③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④该批小麦的发芽率5、无限总体是指()。
①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②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③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④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①有限总体②无限总体③变量总体④属性总体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来决定.①事物的本质②事物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的复杂程度④统计研究的目的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①男性职工人数②女性职工人数③下岗职工的性别④性别构成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学生年龄②学生性别③学生身高④学生成绩10、标志是()。
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都能用数值表示④不能用数值表示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统计指标④②和③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工厂数②职工人数③工资总额④产品数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②粮食平均亩产量③人均粮食生产量④人均粮食消费量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①货物周转量②劳动生产率③年末人口数④工业增加值15、质量指标()。
①不能用数值来反映②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③必需用数值来反映④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16、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②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③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17、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连续变量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是一个离散变量③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是固定不变的职工平均工资是个质量指标18、从认识的顺序上来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19、指出错误的命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7、若p表示产品价格,q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pqp∑∑-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大学统计学习题与答案大学统计学习题与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统计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统计学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的大学统计学习题及其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知识。
一、描述性统计学题目1.给定以下数据集:2,4,6,8,10。
请计算该数据集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均值=(2+4+6+8+10)/5=6,中位数=6,众数=无。
2.给定以下数据集:1,2,3,4,5。
请计算该数据集的方差和标准差。
答案:方差=((1-3)^2+(2-3)^2+(3-3)^2+(4-3)^2+(5-3)^2)/5=2,标准差=√2。
二、概率题目1.一枚公平的硬币被抛掷3次,求至少出现2次正面的概率。
答案:正面出现2次的概率为:P(2次正面)=C(3,2)*(1/2)^2*(1/2)^1=3/8。
正面出现3次的概率为:P(3次正面)=(1/2)^3=1/8。
所以至少出现2次正面的概率为:P(至少2次正面)=P(2次正面)+P(3次正面)=3/8+1/8=4/8=1/2。
2.一副标准扑克牌中,从中随机抽取5张牌,求抽到一对(两张相同的牌)的概率。
答案:首先从52张牌中选择一种牌面,有C(13,1)种选择;然后从该牌面中选择2张牌,有C(4,2)种选择;最后从剩下的51张牌中选择3张牌,有C(51,3)种选择。
所以抽到一对的概率为:P(一对)=(C(13,1)*C(4,2)*C(51,3))/C(52,5)≈0.422569。
每小题1分,共10分)1、类型抽样的抽样方法是划类选典法。
()2、投资额是时期指标,而资产额是时点指标。
()3、()0=-∑XX()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加。
()5、全年的按月计算的季节比率之和等于1200%。
()6、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
()7、不论总体分布如何,只要样本单位数足够大,样本平均数趋近于正态分布。
()8、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概率保证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10、在进行回归分析时,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具体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统计工作()阶段是认识客观经济现象的起点。
四、简答题1、简述最小平方法的原理,并推导直线回归方程中截距和斜率的公式。
答:最小平方法的原理是原有数列的实际数值与趋势线的估计数值的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
用公式表示为:2()cyy-→∑最小值,其中,y表示原有数列的实际数值;yc表示趋势线的估计数值。
设直线回归方程为cyabx=+,根据最小平方法的原理,22()()cFyyyabx=-=--→∑∑最小值假设F是连续可微,最小值的必要条件是一阶偏导数等于0,即:0Fa=0Fb=分别求一阶偏导数得到:2()(1)02[()()]0QyabxaQyabxxb=---==---=∑∑经整理得出:2、简述抽样平均误差的影响因素。
答:(1)总体的波动程度;(2)样本容量;(3)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
五、计算题(保留两位小数):3、某县欲调查某种农作物的产量,由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的产量有差别,故拟划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三层采用分层抽样。
平原区共有150个村庄,丘陵区共有100个村庄,山区共有250个村庄。
按照各种地形等比例各抽取5%样本,进行实割实测产量,结果计算如下表。
(1)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试估计该县农作物平均每村产量的区间范围。
(2)若村庄的农作物产量低于150吨,县政府并将其归为低产量村,从而对其加强农业补贴政策。
因此,试图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估计该县低产量村比例的区间范围。
(1)24.150125711.1211214755.2027=++++=x22()nxyxybnxxaybx-=-=-∑∑∑∑∑样本方差:5.3374241235.47584.3672.8222222=++==∑∑iiinnσσ抽样平均误差56.11%)51(245.3374)1(2=-=-=Nnnuxσ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可查表获得t=2,12.2356.112===xxtu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可得该县农作物平均每村产量的置信区间为(150.24-23.12,150.24+23.12)。
每小题1分,共10分)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每小题1分,共10分)1、普查必须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
()2、缺上限的开口组组中值2邻组组距下限+=。
()3、()最小值=-∑2XX()4、“首末折半法”的运用不需要任何前提假设。
()5、用几何平均法以及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则有前者小于后者。
()6、某企业某年产量增长10%,产品价格上涨8%,则产值增加18%。
()7、抽样误差客观存在,但难以计算和控制。
()8、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样本单位数n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9、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的关系是函数关系。
()10、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统计学_浙江财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参考答案:研究类别自变量对数值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2.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错误4.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错误1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参考答案:正确12.综合指数一般用实际资料作为权数编制,平均指标指数只能用推算的比重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参考答案:错误18.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参考答案:对于变量值项数多的可编制组距式数列_对于变量值项数少的可编制单项数列19.样本容量就是样本个数。
参考答案:错误20.抽样精度和抽样概率保证度往往存在矛盾。
每小题1分,共10分)1、典型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因其也遵守随机原则。
()2、编制组距数列在具体确定组距时,应使组距能体现组内资料的差异性和组间资料的同质性。
()3、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变形。
()4、可比性是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
()5、若各年增长速度相等,则各年增长量亦相等。
()6、质量指标平均数指数公式为∑∑=p0000pk/qpqpK()7、综合指数的关键在于引入同度量因素并将其固定。
()8、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必要样本单位数小于重复抽样的必要样本单位数。
()9、一般情况下,类型抽样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10、虽然X与Y互为因果关系,但也只能拟合一个回归方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依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A)A.450元和750元B.500元和700元C.400元和800元D.500元和750元30、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55~65;第二组65~75;第三组75~85;第四组85以上。
统计学的特征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3、什么是流量?什么是存量?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
存量是流量的前提和基础,而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存量的大小。
4、什么是统计调查?简述统计调查的意义。
答:统计调查时统计工作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过程。
意义:统计调查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原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答: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划分现象类型,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