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2009年的开年,干旱就困扰着冬小麦的生产。占到我国粮食产量两成的冬小麦减产趋势已定,这将直接影响今年粮食第六个年头增收。
减产是否意味着涨价?从期货市场观察,5月份和9月份交割的小麦主力合约价格近期一度出现涨停,短短半个月疯涨150元/吨,与国际市场的下跌形成鲜明对比。期货价格倒逼现货价格压力凸显。
这种上涨让市场有两个预期,一个是现货市场的价格将会上扬;一个是国家对农产品的补贴将随之上涨10%.但长期的上涨或许不可持续,稳定粮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由于我国小麦库存高达4000万吨,不排除国家通过抛售储备麦平抑市场价格。
18亿亩耕地3亿干旱第六年粮食增收面临挑战
今年的干旱比往年来得更猛烈。
来自水利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99亿亩,比常年同期多1.10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1.53亿亩,重旱4996万亩,干枯394万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如此算来,18亿亩耕地里面已经有六分之一受干旱困扰。
影响最大的是冬小麦的生产,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52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95%,其中重旱4879万亩。
冬小麦,主产区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
2008年,我国小麦产量为1.09亿吨,其中冬小麦占我国小麦产量的80%以上,占夏粮产量也超过八成,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则在两成左右。2007年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为3.56亿亩,此次小麦的干旱面积超过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40%.从区位看,此次旱情主要影响的是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种植的冬小麦。
中信建投研究员孙通通预计,假设因旱灾导致冬小麦减产幅度达到10%左右,那么将使得粮食产量减少1.8%.在我国粮食连续五年增产、到达年产量52850万吨的高位后,小麦产量的下降将使得我国粮食能否连续第六年增产存在隐忧。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表示,从国家平抑价格的态度看,3月份小麦返青,到那时才能清楚地估算出小麦减产多少,预计收割多少。而现在还没有办法清楚地估算。
小麦期货价格剧烈上涨最低收购价或上涨10%
从去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回落,小麦也不例外。
但从去年11月以来,干旱开始困扰冬小麦的生产。到了2009年1月中旬,农历春节的前几天,小麦主力合约9月份交割的强麦0909价格开始急剧上涨,最多时放出10倍的成交量。短短半个月,上涨了150元/吨,最高时达到2222元/吨。截至昨天下午,强麦0909合约仍旧在2200元/吨的高位盘整。
而另一个主力合约5月份交割的强麦0905,上周也大涨95元/吨,周涨幅高达4.83%,一度出现涨停。与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3月合约下跌11美分,收于每蒲式耳5.57美元。
期货的价格反映了现货市场的走势。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与前一日相比,2月8日,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山东淄博、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5.420.74%]、甘肃兰州和吉林长春的粳米,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河南平顶山和广东汕头的富强粉,江苏连云港、吉林长春和山西临汾的标准粉价格均上涨,涨幅在3%-21%之间。
据其估算,一亩地浇灌一小时需要30元左右,要灌透一亩地要1小时20分到一个半小时左右。这还是在浇灌相对便利的地区,一些不方便地区,每亩地浇灌一次要60元左右。在全国旱灾地区,浇灌一次将耗资157亿元。
而今年小麦的减产或将导致夏收时节小麦收购价上涨。根据国家去年10月公布的2009年新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提高10元左右。
马文峰认为,目前小麦的价格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已经相差不多,最低收购价还会再提。预计最低收购价会比目前再提10%,但不会大幅调价。预计国家的补贴也会增加。
对于受灾较轻地区,10%的增幅基本会弥补旱灾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损失,而对于重灾区来讲,如果灌溉不及时,产量大幅下降,反而要对外购买,所以涨幅太高对于这样的地区反而不利。
“3月下旬青黄不接,所有粮食的价格最高点基本都是在3月,这是历年的规律”,徐小青认为小麦价格的上涨有其周期性因素。
国家储备稳坐钓鱼台政府或抛售库存平抑粮价
我国小麦进口量和出口量相对较小,对总量的影响有限。近几年,我国小麦产量和国内消费量一直保持平衡状态,每年的小麦产量和小麦消费量约为11000万吨。
由于目前我国有4000万吨的库存以及对粮食出口的限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2009年基本上可以保证小麦的供给,从而可以断定2009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平安证券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旱灾区的单产平均每下降10%,那么产量会下降490万吨,库存消费比下降4.5%.即使在灾区单产下降40%的极端情况下,以及不考虑进口,我国小麦的库存消费比还要略高于目前08/09年度世界平均水平的22.2%.
“事实上国内小麦储备要高于4000万吨”,马文峰认为,在储备体系中,临时储备、地方储备和国家储备三方中估计有6000万吨左右,加上农户手里的存粮,国内小麦的真实库存在7000万-8000万吨。
考虑到今年的经济低迷,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应该是政府的主要目标。安信证券研究员尤宏业认为,如果小麦价格疯涨,政府抛售库存供应市场是完全可行的方案。
徐小青也表示,国家储备丰厚,事实上可以说是超储备的,所以国家也不会坐视粮食价格疯涨。
------------------------------------------------------------------------------
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不必因旱情担心中国粮食安全
刚刚从旱区实地调查回京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昨日(9日)称,面粉每斤涨几分钱是市场正常反应,完全在市民可以承受的负担之内。此外,粮价小幅上涨有利于农民卖粮增收,大可不必惊慌。当市场上小麦供应量不足时,国家还可以采用拍卖国储粮的形式来增大供应量,国储粮充足,且库存和账面数量相符。
现在评估大旱损失程度为时过早
对于这次旱灾带来的损失,丁声俊说:“现在评估大旱损失程度还为时过早”。他说,现在抗旱工作正在进行中,各地方的水利灌溉条件也参差不齐,所以对于旱灾究竟给我国带来多大损失,现在评估还为时过早。
应采取临时玉米收购措施调动农民抗旱积极性
据介绍,这次受旱灾影响的我国粮食主产区,虽然对粮食供应贡献大,但是财力都很弱,现在中央抗旱投入3亿多,单个小麦主产区地方投入的资金更大,如河南地方投入的抗旱资金达6亿多。“中央应继续加强支持抗旱投入,此外,水利、电力、石油等要和粮食部门配合抗旱。”
丁声俊表示,目前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农民普遍面临卖玉米难问题,收获下来的玉米积压在农民手中难以转化成现金,大大挫伤了农民现在的抗旱积极性,为此,他提议,国家应该采取临时玉米收购措施,解除农民抗旱的后顾之忧。(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