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张仁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安作璋先生的主要史学成就与治学之道

摘要:安作璋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在秦汉史、山东地方史、文化史及史料学等科研领域也有突出的成就。在治学方面安教授既受到了传统史学的熏陶,又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史学理论的影响,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治学之道。

关键词:安作璋;史学成就;治学之道

安作璋,1927年生,山东曹县人,195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历任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助教、讲师、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山东历史学会顾问,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1987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大家”,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大词典》等多种传记、辞书中。从40年代起,安先生就一直在史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现对安先生的主要史学成就和治学之道略加述评。

一、史学成就

安先生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等方面。

(一)关于秦汉史研究

安先生认为,秦汉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无论是按照西周封建论还是战国封建论的说法,封建地主经济基础的最后巩固和全部封建上层建筑的最后完成,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例如“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剥削方式,第一次明白地见于《汉书·食货志》。以皇帝为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创立,全国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发生和农民战争后封建皇朝政策的调整,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外关系的沟通等等,无不由秦汉开其端绪。如果说秦汉以后封建社会的历史是“流”,那么,秦汉时期的历史就是“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秦汉,也就没有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我们对秦汉这一段历史搞不清初,就势必影响到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认识。基于这样的看法,多年来,安先生一直将秦汉史作为自己的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对秦汉的政治制度、历史人物、经济文化、中外关系、农民起义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

安先生认为,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特别是秦末、新莽末、东汉末三次具有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推翻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乃至思想上都不同程度的表现了“为天下创始”的首创精神。例如陈胜、吴广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们不仅提出了反对封建特权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而且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又如赤眉起义所表现的朴素的平等思想,“绿林好汉”劫富济贫的活动以及黄巾军利用宗教作掩护,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等等,这些都对后代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发生的原因、特点、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对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安先生编写了《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为史学界研究秦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提供了极大方便。

(二)关于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

(三)关于中国通史及专门史研究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朝历代直落兴亡的历史,一再反复地提醒当政者,欲“建久安之策,成长治之业”,就不得不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治国方略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传统社会的治国思想和方法,虽然在实践中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得失,但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教训。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笔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以为今天治国的借鉴。安先生主编的《治国方略》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由《历代明君治国方略》、《历代名相施政方略》、《历代名吏安民方略》、《历代名家用人方略》、《历代名将治军方略》组成,论述了先秦至明清4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历代名君、名相、名吏、名家、名将在治国、施政、安民、用人、治军等方面的思想言论和实践活动及经验教训。书中内容虽然讲的都是久远的历史,但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各级领导干部可以从中借鉴治国安邦的思想和方法。一般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历史知识,受到为人处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四)关于史科学及史学工具书研究

二、治学之道

(一)正确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

(二)搜集信息,了解行情

安先生虽然主要致力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但他也很注意国际史学界的动向。他认为,我们必须虚心学习人类文明的一切新成就,掌握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作时代的落伍者。如果我们对国际史学界缺乏敏锐的观察,不虚心学习,固步自封,那么,在世界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我们的史学必将失去生命的活力。可以说,安先生之所以成果斐然,与他这种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和高瞻远瞩的学术素养是分不开的。

(三)要在研究视角上有所更新,即善于选择结合点和突破口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安先生主张应跟上时代潮流。如他认为,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注意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结合,尤其要注意历史学同哲学、考古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的结合。这不仅可以丰富历史学的研究内容,而且还能够解决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跨学科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一些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并形成一些新的学科,如历史社会学,这是将社会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用社会学的原理、方法研究历史问题:特别是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其他如历史人口学、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类学等,都是历史学和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目前,西方史学界跨学科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有些研究虽然还存在争议,但它已对传统的史学观念带来了新鲜活力。史学要繁荣,要走出困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史学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视野要开阔,研究方法要革新。进行跨学科研究,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四)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

(五)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现在被划入人文社会科学,但历史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因此,治史也就不仅需

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如天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些问题是难以解决的。譬如,《史记》中有篇《天官书》,不懂天文简直就是“看天书”了。除了这种专门的天文文献外,其他文献中也往往夹杂着一些天文问题,不懂天文就影响了对文献的理解。

研究历史不仅要有基本的功夫,还需具备研究历史的基本技能。这便是“史才”。搜集、整理材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中国典籍,浩如烟海,怎样才能查找到你所需要的材料一本本地翻检当然是可

以的,但靡时费日,事倍功半,而利用《索引》、《引得》就省事一些。搜集材料还有个著录方式问题。前人常用的方式大体有四:一是眉批,二是笔记,三是卡片,四是札记。这四种方式中,做卡片是最受推重

的一种,它使用灵活,同一类问题归为一档,根据需要,提取卡片,用毕归档;做另一个题目时,再按新的需要提取,做出新的排列组合。搜集到的资料,还需要进行辨伪,不可拿来就用。

研究历史,必须实事求是,不虚美,不掩恶,此即“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秉笔直书,是中国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安先生认为,我们今天应弘扬秉笔直书、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惟有如此,才能使历史成为信史。

安先生认为,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史学家,必须具备识、学、才、德四项素质。但是,仅有识、学、才、德是不够的,还要强调创新精神。什么是“创新”创新决不是无根据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那样的“创新”是要不得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继承和发展;对今日和以后的史学研究,有启迪意义和导向作用。当然,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向前推进一步,也是创新,但更重要的创新,是那些具有方向性、导向性的研究。

(六)治史贵在乎通

安先生认为,中国史学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强调“通”。所谓“通”,就是要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作《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但他能注意到“通古今之变”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我们今天讲求“通”至少应从三方面下功夫:

三是类通,也就是以类相从,逐类贯通。例如,对每个社会形态以及每个社会形态中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特点或标志,土地制度和租赋兵徭役制度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发展变化以至于历代疆域的沿革等进行分类研究,使其自成体系,认识和掌握每一类事物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已故的几位著名史学大师如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白寿彝诸位先生都写有中国通史,他们无不在“通”字上下了很大功夫,这种治史的精神和思想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

(八)业精于勤,持之以恒

现在,安先生虽已年届80,但老而弥笃,仍在史学园地里辛勤耕耘。他常用曹孟德的名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励自己。他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祝安先生健康长寿,永葆学术青春。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72.

[3]刘蔚华.《祝贺多卷本<山东通史>出版》,《大众日报》1996年1月24日.

[4]朱士光.《一部内容详赡视角新颖的地域文化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l期。

[5]高敏.《读安作璋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4期。

(原文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2期,转载时略有修改)

THE END
1.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及分析最新动态报告揭秘粮食市场趋势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价格走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稳定、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呈现波动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国内最新粮食价格走势,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国内粮食价格概况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粮食供应充足,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呈现波动趋势,目http://m.hsyfcm.com/post/1604.html
2.全国最新粮食价格概览及市场动态分析大型活动全国最新粮食价格概览:根据最新数据,全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略有波动。具体价格因地区、品种、市场供需等因素而异。总体趋势显示,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流通渠道的畅通,粮食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询各地粮食市场价格报告。 本文目录导读: http://www.cyzl6666.com/post/1755.html
3.稻米市场分析中晚稻收购进入高峰期市场优质优价根据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成品粮油零售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我省各地区粳米均价为:西安地区6960元/吨,宝鸡地区6220元/吨,咸阳地区7840元/吨,渭南地区7400元/吨,铜川地区7080元/吨,延安地区6600元/吨,榆林地区8720元/吨,汉中地区6180元/吨,安康地区7240元/吨,商洛地区7000元/吨,韩城地区4400元/吨,https://lswz.shaanxi.gov.cn/xwzx/gzdt/202412/t20241231_3278557.html
4.大米最新报价及市场动态分析概览百货大米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价格走势及市场动态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米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本文将围绕大米最新报价,探讨当前市场形势、价格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走势预测。 大米市场现状 当前,全球大米市场呈现出供应相对充裕、需求持续增长的特点,亚洲地区作为大米主要产区http://3g.leyunshang168.cn/post/200.html
5.稻谷价格最新行情及分析简报会员中心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稻谷价格行情,从概述、影响因素、最新行情到未来走势预测,全方位探讨稻谷价格背后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稻谷价格行情概述 稻谷价格呈现稳中有涨的态势,从国内来看,南方稻谷主产区的价格相对稳定,而北方部分地区的稻谷价格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从国际视角看,受全球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国际稻谷价格也有所https://www.sanyapoker.cn/post/2001.html
6.粮食价格行情查询APP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视也越来越高。而粮食和猪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食品,其价格行情的波动对于普通百姓和农业生产者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粮食和猪肉价格的动态,一款名为“粮食价格行情查询APP(猪价行情宝APP下载)”应运而生。 http://www.ma-wang.com/article/5509.html
7.国际粮食日教案13篇(全文)国际粮食市场行情分析 第3篇 1、世界粮食的供给状况 ⑴世界粮食的生产减少 世界粮食生产自80年代中期起增长较为缓慢, 90年代以来则处于增长停滞甚至下降状态。如80年代中期, 欧美、澳大利亚、北非、独联体国家等世界重要粮产区出现大面积减产。根据世界粮农组织资料, 自1993年起, 全球粮食产量 (小麦、大米和玉米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ile5cuv.html
8.2023秋粮食价格:今年秋粮价格行情怎么样?随着10月份的日益临近,今年秋收的时间也距离我们农民老铁越来越近。其实在今年开始以来,农民老铁们的种地成本与往年相比,就已经迎来了大幅提高。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2023秋粮食价格,今年秋粮价格行情怎么样? 一、2023秋粮食价格,今年秋粮价格行情怎么样? 目前国际粮价已经开始迎来显著上涨,这些都为我们表明在今年秋粮上市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9624.html
9.立方早知道国务院批复!两大央企重组/一上市公司2万元买下大型河南今年粮食总产预计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11月23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河南秋粮已丰收到手,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继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豫北豫中豫南等地多个高产示范区玉米单产突破1000公斤。全省粮食生产总体实现以秋补夏,为粮食总产持续稳定作出贡献。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81922
10.玉米价格突然下跌!粮价异动将引发怎样一波行情?会有何走势?了解最新最快的市场行情,深度解读现象背后的意涵。欢迎关注乡村滋味! 11月4日,玉米价格一改上涨趋势,突然逆势下行! ——实际上,最近几天,粮食市场正在发生悄然变化,粮食价格再次发生波动,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玉米和水稻,价格突然扭转向下。 粮价直接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和一年的辛苦,同时也关系着粮商们的收成,所以,出现https://www.jianshu.com/p/cff05dd4d634
11.《一根玉米棒的故事玉米绘本珍惜粮食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了解蔬菜当当纳兴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一根玉米棒的故事玉米绘本珍惜粮食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了解蔬菜种 整套4本》。最新《一根玉米棒的故事玉米绘本珍惜粮食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了解蔬菜种 整套4本》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一根玉米棒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87750985.html
12.粮食种植行情会议强调,要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好金融服务,以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领军企业的支持力度,统筹支持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提升 展开全文 转发 点赞236 评论24 收藏 焦点要闻 12月27日 16:15https://stock.aigupiao.com/plate/1069
13.粮食产业链粮食资讯粮食价格粮食价格走势【卓创资讯粮食产业链】提供最新的粮食价格,粮食资讯、粮食价格走势、粮食市场价格等,帮助您全面了解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变化,明确发展趋势,为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https://grain.sci99.com/
14.当前各大粮食*新价格及行情分析(10)篇五一假期后,市场各大粮食价格备受关注,随着气温的上升,各地粮食走货平稳。其中新麦上市,陈稻进入集中出库期,玉米基层余粮逐渐减少,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当前各大粮食*新价格及行情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小麦*新价格及行情分析 下面农业供求网小编简单的整理了一些今日小麦价格:河南郑州市新郑市麦仁1.35元/斤;吉https://www.nygq.net/sites/post/928GEz9wYv
15.回收1982年茅台酒目前价格一览行情了解一下亏不了回收1982年茅台酒目前价格一览行情了解一下亏不了 1981年茅台价格仅为7元/瓶。 1986年茅台涨价,卖8元/瓶(加120汇款凭证。大家都知道有粮食券,大米券,其实还有酒券,统称为汇款券)。 1987年,涨幅惊人,零售价128元/瓶。 1988年再次涨价,零售价140元/瓶。 https://www.feipinzhan.com/buy/show-2360502.html
16.粮食行情期货走势分析最新(粮食期货最新价格走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行情一直备受关注。近期,粮食期货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走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当前粮食期货行情进行全面分析,并就其走势做出深入解读,为您带来最新的行情动向。 粮食期货市场最新走势分析 在最新的粮食期货市场中,我们发现(此处详细介绍最新的走势情况) 影响https://www.jyywjc.com/115409.html
17.粮食ETF(159698)基金行情新浪财经行情 档案 持仓 规则粮食ETF 159698 中高风险 股票型 1.93% 涨跌幅(12-27) 0.9053 单位净值 6.12% 近一年收益 累计回报单位净值累计净值 本基金 +1.02% 国证粮食 +0.85% 近一月 近三月 近一年 成立以来 更多历史业绩 历史净值 统计周期 涨跌幅 同类排名 近1月 +1.02% 2558/4093 近3月 +9.49% http://fund.sina.cn/fund/?code=159698
18.火爆农资招商网3456.TV农资网农资招商农资代理粮食价格 蔬菜价格 水果价格 药材价格 [粮食]吉林地区花生价格行情2025年1月2日 [粮食]河南地区花生价格行情2025年1月2日 [粮食]河北地区花生价格行情2025年1月1日 [粮食]2025年1月1日山东地区花生价格行情 [粮食]吉林地区花生价格行情2024年12月19日 http://www.3456.tv/
19.中华粮网04玉米跌跌不休 新的一年价格能否向好? 052024/25年度国内外粮食市场回顾 06部署“三农” 粮食政策释放出重磅信号 07政策支撑作用明显 南方新季稻价格坚挺 08玉米进口量大幅下降 市场信心有力提振 092024年第52周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综 10玉米早评:盘面有所回暖https://www.cngrain.com/
20.政治教案(范本7篇)(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的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https://www.liuxue86.com/a/503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