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重在调动农民积极性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粮食问题重如泰山,要始终绷紧居安思危意识弦,把好粮食生产的责任关。”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鹏信资产评估土地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竹青看来,保障粮食战略安全,关键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农业种植的基础性投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依然面临挑战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100%,谷物自给率95%以上。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目前来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是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多高原山地、戈壁沙漠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土地,全国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只占国土总面积12.5%,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从粮食需求方面看,我国人口已超14亿人,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消耗巨量粮食。以2022年为例,我国粮食消费量83340万吨。

自古以来,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自然因素对于粮食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自然灾害频仍,几乎每年都会因为水灾、旱灾、寒潮、台风等灾害而导致粮食减产的情况。

此外,国内粮食产量还会受到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外进口受地缘政治等国际因素的影响。

让聂竹青更担忧的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用人荒”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考验之一。“生产积极性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他分析说,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口不断减少,而且年龄结构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严峻。

种粮积极性下降

农业种植的附加值并不高,但是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逐年增长。在减去成本后,农民的收入所剩无几。

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提高,务农和务工等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于国际形势不稳定及随着惠农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受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不断蚕食农民种粮收益。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要提高对发展农业的重视程度,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不断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农业工作者多产粮、产好粮,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聂竹青看来,制约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因素。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的生产模式比较落后,依然具有小农经济的特征,以家庭为单位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面临自然灾害、疾病等风险时,农民的抵抗力较弱。

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不断提高耕地的产粮能力和研发先进的产粮技术。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养分的不平衡,让土壤不断酸化,使得土壤的结构松散而容易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导致耕地品质不断降低。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机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然而,农业机械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我国普通农民小规模生产既无力购买也难以掌握使用技术。尤其在广大丘陵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过大,梯田比例高,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率更低。

守好“粮袋子”

受到“地租、农资和人工成本日益增高”和粮食价格“天花板”的双向压缩,种粮收益减少势必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如何守好“粮袋子”?除了将粮食价格保护政策落实到位外,聂竹青认为,还要落实好补贴政策,“补贴对象方面,要坚持农业补贴对象和实际种粮人一致的原则;补贴方式方面,要转变过去现金补贴的方式,发放化肥、农药、种子等种粮常用的生产资料,真正发挥农业补贴对于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资销售的高峰期。保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稳定,控制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对农业生产资料随意涨价行为,监管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在这方面,聂竹青建议,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各地建设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的高标准农田,兴修水库、水坝、水渠等水利工程并配备用于抗旱排涝的水利设施。

粮食增产,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机械化能够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聂竹青谈道,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广农业机械化,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提供补贴,鼓励农民合资购买农业机械,提供免息低息贷款等。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郑智维《民生周刊》(2024年03月11日第04版)

THE END
1.稳定农民种粮预期至关重要在粮食价格下行影响种粮收益的情况下,这些政策措施可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预期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预期的好坏对未来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当农民对未来粮食收益有良好预期时,会更加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从事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同时农民也会更加http://www.jl.gov.cn/szfzt/jlssxsxnyxdh/zcyt/202410/t20241011_3306988.html
2.必须适当上涨粮价,解决农民生活出路粮食不能爆涨,粮食应该适度上涨,同时国家该给种地的农民多一些补贴,以保障他们的收入!粮价下跌带来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影响种粮积极性。 种地不赚钱,农民种地积极性就会降低。价格的下跌,农民种粮收益减少,将严重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种植面积将减少,在单产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产量也会降低。 https://www.meipian.cn/37w176c7
3.专访韩静波:农民种粮收益偏低,给粮食安全带来隐忧韩静波:近年来,受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种粮收益受到挤压,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影响农民种粮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概括来说有四个。 一是种粮成本持续上升,而粮价涨幅有限,种粮边际收益递减,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已经达到上限,通过继续增加物化投入提升产量不可持续,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滑; https://www.yicai.com/news/10177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