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抢米”,我国缘何不慌?

8月26日,村民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将收割的制种水稻装车。胡攀学摄

注:国内价格指全国晚籼米(标一)批发均价,国际价格指泰国曼谷(25%含碎率)大米到岸税后价,2010年1月份以来的美元汇率按当月银行基准价均价计算。李建平制图

农民日报消息,国际大米价格创15年新高,我国为何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近五年我国稻谷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年均进口量仅有300-400万吨;从供需来看,我国稻谷供应常年呈现产大于需的态势,自给率超过100%。水稻连年丰产稳产、稳定供给带来的不仅仅是底气,还有未来“撬动”话语权的期待。

最近,国际大米价格“一飞冲天”,全球范围内甚至开始上演“抢米大战”。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已涨至129.7,为近12年最高点。9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8月份全球大米价格环比上涨9.8%,达到15年来的最高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形势复杂、极端天气频发、多国限制出口是米价飙涨的“幕后推手”。不少人担心,大米就要成为“奢侈品”了吗?国际米价飙涨是否会传导到我国?我国应如何应对此次“米价风波”?

国际米价为何持续高涨?

“今年国外碎米价格高,跟之前是天壤之别,2021年价格好的时候做了32万吨,去年才十几万吨。”香港领德谷物经纪人郭佳鹏与大米进口打了10年交道,见证了进口大米经历的繁华和萧条,“可以说现在就很萧条。”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自2022年初起,国际大米价格连续攀升。其中,2022年5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为109.2点,较2021年年底上涨11.1%。今年以来更是“再创新高”。

大米进口贸易受国际米价和政策影响很深,郭佳鹏感叹好货不如好行情。“价差大,经纪生意也跟着红火,但国外的价格只要一开始涨起来,内外价差就没了。现在做碎米进口,算上关税和运输成本,反而在赔钱。”郭佳鹏记得,碎米贸易最繁华的黄金期是2015-2019年,那时候配额内进口大米比起国内大米价格能便宜1000多元/吨。

郭佳鹏介绍,进口碎米分为三个流向,第一是用于加工米粉、肠粉、螺蛳粉,第二是大米蛋白工厂,主要集中在江西和江苏,第三是用于替代饲料。“但是因为国际米价高涨,其他的原粮,像玉米、高粱、大麦全都下跌,现在已经没有替代性了,这也是进口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近期,印度颁布了多条“大米出口禁令”。在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后,8月25日印度又宣布对蒸谷米出口征收20%关税,仅两天后8月27日又再度出台限制大米出口措施,将印度香米出口最低价设定为每吨1200美元。

印度是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大米是其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产品,为何突然宣布自断贸易渠道?不寻常的行为背后,实则有着深刻的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政治考量背景。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建平表示,首先,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全球粮食贸易通道受阻,需求和价格双升,尤其是黑海粮食出口协议的中断,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各国对粮食危机的恐慌。其次,极端气候引发水稻主产国稻谷减产预期,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亚和南亚多国相继遭遇高温干旱侵袭,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今年印度雨季推迟,降水分布不均,水稻减产预期进一步加剧,导致印度国内粮食短缺恐慌情绪蔓延。

对于未来国际米价走势,李建平分析认为:“全球大米供给紧张形势短期内难以缓解,而需求方面,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国家大米进口需求旺盛,政府及贸易商大米采购意愿强劲。叠加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国际价格相互传导,国际米价近期将保持高位运行。”

国际米价高涨,对我国影响几何?

那么在国际米价高企的当下,米价飙涨是否会传导到国内,我国大米价格将呈现何种走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此次风波是否会影响我国大米进口格局?

先来看一看进口大米的市场情况。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事大米贸易经销已10年的董飞近期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价格波动的影响。“进口泰国香米绝大部分都是卖给餐厅或者酒店,卖给家庭个人的极少,主要还是价格比较贵,市场接受程度一般,现在国内大米品质也很好,市场接受度更高。”董飞告诉记者,由于进口大米经销生意不佳,他所经销的进口大米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主销大米品种已转向国内大米。

再来看一组数据:8月份,配额内1%关税下泰国大米到岸税后价每斤2.46元,比国内晚籼米批发价每斤高0.44元,价差比上月扩大0.29元;但与国际米价明显上涨的走势不同,我国今年1-8月早籼米价格在1.93-1.98元/斤之间,晚籼米价格在2.02-2.04元/斤之间,粳米价格在2.08-2.1元/斤之间,价格保持基本平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大米进口依赖度较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和国际大米价格飙升,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不大。”李建平表示,综合判断,此次国际大米风波,会导致我国大米进口成本上升、数量下降,对南方饲料粮市场或有短期干扰,但不会对国内大米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冲击,更不会影响口粮绝对安全的总体形势。

“从国内大米价格走势来看,随着天气转凉、各类院校开学、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大米消费需求提升,加之国际大米市场的传递效应,晚籼米价格上涨预期增加;但随着中晚稻上市,我国大米市场供应将相对宽松,预计国内米价不会跟随国际市场大幅上涨。”李建平说。

那么,国际米价飙涨,我国缘何能够独善其身?

“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大米进口国,但对外依赖程度低。”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介绍,从进口用途来看,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是用于替代玉米做饲料加工的碎米,以及调节国内品种余缺的糯米和香米;从进口量来看,近五年我国稻谷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年均进口量仅有300-400万吨,占比较小,进口价格上涨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非常小。

虽然大米市场价格受国际大米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国内外大米市场联系不断加深,国内外价格差异成为影响我国进口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直以来,国际米价显著低于国内米价,进口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加之国内、国际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高位运行,饲料加工行业对碎米需求增加,中国大米进口数量整体呈明显增加态势。”胡冰川介绍,2011年后,我国大米进口中碎米进口量增幅明显,在大米进口占比中快速提高;2022年我国大米总进口量为618.8万吨,其中碎米352.8万吨,进口量首次突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

今年三月以来,受国际米价大幅上涨影响,我国进口大米价格优势呈现明显收缩状态。“6月份,配额内1%关税下泰国大米到岸税后价每斤2.05元,自2020年7月以来国际大米到岸完税价首次反超国内。”胡冰川介绍,在国际米价高于国内米价的背景下,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不再,导致我国进口积极性降低,据海关统计,1-7月累计进口大米190.54万吨,同比减53.2%。

与此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也在积极推进进口品种多元化。农业农村部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稻米)首席专家彭超介绍,在减少大米进口的同时,饲用小麦进口量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达到79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1%,能够有效对冲大米进口下降对国内饲料市场的影响。

我国“米袋子”还稳吗?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水稻生产之于居民“饭碗”的重要意义:

从生产端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平均稻谷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每年平均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5%,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从消费端来看,我国85%以上的水稻作为口粮消费,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消费国。由此看来,稻谷能否稳定供给事关粮食安全。

今年8月,黑龙江省多地遭受百年一遇的强降雨,五常市境内多个乡镇受灾,部分农田被淹,不少人开始担忧今年还吃得上新鲜大米吗?加之国际米价持续上涨,我国“米袋子”能否拎得稳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五常大米受灾,对我国居民饭碗影响有多大?“总的来看,五常大米产量可能会下降40%左右,但五常大米产量仅占我国大米总产量0.6%左右,且每年都有一定波动,对我国大米市场供给影响不是很大。”彭超介绍,8月31日的全国大米均价比7月31日每吨上涨了大概21元,平均每斤一分钱,综合看来,五常大米受灾对整个大米市场没有太大的影响。

今年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降水较为丰沛,水稻长势好于往年,丰产可能性较大。从早稻生产情况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我国早稻总产量566.7亿斤,比2022年增加4.3亿斤,早稻生产再获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全球大米供给形势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亚、东南亚多个水稻主产国及欧洲部分水稻生产国稻米产量受损,加之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贸易通道受阻,全球大米供给形势短期内仍紧张。”李建平说,在此背景下,我国稻谷生产连年丰收、大米常年自给自足的优势更加凸显、更为可贵。

那么,我国水稻丰产稳产、稳定供给的底气在哪?

首先是生产稳。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多年稳定在4.5亿亩左右,仅次于印度。从单产看,稻谷是我国粮食作物中单产最高的品种,单产远高于印度、泰国、越南等主要水稻生产国,比世界平均单产高50%左右。

从供需来看,我国稻谷供应常年呈现产大于需的态势,稻谷自给率超过100%。“我国稻谷总消费量在1.8亿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在1.6亿吨左右,总体波动较小。”李建平介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主食消费多样化,我国稻谷消费从单一口粮消费逐步转变为以口粮消费为主,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为辅的多样化用途,人均口粮消费也呈下降趋势。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实行政策性粮食储备制度,而且随着我国粮食储存体系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根基。“我国稻谷市场连续多年供大于需,库存充裕,目前已形成涵盖政府储备、商品库存、城乡居民存粮的粮食库存体系。”李建平介绍。

稻谷强大的保供能力,折射出我国粮食市场的强大韧性。“与国际粮食市场较大波动相比,我国稻米市场始终保持充足供应,奠定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李建平表示,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

如何借助稻米“撬动”粮食贸易话语权?

来看一组数据,今年7月份,中国大米出口达到了20万吨,而进口量仅有10万吨,这一数据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出现一种倒挂,8月份,国际大米价格到岸完税价超过国内批发价20%,这种价差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没有竞争优势。”彭超介绍。

那么,大米出口是否会影响国内口粮稳定?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月报》显示,我国稻谷市场连续多年供大于需,稻谷库存充裕,能够满足全国人民一年以上消费需求。

“加上今年南方中晚稻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在确保国内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鼓励大米出口商借助这次机会拓展如尼泊尔、塞内加尔、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市场,适当增加大米出口。”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纪龙表示。

2018-2022年,我国大米年均出口量在200-300万吨,不到国内消费量的2%。因此,在确保国内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增加大米出口,也可以缓解国内大米库存压力,并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大米市场的影响力。但纪龙也强调,由于国际大米价格走势尚不明朗,大米出口的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研判。“总之增加出口一定是在悉心研判、摸清粮食‘家底’的前提下,绝不能盲目增加出口影响国内粮食安全。”

尽管此次国际大米涨价对我国影响不大,但随着近年来全球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常态化发展、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加剧,全球粮食生产、市场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这一轮国际大米价格波动的始作俑者是印度,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水稻减产。”李建平对记者表示,这提醒我国需进一步拓宽针对农业气象与作物产量监测的全球性视野。

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大米主要生产国或主要粮食生产国农业气象与作物产量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提升全球粮食安全预警的精准度。“但这一方面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比较薄弱,或者忽略的地方。”李建平表示,气象监测不能仅仅强调国内,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球范围的监测预警,对全球范围内的温度、降水等关键性指标进行持续监测,才能更好地建立起针对全球粮食主产区的预警预报体系。

事实上,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仍然是国内粮食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长久以来,由于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具体到实施路径上,李建平认为,可以增强针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种子、贸易、仓储、加工、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输出能力,实现深度合作,扩大“朋友圈”。一方面,扩大大米出口量,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米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2014年的5.7万吨增加至2019年的85.2万吨,年均增速71.9%;相应地,其占比由2014年的13.6%提高至2019年的31%。

另一方面,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水稻生产的技术输出。水稻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提高水稻单产对实现全球消除饥饿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同149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含中国在内,14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20年水稻产量占全球70%。“有人认为话语权主要来自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这种看法不完全准确。通过水稻技术输出和贸易服务输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米国际市场竞争力,这也是我国从水稻大国迈向水稻强国值得探索的一步。”李建平表示。

THE END
1.市场价格粮食价格 市场监测 市场价格 粮食交易 粮食质量 市场价格 主要粮油商品市场价格周报(12月25日) 2024-12-27 主要粮油商品市场价格周报(12月18日) 2024-12-18 主要粮油商品市场价格周报(12月11日) 2024-12-12 主要粮油商品市场价格周报(12月4日) 2024-12-04 主要粮油商品市场价格周报(11月27日) https://www.lswz.gov.cn/html/zmhd/lysj/lsjg-scjg.shtml
2.粮农组织:9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18个月以来最大环比涨幅当地时间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数据显示,9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4.4点,环比上涨3%,为18个月以来最大环比涨幅,同比则上涨2.1%。 9月多数食品种类价格均有所上涨,食糖涨幅最高,环比上涨10.4%,谷物价格环比上涨3%,植物油上涨4.6%,乳制品上涨3.8%,肉类上涨0.4%。(总台记者 殷欣)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MP3JMQ0514R9NP.html
3.国际小麦粮食价格,国际小麦粮食价格今日价格行情走势最新报价国际小麦粮食价格今日价格、最新报价、行情走势来自于我的钢铁网门户网站,为您提供国际小麦粮食价格产业资讯信息,包含最新的国际小麦粮食价格今日价格、国际小麦粮食价格行情走势、国际小麦粮食价格最新报价、行业分析等信息,为国内钢铁企业,钢材企业提供最新的国际小麦粮食https://www.mysteel.com/hot/1254369.html
4.新的一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将会怎样运行?2023年,受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局部地缘冲突影响减弱、粮食供应相对宽松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震荡下行,除大米价格上涨外,其余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预计2024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将收窄,总体水平将略低于2023年。 2023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震荡下降 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CQ/2-3/info/1025330
5.《社会热点》今年粮食质好价贱粮农哭诉:为啥丰产不丰收这是个坏消息 | 国际粮价大跌至五年最低,而且还要低下去 秋意凉,粮食价格更凉。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新公布的粮食价格指数显示,8月份指数环比下跌5.2%,创2008年12月以来近7年最大跌幅。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粮食价格观察》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这期间,小麦http://m.ipa361.com/index.php/Home/Detail/detail/catid/52/id/9663
6.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2024年11月8日,罗马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周五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植物油价格跳涨推动,国际食品价格指数10月大幅上涨,达到过去1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4年10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 127.4点,环比上涨2.0%,同比增长5.5%,但http://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1890
7.国际粮食紧缺担忧加剧CBOT大豆价格升至八年新高美国农业部在其最新的出口销售报告中表示,2020-21年,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和未交付销售总量为2324.43万吨。其中,已有1138.03万吨运往中国,还有1186.4万吨尚未交付。 贸易消息人士还透露,中国上周五从乌克兰和加拿大购买了玉米。 印度大米出口有望缓解粮食紧张 https://m.cls.cn/detail/74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