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开市15周年。历经十五载春秋,创业板已成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在本轮行情中科技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反弹能力,叠加“新质生产力”、“科特估”等主题的演进,服务于创新企业的创业板又再次站在了市场焦点之下。
01为什么科技成长反弹有望占优?
深度调整后的超跌反弹
过去几年中,科技成长板块相较价值风格的估值被压缩至历史较低的位置,此前的价格或已充分计入悲观预期,即使经过前期的强力反弹,科技成长风格的重要代表指数之一创业板指数的市盈率(TTM)仍仅为33.11倍,处于近十年17.81%的较低历史水平,,具有相对更大的反弹空间,有望随着市场的转变进入长期估值修复周期。
海内外货币政策共振宽松,风险资产定价或将重塑
—分子端
—分母端
图: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与价值成长风格对比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DCF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核心机制。一方面作为“全球资产定价的锚”,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的走低意味着贴现率的降低,这将带来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增加从而提高股票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科技成长类公司具有研发投入较大的特性,其现金流结构存在前低后高的特点,具有长久期属性,因此相较于其他板块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或更高,估值中枢上修幅度或更大。
(3)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提升
(4)产业趋势和政策催化
02创业板怎么投?
创业板是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摇篮,在政策支撑基本面修复的背景下,创业板有望迎来业绩、估值的双重修复,也是投资者布局科创行情的重要板块。
然而直接参与创业板的投资在资产和投资年限上均具有一定的门槛性,因此申赎灵活、费用低廉的ETF便成为投资者快速参与创业板投资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创业板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创业板指自2010年6月1日发布以来,逐步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自去年11月创业板中盘200和创业板小盘300指数的发布以来,加上经典的创业综指数、创业板指、创业50,创业板宽基指数体系已趋于完善,囊括了大盘、中盘、小盘多种风格,反映了创业板中不同规模和不同流动性的个股表现,同时还可以运用SmartBeta策略编制特色指数。
在纷繁的创业板指数中,我们发现了一只小众但是也比较有实力的指数——创业板科技指数(399276),自其基日以来(2012/12/31)涨幅接近创业板指的两倍。
03细看创业板科技指数
科技风格更纯正,成长属性更极致
(1)具有新意的编制方法
从编制方式来看,指数在成份股的选择上,采用了多维度的价值因子作为考量依据,综合考察了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近三年平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四大维度,全面强化了成份股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创科技指数融合了“创业板”与“科技”两大核心特性,优选创业板中科技行业的核心资产龙头公司。
(2)聚焦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科技指数的配置主要聚焦在电力设备与医药生物两大板块,合计占比已超过50%,其中能源电力作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药生物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指数含“新”特质突出。
另外不难发现,创科技指数的其他重仓的方向,如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均属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新动能”范畴,在当前“科特估”概念和科技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催化的背景下,或具备强劲的成长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积极投入的研发费用
从研发投入来看,创业板科技指数的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创业板和A股的其他主要宽基指数,科技行业常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和持续高投入的特点,高强度的研发有望引领企业不断突破创新边界,走向创新深水区。
(4)更强劲的反弹动能
由于成份股的成长属性更强,创业板科技指数在行情的切换和反弹中,展现出较其余创业板宽基指数更高的波动弹性,在过往市场波动中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与潜在收益空间。
2.中小盘风格凸显
从成份股分布来看,创业板科技指数的平均总市值仅为612.65亿元,同时有超60%的成份股市值小于300亿元,这意味着创业板科技指数更加聚焦于中小市值的公司,或也更容易被资金撬动反弹。
3.兼顾较高盈利与较低估值
市值的下沉并不意味着基本面的下沉。根据数据,过去四年,创科技指数ROE均高于15%,除创业板50大盘风格指数外,超越其余A股主要宽基指数和创业板其他主要宽基指数。
截至2024年10月30日,在经历了前期的快速上涨以及近期调整后,创业板科技指数PE为28.64,仅处于近十年28.16%的历史分位数水平,与其他创业板宽基指数相比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
作为科创企业孕育摇篮的创业板中长期来看或可继续回暖并迎来业绩、估值的双重修复,科技属性突出的创业板科技指数成长空间广阔,叠加高ROE和低估值的双重价值,或是未来市场布局的可选方向。
备注:华泰柏瑞创业板科技ETF成立于2021/09/23,2021至年底、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收益率依次为4.02%、-27.43%、-12.37%、-9.66%,业绩比较基准为:创业板科技指数收益率,同期收益率为7.35%、-28.77%、-13.08%、-10.15%。历任基金经理谭弘翔(20210923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