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想表达的是我们这代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几乎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没有经历过动乱,更没有经历过经济崩溃导致的物价飞涨,有的只是和平与发展,民主与科技;甚至我们比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同代人都要幸运,因为我们这代人的成长是伴随着国运昌盛,伴随着GDP连续四十年的6%以上高增长,这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而我们这代中国人承平日久,以至于我们觉得盛世就是应该的。但是SARS和新冠病毒的突袭,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脆弱性。科技越发展,世界越进步,人类越聚居,个体和大疫毁灭地球的概率就越无限增加。我们回观世界史,乱才是大部分时候,所以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充分认知到粮食危机比天大,仅次于战争,所有问题都必须给它让路。所以才有总书记的最高指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1
后疫情时代,
我国居民粮食储备率要提高
某龙头种子企业于疫情阶段调研过我国居民的粮食储备情况,数据很不乐观。但是受访人士均称,受这次疫情的教训,未来居家生活当中会提高粮食的储备量,大部分受访人士认为粮食储备量足够三个月期限消耗比较合理。我们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消耗粮食一斤左右,一家三口二斤半计算,我国14亿人口就要新增民间粮食储备5250万吨左右。
2
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预警,
世界粮食产量下降在所难免
2018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世界粮食生产就多次发布预警,因为地球开启“汗蒸”模式,干旱、洪水和多个地区应急资金严重短缺会导致全球农业歉收,再叠加2020年即将到来的虫灾,会导致欧洲、北美和东亚几个主要粮食生产区的玉米、大豆和水稻存在极大减产可能,歉收引发的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冲突和骚乱,又有可能使数百万人陷入严重饥荒。基于世界粮食减产的概率,目前阿根廷、泰国、越南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提高售价或提高关税,以获取更大利润或减少当下的出口量,以期待更高的市场价格出现以套利。但是真要发生危机的时候,能不能对外输出粮食,真是个未知数。
3
欧美粮仓地区疫情的不确定性,
有可能会助推粮食价格上涨
中美贸易纠纷刚开始的时候,我国提高了美国大豆的进口关税,直接导致的就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价格快速上涨。而我国进口的大豆、玉米和大麦、小麦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中美贸易第一阶段文本落地执行可能会出现一定变数,这对中美贸易纠纷的走向又存在了不确定性。未来一个更不确定的概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疫情的高峰何时出现,对本年度的农业生产会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产生较大影响,美国等欧美主要粮食生产国的粮食还会不会对外出口,以什么价格出口这都是未来极有可能产生黑天鹅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触动粮食价格全面上涨的导火索。据阿尔法工厂欧阳推测,疫情如果在欧美地区大规模爆发,未来不排除欧美国家会关闭口岸,禁止出口。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1.3亿吨,如果粮食储量不给力,中国粮食进口就会受全球灾害疫情和全球格局新变化影响,那问题就大了。
4
畜牧业价格进入到了上涨周期,
价格传导效应会触发粮食价格全面上涨
5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迹象已现,
粮食价格上涨动力十足
因为2016年来我国进行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下降,直接触发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滑。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64亿吨,创历史新高,但值得警惕的是:小麦、玉米、稻谷面积皆出现下滑。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7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373万公顷,减少54万公顷;稻谷播种面积2969万公顷,减少50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128万公顷,减少85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334万公顷,减少2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293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糖料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减少1万公顷。本年度韩长赋部长关于春耕会议中曾提到:“今年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9亿亩左右,比上年略减300万亩”。在我国加大了种粮积极性正面引导下,提高了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意向统计仍然出现了下滑。其实粮食作物的供需都很刚性,供不应求,一定暴涨;供过于求,一定暴跌,没有其它路径可走。
6
货币宽松时代,
粮食成为抗通胀主力
世界货币宽松时代,粮食已经成为抗风险和抗通胀的主力资产,并得到更多资本的认可和配置。2020年开年后,美国大幅降息导致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跟随降息,中国香港、阿联酋、沙特、澳大利亚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水,这种全球性的大水漫灌,会对粮食产生巨大的长期利好。因为粮食本身就是抗风险资产,当货币增发时,抗风险资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粮食还是个抗通胀的全球性资产,是全球放水的最大受益者。粮食在未来可见的货币宽松期内,应该会受到持续的资金加持,这也是年后种植类企业北大荒、苏垦农发和食品类企业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7
玉米期盘开启连涨模式,
同步大豆价格屡创新高
3月11日,连盘玉米期价连续第二日上涨,主力合约收报于2020元/吨,较昨日上涨23元/吨,涨幅1.15%,成交量达到53.2万手,持仓61.6万手,持仓净增14.3万手。从期货价格倒推秋季玉米的价格已经突破2000元/吨,折算到东北主产区相当于1800元/吨左右。同步,东北地区的大豆收购价格已经突破4000元/吨大关,个别地区大豆收购价格达到4400元/吨,已经创造了近五年新高。
8
国家政策导向转变,
粮食生产扶持力度逐渐加大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