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粮食烘干机市场,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火”。
从装备水平来看,各地粮食烘干机发展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强劲势头,特别是苏、浙、皖等粮食烘干机械化先行省份继续领跑全国,鲁豫等粮食生产大省、烘干机械化后发省奋起直追。江苏新增粮食烘干机2976台,保有量超过8000台;安徽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27.8万元,补贴粮食烘干机898台,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达到6494台,跻身全国第二;浙江新增粮食烘干机1140台,稻麦机烘率达到45%;湖南粮食烘干机保有量超过4500台,建成区域烘干中心400余处;福建新增粮食烘干机1000台;黑龙江投入省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粮食烘干设施进行补助;山东、河南分别新增粮食烘干机387台、259台,增幅分别达到48%、24%。
历年粮食烘干机数量与作业量图
粮食烘干机发明和实用新型公布公告情况图
2015年以来粮食烘干机研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水分和温度传感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测、自动调节、智能烘干、均匀烘干。二是提高热源利用率,或者利用生物质作为烘干机燃料,或者在烘干的同时进行除尘除杂处理,实现节能、环保烘干。三是研发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实现及时便捷烘干。近几年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把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面向粮食生产需求,聚焦智能高效、节能环保,推出一项又一项技术创新,为粮食烘干机械工业和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粮食烘干机数量和作业水平加速提升,粮食烘干机研发创新高潮迭起,这些都成为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发展的新热点、新亮点。
今年小麦收获季已然来临,去年的精彩能否继续上演?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方面,有利因素不少。
一是潜力大。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率不足20%,远低于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80%以上),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突出短板,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二是需求旺。到2015年底,全国流转土地面积4.4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1/3,比2014年提高2.9个百分点,50亩以上的规模耕种农户达340多万户,家庭农场近90万家;农民合作社140多万家,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近40%,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约120万个,农业规模经营方兴未艾,对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三是扶持强。“缩范围”是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导思路,全国通用类农机品目由2015年137个缩为23个,缩减了114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这种大背景下,粮食烘干机得以保留,并且农财两部明确要求,粮食主产省(区)要选择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部分机具品目(包括粮食烘干机)敞开补贴,说明国家对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的重视。在农业部公布的分档表中,循环式粮食烘干机分为5档,批处理量4吨以下0.45万元,批处理量4-10吨1.494万元,批处理量10-20吨2.934万元,批处理量20-30吨4.059万元,批处理量30吨及以上8.1万元;连续式粮食烘干机分为3档,处理量50吨/日以下2.7万元,处理量50-100吨/日3.51万元,处理量100吨/日及以上10.8万元;平床式粮食烘干机分为2档,3-5吨0.45万元,5吨及以上0.72万元。
从各省公布的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看,浙江、福建、青海等省对粮食烘干机实施地方财政累加补贴,浙江力度最大,对批处理量10吨以下循环式粮食烘干机的地方补贴额与中央补贴同,对10-20吨、20吨以上循环式粮食烘干机分别给予2.15万元、3.31万元的地方补贴(约为中央补贴的82%、93%);青海地方补贴额不超过中央补贴额50%;福建地方补贴为中央补贴额的1/3。山东、江西、湖北、陕西、云南等省对粮食烘干机敞开补贴。
四是后劲足。笔者查阅了浙江、河南两省的2016年补贴产品归档信息。浙江纳入归档范围的共56家企业生产的224种粮食烘干机,河南纳入归档范围的共59家企业生产的234种粮食烘干机,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安徽、辽宁、河南、江苏、山东、浙江等省。
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分布图
粮食烘干机产品分布图
今年前5个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公告发明和实用新型32件,粮食烘干机研发创新的热度不减,其中由企业提出申请的占85%以上,说明企业在粮食烘干机研发创新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不同的是,它直接面向市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间环节少、阻力小,在动力、资金等各方面更具优势,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粮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粮食烘干机械装备业发展提供充足后劲。
另一方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补贴降。2016年10个档次粮食烘干机的中央财政最高补贴额均比2015年下降了10%,下降最多的是处理量100吨/日以上连续式粮食烘干机,每台中央补贴减少1.2万元。
二是玉米减。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预计今年玉米意向种植面积调减2000万亩以上。
农机购置补贴额下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均会对粮食烘干机需求带来负面影响,但影响是否能够达到决定粮农对粮食烘干机购买需求的程度,尚待观察。笔者以为,补贴额虽有10%的下降,但是有意向购买粮食烘干机的一般是规模种植户或粮食经营者,其购买力在农村中是比较强的,补贴额减少1.2万元的政策变化不致影响到他们购买粮食烘干机的决策。几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的说法验证了笔者的揣测,他们说真正需要的补贴再少点儿也要买,不需要的补贴不下降仍是不买。玉米种植面积虽然减少2000万亩,但按照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水稻面积仍将稳定在4.5亿亩,小麦面积稳定在3.6亿亩,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减少的玉米只占其中的1.5%,对粮食烘干机发展需求的影响应当是有限的。
利弊并存,机遇挑战同在,但利好多于利空,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拉动、行政推动、市场促动、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的合力作用下,今年的粮食烘干机市场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