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四)鲜穗出籽率。

四、玉米田间调查方法(一)植株性状调查1、植株高度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抽雄前测量植株自然高度,抽雄后测量从地面至植株雄穗顶部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度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3、可见叶数拔节前心叶露出2厘米,拔节后露出5厘米时为该叶的可见期。

新的可见叶与其以下叶数相加,即为可见叶数。

4、展开页数上一叶的叶环从前一展开叶的叶鞘中露出,两叶的叶环平齐时为上一叶的展开期。

新展开叶与其以下已展开叶数相加,即为展开叶数。

玉米生育中后期由于下部叶片脱落,难以判断叶位,可采用下列方法:每个茎节上生长一个叶片,基部4个节在根冠处通常难以区分,第5节大约距1-4节有1-2厘米,以此,通过辨认节位来判断叶位。

5、见展叶差见展叶差=可见叶数-展开叶数。

6、叶龄指数也龄指数=主茎展开叶片数/主茎总叶片数7、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只计算绿叶的面积,叶片变黄部分超过50%时,即不予计算。

叶面积指数LAI=该土地面积上的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8、群体整齐度玉米群体整齐度一般指株高整齐度,用变异系数的倒数表示,选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连续测量15-20株,以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厘米)计算植株平均值(X)和标准差(S),整齐度=X/S。

9、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称收获指数。

倒伏程度分轻(I)、中(Ⅱ)、重(Ⅲ)三级。

倒伏植株占1/3以下者为轻,1/3-2/3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例,平均行距为40厘米,调查16.67米行长中植株数量,如为46株,则种植密度为4600株/亩,为保证准确度,调查时可选3-5行,取平均数见表。

不同行距下1/100亩行长表(三)大田测产一般在玉米籽粒灌浆的蜡熟期至完熟期进行测产。

①丈量土地,确定种植面积,高产田内的渠道、人行道、建筑物等占地不得扣除。

②随机选点。

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1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③收获密度测定。

见种植密度调查。

④空秆、双穗率测定。

选取田中3-5行有代表性的种植行(垄),连续调查100株内空秆和双穗株数,获得双穗率、空秆率。

穗粒数少于20粒的植株为空株,并且不计算在双穗率内,其籽粒数也不计入穗粒数。

⑤穗粒数测定。

在样点处连续测定20个果穗的穗粒数,取平均数。

⑥产量计算。

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根据籽粒含水量等情况,按85%折后即为估计产量,以5点的平均值为该地块的品均产量。

在好、中、差地力各随机选取不少于3亩的代表地块,进行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20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进行测产分析。

同时要调查每个点的亩播量、平均株行距、平均亩株数、单株平均产量、单株平均商品薯产量。

同时,选取51米行长求取平均株距,取51米垄宽,求取平均行距。

二、田间实收。

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折算成平均亩产量。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量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

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千克,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快。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快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

若收获时薯快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大豆测产方法理论测产:(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

采取等行或宽窄行播种的,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

依据平均行距,计算临近2行的2平方米的行长与平方米株数,连续测定10株的株粒数,相加除以10计算出平均株粒数。

百粒重按该品种常年百粒重计算。

如果机械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注:13.5%为标准含水量。

黑豆、豇豆芸豆、荞麦实收测产方法一、取样方法。

将样点植株全部收割后装袋,并在标签上记录采样地点、户主和采收的株数。

三、上场脱粒。

将样点袋装植株倒出晾晒2小时后打场,要用扇车风选,扬簸打净,并防止籽粒外溅损失。

四、测定含水量。

一般籽粒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五、计算公式。

绿豆分三次采收,每次将样点全部黑荚采收后装袋,称颊重后,记录荚重(公斤),作标签装袋封口,置干燥处待脱粒。

将从样点每次采收的豆荚袋查验标签复秤后,统一上场脱粒。

打场时场边要挡遮拦,防止豆粒外溅损失。

豆粒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水分测定仪测定豆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根据示范田自然分布情况,将千亩示范田平均分为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10个点。

样点面积确定后,做好样点四角标记。

二、上场脱粒。

将袋装穗头倒出晾晒2小时后打穗脱粒,打净后用扇车风选,去杂去瘪。

三、测定含水量。

谷子、糜子、高粱含水量标准值为14%,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数。

四、计算公式。

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

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

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

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

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

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三)计算公式。

花生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品种、地力、作物长势将万亩示范田分成5个自然片,每片选取有代表性的1~3块地,对每个田块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进行测产(每个点面积为10m2)。

计算每亩株数,每点连续取10~20株,测定单株平均果数、百果重按照品种特性确定。

二、实收测产(一)取样测产。

从5个自然片中分别挑选1~2块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地块面积不得小于3亩,所种品种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每个备选地块上选择1亩以上,然后进行刨墩、摘果、去杂、称重,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

(二)计算产量。

注:10%为标准含水量棉花测产方法一、取样步骤和方法(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每个万亩示范片随机抽取20户的棉田作为样本田。

每个样本田抽取3~5个样点,样本田面积大于10亩(含10亩)取5个样点,小于10亩取3个样点。

县级自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样本田数量。

(二)西北内陆棉区每个万亩示范片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连),每个行政村(连)随机抽取5块棉田作为样本田,样本田的面积应在50亩以上。

每个样本田抽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为6.67平方米。

(三)3点取样采用对角线法,5点取样采用梅花形法。

二、调查测定方法(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1、行距测定:每个样点中取11行测量行距,计算平均行距,记录表1。

2、株距测定:每个样点中随机选取1行的21株测量株距,计算平均株距,记录表1。

3、铃数调查:在株距测定的21株中选连续10株,调查成铃、幼铃、絮铃,计算成铃数,记录表1。

4、每户样本田选铃数调查中的10株棉花,测定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高度等,以平均数记录表1。

5、棉铃分类标准: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二)西北内陆棉区1、行距测定:测定4~6个播幅(膜幅)棉花的宽度和行数,计算行距,行距=总宽度/总行数。

2、样点宽度和长度确定:取一个播幅(膜幅)作为样点宽度,根据公式行长=6.67米2/行距,计算测产样点长度,确定样点面积,记录表1。

3、株数和铃数调查:在上述“2”确定的样点中调查计数所有棉花株数和铃数,记录表1。

4、每个样本田选铃数调查中的10株棉花,测定株高、果枝数、果节数、果枝始节高度等,以平均数记录表1。

5、棉铃分类标准。

直径大于2厘米的铃为成铃,直径小于2厘米的铃为幼铃,铃壳开裂3毫米以上的铃为絮铃,烂铃不计。

三、产量计算方法(一)铃重(克):每块样本田随机收取吐絮铃100个,晾晒干后称重量,计算平均铃重。

铃重(克/铃)=100个絮铃籽棉干重(克)/100。

记录表1。

(二)衣分(%):计量铃重的100个絮铃试轧后,计算平均衣分(以皮锟轧花机为准,锯齿轧花机衣分加2个百分点)。

四、留取棉样以供检测纤维品质从每个样本田(或每户)测试衣分的皮棉中,留取50克棉样,注明测试样点编号,供纤维品质检测用。

THE END
1.100斤水稻烘干计算公式?假设初始水稻的水分含量为20%,初始重量为100斤,经过烘干后,重量变为90斤。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https://ask.zol.com.cn/x/17349970.html
2.28个水分的水稻烘干到16个水分平均100斤水稻得折耗多少重量假如假如28个水分的水稻收购价格为1.4元1斤 烘干到16个水分后价格会增加多少?国家统计的水分的折耗是怎么计算的?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00斤28个水分的稻谷含水量28斤,烘干到16个水分就剩(100-28)/(100-16)=83.7斤,减少水份:100-83.7=16.3斤.干谷价:1.4/(1-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a240dfc5267c64254dc0de5291ae8152.html
3.水稻氮素(精选六篇)1.3 计算公式及统计方法[12,13]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可用Logistic方程Y=k/ (1+aeb X) 描述, 式中Y为干物质积累或氮素吸收量, X为时间 (d) , k、a、b为待定参数。由上述方程可以反映氮肥不同用量引起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变化;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a4h2i8.html
4.水稻每亩增产100余斤!石蟆镇这个“一站式”服务好方便!据了解,现在石蟆镇享受农业社会化“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水稻种植户一共有642户,与2017年开始实施以来的80余户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通过机插秧替代传统的人工插秧,不仅减轻了水稻种植户的劳动负担,还在产量上平均每亩增产100余斤。 “我们引导合作社推行‘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904&newsId=1914274
5.亩产1186公斤!超级杂交水稻示范基地丰收,网友:离实现袁爷爷的目标超级稻测产办法及计算公式的规定 随机抽取了3块田测产 经人工收割、现场打稻谷、现场称重 按标准扣除含水量后 得出产量数据 结果表明 三块田平均亩产1186.00公斤 今年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 实施的杂交水稻品种“卓两优1126” 采用人工+机械定量精确栽培 https://j.021east.com/m/1696289954038796
6.水稻生产中的几个问题12篇(全文)水稻品种审定是按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划定种植区域, 如果跨区种植必须经过引种试验后才能进行推广种植。然而, 现实生产中品种应用较为复杂, 盲目引种, 出现品种的多、乱、杂现象, 影响了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甚至造成严重减产。品种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p2aef2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