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食大省的安徽,在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以粮食烘干机械化为切入点,向粮食深加工领域迈出了一大步。粮食烘干机械化的科学发展不仅能有效保证粮食安全、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粮食烘干机械化工作成了农机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安徽省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成效。
安徽省近年来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速度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全省谷物烘干机的保有量为1053台,到2012年底增长到3204台,理论烘干能力达到210万吨。安徽沿江、沿淮水稻产区,尤其是双季稻、糯稻产区,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2012年,怀远、无为、庐江等县年增加烘干机械数量均超过百台。在今年“三夏”期间,安徽全省多次降雨,小麦晾晒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粮食烘干机发挥了重大作用。
粮食烘干机的发展,在抵御阴雨灾害天气、缓解晒场紧缺矛盾和提高粮食品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算过一笔账,以水稻产区枞阳县为例,一台烘干机一天可将20吨水稻水分从30个点降低到16个点左右,需要费用500余元。而人工翻晒到同样水平,需要400平方米的水泥晒场和8个劳动力进行3天以上的翻晒,雇工费用需1200元以上。由此可见,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安徽省粮食烘干机械化自2000年以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安徽采取多措施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
安徽省很早就开始重视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在1992年,省政府就曾经一次性拿出280万元专项资金,在水稻产区建立粮食烘干厂,希望以此示范带动烘干机械化发展。
但总的来说,全省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大发展还是从2005年开始起步的,那一年,安徽将粮食烘干机械作为非通用目录产品纳入购机补贴范围。2010年之前,安徽按照国家规定的**高补贴率(30%)对烘干机进行补贴;2010年起实行定额补贴;2012年用于烘干机的补贴资金3326万元,补贴烘干机1055台,其中单台**高补贴40000元,**低补贴4500元;2013年又将补贴上限提高到45000元。目前来看,粮食烘干机市场需求量很大,尤其是部分水稻产区,购机补贴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为了推进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农机部门还采取了多项措施。第一,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为社会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规模和效益,使粮食烘干服务组织和种粮农民双受益;第二,加强粮食烘干机械质量监管,规范市场有序竞争;第三,加大推广宣传力度,由水稻产区向小麦、玉米产区拓展,扩大应用覆盖面;第四,加强调研,向生产企业建议研发更多适合安徽粮食生产需要的烘干机械。
基层农机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挖掘出好的经验和做法。
庐江县是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短缺,再加上晒场不足,一旦遇到阴雨天,就无法保障粮食安全。因此,该县农机部门加大推广力度。与全省及怀远县典型做法相同,该县农机部门也充分利用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1年开始该县放开对粮食烘干机的补贴,单机补贴额度加大,调动了众多粮食加工、收储企业和少数规模种植农户购置粮食烘干机的积极性。同时,该县还采取了建立示范点的做法,每年选取1—3个粮食加工或收储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作为示范点,组织开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培训、现场参观演示。此外,积极引导农村市场经纪人为粮食加工、收储企业收购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满足企业所需,扩大产地烘干规模。
未来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安徽粮食烘干机购买量逐年提高,但是大范围推广应用还存在较多困难。一是机具价格较高。进入我省2012年补贴范围的84个型号的粮食烘干机,因功率、容量、品牌不同,价格在6万—42万元之间。农民购买一台烘干机,除去国家补贴,个人也需要投入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对农民而言负担较重。二是机具占地要求高。粮食烘干设备属于长效大型设备,对库房建设、电力配置均有较高要求,而农机具仓储库房建设和经营场地审批难的问题,也成为制约烘干机发展的一大因素。三是机具操作技术要求高。不同的粮食品种对烘干要求不同,我省主产小麦、水稻,烘干需求以水稻为主,这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按技术规程操作。同时,烘干机的维修保养要求也比较高,一般种田散户发展烘干机基本不可能。此外,烘干机购买者很多是粮食收购、加工企业,而按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只有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机具才能享受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粮食烘干机的发展。
我对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的看法是,第一,发展粮食机械化烘干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粮食烘干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在未来若干年内,粮食烘干机一定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和设备来进行推广;第二,随着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收获的粮食品种趋于一致,有利于烘干机发挥效用,而种粮大户不断增加,将成为未来几年烘干机的主要用户群;第三,粮食消费群体对优质粮食的需求以及购买力增加,也会使得烘干机械化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第四,未来社会化服务是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将逐步由耕、种、收的服务向耕、种、管、收、烘全程社会化服务拓展,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将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的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