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问题及建议论文(精选11篇)

“jianfdaren”投稿了11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问题及建议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问题及建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摘要:粮食功能区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基于此,阐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模式;土地流转

1浙江省缙云县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设情况浙江省缙云县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计划总投资1.8亿元,到建成粮食功能区74个0.53余hm2,重点建设内容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质量提升、三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等工程。-,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815.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146.0万元,市级资金20.0万元,县级及以下资金2557.0万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2个0.30万hm2。新建修建机耕路35.49km,排灌水渠56.25km,机埠16个,下田坡157个,购置各类农机具386台套,建成育秧中心6个、烘干中心2个,拥有育秧流水线6台、插秧机14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台,稻谷烘干机2台。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肥力培育,三新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加强,提高了功能区的粮食生产旱涝保收能力,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种粮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2.1农田立地条件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待建的粮食功能区原有基础条件较差,机耕路、灌排和电力设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标准农田等级低、坡度大,农机进出田难,因此沟渠路等修复、新建成本高,加大了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2.2地方财政支持薄弱,功能区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2.3功能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差,建设难度大

缙云山区人多田少,平均每人不到0.03hm2,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社会化服务总体水平低,除机耕比较普遍外,其他服务如育供秧、机械化插秧、全程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等都还没有普及,主要原因一是田块分散,二是田块不规则,三是田块间落差大,农机进出难,成本高,利润少。

2.4功能区非粮化严重,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同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相差很大,种植经济作物越来越多,农田作物插花现象越来越严重,粮食种植现状很难维持,连片程度低,不利于组织统一的机械化生产,服务组织开展服务难度增加,效益降低。加上经济作物的大量发展,农田流转租金大幅提高,制约着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规模化很难提高。2.5用地审批难,影响服务组织发展从开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缙云县共申报获批育秧中心及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共6个,目前还有几个合作社要求建育秧中心,均由于土地审批较难而搁浅,严重影响了服务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3.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建设考核力度

3.2力求政策倾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丽水市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地方财政用于功能区建设配套资金较少,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建议在全省统筹安排粮食功能区建设项目资金时,给予政策倾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招投标、工程监理、功能区立牌支出。

3.3提前示范引导,促进服务体系建设

丽水山区粮食生产多以散户为主,经营规模很少,单家独户购买机械生产不合算。因此,要以乡镇为主,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或以乡镇为单位,由农机、农技等部门牵头组建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散户、小户开展服务。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这些组织予以支持,鼓励他们积极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服务。

3.4创新种植模式,稳定粮食生产水平

针对丽水山区单纯种粮规模少、效益低,种粮现状较难维持的实际,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种植模式应灵活运用,应积极探索粮经型的种植模式,既要稳定粮食产量又要使农民增收,促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推广“菇稻轮作”“菜稻轮作”“药稻轮作”“席草稻轮作”等新型种植制度,稻田养鱼、稻鸭共育等高效生态模式应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也可推行粮食新“三熟”制度,如蚕豆/春玉米-晚稻、蚕豆/玉米-玉米;同时,要积极开展冬季农业生产,扩大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鲜食春大豆、春玉米等粮菜兼用作物生产,增加粮食总量,提高种植效益。

3.5加强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分析论文

1实施科技配套建设

功能区内培育建立了粮食、农机、植保合作社3家,科学布局粮食作物,早稻晚稻搭配,全面推广应用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机。金早47等早稻,甬优12、浙优12等单季晚稻,甬优8号、秀水09等连作晚稻优良品种的引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功能区域生产水平,受到广大农户的喜好好评。新技术主要有:水稻植保统防统治技术应用率36.5%,早晚稻分别为20.87hm2,60hm2;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实行全覆盖;应用机插早稻61.33hm2,全年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8.2%。功能区内设立早稻、连作晚稻、单季晚稻示范方方分别为2、1、1个,单产比非示范平均增5%以上;13个科技示范户通过参加柯桥区农业技术学校等举办的“阳光工程”、“现代农业技术”系列培训,提高了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到位率。

2实施机制创新建设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功能区内县有种粮大户2户,承包经营面积16.67hm2。组建了集农技农机服务、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简称“三位一体”),同时实施“三新”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通过购买插秧机、收割机对功能区及周边农户土地开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既方便了周边农户,又产生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3实施了建设后续管理

以镇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工作的通知》,确立了长效管护机制,落实了管护责任。功能区田块实行系统化管理,建立了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了镇政府为具体管护人。对基础设施破损、缺失予以修复;实行科学化管理;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对功能区因重大建设项目不得不占用的,实行先补建后占用,且确保维持质量等级不低于先前。

4主要成效

4.1经济效益较显著

据测算,早稻50.98hm2,平均产量426kg/667m2,晚稻221.67hm2,平均511kg/667m2,比全镇面上增69kg/667m2,年增产稻谷23.27kg,按每3元/kg计,直接效益69.81万元;早稻机械插秧61.33hm2,每667m2节省用工成本30元,计省工节本2.76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72.65hm2次,每667m2节省肥料成本12元,计节肥节本4.91万元,推广植保统防统治技术78.87hm2次,每667m2节省农药成本20.4元,计节药节本2.41万元。4项增加79.89万元。

4.2社会效益有提高

通过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和地力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户的好评,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4.3生态效益有体现

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等推广普及,有效减轻了因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或过度施用而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河道清理等提升了新农村面貌。

主体功能区建设财政政策论文

一、针对不同开发区的财政政策选择

(一)针对重点开发区实施激励型财税政策

重点开发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其经济潜能的发挥,财税政策应当通过特定的作用方式和工具组合,注重以经济杠杆来重新调度和倾斜配置一部分经济利益,起到引导、激励和约束当地政府和企业加快经济起飞和形成新兴中心区域的作用。对于国家鼓励的产业和投资领域,实施税收优惠、投资补贴、加速折旧、贴息等优惠措施;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实施消费型增值税。

(二)针对限制开发区实施支持补偿型财税政策

限制开发区的开发潜力不大,重点应落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上来,财税政策应当对这类区域加大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并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减免税收主要用于发展限制开发区的特色产业;设立专门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修复和维护;对于直接受益主体收取适当费用来充实相应生态补偿基金,考虑采用从水资源费、水电费、旅游收入等渠道筹集受益者补偿资金,加快建立按照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量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机制。

(三)针对禁止开发区的保障———补偿型财税政策

禁止开发区必须杜绝各种开发活动,但地方行政职能的`执行需要必须得以满足,对此类区域,财税政策的定位是以转移支付等保障地方政府的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保障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转移支付,加强生态修复。

二、构建与我国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

(一)优化税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1、改革现行税制,使财政收入规范和稳步增长。第一,通过税费改革,理顺税费关系第二,将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分配方式转换为大多采用共享税方式的形式,以有利于调动各省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积极性。第三,适时开征新税种,扩大财源。

2、优化税制结构,建立促进生态环境管理的税收体系。第一,利用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调节导向,引导人们的消费结构。第二,调整资源税,开征环境税,加大环境污染惩处力度。第三,积极推进适合各主体功能区的财税体制改革试点。

(二)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科学合理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目标。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2、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

3、构建针对主体功能区的地区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可通过多种形式,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资源保护区倾斜。

4、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三)构建与主体功能区政策相适应的预算投入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1、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对口支援制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对口支援制度,加大东部沿海等省份对中西北部省份的技术、资金、劳动力资源对口支援。

2、逐步加大对生态补偿的公共预算投入比例。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应加大投入生态恢复的比例。

3、探索建立跨地区和跨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财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区际生态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前言

粮食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随着粮食连年增产,各种资源要素紧绷、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同时,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连年积累。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平均每亩耕地施用化肥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每亩耕地农药用量是美国和欧盟的2.3倍;农工年使用量超过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价格比国际水平每吨高约900元。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过度消耗,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束缚和资源制约,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1南阳粮食生产现状

南阳是农业大市,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全省的11%,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市传统优势作物。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呈现出单产上升缓慢、总产徘徊、品质下降、效益不高的局面: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在360公斤左右,比全省平均单产低5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年均单产365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低10公斤;水稻种植面积72万亩,平均单产456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低49公斤。

2南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我市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除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外,主要表现为:我市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耕层变浅,土壤板结,养分非均衡化突出,防旱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能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当前我市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47%,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仅66.59%,低于全省水平;全市中低产田面积达到8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03万亩、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9.8%,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6.32%和36.12%;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有机质、速效钾分别比全省低33%和40%。;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除小麦外,其它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全市机耕占96.1%,机播、机收仅分别为38.7%和32.4%;农业科技支撑乏力,全市农技人员占农村人口比重为37‰,农村实用人才占比为1.7%,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差。

3.1转变发展方式

围绕制约我市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两大瓶颈,按照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坚持将‘绿色、节本、增效’理念贯穿粮食生产全过程。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绿色增产综合技术模式攻关,突出“良种良法配套优先、农机农艺融合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物理技术优先”。通过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控肥、控药、控水,实现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入品利用率“三个提高”,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的目的。实现南阳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粮食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3.2加强组织领导

粮食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决策协调作用,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营造发展粮食绿色生产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组织体系建设,粮食生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建立健全粮食生产信息服务体系。

3.3加大资金投入

一要完善粮食生产资金财政投入机制,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农产品信息发布、预警和扶持各地粮食生产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二要积极引导地方财政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带动吸引社会资金从事粮食生产、加工、购销,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各产业链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市场化的良好局面。

3.4加快信息开发

解决粮食生产信息的交流和知识共享问题不能寄望于政府单方面的“给”,而应靠农民的“拉”,要把农民的需求视为粮食生产信息化的“第一公里”,从农业信息资源中开发出对农民有用、易用的'信息产品,处理好信息(服务)“接地气”的问题。要尝试多种信息供给机制,如引入第三方进行“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扶持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

3.5引入社会服务

为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村合作组织和协会的力量,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以合作社或协会为龙头,带动农民使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有信誉的优质企业进入粮食生产服务领域,充分调动企业在南阳粮食核心区建设中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运营机制。达到“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科技支撑、农民受益”的目标。

3.6注重人才培育

一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构建起农业研究、教学与推广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快速通道,培养一批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技术研发,为实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提供智力保障。三要强化农民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普宣传,着重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信息知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7强化技术支撑

针对我市粮食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重点组织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科技攻关,集成一批南阳粮食绿色种植核心技术,坚持边集成、边示范、边完善的原则,开展生产全过程的示范、推广工作,把科学产量变成农民产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一要通过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研究,明确了我市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土壤改良及培肥指标,提出加强地力的关键技术措施。二要通过优良品种利用筛选试验研究,确定适合我市推广的小麦、玉米、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主导品种。三要通过节水节肥新技术实验研究,明确我市小麦、玉米、水稻水肥调控的精准指标,实现省工、节水、节肥,节本、增产、增效目标。四要通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攻关,明确我市小麦、玉米、水稻的最佳播、收指标,减少过量播种、过量施肥、过量耕作的问题。五要通过开展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集成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高效安全防治模式,提高病虫害监控和防治水平,实现节本增效。

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免疫系统功能建议论文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无疑应该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以审计信息化建设带动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和技术方法的转变,系统解决那些不适应、不符合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种种难题。通过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gais),逐步承载起越来越多的审计业务和管理工作,夯实“免疫系统”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信息化浪潮逐渐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深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变革,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步成为承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开发周期、管理、经验、知识产权等原因,这些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问题,成为威胁国家财政、金融、国有资产和资源、民生、生态环境及国家信息等系统安全的潜在爆发区。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国家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事业的新发展,结合我国审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该如何有效应对?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以数据审计为基础,以发现大要案线索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我国审计机关自建立以来,计算机审计经历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向计算机审计转变的两个阶段。通过多年的数据审计实践,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总结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数据审计软件,成为审计人员开展数据审计的有效工具。在对银行、海关、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审计中,这些经验、技术方法和审计软件对发现大要案线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迈出了由以手工审计为主逐步向计算机审计发展的关键步伐。应坚持以数据审计为基础,逐步使其成为审计人员普遍掌握的基础审计方法,加快完成由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的跨越。通过开展数据审计,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及时揭示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微观功能。

二、以信息系统审计为高地,重点揭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宏观功能

三、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前移审计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基础网络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处理业务、从事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借助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以部门的预算跟踪及联网审计为试点,逐步探索各部门、各地方的预算执行及其他常规业务的联网审计工作,通过植入相应审计模块或软件,建立起预警机制,及时或实时发现违法违规事件,做到关口前移,逐步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结合信息化工作,改革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为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组织保证

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机关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搞不好,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和树立、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必然收到限制,必然影响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是影响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因。因此,应站在审计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本着对事业和队伍负责的态度,首先应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保证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为顺畅开展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联网审计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审计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建议论文

一、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力度,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而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受机构编制等影响得不到加强,相对突出了工程任务加重与水利技术力量缺乏的矛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1.2基层水利设施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农村水利设施投资政策,是要求国家、省、市、县、乡、村各级按比例分别配套解决,但在县域经济不发达的县份,形成了县、乡、村资金不能足额配套的实际情况。据调查文水县财政总收入5.5亿元,县财政用于水利支出仅为258万元,至于乡村一级配套资金更是困难,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不再向农民筹资收费,根本无力承担农村水利设施修建费用。

1.4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使用效率明显下降。我县大多水利设施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损毁严重,使用效明显下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比如通过完好渠系正常情况,亩农田平均用水量为60方左右,现在用河水灌溉一亩农田用水量为200-250方之间,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1.5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农村水利的发展。由于农村水利设施的投资方式实行各级配套,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认识不到位,存在依赖等靠现象,缺乏出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行的筹资办法,导致水利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1.6通往田间地头的末级渠系建设缺位,导致国家水利投资事倍功半。目前,我县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缺位问题。尽管利用国家投资修建了主渠道、打了机井等,但却因种种原因通往田间地头的`支渠迟迟未能配套修建,致使国家投资修建的前段水利设施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如期投入使用。

二、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

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水利提到了战略高度,我省“十二五”时期全面启动了大水网建设工程,要想真正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农田灌溉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好,真正建成富民强国工程,我想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省市政策的前提下,还需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2.2要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投入。在当前县乡村组织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出台相应政策,保证农村水利设施稳步有序发展。要拓宽筹集渠道,引入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鼓动农民和民间组织投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要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经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经营走上卖旧建新、良性运行、滚动发展的健康道路。

2.3要因地制宜,建立发展农村水利新机制。可以尝试建立农户合作建水利的新机制,采取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企业化经营的方式来筹资建设,让投入者得利,农民得益。

2.4要积极探索改进农村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推进农民用水协会的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成立用水协会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农村水利设施修建、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2.5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要加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达到科学管理,高效合理运行,为农村水利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6发挥质监机构作用。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

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5个方面阐述了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即改造大面积结构不尽合理的人工林;提高现有天然林资源经营水平,提升其总体价值;建设全林区范围的红松保护区;加强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改革林业管理的机制体制.

倪薇,NiWei(黑龙江大学)

张先庆,ZhangXian-qing(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场)

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促进经济建设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农村免征农业税,各级精简机构和人员,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一、干部作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从总体上讲是扎实的,卓有成效的,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勃勃生机,也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但是还应该看到,目前,我们部分干部的作风建设与党和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各种会议,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也要主持主管、分管的会议,还要出席方方面面的会议,难以静下心来,真正思考一些具体问题。二是接待应酬多。现在项项都重要,项项都有检查和督导,接待应酬不可避免,或多或少要耗费掉一部分精力。

4、少数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少数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时,没有严格按有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办事。态度生硬,粗暴执法,特别是在行使处罚权时,不善于做过细的思想政治,政策宣讲不到位,执罚手续简单,只罚不教、轻教重罚、以罚代法,甚至出于个人或单位利益考虑,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5、少数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强。一是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也不断转变,少数干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强。二是当前涉军、涉法、涉农等上访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面对这些复杂的矛盾,少数干部有压头情绪,心理上害怕面对和处理,解决的办法不多,甚至束手无策。

6、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还存在缺失。一是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对领导干部考核,选拔任用中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干部德才素质和实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二是制度执行上还有欠缺。虽然上面有不少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但在执行上还有所欠缺,没有有效的政策激励,奖罚不明,有一种大锅饭的味道。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具体要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决定》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干部。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以实绩和德才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实行岗位考核、个人考评等具体考核措施,科学准确的评价干部,真正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二是健全干部目标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加大对干部目标考核和平时考察的力度,随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表现。

3、健全奖惩激励制度,激发队伍活力。一是从政治上激励。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党政干部选拔任

用条例》的规定,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凭实绩、凭德才选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所有的干部觉得政治上有奔头。同时,要注意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加大对典型的宣传推介力度,营造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二是从经济上激励。科学设置经济激励内容,实行绩效挂钩,拉开激励档次,奖优罚劣。

4、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干部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引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意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三是教育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树立公仆意识,筑牢宗旨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干部作风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切不可一阵热、一阵冷。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经常抓督察,经常抓考核,经常抓奖惩。定期进行领导干部作风评议,如召开征求意见会,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等等,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纪律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干部作风的执纪检查力度,对领导干部中出现的不良作风,及时进行警示和查处。

THE END
1.丘陵山区粮食烘干的现状与建议粮食烘干储藏关系到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质量以及农民增收。粮食烘干机的推广是解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粮食生产全程不落地,提高粮食质量是当务之急。丘陵山区推广粮食烘干设备难度大,扩大规模建设较为困难。本文以会宁县文兵农机作业合作社烘干中心建设及使用情况为例调查分析了丘陵山区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8/174957
2.粮食干燥机(精雅篇)粮食干燥机将会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包括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动分析及自动报警等。干燥工艺也会向快速处理大批量高水分谷物方向发展, 一次将高水分谷物降到安全水分、降水幅度在10%以上的粮食干燥机更适合农村和农户的需求。比如采用联合干燥法, 先用高温快速流化去湿预热后, 再以较低温度进行烘干;再比如将干燥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1esojg.html
3.福建省粮食烘干机械推广应用分析第四章:介绍粮食烘干成本理论并进行成本分析,对福建省常用的三久NEWPRO-60、三发发5HSG—60、三久ACF—40、三发发5HSG—30、三发发5HSG—15型5种低温循环烘干机进行经济适应性分析。 第五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得出降低粮食烘干成本方法、各运营模式与适合对应机型、以及近期适宜推广重点等相关结论。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89-1011165925.htm
4.粮食烘干机项目投资申请书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建设规划方案、选 址可行性分析、项目工程方案分析、工艺可行性分析、环境保护和绿色生 产、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评价、节能分析、项目进度说明、项目投资 规划、项目经济效益、总结及建议等。 泓域咨询MACRO/ 粮食烘干机项目投资申请书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https://doc.mbalib.com/view/022a3342de54d8931480c026416476da.html
5.湖南浏阳首座粮食烘干中心顺利建成走进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高大宽敞的钢架棚下并排竖立着五台烘干容量为十吨的粮食烘干机,经过安装人员的运行调试,烘干机均已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浏阳首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投资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顺利建成。 烘干中心建成后,如全部开工运行,一天可以烘干粮食近20万公斤。烘干中心的建成将带来很好的http://www.edry.org/new_view.asp?id=856
6.供应日产20吨粮食烘干机小型粮食烘干机厂家供应其粮食烘干机技术含量高,注重发展新品的厂家, 效益日渐提升;相反,一些产品技术含量低,新品和新技术 开发能力弱的企业,效益开始下滑。 粮食烘干机价格决定着设备的总体质量,随着粮食烘干塔的精度要求提高,*烘干粮食终要靠工艺来保证,以*快的速度、*小的装配工作量和较低的成本来达到该设备的较高的装配精度要求,是http://hkjum11978.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149857583.htm
7.生产富硒农产品首选纳米硒有机肥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按照有机肥行业的平均价格和平均利润计算,该项目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3500~3750万元,年利润可达500~7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2年,盈利能力较强。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牧业有机废弃物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品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417/16/54613941_746397539.shtml
8.污泥再生利用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一级建造师考试5.污泥烘干烟气排放的分析测试 污泥的高温烘干生产工艺采用烟气炉作为干燥热源,破碎式烘干机作为烘干设备,除尘采用湿式水膜除尘系统,污泥的含水率为80%左右,烘干后污泥的含水率13%,因此烟气的主要成份为水蒸汽,又由于烟气炉作为热源,以煤作为燃料,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污泥粉尘,因此烟气中又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及粉http://3g.exam8.com/a/486998
9.政策措施《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印发根据不同粮食品种生产情况和补足粮食产地烘干能力的需要,合理布局建设标准化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内容包括粮食烘干机和配套的清选机、烘前仓、烘后仓、皮带输送机、提升机、除尘系统、仓储设施以及烘干厂区房等,其中烘干机配备多台(套)设备,进行组合式作业。建设粮食烘干点。建设内容包括粮食烘干机和配套的清选机、皮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63208275558614
10.丰尚:打造智能化饲料加工成套装备智能工厂管理信息化综合依托产品数字化设计平台,丰尚研发的饲料加工成套装备不断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每年开发高技术产品6-8项,颗粒机、烘干机、膨化机、混合机、真空喷涂机、粉碎机等6大主机的部分性能与能耗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饲料厂整厂交付作为丰尚的工程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利用PLM系统建立的工艺流程知识库根据动物营养https://articles.e-works.net.cn/erpoverview/article153267.htm
11.「拌种机」大型粮食烘干机腾鑫机械大型粮食烘干机_腾鑫机械 价格:98元/件 最小采购量:不限 主营产品:炭化机,制棒机,农用叉车,青核桃脱皮机 供应商:巩义市站街腾鑫机械厂 所在地:中国 联系人:刘克永 联系电话 点此询价 QQ咨询 买家还在看 山东贺嵘立式不锈钢拌种机 种子饲料搅拌机 http://zztxjx.cn.makepolo.com/product/100982667115.html
12.烘干塔烘干机玉米烘干塔粮食烘干塔[当粮食烘干机遇到阴雨天][ 粮食烘干机安装时的注意事项][粮食烘干塔配套热风炉是怎么运行的?][粮食烘干塔比较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粮食烘干机如何降低噪声?][大型玉米脱粒机应该怎样维护?][玉米脱粒机经济效益及前景分析][如何保持粮食烘干塔设备的稳定性?][粮食烘干塔的应用范围][烘干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http://www.hnhxnyjx.com/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