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十项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十项措施》具体措施为:
附全文如下:
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十项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培养节约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制定本措施。
一、制止餐饮消费环节浪费
(一)制止公务用餐和公共机构食堂餐饮浪费。制定公务用餐接待标准,建立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节约型机关(机构)创建活动内容,对存在严重浪费行为的进行通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加强食堂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用餐标准,建立健全节约用餐制度,推动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时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备餐配餐。指导推动学校、医院、国有企业、银行等建立健全食堂节约用餐制度。(市接待办、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国资委、韶关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制止宴席、自助餐等餐饮浪费。餐饮服务单位要按照宴席预订情况,合理安排餐台数量、类型,提倡实施“N+备用桌数”预订机制。自助餐服务单位应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等措施,建立备餐评估、供餐巡视等制度,提醒消费者按需、少量、适量取餐。餐饮服务单位应主动提供“公筷公勺”、分餐和打包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食品合理利用
(五)优化食品标识制度,建立临期食品捐赠机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预包装食品上明确标识“最佳使用日期”和“保质日期”。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在菜单中标识菜品主要食材份量等信息。开通临期食品捐赠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临期食品捐赠需求快捷对接机制。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餐饮经营者、食堂、食品生产经营者向慈善组织、福利机构、救助机构等社会组织捐赠尚在保质期内可正常食用的食品。(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六)夯实冷链基础设施,强化粮食储运关键环节管理。支持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建立覆盖农产品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健全节粮减损体制机制,推动解决粮食在生产、收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损失浪费情况。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推进力度,加大绿色储粮技术和新装具的研发推广,减少粮食加工环节损耗。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推动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提升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推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程一体化冷链体系,减少流通环节粮食浪费。(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七)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制止餐饮浪费。各级党组织向党员干部发一份“培养节约习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引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参与“光盘行动”,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培训内容和培训纪律要求。〔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各级党组织,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大中小学校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依托党日团日队日活动、青年大学习、志愿者行动等,发挥党支部、青年之家、青少年宫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依托工会文化宫、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爱心驿站”等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崇尚节俭、健康、文明的餐饮消费方式。加强在旅游景区、重点商业广场等场所的宣传和监督检查,督促开展“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落细落实。倡导婚丧嫁娶等红白事从简用餐,引导村民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各种陋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恶俗”禁办,着力推动形成现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市教育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
(十)完善法规制度,严格执纪问责。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公务接待、商务接待、单位食堂和接待场所管理等制度,推动形成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浪费现象突出的餐饮企业予以曝光。坚决制止公款吃喝、餐饮浪费行为,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问责力度,对公款吃喝、餐饮浪费问题严重的单位,严肃追究责任。组织开展粮食浪费、餐饮浪费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作用。(市纪委监委、市审计局、市接待办、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