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粮食主要事迹(通用12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节粮粮食主要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软霞,浚县新镇镇杜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围绕粮食高产创建,她攻克了很多难题。

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升耕地质量。

三是仔细清除麦田杂株,确保良种纯度高。为制种企业繁育小麦良种,张软霞同志每年带领员工精细去杂,不留死角,亲力亲为,为种子企业提供优质种材。

在日常的生活中,张软霞也经常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粮食,做好节粮兴粮“带头兵”,为身边的.人树立榜样!

吴彦娟,浚县浚州街道甘草庄村农民。吴彦娟家庭是一个六口之家,公公婆婆年轻的时候曾受过三年自然灾害之苦,两位老人非常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吃过的'剩菜剩饭从不舍得倒掉。吴彦娟夫妇两人种植蔬菜大棚60余亩,早起而耕日落而息,并带动村民50余人生产劳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一家人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平时更是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来养成。

吴彦娟一直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孩子们在家人爱粮节粮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不扔掉半块馒头。吴彦娟一家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秦晓萌,浚县王庄镇军寨村人,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一家人始终坚持将“爱粮节粮”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天每一餐的细小行动当中。在家庭饮食方面,每一餐坚持以家庭成员的饭量为标准,按需做饭,不铺张,坚持光盘行动,不剩餐、不浪费;同时,自家种植有葡萄树与豆角、黄瓜等应季蔬菜,做到每餐合理搭配膳食。

在粮食生产方面,在户外种有应季蔬菜、糯玉米,除草除虫,勤于打理,对厨房剩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以菜渣余饭为肥,提高蔬菜粮食产量,充分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一直坚持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诠释珍惜粮食的理念,弘扬爱粮节粮的家风。他们经常教育孩子,每个果实每粒粮食背后都承载着汗水与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2020年3月至今,刘波同志作为省政协派驻村第一书记,以机关对口帮扶周口市西华县曹湾村为阵地,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利用党员夜校,走到田间地头,宣讲禁止乱占耕地建房等“非粮化”行为和种粮兴粮惠农政策,争取资金为所驻村建大棚、修冷库,进一步延伸粮食增效增值链条,充实了群众“菜篮子”、丰富了群众“果盘子”、增加了群众“钱袋子”。

省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近两年来,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机关共有3位同志获评全省最美家庭,这是省政协机关“三个一流、四个之家”建设成果的缩影,充分展示出干部职工注重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尚。

梁新枝,浚县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南商道种业总经理。夫妻共同经营的`河南商道种业,积极推广繁育小麦玉米优良品种,从事小麦玉米育种工作,选育的玉米和小麦良种浚黎818、商道29、墩麦88、商道909、商玉18、金优99在2021年全部通过国家审定。

2022年,即将国审品种有浚黎909、德弘999、黎玉88、神单368。2011年成功引进的小麦育种加代技术,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降低了育种成本,加快了成果转化进度。梁新枝创立的浚县新枝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省级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时刻将帮助留守妇女致富挂在心上,经常聘请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家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知识,有效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水平。

“在我心中,粮食就像不会说话的婴儿,哪里不舒服,哪里就会有异常反应......”通江县铁佛粮站麻石库区粮油保管员小丽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从业21年的心路历程。

近日,小丽应邀参加了20xx年全省粮食读书班活动,作了题为《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努力做一名最好的粮油保管员》的先进事迹报告。她结合亲身经历和工作实际,讲述了自己节粮爱粮的情怀及在平凡岗位上努力拼搏、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她在工作中坚守、执着的可贵品德和难忘、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在场听众,博得了阵阵掌声。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小丽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敢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粮食人精神,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巴蜀儿女的动人风采。”

据悉,小丽在仓储设施十分简陋,工资待遇低微的情况下,21年来一直坚守岗位,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累计保管33000吨粮食,从未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小丽传承了巴蜀儿女艰苦朴素的良好家风,继承和发扬了粮食人克勤克俭的传统美德,践行了粮食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崇高使命。

20xx年,小丽被巴中市粮食局授予“传承‘四无粮仓’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四川省粮食局授予“四川省爱粮节粮之星”;20xx年3月,被巴中市妇女联合会授予20xx年度“巴中市三八红旗手”;20xx年4月,先后获得“巴中市劳动模范”、“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3月8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与大城市弥漫的甜蜜祝福不同,45岁的小丽却一个人守在偏远的乡镇,与孤独的粮仓为伴。

早上6点40,小丽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了床,洗漱完毕,蒸上米饭,便手持火钳和扫帚,在数千平米的库区打扫卫生。作为巴中全市唯一一个一人守护一座粮仓的'女粮食保管员,24年来,她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她享受着在粮仓中巡查时那种呲嚓呲嚓的声响,她觉得只有守着粮库,生活才更充实。

小丽出生在粮食世家,1997年从通江粮校毕业后,她便只身来到边远的铁佛粮站担任保管员。麻石库点距离通江县城30余公里,条件十分艰苦,曾经吃水靠背挑,照明靠煤油灯,住的是土坯房、木瓦房,甚至吃的菜都是她在粮站周围的空地上自己种的,但她没有怨言,传承着父辈们对粮食行业的浓浓情怀,坚守的护粮的初心誓言,默默与麻石粮仓融为一体,不离不弃。

她不喜欢别人叫她粮库女保管员,在她心中,早已把“女”字抹掉,她不希望大家因“女”同志身份就对她的工作有额外的照顾。外界觉得女同志当一个保管员可能会很难,但她觉得男保管员能做到的工作,她也能做到,而且女保管员说不定因心思缜密会做得更认真。

为了克服一个人进出仓库没人撑梯子的问题,她不仅在搭梯子的地方挖了两个小坑,而且在梯子底部钉上了防滑轮胎;为了克服体力不如男保管员的问题,在扛粮时,她会先在仓里试扛一下,如果一下扛不到肩上,说明上下梯子会有压力,她就把粮袋减少到五六十斤,多跑两趟;为了克服天黑恐惧,她购买了特别明亮的手电……

24年来,她克服了一项又一项困难和挑战,摸索出一项又一项保粮措施。24年间,她守护的粮食达到6600万斤,却未曾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她先后也被授予“四川省爱粮节粮之星”、“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枯燥、乏味、收入不高……也许,外界觉得粮库保管员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工作,但对于小丽来说,却是她生活的全部;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人守着诺大的粮库没人说话,会感到很孤单,但小丽却迷上了在粮仓行走时那种呲嚓呲嚓的声响;可能别人会对街上有什么闹热事感兴趣,但小丽觉得那些都与自己无关,“我觉得只有守着粮库,管好粮食,生活才充实”。

老邓,1982年出生,祁阳县羊角塘镇四院村村民,曾外出打工,20xx年返乡种田。到目前,他种田规模达5000多亩,并创办稻谷烘干中心,解决广大群众稻谷烘干难题。近日,老邓被评为首届全国“爱粮节粮之星”,是这次全国“十星”之一。

11月1日,祁阳县羊角塘镇金色稻浪起伏,收割机在田间驰骋,丰收的景象让老邓喜上眉梢。

今年10月16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的20xx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老邓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凯林·里格若手中,接过“爱粮节粮之星”奖牌。全国仅有10人获此殊荣。

老邓不但创新发展粮食生产,示范带动大家规模种田,还创办稻谷烘干中心,解决大家稻谷晾晒、烘干难题,实现“颗粒归仓”。

老邓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梦想着在城里找到一席之地。然而,流水线上的单调生活,让老邓犹豫徘徊。

20xx年,老邓听说种田能赚钱,便流转10多亩水田,从耕田、插秧到收割都亲力亲为。然而,到年底盘算,只赚了8000多元,远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收入。

老邓明白,扩大种粮规模才有出路。第二年,他在村里流转50亩农田种植水稻,当年净赚3万元。

从此,老邓种田规模不断扩大,到今年,面积达5000多亩,成立了家乐农机专业合作社、均智农业植保有限公司,并摸索出一套公司化管理模式。老邓将每个田块航拍成图片并编号,在每个片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他在电脑、手机上就能及时查看工人工作情况和水稻长势,及时安排和调度生产,省时又省心。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工作,老邓为大家购买了社保、工伤保险,让员工入股分红,员工年收入高的在8万元以上。

见老邓种田搞出了“名堂”,周边不少群众纷纷发展规模种田,他都倾力相助。20xx年,种粮大户张石头育了300亩水稻秧苗,田却还没来得及翻耕过来,眼看就要过秧龄期了,急得团团转。老邓闻讯后,立即安排5台旋耕机,帮张石头翻耕水田,插下秧苗。老邓却因误了农时,不得不将自己的50亩水田改种一季稻。

“我深知稻谷等着烘干的滋味。再难,我也要为大家解决这一难题。”老邓多方筹资,再购回7组稻谷烘干机,每天可烘干160亩至180亩田所产稻谷。20xx年,他总计烘干稻谷7000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深受鼓舞。明年,我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生态米品牌,为振兴乡村再作贡献。”谈及未来,老邓胸有成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岁的嘟嘟,从小就很懂事,在17个月的时候,就能在妈妈的引导下,背诵《锄禾》这首诗。上幼儿园的她能像个小老师一样,跟家人说饭菜都得吃光光,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的;在洗手的时候也要把水龙头关小,节约用水。小小的`年纪就有节约的意识,相信她长大后一定能够坚持这种优良的传统,帮助更多的人树立节约意识。

近年来,粮食新城分局在抓好主业的同时,紧紧围绕"发展粮油科技、增加优质产品、保障主食安全"这个主题,开展各类爱粮节粮宣讲活动,并逐渐形成以"放心粮油进社区""爱粮节粮健康消费宣讲五进"(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节粮主妇评选"活动为代表的民生服务品牌,分局"粮食科普讲座"被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列为2017年国家科技活动周23个亮点活动之一,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科普讲座形式介绍粮油知识的科技活动,成为西安地区唯一的科技周重点活动。

2017年,分局持续开展"爱粮节粮健康消费"主题公益宣讲活动。先后深入辖区4个社区、1个机关、5所学校、2座军营开展了12次爱粮节粮宣传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及省市有关粮食政策,推广普及粮油科普知识,受众达3000余人,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认识,也为我区实现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民生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黎,女,41岁,中共党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教师,(粮油)仓储管理员高级技师,山东省粮食职业教育集团副秘书长。在她平凡的岗位上,她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是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第四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裁判;山东省首届节粮爱粮之星;山东省粮食行业优秀裁判员;青年技能名师;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专家;多次评为学院“先进个人”。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山东省粮食职业教育集团的副秘书长,协助整合山东省粮食行业企业优质资源,联合中储粮山东分公司、鲁粮集团等单位,针对粮食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实际需求相偏移、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不完善等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问题,通过对接粮食行业最新职业标准、校企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粮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技能标准、仪器设备配置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创新并形成了基于“产教融合、标准引领”的粮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持教育部项目《职业院校粮油储检专业仪器设备配备规范》,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首个部颁标准。为粮食行业输送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毕业生12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9.6%;就业对口率为82.3%;学生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建山东省粮食行业培训基地,为山东省粮食行业培育高技术技能人才。于20xx年主持建设了山东省唯一一所集培训与粮食储备为一体的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面积为220㎡,内设有实仓和模拟仓房,配有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充氮气调系统等储粮技术。其中仓房的气密性操作是自助设计、安装、调试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培训项目的可操作性,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近三年为中储粮、中粮、鲁粮集团、山东省粮食局培训粮油保管员初、中、高级工、技师近3500人次,通过率均在80%以上;为中储粮山东分公司等粮食仓储企业培训员工近500人次,整体拉动了山东省粮食行业粮油保管员的职业技能提升,使山东省粮食行业职工完成由“技工”到“技师”的成功蜕变;培训中储粮山东分公司员工贾保延获得中储粮总公司第五届职工技能竞赛粮油保管员项目一等奖,培训山东省粮食行业保管员选手,参加国赛获得“铜牌”,她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她是人才兴粮工程中的`一颗铺路石,在属于她的岗位上闪着光,凭着她的技术水平,对教师、对粮食保管工作的热爱,为输出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xx,男,汉族,198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粮油保管员高级技师,现任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东莞直属库储备科副科长。曾获得全国粮食行业技术能手、省优秀共青团员,省爱粮节粮之星、省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省发展改革委优秀共产党员,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粤储标兵、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2013年第三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粮油保管员职业组二等奖;2019年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和工作室项目负责人;2020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尽心用情、勇于担当,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而这个真理如同一颗种子在大学时代就已深深种在李xx的心里,正是怀着对粮食工作的热爱,求学时他执着于攻读仓储和粮食工程专业,把今后做一个粮食人作为职业第一追求。2007年毕业后,他到广东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从事粮食储备工作,13年来,他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工作中,他努力攻克难关,积极面对害虫抗性、玉米发热等新挑战,经过一次次碰撞与磨练,一步步摸索与前进,取得一项项的工作成果。凭着对岗位的热爱和对粮食工作的赤诚,他在学用结合中主动勇挑重担、主动攻坚克难,日复一日地坚守在粮食储备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勤思敏学、磨砺本领,用汗水收获储粮果实。近年来,大直径筒仓等新仓型、气调控温等新的储粮技术不断推广和使用,李xx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掌握新的操作技能。刚参加工作时,东莞直属库正处于建库初期,作为一名新兵,他主动请战到8公里外的中储粮新沙粮库学习,每天早出晚归、以库为家,白天实地学习储粮技能,晚上研究工程图纸。经过10个月的努力,系统掌握了浅圆仓的储粮性能和储粮技术,并提出了浅圆仓风道调整等十余条优化意见。装粮压仓后,他认真组织开展浅圆仓杂质分布、PH3浓度分布等基础性研究,摸清大型浅圆仓的储粮规律,抓牢安全储粮的“牛鼻子”,把粮库安全基础夯得更实。为确保仓储工作做细做实,在气密验收期间,他坚持每天爬仓房、钻孔洞,采取手摸、耳听、喷肥皂水等各种措施,逐一查找仓房渗漏部位,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效。经过不懈的努力,东莞直属库一期浅圆仓气密性提高到15min以上,二期浅圆仓气密性在30min以上,最高的达到3小时以上,远超国家气调仓气密标准和国际气密标准,为行业内浅圆仓气密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凝心聚力、团结共进,用传承打造储粮工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东莞直属库的发展壮大,人才成为粮库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李xx切身体会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培养人才、打造团队才能事半功倍。他将自己十多年来掌握的储粮知识、摸爬滚打练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同事,通过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工作室的作用,从基础知识到工作原理,从技术培训到现身说法,以“师徒制”、“传帮带”等方式先后培养了多名粮食仓储和检验技术骨干,部分已经成为行家里手,其中有7人在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广东省选拔赛中获奖,2人被评为“广东省技术能手”和“广东省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团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战斗力不断增强。

xxx,男,34岁,现在我库购销部担任副科长职务,托市期间,带领4个同志克服各种困难,驻点近4多月,连续蹲守2个收购点,团结一心,保质保量地收购800多万斤小麦,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扎实做好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多收粮

托市前期,各收购企业及粮贩争相收购,粮价上升,粮源一度紧张。他就带领同志们想办法,搞好宣传,利用各种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宣传我们国有企业收购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没有交通工具,就借装卸工的自行车,走乡串户,向收粮大户和农户做宣传,让国家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争得了农户和粮贩的信任。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收购量很快大增,一天有时收购20多万斤。按照我库统一安排,为争赶进度并保证质量,他们连轴转,全天侯值班,随来随收,从不滞留当天的车辆。收购中,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要求把关人员严把入粮关,发现不合格的粮食一律拒收。多次拒绝粮贩的贿赂,对粮贩的无理取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理服人,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节省费用,扎实苦干

为节约费用开支,从入仓准备中的清仓消毒到封仓、施药,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现场的清理,下雨路面的平整,样样都是带领大家自己动手,仅此为库可节省费用近万元。有一次,正值雨季,连续几天下雨,来交粮的'车辆滞留了好几天,雨一停,他就马上组织其他同志卸车,20多吨下来,他们个个累得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交粮的客户都伸出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并要请他们吃饭,却让他们婉言谢绝。他们不请外员,轮流做饭,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到好几里外的集市去买菜,为企业节省了费用开支。

以身作则,勇于奉献

在收购中,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了让同志们多休息,自己常常是加班加点;为了让同志们回家多做些家务,自己却很少回家,对自己家里的事务很少过问。近4个月,他几乎没有回过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他所带领的几个人,个个都以收购点为家,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园满完成了收购任务,为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THE END
1.公共机构节能节约粮食,不负“食”光澎湃号·政务节约粮食,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55907
2.节约粮食,不负“食”光口粮餐桌餐食节约粮食,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Q2OUSF0514F5OS.html
3.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教案(2)出示学校、社会上一些浪费粮食的相关图片。 (3)交流身边浪费粮食的事例,请学生说一说。 (4)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请人说说。 2、析事理 (1)观看视频资料《一粒米的来历》,发表看法,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2)齐读《悯农》。 (3)观看图片《非洲儿童》,发表看法,明白人类缺粮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的迫切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jo3cwe5.html
4.一年级节约粮食主题班会7篇(全文)儿歌、故事、名人事例、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宣誓 三、活动时间 某日下午。 四、活动过程 1.导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nti6g0i.html
5.世界粮食日粮食浪费岂止在餐桌有一个事例可以佐证收割机浪费粮食是不争的事实。巢湖坝镇不少人在安庆宜秀区包田,他们那个群体习惯栽插粳稻,尤为偏好“嘉花一号”,“嘉花一号”属于优质品种,一度名头很响,现在由于自身的退行性问题,产量优势不再凸显,好在腹白小的特质没退化,但在种植户手上已不是那么炙手可热了。有位叫欧向东的2019年添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16/17/71372587_940804103.shtml
6.勤俭节约事迹(精选12篇)在伦敦、巴黎这些大城市,人们都把在饭店吃剩的饭菜打包后带回家中再吃,我先前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但后来我就明白了,这些大城市的人们之所以如此“小气”,是因为他们深知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自己的金钱,同时,他们也都知道劳动的辛苦。然而,在我们中国,并不是为个人都知道粮食的得来不易,在我们这个小城镇的饭店里,很多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ijicailiao/20221014171246_575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