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食”光,让勤俭节约精神见于行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25日对外发布,提出牢固树立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降低粮食和食品损耗浪费。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安全,弘扬文明风尚,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行稳致远。节俭是精神财富,是生活智慧,也是事业兴旺的密码。“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要牢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明确粮食来之不易,也要在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上用心,从“嘴上”到“行动”、从“纸面”到“地面”,珍惜每一粒粮食。节俭朴素,力戒奢靡,需要国家机关部门做出表率,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先行,更要一刻不放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全链条推动粮食和食物节约。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饮食方面的铺张浪费现象日渐凸显。粮食浪费问题,不仅体现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损失,更体现在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食品浪费,节约粮食,关键要全链条发力。减少从田间到粮仓的粮食损耗,耕好“无形粮仓”,关键在提升科技含量,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从“粮仓”到“餐桌”,既要餐饮业推出更多节约的新举措,比如一人餐、小份菜、小份饭、精细化菜单等,更符合健康饮食需求,也需要人民群众能够按需用餐,激发全社会推进节约的内生动力。

提升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节约粮食合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关系国计民生,需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粮食安全合力。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宣传必不可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提升节约意识,需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身体力行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当好节约粮食的“带头人”,在就餐适量点餐、自觉“光盘”、餐后打包等方面做好表率,也要强化制度设计的刚性约束力、提升制度执行的有效震慑力、发挥各类监督的内外推动力,以实际行动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反对浪费,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古训,到“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的民谚,勤俭节约是良好风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不仅要拿出对浪费的“零容忍”态度,也要拿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通过培育良好家风、创建节约型机关等方式,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从生产端重视粮食稳产增收,到消费端绷紧节约这根弦,让厉行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大国粮仓”更充盈,粮食安全底气更足。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把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列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要把节约体现在一餐一饭之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节俭生活、理性消费成为引领大众生活的“新食尚”。(婧蓝)

THE END
1.专家解读《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复杂挑战。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和病虫害扩散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农业增产空间受到影响。通过农机、良种、适度加工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强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这一“无形良田”,可以有效增加粮食有效产出,缓解https://www.cfsn.cn/news/detail/5/276280.html
2.世界粮食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不遗余“粒”小妙招来了!【世界粮食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不遗余“粒” 小妙招来了!】第43个世界粮食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仅城市餐饮每年浪费粮食约360亿斤,可供1亿人口吃1年。其中,https://m.gmw.cn/2023-10/16/content_1303541630.htm